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3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的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建立100以内数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数。
教学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二、教法和学法
1.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
1.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他们对100以内数看似了解,却概念模糊,教师在引入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给孩子们送来礼物,100颗星星,通过观察、估计、比较逐步建立数感。
2.数植物的种子,首先向学生展示1粒种子的大小,接着让孩子抓一把进行估数,这时也是想通过操作建立数感,但这数感建立已进一步扩展到了视觉,触觉,和空间的范围,然后动手数一数,通过数数达到要验证估计是否准确,学生主动探索数数方法的目的。最后以汇报的形式与全体进行交流。学生数数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些是方便快捷,也有些是繁锁缓慢,在这时,对于各种方法的优劣我不进行评论,而是让各种方法得以展示,至于哪一种方法较好,孩子们在操作中是能够体会到的。
3.数100,这一环节以学生的操作学具为主,要求就更进一步了,物品选择,正好要数出100,还得让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们选择自己认为是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并在操作中发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一知识点。通过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让孩子经历数1到100的过程,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在这插入课本36页的练习题2这幅小皮球图,我认为并不重在数出100,而在于用什么方法来数,由于有格子,整齐排列,又有色彩间隔,学生可以较好的去思考以不同方法数出皮球的数量,可能会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二十个二十个数,五十个五十个数,前面所学知识既得到巩固,又得到发展。
4.数数。
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十的形成,学会数100以内的数,通过操作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以竞赛形式练习数数,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孩子的学习兴趣高涨。知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猜数游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孩子的数感。游戏中部分孩子不断提醒同伴“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另一部分孩子在帮助下所猜出的数不断接近目标数,直到猜中。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5.生活中的数
100以内数生活中有很多,通过学生的说一说,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如此贴近,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大小的基础。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据此,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中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8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综合练——“去公园”,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学习是教师安排的话,这次合作可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3.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初步培养观察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
一、汇报调查结果。
请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着数,说一句含有生活中的一个实际数字的话。
教师询问调查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对10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感知。】
二、开展分类、数数活动。
1.创设智慧老人和大家做游戏的情境。
2.讲清活动(游戏)要求:
(1)8人一组在组长带领下将盒中东西分成四类,由组长分配好哪两人分哪一类。
(2)两人合作用最快或最喜欢的方法一起数清各类东西的数量。
(3)每类东西都数正确的小组获胜。
3.学生游戏。
教师激情引入,电脑显示活动要求,了解学生的数法,观察他们能否熟练数数,对不同数法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学生看看盒中有哪几样东西。小组合作学习,先分类,再动手数数。
【8人小组的分类活动,旨在体现学习中的分工与协作。两人合作的数数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数序,在共同数数中互相提示、检查。用最喜欢的方法数数,旨在体现个性化的学习。】
4.交流、汇报数数方法。
(1)请学生讲讲自己是怎样数的?
教师激励评价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数数。
学生展示数数方法,集体接数。
【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
(2)每当出现一种新的数数方法,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当出现下列几种情况,请全班学生用此方法数数。
1个1个数——随意接数;2个2个数——数至50;5个5个数、10个10个数——数至100。
【只选此四种方法请学生接数,原因在于这四种方法学生易于接受,旦生活中较为常用。】
5.理解10个10是100。
(1)小棒演示。
①(电脑显示:一捆一捆出示小棒。)提问:看看这有几个10?
教师操作媒体,引导学生探究。学生观察并思考。
②(教师出示9捆小棒后)提问:几个10?是多少?再添1个10呢?引入:10个10是100。
教师操作媒体,引导学生探究。学生议论并归纳。
【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10个10是100”。】
(2)小树演示。
①(电脑演示先出示1棵树,再出示1排树——10棵,最后出示10排树。)提问:估计一下共有多少棵树?
教师要求说明估计的理由。学生观察并估计,讲清理由。
②验证:得出10个10是100棵。
学生数数。
③提问:100里有几个10?
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明确“100里有10个10”,学习逆向思维。】
④进行环保教育。
(3)伸手指游戏。
①提问:每人有几根手指?请小组同学把手伸在一起,数数看有几根手指?
学生进行伸手指活动。
②给第二组再添两个人,提问:几根手指?
