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2023-05-12 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48页。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后接着学习的内容。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它跟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实际上是同一道理的。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处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到学习新知识。教材内容渗透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②能力目标: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尝试来化简并探讨出不同类型比的多种化简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探究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课堂活动。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小孩子的好奇心较强,就一个问题、一道题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大胆探索。

  三、说教法

  1、激趣设疑法。

  本课一开始我便创设情境,留下悬念,吸引学生,使教学达到“课开始,趣即生”的效果。

  2、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化难为易。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有的比的意义、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前,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利于同化新知,化新为旧。

  3、营造民主环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为了达到新课标指出的新教学理念,在探究化简比的方法时,我组织学生分组展开交流、讨论并及时的点拔、启发,使课堂进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四、说学法

  1、探究法。

  本堂课我让学生在思、讲、听、议、看并存的多种学习方式中去探究比的基本性质,鼓励学生多思、爱讲、善听。在尝试练、启发练、板演练中去探究不同类型的比的多种化简方法。使学生脑、眼、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游戏操作法。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与好胜的心理,本节课插入一个“摘智慧果”的游戏,再次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操作中巩固新知。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激趣 设疑引思

  师:大家知道我们班的男女生各是多少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当学生说出男生12人,女生24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12:24时,教师接着解释说他们的比也可以说是1:2。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说法是否正确吗?下面老师与你们共同学习验证好不好?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学数学,有利于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理念。]

  (二)整理旧知 轻松学新知

  师:出示三个算式:1÷2、 2÷4、 4÷8,提问:这几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运用了什么规律?(引出商不变性质) 如果把除法改写成分数,相应地就可以得到三个分数 、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运用了什么性质?(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如果再把除法改成比,就可以得到三个比:1:2、2:4、4:8,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三个比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验证的?

  1、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交流。

  2、教师启发学生从比同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比的意义或通过求比值等多角度去验证。

  3、检查小组交流结果,尽量让多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专心听,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语言说通顺。

  4、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板书:1:2=2:4=4:8

  5、师生共同观察以上式子,着重引导学生观察比的前项、后项及比值。(先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

  6、同学们通过探索,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要求同学对照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7、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提问:为什么必须零除外?

  8、学生齐读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因此在教学的122448

  过程中我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主动去建构新知。促使新旧知识的结合,化新为旧。]

  (三)巧用习题 求异创新

  1、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利用商不变性质,我们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①学生自学课本第48页找答案。

  ②师: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③检查学生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解释这个概念。

  ④师:大家想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吗?想表现一下自己吗?

  [设计意图:自然过渡,渗透学以致用的数学理念,使学生产生想用的念头,想表现自己的心理,使教学达到“课进行,趣更浓”的效果,为下面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2、出示例题。

  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4:21 : 1.25:2

  ①学生自己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②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化简方法。

  ③学生上黑板演练,尽量让有不同解法的学生演练。

  ④集体归纳解题方法。并说明化简比的最后形式。以便学生把化简比和求比值进行区分。

  ⑤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班男生与女生的比可以说成1:2吗?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我善于挖掘蕴涵在教材中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充分利用教材中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向性以及创新能力,实现“数学算法多样化”新理念。]

  (四)检测评价 总结收获

  1629

  1、化简下列各比:

  24:28 :

  2、判断:

  (1) 0.48:0.6化简后是24:3;(2) : 化简后是1;

  (3) 1:0.4化简后是 ;

  (4)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变化习题形式,进一步巩固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以及区分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处。]

  3、摘智慧果

  以分组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动手摘下“智慧果”。摘得又快又对的组获胜。最后展示学习成果。

  (用硬纸制成下表,把“智慧果”剪成苹果形,每小组一份。)

  [设计意图:在这里,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使学生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小组竞争的操作活动,又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把课堂再一次推向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一次得到激发,使教学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效果。]

  (五)总 结

  1、谁能说说学了这节课后有什么收获?

  2、用比的基本性质能解决什么问题?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纸条、圆形纸片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等教学策略。

  2、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引导概括: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3两。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吗?

  “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分得公平吗?”引发学生的猜想。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小组合作 验证猜想

  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2、既然三只小猴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猴王把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4、我们班有64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6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32/64

  (三)比较归纳 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1/4=2/8=3/12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归纳性质。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找出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齐读,注意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4、现在,大家知道猴王是运用什么性质分饼了吗?

