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4.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要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又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 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 第76
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小资料:有关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由此想到了什么?
『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2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历、体验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和建立面积单位的规则。
3、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初步认识并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体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各一张、三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彩纸
学具:每组两个学具袋,一号袋:一张黄纸(长21厘米,宽6厘米),一张红纸(长15厘米,宽9厘米),小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二号袋:一平方厘米的小纸片若干,一平方分米的彩纸和接近一平方分米的彩纸各一张,尺子、剪刀。
教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屏幕出示课题)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吗?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想知道它的哪些知识?(生提问题)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进入今天的知识殿堂吧!
二、观察比较感知面积的意义
1、物体表面的面积
(1)看一看
课件出示书上71页两幅图,生回答小精灵的问题。
(2)摸一摸
每个物体都有面,请你从身边物体中找一个面摸一摸。
(3)比一比
比较刚才摸的这些面,你有什么发现?
(4)形成概念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感知封闭图形的面积
(1)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不仅有大小之分,它们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如果把物体的一个面描画下来,就得到了我们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生:封闭图形(课件出示)师:如果让你给他们涂色,要求最快涂完,你会选谁?为什么?
(2)下面两个图形,(课件出示)你能比出它们谁大谁小吗?怎样就能比出大小了呢?生说师演示。
师:不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封闭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
3、揭示面积概念
让学生完整地说出面积的概念。
三、动手操作统一面积单位
①观察法
出示两个长方形(出示教具)
师: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一眼就能看出来?
②重叠法
师:你还能看出这两张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吗?
师:凭观察很难判断出大小,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
生放在一起比较
师:就是重叠在一起比较出了面积大小,这是一种比较面积大小的好方法
③动手拼摆法
A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图形,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生:重叠后先剪再比,生评价)
师:对于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有人说黄纸大,有的说红纸大,还有的说一样大?看来,直接观察或重叠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都有困难,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比较大小?(思考:究竟谁大谁小呢?)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样两张卡片和各种形状的学具,大家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量一量,验证自己的判断。
B师提出活动要求:
①由小组长负责,各组内成员要有分工、有合作、有交流。
②边摆边交流边记录。
C小组活动,师参与收集反馈信息
D汇报交流:课件配合演示
生说师反馈。
师:比较出结果的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比较的结果?先说你们组比较的结果,再说说你们的理由,一生汇报,其余评价,师出示用不同形状来比较的课件,参与学生的讨论。
师:也就是说,比较面积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生答)用到的'学具大小要怎样?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在数学上,我们就把小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那么,作为面积单位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还是去请教一下课本吧!
四、自学课本认识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73、74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2、生看书师参与指导
3、生汇报学习收获
师:你从书上学到了哪些面积单位?(师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A:认识平方厘米
师:平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实物贴在黑板上。
生:请大家从2号学具袋里拿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应该是多少?
量:验证边长是不是1厘米
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比:想一想,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估:有1平方厘米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测量一些物体的面有多大了,这个火柴盒(师出示火柴盒)这个火柴盒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先估再量。
B:认识平方分米
师:如果继续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来测一测数学书的封面有多大,你感觉怎样?1平方分米有多大呢?书上怎么说的?
找:从学具袋中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看它有多大?想想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面是1平方分米?
比: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剪:请大家拿出剪刀,用你的彩纸剪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注意:不要拿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去比,也要用尺子量)
生动手剪后,高举作品。
师:拿出那张1平方分米的纸板和你剪的比一比,自己评价剪得怎样?
估:数学书封面面积大约是多大?动手测量。
C认识1平方米
师:刚才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很方便地测出了数学书的面积,若想知道这个教室地面的面积,你感觉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怎么样?用哪个面积单位合适呢?(生:平方米)
师:1平方米有多大?书上怎么规定的?想像一下,1平方米大概多大(生比划)(板书)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大吗?身边有1平方米吗?