学生观察并相互交流。
【再次直观地使学生体验100有多少,加深对“10个10是100”的理解。】
6.展示数数本领。
(1)学生小组成员展示。要求:1个1个接数,每人只接1个数。
(2)反应训练:按要求抢答,每次只接1个数。1个1个数(59、79),2个2个数(48、68、78、88),5个5个数(95)。
(3)实际生活中数数,提问:我们班多少人?添上我和听课老师呢?(齐数)得出:数数时既不能多数,也不能少数。
教师提出生活问题。学生通过数数解决问题。
【在需进位处加强练习,提高学生数数正确率。能运用数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7.综合练习去公园。
(1)创设情境。提要求。
(2)播放多媒体:在《春天在哪里》的乐曲声中出现:天空中飞的鸟(5只5只飞),水中游的鸭(2只2只游),地面上的绿树(1棵1棵排)和鲜花(2朵2朵排列)。
学生欣赏音乐、画面,部分学生可能会数数。
(3)教师启发学生分工、合作。汇报说说看到了什么?有多少?
学生进行汇报并相互交流。
(4)商议再次数数的形式。
(5)小组分工,再数一次。说说:怎样数的?
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数数。
【让学生通过前、后两次数数,体会到分工合作的必要性,同时也是对各种数数方法的.再次综合应用,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字概念。】
三、选择数数方法。
1.生活中数不同东西要学会选择比较合适的数法,举例数楼层、数本子。
教师进行操作和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可举例。
2.数点子。
(1)(黄点子)提问:总数有多少个?你怎样这么快数出来?
教师操作电脑,横排出示点子图。学生观察,讲数的方法。
(2)交流后得出:数排列较整齐的物品数量时要先找规律。
(3)(蓝点子)先观察,后自己在书上圈,再在展台上展示、讲评。
教师操作电脑,竖排出示点子图。学生圈点子,也可小组议一议。
【数实物过渡到数点子,看看学生是否能选择较合适的方法,但不作统一要求。】
3.看谁数得快。
(1)(出示方格图)提问:怎样数得快?可先观察,再小组讨论。
(2)请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指屏幕讲解。
教师配合学生讲解,课件演示(移动、凑十、同样多)。
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直接向小老师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善于表达、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学生当小老师随时发问,体现平等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氛围。】
四、小结。
1.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认为本节课自己做到:
(1)能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数。
(2)认真听别人发言。
(3)很好与他人合作,就可以给自己打☆☆☆。如做到两项,打☆☆。做到一项打☆。
2.根据不同的数数方法自编接数游戏,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培养学生结合实际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之前,经过了学前教育,有很多孩子在没有学习这一课之前,对于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对于100以内的数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的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独立的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对“个”“十” ”“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灵活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合作、学生合作的教法和学法。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四、教具和学具: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的选择上,尽量提供学生熟悉的素材,如红豆、铅笔、巧克力豆……这些材料作为学习的对象,学生既熟悉又新奇,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秉承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安排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A、激趣导入
这个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一个师生互助的活动,老师和学生进行数数比赛,而且在数的过程中要用手势比划出所数的数,之所以要用手势进行配合,是考虑到对学生进行“手口一致”的训练。在数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口型和手势,如果学生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就两个两个的数,如果学生是两个两个的`数,老师就五个五个的数,甚至十个十个的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我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B、操作探究
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这个环节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1、第一次数、估数、初步感知100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他们熟悉的素材,红豆、巧克力豆,并合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
(1)数出20粒红豆,让学生看一看,20粒红豆就是这么多,先感受20粒红豆的多少,在提出问题:100粒有多少呢?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到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学生的数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建立。
(2)让学生抓一把红豆,估计一下够不够100粒,如果不够,就再抓一把,直到认为够了为止。
(3)验证结果,每组一个一个的数一数,看看哪一组估计的最准确。通过学生自主的数出100以内的各数,体会到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为脱离实物抽象数数做准备。
(4)估一估,一袋巧克力豆大约有多少颗?通过这个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们估数能力,并进一步体会估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再次数,建立对计数单位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认识100
虽然同样是数数,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提高了。刚好数出100,又要让人一眼看出是100。提出了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能用自己认为的方便、快捷的方法数数,并在操作中,发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
3、第三次数,理解数的组成
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知识,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实物数出35根小棒(铅笔),要求学生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一共有几个十?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2)脱离实物,强化训练。想一想,5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从57数到73,数到59时,强调上面提过的类似的问题。通过再次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小游戏。师生互说,学生互说的数数游戏和数的组成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小练习,用学的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用学的数说一句话,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促进了数感的培养。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3.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3页。
教具、学具准备
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教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
生1:我们认识过0到20这些数。
教师:谁能从0数到20?
生2:0、1、2、3……20(拍着手。)
教师:谁能接着往后数?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3:21、22、23……30
生4:31、32、33……50
生5:51、52、53……70
教师示意一起数。(师生一起拍手接数:71、72、73……100、101、102……110,从七十多到一百,学生数的特别带劲儿,但数到100后学生开始数得不整齐了,部分学生开始出错了。)
教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啊!