  5、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自学例2

  1、自学例2。

  2/3 = 2×()/3×4 =()/12

  10/24 = 10 ( )/24 ( ) = ( )/12

  2、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母、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根据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多层练习 巩固深化

  1、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3 =()/6 10/15 =()/3 1/4 = 5/()

  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说一说下面各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

  5/24=5×2/24÷2=10/12 ( )

  4/9=4÷2/9÷3=2/3 ( )

  13/18=13+2/18+2=15/20 ( )

  在这我设计了同学们在平时做题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提醒同学们今后要注意。

  3、想一想:(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来做)

  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像一下把手中的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在这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六)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五、说教学评价

  1、教学过程中采用自我、小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起学生交流的兴趣。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3、学生在发现、体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中,自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篇3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分数计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它改变分数的分母与分子,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动手进行科学的验证,培养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猜想和动手验证,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教法学法的选择

  教法: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

  学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2.引出新知——动手实践3.初步感知——引导观察4.发现规律——巩固练习5.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上课开始我引入了故事:有一天妈妈给淘气做了一个香喷喷的大蛋糕,蓝猫看见了也想吃。淘气说:我只有一个蛋糕,要不我分给你一些吧,我有三种分法,请你选择一种:

  第一种: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送给你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1/2;

  第二种: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送给你其中的2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2/4;

  第三种:把蛋糕平均分成8份,送给你其中的4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4/8。

  选择哪一种分法吃到的蛋糕最多呢?

  同学们,如果你是蓝猫,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先听讲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对于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分为3个层次 借助长方形纸条来理解。通过观察、举例、验证,初步理解和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总结完善分数的基本性质。

  1、借助长方形纸条理解

  这里分成两份层次(1)借助直观图理解(2)分析分数理解

  (1)借助直观图理解。

  首先,引导学生在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条上分别表示出、、想一想为什么为什么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也不一样可他们最后分的大小却会相同呢?

  (2)借助分数理解

  在学生清楚的知道了三个分数为什么会相等后,从图在回到抽象的三个分数上,说一说, 他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说明白后,明确分的份数就是分母,取得分数就是分子,在板书上改为“分母扩大了两倍、四倍,分子也相应扩大了两倍、四倍,分数大小不变”

  2、通过观察、举例、验证,初步理解和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总结规律是在大量的直观的数据或练习的基础上实现的。为了给学生便于学生总结,我设计了“你还能举出一个和3/6大小相等的分数吗?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想让分子是9,分母是? 想让分母是18,分子呢?”一方面学生利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做了一些基础的题,另一方面在叙述你是怎样想的时候,其实也是对分数基本性质的概括。这样当“用一句话总结你的发现”的时候,在语言叙述上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3、关于“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的理解

  两种预设,在总结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如果有有学生提出就上提出的学生说一说,如果没有主动提出,就通过做个练习题,“2/3哪样列式行吗?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做这两个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四、巩固练习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在练习上我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首先是针对大多数的基础性练习,如填空、判断。其次是稍有变动的,需要结合分数与除法关系完成的变式练习。

  最后为了满足优等生的需要还涉及了以下练习

  5/9的分母加9,分子加几,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2/4=4/8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课件)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在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以及分数运算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课件)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课件)

  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巧妙的扮演着引导着、组织者的角色。设计了情景设疑、观察发现、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过程重于结果。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因此我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游戏比赛等形式来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课件)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课件)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们都爱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三张同样大的饼。猴王把第一张饼平均切成了两块,给了猴1一块。(课件)猴2看见了,眼馋的说:“猴王,猴王,我要两块。”猴王笑眯眯的说:“别急,别急,给你两块。”只见猴王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了四块,给了猴2两块。(课件)猴3更贪心:“我要六块,我要六块。”猴王想了想,把第三张饼拿出来,平均切成了十二块,果真给了猴3六块。

  “同学们,你们听完故事后,觉得哪知猴子分得饼最多?”

