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清华版《信息技术 小学版 智能机器人》教材第1单元第4课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初步灵活运用“直行”模块、“转向”模块、“多次循环”模块、“显示”模块编写程序,并初步了解参数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根据需要进行显示轨迹的设置。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习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控制模块库”中的“多次循环”模块编写程序,让机器人画图。
2.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根据需要进行显示轨迹的设置。
3.掌握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调试程序完成对机器人控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机器人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根据需要进行显示轨迹的设置。
教学难点: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和方法。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1、任务一——如何让机器人画正六边形,并在仿真环境中留下轨迹。
(1)任务启动: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
展示:正六边形的内角、外角。引导学生发现:画正六边形,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难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产生要动手编写程序的欲望。
(2)操作指导: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也可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4)信息反馈: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
(5)归纳总结:通过表格来分析机器人转向的角度,并学习在仿真环境中如何根据需要进行显示轨迹的设置。
2、任务二——动手实践画正九边形。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自己进行上机尝试画正九边形。让学生体会正多边形转向角度和边数的关系,为总结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做准备。
(1)任务启动:
(2)操作指导:教师操作演示。
(3)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尝试新的创作。
(4)信息反馈:学生将信息填入老师布置的表格中,以小组合作汇报或展开答辩会等形式反馈。展示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5)归纳总结: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3、任务三——总结画正多边形的规律。
机器人循环的次数和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机器人转向的角度等于360度除以正多边形的边数。
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出规律来,从中让学生体会在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过程中运用到了数学知识,各个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我们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开阔视野,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任务四——拓展练习(机器人画电话)
在这部分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5、评价总结,再次深入展开,周而复始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四、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7、注重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本课,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更注重问题,强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六年级《循规蹈矩-多边形的规律和画法》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第四课 循规蹈矩——多边形的规律和画法》教学反思范文07-03
《多边形的规律和画法》教学反思02-10
《多边形的规律和画法》教学反思【精选】03-25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02-11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01-28
《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说课稿01-26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07-02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07-02
《角的分类和画法》说课稿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