教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不是要经常用到数数呀?例如(略)。
那么你猜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啊?
生6:30位。
生7:28位。
生8:32位。
教师:还有和他们猜的不一样的吗?
生9:31位。
教师:到底有多少位同学呢?请你们自己数一数,好吗?(学生开始数,有的边看边数,有的用手边点边数,还有的站起来数,非常投入。)
教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
生10:30位。
生11:32位。
生12:29位。
生13:31位。
教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
(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32位同学。)
教师:今天有32位同学来上课,32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多一些。
刚才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地那么好,可是数人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能准确地数出物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一定能数对!
[教师在与学生自然和谐的交谈中了解到了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掌握学生口头唱数的情况,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学生感知到口头数数容易,但要准确的数出物体的个数可不太容易,指导学生数数时要注意手口一致。]
数数活动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寒假就要到了,我准备了许多奖品,想发给我们班的同学,请大家帮老师数一数,每个小组有4样奖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
生1:我们组有铅笔、橡皮、糖果、幸运星。
教师:请每位同学选一样奖品。
(学生选了自己喜欢的奖品,放在面前。)
教师:听清要求,请你很快得数出10个奖品。
(学生从袋子里边拿边数,数出了10个奖品,放在面前。)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10个这一堆儿,10个啊,就这么多。
教师:请你再数出10个。
(学生从袋子里又数出了10个,放在桌上。)
教师:现在是多少了?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20个。
教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教师:请你把奖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2:有80个。
(教师引导生2把话说完整。)
生2:我的糖大约有80块。
生3:我的铅笔大约有200枝。
生4:我的星星大约有70颗。
生5:我的橡皮大约有90块。
教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
(学生能数那么多奖品非常兴奋,非常认真地数着……陆续有学生数完了。)
教师:谁来说说你数了多少?
(学生抢着举手回答,都想把自己数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6:我数的铅笔是98枝。
生7:我数的星星是100颗。
生8:我数的橡皮是89块。
生9:我数的糖是100块。
教师:小朋友数了那么多奖品,大家数的结果都不一样,老师想知道大家是怎样数的,谁愿意到前面来数给大家看。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教师:我记得刚才有位同学数的是89块橡皮,你来数数好吗?
(教师帮这位同学把橡皮拿到前面,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边拿边数,其他学生帮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100块橡皮。)
教师对数的学生说:你刚才自己数的是89,现在大家帮你数的是100,说明你刚才数错了,没关系,只要你以后都象刚才那样认真,边拿边数,拿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一定能数对。
教师把100块橡皮放在实物投影下:大家看100块橡皮就是这么多!
教师:还有哪些同学数的也是100?
(有大部分学生举手。)
教师: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奖品都是100,这些同学数对了。
(举手的同学高兴的几乎要欢呼起来。)
教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奖品都数对了!还没有数对的小朋友,课外时间多练习数一数,你一定能数对!
教师:数之前老师请大家猜猜你的奖品大约是多少,谁猜的比较接近100?
生10:我猜的是98。
生11:我猜的是101。
生12:我猜的就是100。
教师:98、99、101、102这些都是比较接近100的,同学们的估计能力真强!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和理解100以内各数的意义;体现了数是数出来的;向学生渗透了估数的方法,以10个一堆、20个一堆为参照标准,估计一袋物品的个数,以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应该边点边数,手口一致。]
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教师:下面我说一个数,你来数奖品,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35,请你数出35个奖品。
(学生迅速边拿边数。……陆续有学生数完。)
教师:大家都数出了35个奖品。那是不是35个呢,同学们看不出来,想想怎样摆能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呢?
(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有的每10个分一堆,有的每10支铅笔捆成一捆,有的每10块糖装在一个小袋儿里……)
教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前面展示:
生1:我数出10枝铅笔捆在一起,我又数出10枝铅笔捆在一起,我又数出10枝铅笔捆在一起,然后我又放了5枝。
教师:大家看,这样摆能不能看出是35枝铅笔?
(学生齐说“能”。)
教师:这个办法真好!那么摆糖、橡皮、幸运星的同学,你们是怎样摆的呢?
教师请一名摆糖的`学生展示。
生2:我每10块糖装一个袋儿,我装了3袋,又放上5块,就是35块。
教师:同位相互看看能不能看出是35。
(学生相互检查,摆错的同学在同位的帮助下也改正了。)
教师:看着你们的35个奖品,同位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的几个一?