  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们自然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积极的思考故事中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故事设疑,马上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课件)

  我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三张圆片,拿出来代替猴王做的饼,分别按照折,画,涂的步骤,表示出每只猴子所得的饼,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课件)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更加确定,三只猴子分的饼确实一样多,有了实物的直观对比,学生不难理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可是为何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大小却相等?在此处,又设下悬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开端。接着,我因势利导,安排下一环节: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课件)

  (1)我板书这组分数后,请学生观察:从左往右看,分子是怎么变的?分母是怎样变的?此时我将主动权全都交给了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最后汇报结果。有的小组认为分子加了1,分母加了2等。我都笑而不答。而是鼓励学生逐一去验证各种猜想是否具有规律性。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直到有些学生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了2和3时,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此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发现,并让多名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增强了信心。在此基础上,我再布置一个任务:你再从右往左看,又有什么规律?有了前面的经验,这时学生很快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不变。

  (2)就在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分数的分子分母如果同时乘或除以0,会是什么结果?学生顿时领悟:要0除外。

  (3)最后,我建议学生用一句话来归纳这两个发现,师生共同完善规律。此时我才板书课题,并告诉学生这一规律就叫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现在,学生明白了聪明的猴王原来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分饼的。即满足了猴子们的要求,又分的那么公平。(课件)如果猴4想要八块怎么办?如此设计,既首尾呼应,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的高潮之后,我启发学生还可以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多层联系、巩固深化

  练习的设计是巩固新知最有效的方法。我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因此我精心设计的整套练习都是以游戏加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课件)首先,我安排男、女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填空,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解题依据。接着,我又设计了师生互动的游戏:我的分子填4,你的分母填多少?我的分母填48,你的分子填多少?最后在两个小组抢摘苹果的游戏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它遵循了目的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能帮助学生把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融入大脑。

  总结:我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努力体现“趣”“实”“活”三个字。以猴王分饼为主线,贯穿全文。由情景导入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最后归纳规律,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索的乐趣,领略成功的喜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了完美体现。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篇5

  一、学情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其实就是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在认知经验中,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且理解了比的意义。有了这些知识的储备,学生只要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比就可以自主探究出比的基本性质。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二、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对本段教材的教学作出以下两点处理:

  1、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

  原教材联系比和除法、分数关系,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概括比的基本性质。我认为这样的编排是一种纯数理之间的推理,是符号之间的运算,欠缺生活气息,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此,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探究欲望,不着痕迹地完成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例1的教学

  例题由两道题组成。

  第(1)题采用“神舟五号”的题材。此素材有利于渗透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且蕴含了相似变换的数学思想,是非常好的编排。

  第(2)题给出的两个比,我认为过于单调,且没能涵盖比的各种呈现形式,为体现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我采用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第(1)题的基础上自主举例练习化简整数与分数、分数与分数、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等各种比。

  以上两点处理均基于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数学资源的多元化的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个性处理的,并以此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②能力目标: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尝试来化简并探讨出不同类型比的多种化简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探究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策略

  1、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

  3、“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学习数学的终结所在。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趣和可学,我们还应注重将数学知识提升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会创造、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创造的课堂。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上课开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喝果珍吗?”大部分同学会说愿意并会表示他们愿意喝更甜一些的。这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说明其实小明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喝甜的果珍,这不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三杯果珍,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杯,哪杯甜呢?这下难坏了小明,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一杯100毫升的水,

  10克果珍;第二杯200毫升的水,20克果珍;第三杯400毫升的水,40克果珍.同时我也以此在讲台上做了这个实验,同学们会兴致盎然,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

  (设计意图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热情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尤其是愿意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因此一听说帮助同学,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就是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就会产生创造性的源泉。另外小明的困难又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这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同时又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同学们帮助小明解决问题,有的利用商不变性质,有的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说出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屏幕出示文字内容。)我接着询问在分数的基本性质里,有哪些关键词?在商不变的性质里,有哪些关键词?缺少他们行吗?为什么?通过类比让学生想到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是:先通过学生回忆已学旧知,进而猜想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引出课题,放飞了学生思维,让他们自主地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观察、合作、猜想、交流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多角度思考。)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猜一猜,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最后强调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哪些词语是很重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同时、相同、0除外”这些关键词。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学新知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弄清了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共同完善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领悟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类比推理能力。)

  (三)理解最简整数比

  通过类比让学生明白利用商不变性质,我们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小组讨论怎么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然后达成共识:

  (1)是一个比;

  (2)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

  (3)前项与后项互质。

  (设计意图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先类比然后让学生讨论最后对这个概念产生共识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动交流中自发地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读新概念。)

  (四)教学例1

  1、教学第(1)题

  (1)出示例1的第(1)题。

  (2)让学生阅读例题,说说图片中的事件,并按要求列出两个比,然后尝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两个比化成两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3)师生点评,小结。

  (4)提出问题:两面旗的长、宽不一样,但化成最简单整数比后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

  2、谈话:以上我们学习了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知识,但比的呈现形式有很多,你能不能自己举例出不同的比,并进行化简呢?

