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八单元。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学生初步掌握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以及前阶段学习的简易方程为基础,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想数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应用题. 这种题型的题目用方程来解,思路较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应用题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会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要求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学会设1倍为X,另一个数为几X。
能力目标: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并初步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方程的解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说教学、学法
1、 创设生活情境,把问题权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意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从中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皆生活的思想。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后运用到生活中。
2、迁移原知,为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新课程理念表明:数学教学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通过对重要的 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学生 的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融化与转化,并主动建构的过程。本 课准备阶段的练习题中,不论是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对学习例3都具有迁移的作用,学生已 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利用这一原理可直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 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
3、重视指导,为新知建构提供条件
《课标》提出:“数学是人们对实现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 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学习中的这一形成过程,需要老师的“授 之以渔”。为了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后抽象概括出普遍方法,指导他们观察分析 这类题目的结构,进一步理解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正如皮亚杰的认识论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 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即对新知信息进行提取、加工、理解、重组、吸收内化的过 程。这一过程应有老师的组织、参与和指导,有同伴的合作、交流与探索,有主体主 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体验新知的建构、应用,方能有效实现。 这也是我这 堂课很失败的一个地方,没有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一定要作好及时的小结。
三、 说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复习旧知,建构与新知的联系
图及抽象的文字让学生通过谁是一份数,谁是几份数感性的认识了设谁为X,那么另一个就是几X,那么他们的和是几X,差又是几X。
第二阶段是通过情境的创设
由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答的形式展开。教学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采用了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后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主要强调:一是设谁为X?也就是找关键句确定单位“1”。二是找等量关系,即列方程的依据。然后列方程解答,同时还要告诉学生解题是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渗透学习目的性教学。 然后一个环节是检验。虽不要求写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长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那种做完题不知对错的做法是后患无穷的。
第三阶段是改编例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在分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生对例1的理解,对例1的升华,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让学生先找找数量关系,然后根据数量关系解题。
第四阶段是巩固练习,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理清解题方法。在这中间安排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相关推荐
【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应用题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案06-22
《列方程解解决稍复杂的求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问题》优秀教案06-22
列方程解应用题11-25
方程解应用题加答案07-03
列方程解的应用题教案06-01
列方程解应用题经典教案04-26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05-16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设计04-25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范文06-05
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案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