生3: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教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奖品,一直数到42个
(学生继续数,大部分学生数到40发现又够了一个十,就又装了一袋或者又捆了一捆。)
教师请一名数铅笔的学生展示42枝铅笔。
教师:看着你的42个奖品,同位说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4: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教师:大家不但能按老师说的数数出奖品,还知道了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和的几个一。下面老师说一个数,请你接着往下数,从45数到63。
(先同位数数,再请学生展示。)
教师:谁知道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5:63里面有6个十和3个一。
教师:谁愿意说一个数,让大家接着数?
生6:从70数到82。
生7:70、71、72……82。
生6:你数得很好!
教师:8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8:82里面有8个十和2个一。
教师:同位也这样相互考一考。
(同位相互出题考,还有的两个人一起数,数得可起劲儿了!)
教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学生信心十足地说“能”,全体学生一起从88数到100。)
教师:同学们数数数得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
(教师出示汤圆图。)
教师:图上画的是汤圆,你能看出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吗?
生9:这是2个十和4个一
教师: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汤圆?
生10:有24个汤圆。
(教师出示钢笔图。)
教师: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啊?
生11:这是4个十和6个一。
教师:一共有多少枝钢笔?
生12:一共有46枝钢笔
[教师注意将数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问题的提出“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的看出是35个奖品呢?”使学生自然将已有的2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从而获得一个两位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了对计数单位“一”“十”的理解。]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教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幅难一点的图,想看吗?
(学生表现地非常感兴趣。)
(课件出示图:草原上有一大片羊群,小羊在不停地走动,学生异常惊奇。)
教师:在美丽的大草原上,一群小羊自由自在地吃草,你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
生1:大约有200只。
生2:有110只。
生3:我看有90只。
生4:有100只。
教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
(学生开始还认真地一只一只地数,不久,就有学生的脸上表示出了疑惑,有的学生举手。)
生5:老师,它们老动,不好数!
生6:我的眼都数花了!
教师:不动就好数了吗?
生7:不动也不好数啊!
教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
生8:让羊站好队。
生9:给羊作记号。
生10:把羊分成一群一群的。
教师:怎么分啊?
生10:10只分成一群。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面:每10只羊圈在一个栅栏里。)
(学生开始数:1、2、3……10、……,很快就有学生举手,纷纷抢着说“老师,我知道了,是100只”,“一共有100只羊”……)
教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11:每个圈里是10只羊,我数了数就是100只。
教师:每个栅栏圈里都是10只羊,请大家一起10只10只地数。
(教师点羊群,学生数“10、20……100”)
教师:刚才我们10个10个地数,数了几个10?
生12:10个十。
教师:10个十多少?
生13:10个十是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教师:100里面有几个十?
生14:100里面有10个十。
(教师板书:100里面有10个十。)
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就是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创造性地改进使用了教材。对小羊图作了处理,通过巧妙的设计小羊图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羊多、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不好数想办法、(课件转换)很快数出是100只,发现可以10只10只的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此环节教师比较自然地突破了知识难点,学生学的积极主动。]
发展活动(估数)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
(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
教师:你来猜猜,这些大约有多少块糖。
生1:大约有40块。
生2:大约有32块。
生3:有18块吧。
教师:那么我们一起来数数
(教师一个一个地拿糖,学生数,数的结果是26块。)
教师:原来是26块,刚才猜二十几块的都比较接近26,这些同学猜的比较接近。请同位俩也这样猜一猜,数一数,看谁猜得准,数得对!
(学生同位俩做游戏。)
教师:同学们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老师?
生4:有三百多位。
生5:有二百多。
生6:有一百多。
生7:有一万多。
生8:有一千多。
教师:老师数过了,到第4排大约有一百,那么,你再猜猜,大约有多少?