师:做个小游戏:老师把1平方米的纸铺在地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平方米1有多大?(找一生体验感受)
如果找小朋友站到这上面来,你估计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五、结合实际综合应用
1、填合适的单位
2、小故事
3、拼一拼
六、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用今天学到的面积单位测量祖国的面积,合适吗?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呢?请大家课后查资料了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3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刘燕最近特别高兴,因为爸爸给她买了一张漂亮的书桌,她可喜欢了.为了使书桌更整洁美观,刘燕想在书桌上铺一块桌布,那买桌布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面积的意义.
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有面,请你们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黑板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引导学生比一比:黑板面与桌面,哪个大,哪个小?数学课本的封面与铅笔盒盖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图形.
观察:图(1)与图(2)比较,图(3)与图(4)比较,图(5)与图(6)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可以比较明显看出图(1)>图(2),图(5)<图(6),图(3)与图(4),请同学把图(3)与图(4)重叠,可以看出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图(3)=图(4).
说明: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谁能归纳、总结一下什么叫做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老师板书)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92页下面两行.
(1)平方厘米.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 1平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的1平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师:再请同学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平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2)平方分米.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1平方分米)在一张课桌上摆放,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看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长,再摸一摸它的周长,再摸一摸它的面积.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大小与1平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划比划1平方分米的面积实际有多大,给同学看一看.
(3)平方米.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平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用1平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那么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刘燕的书桌买一块桌布,是要求什么?(面积)
三、巩固反馈.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数学课本长20( )
(2)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
(3)铅笔盒长19( )
(4)一个学校的面积是500( )
(5)课桌高70( )
2.判断.正确举,错误举.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图.
(1)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太麻烦了),我们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课上继续学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
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老师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2)谁能用粉笔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长方形是封闭图形的一种(板书: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4)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化过程。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的大小,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之后,教师现场把物体的面画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图形,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把对物体表面面积的认
识自觉地迁移到平面图形中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面积概念。二是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教”在问题处,“导”在疑惑处,“帮”在需要处。如对学生“摸面”方法的指导。把“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改说成“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后,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感悟规范的数学语言,为下面的反馈作好铺垫。】
三、自主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一) 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粉红色、绿色的两个长方形)即
(1)号长方形:长18厘米,宽6厘米;
(2)号长方形:长12厘米,宽9厘米
师:谁的面积大?看得出吗?重叠比较呢?(教具演示)
师:用观察和重叠、割补的方法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2、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两个长方形:一号长方形和二号长方形,另外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些圆片、正方形片、长方形片。现在同学们要借助这些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师: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看谁的办法最好。现在就快快行动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共同探究:怎样利用学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片)比较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形谁大谁小。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参与,各抒己见,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意味着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完成某个任务,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师: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3、 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够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4、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
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二)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看数学课本第73、74页。(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1、1平方厘米。
①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②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师贴1平方厘米。)
③量一量它的边长。
④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⑤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自己左手的5个指甲比一比,看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⑥估计一下,这块橡皮1个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2、1平方分米。
①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1平方厘米)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
②猜一猜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③从学具里拿出1平方分米。思考:1平方分米的含义是什么? ④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⑤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⑥想一想,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呢?
3、1平方米。
①谁愿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教室地面的面积?为什么都不愿意去?(用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不容易测出教室地面的面积,因为1平方分米比地面的面积小得多。激起学生探索更大面积单位的欲望。)
②你能不能像数学家一样“创造”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③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④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吗?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⑥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⑦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在地上量出1平方米,让学生尽量的站进去。)
【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厘米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思考当测量的图形较大时怎么办,猜一猜比平方厘米大的单位有哪些,培养学生迁移和推理的能力。】
四、积极反馈,强化应用
1、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分米是什么单位?1分米有多长?平方分米是什么单位,1平方分米有多大?