  (1)要求: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每小组分别举出整数与分数、分数与分数、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的一个例,并在小组内完成探究练习。

  (2)小组汇报探究成果。

  (3)简单小结各种比的化简办法。

  (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教学资源多元化,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学习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应用与拓展

  1、完成教材46页的“做一做”。

  2、游戏:小蜗牛找家。

  3、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5,比值不变。(  )

  (2)比的前项扩大2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除以2。(  )

  (3):1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3:48。(   )

  4、完成教材48页第6题。

  (设计意图:层次性训练中,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个性。第1、2题是基础性练习,让学生巩固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第3题是判断题,设计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第四题使用讨论形式,通过全班的辩论,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第单元《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等式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今后学习解方程的基础。

  我搜集了人教版的教材近行对比,发现:虽然版本不同,内容编排不同但是数学学习内容大体相同,都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版本把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和性质二都是以文字的内容具体的呈现了出来,而人教版教材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的,具体的性质内容是在后来的解方程当中逐步体现的。我个人觉得现在的版本还是可取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在用算式表示试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2、通过学习理解并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讨论归纳的意识和习惯,养成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具准备:天平,教学课件,学生导学案等材料

  三、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习惯进行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在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再加上对天平已有知识的经验积累,应该根据我的教学设计能够一步步研究出等式的基本性质。当然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差异,对于学困生还是应该照顾到。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课堂生成:

  四、说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

  (一)、速算比赛:

  6。6÷11= 128÷3。2= 250×12= 60×0。2=

  36÷180= 2。6×10= 190×0。4= 74÷0。2=

  这几道题是一直以来坚持的口算训练。不过在处理上采取了比赛的方式,时间是一分钟,我公布答案后学生迅速自评,并由组长算出组内共算对了多少道题,以此作为标准评出优胜小组,并及时进行加分评价。

  (二)、创设情境

  教师导语:刚才的比赛中某某组表现的很棒,为他们组赢得了宝贵的2分,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同时老师更希望其他组能有出色的表现。上节课我们用了什么仪器了方程的意义呢?(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的说是天平)教师随机出示天平。每组一台。我们这节课还利用天平学习,学习什么呢?请大家看导学案并齐读课题和目标。教师相机板书。

  (三)、独学导学一

  导学一:

  小实验1、根据图片演示实验。列式为()

  实验2、在天平左边的托盘里再放入2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出现什么情况?接着再天平右边的托盘里放入20克砝码。根据这时天平的情况列式()

  实验3接着再在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放入100克砝码,天平会怎么样?可以列出等式()

  实验4接着在天平左边的托盘里再拿走20克的砝码,在天平右边的托盘里再拿走20克的砝码。天平会怎样可以列出等式()?

  总结:通过上面的实验:观察上面的4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我的设计大多数同学根据已有经验会很快列出算式,可能有同学会利用我给出的天平来验证,独学充分后教师要做好评价。

  (四)、对学、群学。

  学生充分独学后,对子之间交流进入对学阶段。对子之间交流,交流完后组长组织组内组内总结展示。小组长要根据情况确定待展同学。教师巡视观察那个组利用天平利用的效果好准备接下来的精英展示。教师要关注学困生。特别是双差生。教师还要做评价。

  (五)、精英展示

  我这个环节准备一组或两组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名同学一块展示。教师要做好规律的总结提升和及时的评价,特别是听展。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学生列出的每个等式。

  五、完成导学二。

  导学二(1)根据图片写等式

  (2)根据图片写等式:

  比较上面两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有了学习经验,这个环节应该很顺利。还是按照高效模式进行,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教学课件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有的小组可能还会出现加减的情况,教师要适当引导到倍数关系。

  达标训练:(1)30+x=100(2)x — 71=4

  30+ x—30=100()x–71+()=4()

  x=()x=()

  (3)21 x=105(4)x ÷21=3

  21x÷()=105()x÷21×()=3()

  x=()x=()

  学生理解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论,我觉得由理论到实践应该给学生一个过渡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学生独立完成后挑选组长进行展示,此时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填空的依据,这样就更好的巩固了刚学完的理论。完成后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谈收获。

  最后是达标测评。我选的是教材42页的第一题。学生做完后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互评。教师要做好评价。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相关文章:

《比的基本性质》的说课稿05-24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2-17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01-26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1-11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03-08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推荐10-12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01-14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03-08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01-19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