生9:有二百多。
生10:有一百八十多吧。
生11:不到三百人。
教师:老师的人数比我们今天学习的“100”还要多,我们今后继续学习。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理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的编排设计是这样的:出示主题图,先出现两群羊,每群10只,使学生看出有20只羊,继而又来了8群羊,请学生估计是多少只羊。这部分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得多,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我们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材,我们认为开始的主题图,如果10只一群10只一群地出示,虽然有利于学生估数,但这样学生能很快地10只10只地数出羊群的只数是100,学生在后面数100个物体的个数时,就会受其影响而10个10个地数。这样的数法,要在学生会逐个数数的基础上自然生成,其实它比一个一个地数要高一个层次,数数的单位由“一”变成了“十”,不利于学生把100以内的数逐个数出来,因此我们对这一部分进行了调整。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体现在做中学,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我们设计了教师课前和学生交流,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口头数的情况,当然,这个数数只是唱数,学生对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却是有困难的。因为,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因此,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1.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
选取了4样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物品(铅笔、橡皮、糖、幸运星),每人一种,都是100个。
2.先估数,再让学生自己数一数。使学生充分感知1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感受到要准确地数出事物的个数,应该边点边数,手口一致。
注意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们力求通过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1.在课前谈话、学生个人数数、观察主题图、游戏等各个环节中都注意体现:数数之前先估数,让学生对物体的个数有个大体的感知。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2.我们设计了先请学生数出10个物品,感知1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再数出10个物品,让学生感知2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然后以10个一堆,20个一堆为参照物,估计自己那一袋物品大约是多少。通过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计的方法,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我们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就数数而言,学生能口头数到一百多,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数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
2.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们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基础上迁移到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动手数出35个、42个奖品,并思考怎样摆能让别人很容易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抽象成小棒图,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像,抽象出数的组成。这三个环节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突出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
专家评析
设计了发展性活动,通过对糖堆儿、礼堂教师听课人数的估数,进一步培养数感。在估一估一把糖大约是多少块的时候,如果让学生先感受一下10块有多少,再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再数,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
学生在本节课的整个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投入。在充分动手操作、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了数感;体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
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35、43、78、76、45、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三、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单、双数,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一些排列规律。
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根据数位顺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和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呈现学生做操时整齐队列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队伍整齐吗?为什么能排得这么整齐?引导学生说出:那是因为他们按照个子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队。
2.师:其实,许多事情我们都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做才行。
(二)引入新课:
1.师: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上,有序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师:看,听说我们小朋友在排队,数娃娃们也想来表演一下。(课件出示百数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排队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知“有序”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由此引入课题,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探究。
1.探究“2、4、6、8、10”和“11、13、15、17、19”的规律:
(1)课件呈现百数表的第一、二横行的两行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横行所填的5个数都是单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
2.探究“11、22、33、44、55、66、88、99”的规律。(课件隐去第一、二横行,呈现从左上到右下的这一斜行)
(1)先让学生自己将其中的一个数(77)填写出来。
(2)再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斜行中的每个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探究“19、28、37、46、55、64、73、82、91”的规律:(课件呈现这一斜行的数)
(1)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这一斜行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交流汇报:选几个小组代表说一说。
(3)师生共同归纳:这一斜行上的数,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多1直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设计意图:将这四组数分成三个层次,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具体感知。
1.填写百数表,初步感知:
(1)让学生独立完成百数表,老师巡视指导。
(2)集体订正,讲评,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3)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你发现了什么?
2.分步解构,分层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说说: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律?
(2)我们先横着看,先看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其他各行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发现:从第二行开始,前9个数的十位上都是相同的数。
(3)竖着看:我们先看第三列,你又有什么发现?其他各列也是这样的吗?引导学生发现:每一列的个位上的数都是相同的。
(4)猜猜看:出示一个不完整的百数表,任意指出一个数,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
3.化整为零,深入感知。
(1)想一想:15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各是多少?那37呢?69呢?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①个数的上面的那个数比它小10;
②一个数的下面的那个数比它大10;
③一个数的左边的那个数比它小1;
④一个数的右边的那个数比它大1;
(4)应用练习:完成P41的“做一做”。小马虎在看百数表时,只记到这几个数中的一个,你能帮帮他,把其他数找出来吗?
4.帮数找“家”,整体感知。
(1)出示百数表,百数表里只留下第一行与第一列的数,其他的位置空着。
(2)游戏:帮数找“家”。
①先帮15、27、32、48、59、64、73、82、95找家,学生找到这数的位置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完成后,课件去掉第一行与第一列的数,只留下以上几个数)
②再帮18、24、37、44、53、68、77、89、91找家。学生找到数位置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一次又是怎么思考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各种活动,解构百数表,构建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建立数感。】
三、实践应用,深化感知
(一)连数成画。
1.呈现P44练习九的第1题。
2.先让学生自己看题目,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先找到起点,同时要强调连的是“点”而不是“数”。
3.学生动手连点,最后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
(二)填数成轴。
1.课件分步呈现P44练习九的第2题。先出带箭头的线段,再将线段平均分成若干小段,最后再出现数与空格。
2.引导学生观察数轴的特点:
①左到右,依次增加;
②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3.学生在数轴上填写空格里的数。
4.77是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为什么?那72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百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百数表,我们还发现了百数表里面的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加以引导,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算法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王老师昨天去给班上的同学买写字本,可是商店里一共只有23本,如果每个盒子能装10本,这些本子能装满几个盒子?