(2)听教师口令,学生用手势比画相应的长度和面积。
2、完成76页的第4题。
3、区别周长和面积。
①早上起来,小明跟着爸爸锻炼身体,他沿着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②工人师傅在足球场上铺上了草坪,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③放学以后,几个爱劳动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扫了一遍。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④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牢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⑤假如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为了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有意设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这一环节,并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小事,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这些概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5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掌握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积
1、谈话导入
2、认识表面有大小
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面大?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3、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4、认识面积
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板书)
5、区别面积与周长
同学们擦窗子,擦的部分的大小是窗子的什么?同学们早锻炼在操场上跑步,跑一圈有长度又是指操场的什么?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面积,那么怎么样比较他们的的大小呢?
1、重叠比较
请一学生演示用重叠法比较学具
2、利用小方块比较
重叠难以比较可以利用小方块比较(电脑演示)
变换投影(方格大小不一样)
指出:他们的比较标准不一样,要统一标准,这就是面积单位(板书)
三、认识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同学们在说家的面积时也经用到了“平方”,就是面积单位平方米的简称。(板书)
猜一猜还有哪些面积单位?(同桌互相说说)
2、具体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让学生量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实际测量指定图形大小。
(2)认识1平方分米
用1 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去量课桌面积,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量1平方分米的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分米实际测量物体大小
(3)认识1平方米
猜一猜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如果测量教室面积,三种面积单位你选取哪一种?为什么?
举出生活中1平方米大小的物体
3、强化表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少,并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2、看图说面积
3、动手操作
拼一个面积8平方厘米的图形
五、课堂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和演示,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
2.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等。
3.发展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课本、积木、墨水盒、水杯等)
学生——四人一组,直尺,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一)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参观老师的新家,(出示新家平面设计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能看出,哪个房间最大,哪个房间最小吗?
师:刚才你们说的客厅最大大,卫生间小,等等,其实是指房间地面的大小,如:客厅的大小就是这块蓝色地面的大小;厨房的大小就是这块黄色地面的大小,那卫生间的大小就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面积。
板书课题的一部分“面积”
2、感受生活中的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拿出数学书,一起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带着学生一起活动)现在同学们所摸到的这一块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再摸摸学具盒的盖子的表面,这一块就是学具盒这个表面的大小;再摸摸课桌的桌面,这一块就是课桌桌面的大小。
师:草稿本的封面的大小是指的那一块呢?(学生摸一摸)
师:谁想来摸摸黑板的面?感觉怎样?是不是很大一块,这一大块就是黑板这个面的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数学书表面和黑板的表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当两个物体的表面大小相差比较明显时,可以直接用观察得出结论。这种比较方法叫观察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你们手掌的表面,再跟同桌的同学比比看,谁的手掌大,谁的手掌小。(分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比较的结果?(请两组)
师:你们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呢?(师:我看见,你们是把手重叠在一起比的。)
师:其实,当两个物体的表面的大小相差不明显时,可以用一种“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这就是“重叠法”。(请两个学生示范)
师评价小结给出面积的一部分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表面,有的物体表面……,有的物体表面……,还发现了比较它们表面大小的方法,真能干。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粉笔盒这个面的大小就是粉笔盒这个面的面积。你能像老师这样,指出并说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吗?(请几名学生说)
(二)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黑板的表面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那像长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有封闭的和未封闭的图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哪些图形你能确定它的大小?
(如果学生能及时分辨出来,就直接请同学回答;如果不能就分组讨论一下,再回答)
师:为什么这些图形无法确定它们的大小呢?
师:对,这些图形有缺口,四周没有围起来,所以无法确定它们的大小,只有像这样四周围起来的图形才有大小,这些图形叫做封闭图形。
师:你能说出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是指的哪一块吗?(课件演示)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将面积的定义补充完整)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齐读面积的定义。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我们再看看老师的新家,你们能比较出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大小吗?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呀?那我们来验证一下吧!老师已经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缩小成了两张彩纸的面积,我们通过比较这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厨房和卫生间面积的大小了。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吗?(学生发表意见)
师:其实,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活动要求:4个同学一组;选择合适的学具摆一摆,比较出两张彩纸面积的大小。)
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观察、指导)
(在小黑板上记录学生汇报的情况)
黄色(厨房)粉色(卫生间)
正方形长方形方格纸圆
师:为什么不用圆来摆呢?