2.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引入新课。
1.呈现主题图:因为昨天买的本子不够用,所以,王老师今天又去商店了,
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3.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4.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0+2和2+30。
5.点明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在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引出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你们会算吗?请你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
2.学生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算得的结果是多少?你又是怎么算的?可能会出现:
(1)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2)用小棒摆。
(3)用计数器拨。
(4)利用数数的方法往后数。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要加以肯定。
3.共同验证:刚才大家都说这两个算式都等于32,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是不是要验证一下?引导学生验证:
(1)用数的组成:30+2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2)用小棒验证:3捆小棒加2根小棒,就是把3个十与2个一合起来,结果是32。
(3)用计数器验证:3捆小棒就是3个十,2根小棒就是2个一,先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合起来就是32。
(4)用数数的.方法验证:先验证30+2,在30后面往后数两个数。
4.教师质疑:
(1)那2+30我们是不是也要在2的后面,往后数30个数呢?引导学生发现:同样可以在30后面往后数2个数就行了。
(2)那2+30怎么也等于32呢?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管是30+2还是2+30都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组成的数都是32,只不过是两个加数的位置改变了一下。
5.快速抢答:教师出示:50+4、4+50;8+70、70+8;90+6、6+90,让学生快速抢答。
6.发现提炼:
(1)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所有算式的特点: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
(2)引导学生提炼方法: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之后,再引领学生验证,解惑,最后提炼出方法。】
(二)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1.提出问题:谁还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呈现:
(1)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2本没装在盒子里,剩下的都装在盒子里,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30本装在盒子里,没有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2-2和32-30。
3.说出算法:请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可能会出现:用数的组成、用小棒操作、用计数器操作、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想的、用倒着数的方法等等。
4.选择算法:对于学生提出的算法,教师给予肯定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准备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之中,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所在,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又快的方法。
5.计算接力: 53-3、53-50;75-70、75-5;64-4、64-60,89-9、89-80。每组接力,第一个同学写出一题答案后,立刻将答题卡传给下一位同学。
6.归纳小结:
(1)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题目不是几十几减几,就是几十几减几十。
(2)小结方法: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这一环节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自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同时注重对算法多样化的渗透,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对快的方法。】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P48的“做一做”第1题:做好后,请个别学生说出方法,提示: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2.P48的第2题,“烤玉米”。
3.P49的第1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提醒:如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4.开火车:P49的第4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掌握又对又快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P49的第3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写上单位名称。
2.P49的第2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加以引导。
(3)学生独立解答。
(4)集体讲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规范格式要求。
3.P49的第5题:
(1)完整呈现题目,学生独立解答。可以有意选取一名解答正确的学生上台板演。
(2)集体讲评,根据学生所列算式提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8呢?
(3)教师带领学生审题:特别突出对“吃了”、“还剩下”、“一共”等关键词的理解。
(4)解答错误的学生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难度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笔头表达能力与逆向思考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
1.师生共同归纳所学内容。
2.提炼计算方法:
(1)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几。
(2)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3.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8
一、学情分析
如何设计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复习课?复习课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我想,基于学习者分析而设计的复习课才是真实、有效的,我们应该听一听学生的心声。为此,我们对46名学生进行调研。我们主要想了解学生对复习课有哪些印象、期待,以及本单元学生的难点在哪里。
1、一、二年级是怎么上复习课的
我们了解到,被调查的学生在一、二年级主要是通过做书上“整理与复习”,做试卷,或者教师带领总结易错题等方式上复习课的。追问:这样上复习课有收获吗?学生诚恳地回答:有收获,但是没有意思,得强迫自己听讲。
2、学生对复习课的期待
有82、2%的学生希望复习课是有趣的,能够在玩中学;有20%的学生希望在复习课中有更大的收获。学生的回答反映出复习课的问题:枯燥无味、重复练习、没有挑战。当问到“你打算如何复习‘除法’这一单元”时,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通过做易错题的方式去复习。不难看出,学生还是有复习方法的,这也是我们比较认可且传统的一种复习方法。我们还了解到,学生不喜欢看课本,也不知怎么进行自主复习。
3、除法的难点
我们给出了8道测试题,测试结果如下:
“100以内数的认识”总复习教学设计