师:用什么图形测量最合适呢?为什么?(多请几名学生说)
师:在测量图形面积时,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它摆起来没有缝隙,它四条边的长度是一样的,面积也很好计算。
(课件出示用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来摆得出的结论)
师:他们比较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师:选择测量标准时,除了最好选用正方形以外,还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真不错,也就是说,在测量面积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揭示课题的第二部分“面积单位”。)
师:刚才我们用的那样的一个正方形也可以看作一个面积单位。为了使用和研究的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呢?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书7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并把它们勾画出来,小声地读一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7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常用面积单位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
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
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平方米。
(1)介绍1平方米有多大。
(2)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
(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课堂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0-P7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拼摆、测量等建立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活动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3、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图形卡纸、用来拼摆的小圆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两张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白纸。
一、创设情境,认识面积。
1、师:假如老师今天要在班里举行一个涂色比赛,看谁能最快涂完一张纸?(出示:)你会选择哪一张纸来涂?为什么?
(小的那张。因为它的面小,能很快涂完,容易赢....)
(1)、师:大家都认为这张纸的面大,这张纸的面小,要很快涂完,应该选择面小的这张纸,是吗?我们同学都很聪明。
(2)、引入:这是这张纸的面,那其它物体的面又在哪里呢?如:数学书的面...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子呢?你还能说说我们课室其它物体的面吗?并动手摸摸。(顺带复习周长)
(3)、比较各物体的面的大小。
师:那么,数学书的面和桌子的面比较,谁大谁小?数学书和黑板呢?
2、引出课题:
师:我们刚才比较这些物体的面谁大谁小,实际上是在比较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纸条帖)
二、学习面积的概念。
师:那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71,读一读什么叫面积?用笔划下来。
1、学生自学教科书P71“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了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
你们都看懂了吗?有没有什么疑问?
引出学习“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举例说明。
(1)、“物体的表面”
师: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课桌、窗子、书本...)
问:那么,你们说,课桌的面积和书本的面积比较,谁大?谁小?
课桌的面积和黑板的面积比较呢?
(2)、封闭图形。
师:那封闭图形又是什么呢?谁能举例说明你认识哪些封闭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3)、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观察法)
师:这就是两个封闭图形,大小不同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大小我们可以叫它们的面积。谁来说说,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
xx,读概念。
(4)、比较面积的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现在大家桌面上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到底它们谁大谁小呢?请同学们小组内想办法比较一下。(小组活动)
汇报。
师问:你小组比较的是哪两个图形?怎样比较?
:红色纸条和绿色纸条或绿色纸条和橙色纸条可以用重叠法比较。但红色纸条和橙色纸条用这种方法比较,得出的结果,大家的意见不一样。那么,到底谁的结果对呢?现在,请同学利用手上的学具用自己的方法摆一摆,验证一下。
汇报。
要点:为什么不用圆形?用正方形合适还是用长方形合适?为什么?
:你们在比较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用的学具大小要一样)
引入:在比较两个物体表面的面积的时候,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的单位。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5)、学生自学教科书P73-P74的内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问:你学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
板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让学生边汇报,边从自己的学具中找出相应的学具展示说明或用手比划)
(6)、举例说明。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或1平方分米?
(计算机的键盘、手指的指甲、)
(7)、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
师:那1平方米又是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
这就是1平方米的面积,大家猜猜,这里面能站几个人?
来,验证一下。(学生出来示范)
三、巩固认知,应用新知。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室该用()作单位。橡皮该用()作单位。
笔盒该用()作单位。黑板该用()作单位。
2、完成P761
3、估量一下课桌的面积。
四、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板书设计P: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
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1分米
1平方米1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9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新课,感知面积
1、黑板出示:面积 关于面积你知道了些什么?
游戏1: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背、手背、手心、手背……
游戏2:好,接下来,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闭紧眼睛,伸出你的手,找找老师的手是哪个面,对了,你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二)创设情境,理解面积的意义
出示:现在,请大家看这个盒子,有面吗?