“720÷6=120”这道题的错误率最高,有8人出错,其中有5人在余数的0上出现写错的现象,1人口诀错,1人报错数,1人个位没有写商。可以说,学生除法的算法掌握得很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觉得这节课要调整教学目标,突出几个转变:从重知识到重方法,从重教到重学,从重结果到重过程,从重结论到重发展。
二、实践探索
1、从重知识到重方法:在读书中体会典型例题的价值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本单元的每一道例题都是有其特点的。我们设计了“例题梳理”环节,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7道例题作为本节课的研究载体。学生通过初读,读懂每一道例题的内容和方法;再读,读出例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从头到尾对例题的研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读书,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学会分析归纳、整理复习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正确计算的能力,同时体会到学习知识由厚(形式)到薄(本质)的过程。
【实践】
活动一:典型例题梳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六单元。
(1)展示典型例题
①呈现7道例题,明确学习内容
②交流难度等级,体会排列顺序
小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内容,一共有11页。我们只用7道例题就可以代表了,这说明编书的叔叔阿姨在出题时是经过认真考虑的!这7道题是具有代表性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2)典型例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①聚焦0占位
②首位不够除,商是两位数
小结:我们发现0在商的中间、末尾出现,或者是在首位隐去,尽管它们的位置是不同的,但道理是相同的!这就再次提醒我们,在研究一个问题的时候,通过研究内在联系,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2、从重教到重学:借助学习单帮助学生自主复习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但是,我们倡导的自主,绝不能变成自由。这节课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相对不足,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大多不太明了,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为此,我们制作了一张学习单(见下图),通过“想一想,填一填”的方式,让学生将本单元的典型例题填写在学习单中,明确每个例题主要学的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感受为例题标出难度等级。最后,用彩笔标出哪些题在什么地方容易出错,并写一句话提醒自己,以此完成初读例题的目的`。接下来,再次观察这7道例题,思考例题间的区别和联系,反思本质,以此完成再读例题的目的。学习单的最后一栏是留给学生自主出题使用的。
第六单元除法学习单
想一想,填一填:
(1)自主看书P54—P64,将本单元的典型例题填写在下表中。想一想,每个例题主要学的是什么?
(2)根据你的感受为例题标出难度等级。
(3)哪些题在什么地方容易出错,请你用彩笔标一标,写一句话提醒自己。
“100以内数的认识”总复习教学设计
3、从重结果到重过程:重温分物的过程,体会算理和算法的一致
在“除法”新课的学习阶段,我们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既能懂算法又能明算理。在复习课上,我们又该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既能复习算法又能复习算理呢?我们设想,借助“旧”竖式这一特殊情境,让学生再一次重温分物的经历,感受算理与算法的一致性。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新”竖式省略的是书写步骤,保留的是分物的道理。
【实践】
活动二:重温分物的过程
1、出示612÷3=204
(1)出示两种竖式,感受区别和联系
“100以内数的认识”总复习教学设计
学习建议:
①借助学过的竖式或学具,你能看懂右边的“旧”竖式吗?
②可以用你手中的笔圈一圈、连一连,来分一分小方块。
③说一说两个竖式的相同和不同。
(2)对比算法,明确算理
(3)全面感受现代竖式的发展历程
小结:是啊,先分百位,再分十位,最后分个位,直到分完为止。掌握了这个道理,所有的除法问题我们就都能解决了。
4、从重结论到重发展:自主出题,体会本质的延伸
当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后,我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设计了“自主出题”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初步体会到由7道典型例题所浓缩的这一道例题(算理与算法的统一)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终点,我们利用这一道例题代表的意义,可以自主地写出许多不同的除法练习题,再次经历学习知识由薄到厚的过程。更为宝贵的是,学生很喜欢这种自主出题的形式,这些计算题显现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加强烈的成功体验。
【实践】
活动三:模仿例题,自主出题
1、易错题错因分析
2、自主出题
3、交流分享
小结:自主出题是巩固所学知识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但光练还不行,我们还要分析错因找到对策。
全班交流。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其实,学习就是要把书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的过程。看来,你们已经对如何复习有一些想法了。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9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习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二十一数成二一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59 、69、79、89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再数下去。
二、教学中我用四种数数方式进行了数的巩固。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1、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
2、是分组数数,一二组用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数到100,三四组十个十个的方法数到100;
3、是分男女同学,女同学数100以内的双数,男同学数100以内的单数。这样,不但巩固了数的顺序,还加深了学生对单双数的概念和记忆。
4、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三、教学中我还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中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8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综合练习,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学习是教师安排的`话,第二次合作可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但是本单元的教学仍有不足。
1、学具小棒没有发挥好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100以内的数数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必要让他们借助小棒数,浪费了小棒操作的时间。学具小棒是在学生需要它帮助的时候再试着用。
2、对100这个新的数概念建立得不深。可让孩子感受一下100在不同物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概念,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找生活中的100。
3、在做练习时,要激发孩子做的兴趣,让他们有动笔的欲。
4、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教学难点:
数“拐弯数”,即: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初步感知
(一)情境创设:在绿绿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课件呈现)
1、数羊:课件一只只的呈现,让学生数出1—20只之后,一起将百羊图呈现出来。
2、估羊:估计一下,这里来了多少只羊?