师: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生:看到的
师:再请你闭上眼睛,摸盒子的2个面,(指定)你有什么发现?还有想说的吗?
生:面是光滑的
生:我摸的两个面是一样大的
生:上面大,右面小
师:那就是说,物体的面有大有小(生说)(板书;面 大小)面的大小就是面积(板书:面积)
师;好,大家一起拿出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引导: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 师,这些物体的面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摸到的. 在数学里,有没有什么面只能看到,不能摸到呢?
生;2个说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张纸有4个格子,另一张纸有8个格子,你认为可能一样大吗?理由。有没有可能8个格的纸面积大呢?理由
师:如果一个格子是一个面积单位,那么这张纸有几个。 在数学上,有专用的面积单位 1平方分米
师:有了面积单位,就可以量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请大家量一量书面的面积 师:生汇报,你量了…
思考,现在就用它6个小正方形去量黑板,好吗?不够,(生指)全班都接给你,你还想摆吗?太麻烦了,那怎么办呢?
验证: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怎么办?引导,用大的面积 出示:平方米
师:更大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师:请大家想像以下一平方米多大?请你用手比划比划 师:到底怎样的正方形呢? 生:边长是1米
师:他讲得对吗?谁会说出到底多大的图形?
师:那我们一起来量一量。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一估,这么大的面积单位里面可以站多少人?请学生上台站一站
师:出示小卡片,这张卡片,用面积单位来量这个卡片面积多大呢?
思考:量这张小卡片,能用刚才的面积单位吗? 生:不能,理由
放手问:从中你想到什么?还有更小的面积单位?
引导生说: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反复说) 猜猜1平方厘米多大呢?(很小)屏幕出示(缩放)
师:找找生活中的面积单位。 哪些物品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 的 大小 是 面积
边长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里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10
课标分析: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就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于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又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面积与面积单位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2个。 课件:“面积和面积单位”课件一套。
教法选择:
《新课标》指出:“数学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过度的。因此,本课我在学生学法指导上的创新是: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数一数、想一想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出示小动物郊游图)小朋友,你们看,今天天气很好,小动物们都出来郊游了。小兔子还带着画板呢!瞧瞧它画的多漂亮啊!
师:看到这幅画,老师有两个问题要问大家,如果小兔子要给云朵的外边框涂成红色,红色边框的总长是指什么呢?(教师将云朵外边框涂成红色,有意识的用鼠标在云朵外边框围一圈)
生:周长。
师:对,如果小兔子想给云朵边框内涂成白色,哪么白色的面应该有多大呢?(教师将云朵涂成白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面有关的知识,那就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想知道什么是面积?
生2:想知道面积怎样算?
生3:想知道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4:想知道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很有价值,那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面积?
(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引出课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认识面积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比如课本、讲桌、黑板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比如教师手上这个药盒(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药盒)像这些面都是这个药盒的表面。(教师逐一摸药盒的表面)。今天我们要认识面积,就要从认识物体的表面开始。(教师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一下。(学生动手摸)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的面(学生动手摸),再看看老师身后这块黑板的面,像这些书的封面、课桌面、黑板面都是物体的表面,你还能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的例子吗?
生1:文具盒的表面。
生2;作业本的面。
生3:投影仪幕布的表面。
师:生活当中物体表面的例子很多,哪么这些面的大小怎样呢?(板书:大小)让我们来比比看。请同学们比一比书的封面和课桌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书的封面要小一些,课桌面要大一些。 师:我们再来比较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黑板面比课桌面大。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说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将这句话板书完整,并让学生读一遍)
师:像书的封面的大小就是书的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刚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课桌面比书的封面大,我们就说课桌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你能像老师这样用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大或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小说一句话吗?