(1)先让学生估计,大概多少只,并说出自己的估的结果;
(2)老师在课件上圈出10只,再让学生估,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估的。
3、验证:老师在课件上10只10只地圈,学生10个10个的数。一直数到100。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认识100,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来学习数数与数的组成。(板书)
(三)认识比较:
谁来说一说:我们把100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后,进一步体会100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在操作中体会:
1、数一数,摆一摆:要求学生一边数数,一边一根一根地拿出小棒。
(1)数到21根时停下来。当学生手里拿着一大把小棒时,老师提出要求:谁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知道你手里有多少根小棒呢?引导学生用10(也就是成捆的小棒)来帮忙,因为我们以前学过10个一是十;将20摆成两捆加一根。
(2)提问:21是由几捆加几根?也就是说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数一数,捆一捆:
(1)接着21继续往下数,一根一根的边拿边数,当数到29时,让学生停下来,问:下一个数是多少?现在桌上一共有两捆小棒加几根了?如果我们再加一根小棒,是不能又能捆成一捆了?
(2)动手将十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看看:一共有三捆,也是就三个十,即30。
(3)用同样的方法来完成:39、49、59、69、79、89后面分别是多少。每满十根,就让学生捆成一捆,并让学生说一说:那个整十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4)数到99时,再次停下来。问:99添上一是多少?那100根小棒一共有几捆呢?
(5)十个十个地数,也就是一捆一捆地数,10个十是一百。再将十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反过来强调: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借助小棒,学会手口一致地数数,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大小。】
(二)在活动中内化:
1、数小棒:师生一起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
2、数泡泡: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
(1)讨论:有什么好方法能够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清所有的泡泡呢?小组讨论后,再请各组代表发言,说说每组的方法。
(2)让学生自己独立数。
(3)学生汇报数的方法: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4)师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数泡泡时,我们最好都应将数过的'泡泡做上记号。如果是10个10个地数,我们就将泡泡10个10个的圈起来。这样就不会有遗漏,也不会有重复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活动,再次将难点突破,感受“十”的作用,同时丰富学生数数的方法与经验。】
(三)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1、猜一猜:课件呈现70根杂乱摆放的小棒,让学生猜:哪位同学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
2、想一想:如果想一眼就看出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我们得请谁来帮忙?引导学生请出“十”来帮忙。课件演示:将杂乱摆放的70根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刚好可以捆成7捆。
3、说一说:这样,我们就可以说:70是由7个十组成的。那30呢?40呢?90呢?
4、小结:如果我们将70一个一个地数,我们要数多少次?也就是70里面有多少个一?但如果我们将70十个十个地数,我们只要数7次,也就是70里面有多少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的组成,突出计数单位“十”。】
(四)理解非整十数的组成:
1、猜一猜:课件先出现4捆小棒,再出现6根。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4捆表示4个十,6根表示6个一,合在一起组成了46。
2、说一说:46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引导学生说出:46是由4个十与6个一组成的。
3、摆一摆:
(1)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64根呢?它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提醒学生不要与46弄混淆了。
(2)请你摆一摆: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35根。那35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与动态的演示,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与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三、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1、数数接力:按座位顺序,从1数到100。
2、比一比:数一数黄夹子、蓝夹子各有多少个?(练习八的第1题)让男生数黄夹子,女生数蓝夹子,赛后让学生说说感受。
3、估一估:练习八的第2题,先让学生圈出10颗,再估一估有多少颗。
4、数一数:练习八的第3题。让学生脱离小棒数出来。
5、填一填:练习八的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将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强化巩固,也是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基本反馈。】
四、全课小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延伸:
1、师将本课内容简单小结。
2、课件呈现:数量为100的物品图片。
3、最后课件演示:
(1)用10小正方体排成一排,组成1个十。得出:10个一是1个十。
(2)再将一排一排的小正方体排成一层,组成一百。得出:10个十是一百。
(3)再将小正方体一层一层叠加,组成一千。让学生说一说:10个一百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能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并且通过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为以后的学习作一个简单的铺垫。】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认识》说课稿03-09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说课稿01-1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说课稿01-05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02-26
1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03-13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1-24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02-03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03-28
人教版《1000以内数认识》说课稿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