生1:黑板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大。 生2:门面的面肌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
2、通过封闭图形感知面积。
师:我们还学过一些图形,请大家看屏幕。(屏幕逐一出示5个平面图形)
① ② ③
④
④ ⑤
师:请大家看这5个图形,第一排和第二排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排是封闭图形,第二排不是封闭图形。
师;像这样的封闭图形就围成了一个面。(将第一排平面图形填上颜色)
3、总结出“面积”的完整概念。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学生试着总结,然后看书,齐读概念) 完善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通过以上的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总结出面积的概念,进一步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认识面积单位
1、通过比较,引出必须统一标准的矛盾冲突。
(1)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一大一小很容易看出大小),学生说比较方法。教师及时总结板书:观察、测量、课件演示重叠法。
(2)课件出示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 学生发现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来,重叠也没办法。
师::老师想了一种办法,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演示用正方形摆的方法。
(3)通过正方形大小相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比较和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
比较引出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课件出示:
师:用数正方形的方法,你能很快说出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那个最大,哪个最小吗?(学生很快答出)
师指着那个最大的长方形问:为什么你觉得它的面积最大? 生:因为它的正方形最多。
师:那大家认为正方形多的面积就大,对吗? 生齐答:对。 课件出示:
师:现在老师来数数看,左边有六个,右边有九个,右边的图形面积比左边图形面积大,你们说老师说的对吗?
生异口同声:不对。
师:那为什么上边的能够比,而这个不行呢? 生说理由。
师:那如果要比较,这两个正方形要怎样呢? 生:一样大。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比较面积大小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这一环节教学,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测量或计算平面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11
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1~62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电教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多媒体: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我们来比比赛。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为什么?
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
师:是指面积。它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新课讲授】
1、面积。
(1)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老师现在摸的是课本的什么?你能摸一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吗?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出示多媒体)你能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国旗面比较小。我们就说国旗面的面积比较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吗?(动态演示把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都称作封闭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3)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名回答。
(师总结,出示多媒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课本封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指哪里?你能指一指吗?(电脑演示)
师: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2、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说说谁的面积大。(出示多媒体)
师:妈妈的手、宝宝的手,谁的手掌的面积大?你们怎么知道的呢?(观察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看不出来呀,有别的方法吗?(重叠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观察和重叠都比较不出大小,这下可怎么办?(方格法:经历方格法的优化选择)
(2)猜猜看。师:你认为谁的面积大?(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
(3)统一面积单位。
教学教材第61页例2。
问题:下面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汇报:选择一种图形来比较。
(4)应该用哪种单位表示图形的面积更合适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统一意见:用正方形表示更合适,因为正方形表示最标准。
师:看来,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6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注意:第二、三个图形有的不够一个正方形可以用三角形来拼成一个正方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给自己打个分吧!
(自己给自己一个评价,学会反思)
【课后作业】
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板书: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
教学反思:
1、初建概念过程不够完美。
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的概念课,在让学生由实物表面的面积到封闭图形表面的面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与黑板表面大小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说话,并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再现概念时方式单一,欠缺多元化。
再现概念时,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指名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在进行语言组织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为什么?我分析有两个原因:
1、这边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技巧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
2、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要讨论什么?如果在小组汇报时有个比较,适当表扬和激励,多点组织教学,或许会好点。然后奇怪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掌心,用手掌心去触摸数学书的封面,闭上眼睛去感受,有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就了解了面积的意义。学生体验了面积的意义,单形式还是有一些单一。
3、内化概念时,临时起意。让学生做游戏,1平方米的地方最多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由于课前我在教室的地面画了1平方米的地方,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游戏中不光调动学习热情,还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还学会了要站得人多大家要互相理解,紧密团结在一起。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但是活动只有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还有少部分没有参加,比较失望。以后在设计这样的活动时,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多准备两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在组织比赛看哪一组站的人最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游戏的乐趣。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1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70-74页。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
学具:每小组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两张长方形彩色卡纸;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进行涂色比赛怎么样?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谁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组获胜。(老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故意给男生一张大白纸,给女生一张很小的白纸)。下面开始比赛!
这时男同学纷纷喊出:老师这样不公平!我们的这张纸大,女生的那张纸小。
师:对,要想公平的比赛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由于这两张纸面大小不同,只能终止现在的比赛。下面用手摸一摸纸的表面。还有那些物体有面,他们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样?我们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面积,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
①、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②、 摸一摸: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再来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觉?
③、 比一比:数学书的上面 和 文具盒的上面 ,那个面大?怎样比较的?(观察法、重叠法)
④、再来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那个小?
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刚才我们摸的物体的表面相比怎样?
⑥、刚才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⑦、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① .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生汇报
②课件展示平面图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你能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大?圆形和三角形相比那个大?圆形和正方形呢?(圆形和正方形用观察法不容易看出,可利用课件动画演示重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像这种周围都是封闭着的图形叫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他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这时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纸片及绿色长方形、红色长方形卡纸),动手摆一摆,看能不能比较出这两张彩纸的大小,请同学们看清操作要求。
(3)、课件展示:
操作要求:
① 四人小组中每两人选一个长方形彩纸,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摆完后小组交流两张彩纸的比较结果。
③ 遇到困难时,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②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
组1:我们组选择的是长方形纸片,绿色卡纸是一行摆6个,摆2行;红色卡纸是一行摆3个,摆3行。结果红色长方形小一些。
组2:我们组选择的是正方形纸片,绿色卡纸一行摆了12个,摆2行;红色卡纸一行摆6个,摆3行。结果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
组3:我们选择了圆形纸片,发现摆的圆片之间有缝隙,无法比较 组4我们组选择的是正三角形纸片,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但是太麻烦!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6)师生共同总结:操作中发现: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长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方便。
师:我们还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应注意什么?(选择相同的图形)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8)、像刚才我们用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都可以看成一个面积单位,刚才绿色卡纸上面摆了24个小正方形,就说明这张绿色卡纸的面积就有24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人们为了方便,就选择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13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3)能选择恰当的面积单位,计量大小不同的物体的面积。
1.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从实际生活中初步认识面积单位。
1.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加强对抽象概念的把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单位,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工具
计算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2厘米,宽1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1)×2=6(厘米)
(二)引出新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在这基础上学习新本领吧!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学习例1
课件出题例1的插图。
(一)认识表面
教师: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请同学们说一说?(黑板、门窗、桌椅等)
指名回答。
教师指出黑板、电视机、红旗、门等物体的面,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面叫做物体的表面。
教师:小朋友们,任何物体都有表面,观察一下教室里每一个物体,看看它们的表面都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
(二)通过比较,了解面积的含义
1.教师出示黑板图和红旗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那个表面大。
学生会很容易判断它们的大小。(黑板表面大)
2.教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表面,知道物体的表面大小在数学上叫什么吗?
(教师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
3.教师出示以前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
问:老师展示的这些图形,大家都认识吗?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
教师: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它们的大小,也是这些图形的面积。
4.教师出示一些较特殊的图形
问:观察这些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有面积吗?
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试着回答:这些图形有的没有封闭,不是一个面,应该没有面积,下面几个虽然特殊,但都有表面,应该有面积。
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告诉学生: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围成的平面。
指出: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
5.讨论总结面积的定义。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总结面积的定义吧,谁来说一说。
生甲: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生乙: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适时引导封闭图形又叫做围成的平面图形)
教师总结: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学习例2
问:我们知道什么是面积了,给我们两个图形,我们会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有的图形一看就能看出哪个大哪个小。(指出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教师并用课件演示)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有的图形一下看不出来,可以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大小。(指出这种方法叫重叠法,教师用课件演示)
问:还有什么方法吗?(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在格子图中比较图形的大小,这叫数方格法。)
教师:有些图形用重叠法和观察法都解决不了,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为单位来测量一下呢?
出示例2比较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问:那我们用什么图形来测量呢?
学生提议用正三角,用圆形,用小正方形来测量。
教师课件演示,并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所提议的方法能测量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比较一下哪个图形作单位测量的比较准确?
小组讨论并回答:三角形和圆做单位测量时,都会留下剩余部分,小正方形测量没有剩余部分,小正方形测量最准确。
问:小正方形做单位测量,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比较图形的大小的方法相同?(数方格法)
四、学习例3
教师:通过上面图形面积的比较,我们知道了必须用统一的标准来测量物体或图形的面积。下面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面积单位吧!(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
教师:我们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让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是cm2。
问题: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让生测量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让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2)认识平方分米。(方法同认识平方厘米)
教师指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字母表示为dm2..
问:你能自己用手比画比画吗?看一看,再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让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3)认识平方米。
教师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平方米用字母表示为m2
让学生展开手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然后让四名学生合作,比划1平方米有多大。让生观察教室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
五、课堂练习
1.下面图形中哪个面积大?
答案:一样大。
身高128( )地面的面积约50( )
面积约2( )面积约6( )
答案:厘米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厘米
六、拓展提升
1.用四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它们的周长呢?
答案:
面积:4平方厘米面积:4平方厘米面积:4平方厘米
周长:8厘米周长:8厘米周长:8厘米
2.哪个图形面积大
答案:左边图形面积大
课后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收获的多吗?有什么收获和同学老师说说吧。
师生总结:今天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还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平方厘米——c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米——m2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14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p84~85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连、练习十七(1~4)
教材简析:
教学面积时,教材从实际操作、观察引入,分摸摸、看看和涂涂几个层次进行。明确面积是四边所围成的全部,会观察和比较两个面的大小。教材很注重面积单位的引入:“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出它们的面积的大小”,自然突出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同时为学习间接测量面积的方法作了准备。教学重点:面积概念的建立。
教学目标:
知道面积的含义,面积和周长的不同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镜框:长30厘米,宽20厘米。钉成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100厘米指的这个镜框的什么?什么周长?
现在要给这个镜框配一块玻璃,怎样算这块玻璃的大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认识面积:
1、 认识物体的表面:
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
师:像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表面
2、 认识平面:
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摸一摸它们的表面。
师: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板:平面
3、 认识围成的.平面:
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
师: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做围成的平面。
板:围成的平面
4、 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大小:
数学课本和铅笔盒盖的表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不封闭的三角形有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它们都有大小。
5、 归纳面积的含义。
三、认识面积单位:
1、 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出示p88上的图。
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怎么办?
师画下来,剪下来。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能看出大小吗?
黑板面和教室门面积的大小用这种方法比行吗?两片叶子呢?
师:有时候,用重叠方法不能比较出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2、 利用面积单位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a.认识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比一比,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同你的哪一个指甲的大小差不多?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拼一拼,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注意不同的拼法。
数一数,p88(2)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摆一摆,p88(3)中能摆几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用这个方法比出p86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吗?
b. 认识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指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量一量,用一平方分米量一量课桌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c. 认识平方米:用一平方分米量教室的大小行吗?我们来认识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
1平方米有多大呢?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估一估,黑板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
我们学习了几个面积单位?谁能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五、巩固练习:
p90(1~4)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15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中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
教具: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
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宽松环境,理解归纳面积概念
1、“比手掌”游戏,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进一步感知和理解物体表面大小的含义。
3、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并理解封闭图形的含义。
4、面积概念的教学。
(1)面积的概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3)练习。
(二)操作研讨,了解面积单位的产生
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但面积很接近的长方形。
学生经过观察无法比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怎么办?
2、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同时提出活动要求。
3、学生操作。
4、汇报。
5、小结。
(三)自学课本,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同时提出自学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建立平方厘米的表象。
①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②学生说一说: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③在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④练习。
(3)建立平方分米的表象。
①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有多大?从学具袋中找出来。
②和同桌说一说: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再用手比划比划。
④在周围找找,有哪些物体的大小是1平方分米?
⑤估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再量一量。
(4)建立1平方米的表象
①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先想想,再观察。
②说一说: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③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猜一猜,再试一试。
(四)谈体会。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练习。
(六)全课总结。
-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03-03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07-21
小学数学《环形面积》说课稿05-24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说课稿05-24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说课稿07-20
小学数学“梯形面积”说课稿12-02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11-09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11-09
课标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