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质》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质》说课稿 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三的《品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品质》选自苏教版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是“底层的光芒”板块中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这篇小说写于1911年,小说写的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鞋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
本文适宜我们对文本的情感进行深入探究,得以思想、情感的碰撞与感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本专题教学要求与学情,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平实语言的讲述,让学生体味到靴子高品质背后的伟大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抓细节来解读人物形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小组交流探讨,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文本,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底层人,也重视对人格的塑造。
(三)教学重难点
文章通过“我”与鞋匠格斯拉为定做鞋子而打了若干年交道的过程的叙述,塑造了一位老实、诚恳、忠于自己技艺的老手艺人的感人形象。显然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就是歌颂、赞美这位普通劳动者的高贵品质。所以,学习中重在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并深刻地感受格拉斯作为一个鞋匠具有的恪守职业道德、视质量为生命、视顾客为上帝的高尚品格,体会小说以“品质”为题的内涵。基于这一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下两方面确定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一是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深刻体味在平淡中所透露出来的光辉品质。 二是抓住文本细节,激发学生解读人物形象,使学生从心底生发一种对底层人的同情与尊重。
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文文体是小说。学生有过学习小说的经验,知道小说的三要素,对小说需要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现在的中学生阅历较浅,又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难以深刻了解底层人物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还需要进一步的点拨和引导。
(三)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自主悟读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快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这个环节主要运用“自学指导法”。引导学生从小说语言入手,抓住人物核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活动探究法
这篇小说不难不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广泛、深入、感同身受的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细节描写,展开多角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体验反思法
杜威说:“每一个孩子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自己的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所以在学习中让学生谈感受、写人物简介、写类似格拉斯的人物的事迹,不仅使他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是引导他们去关注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境况,让学生从底层劳动者身上看到坚韧的道德力量,看到闪光的品格。
(四)学法:立足文本,体会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模式:
新课标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间的协作与对话。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将按照“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延伸”的教学模式来处理本文。
(一)课前布置预习
1.了解写作背景
2.诵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思考:请用一句话概述格斯拉的人生故事,不超过50字。
(二)课程设计
本节课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新课导入、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拓展练习。
1.新课导入:他来自民间里巷,历经时代变迁,他用质朴彰显价值,用生命书写品质,在理想的道路上执着地追求,在人生的旅途中坚定地行走,他用独特
的方式演绎自己的手艺人生。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主人公格斯拉。让我们走进文本一起感受来自“底层的光芒”——《品质》
(设计说明: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体会小人物带给我们情感上的一次震撼。)
2.自主学习:(结合预习内容一起解决)
(1)学生读后面对面交流各自最感动的段落。
(2)从文中找出依据,分别分析靴品和人品。
(设计说明: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情感。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并深刻地感受了格拉斯作为一个鞋匠具有的恪守职业道德、视质量为生命、视顾客为上帝的高尚品格,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了小说以“品质”为题的内涵。引导学生概括格斯拉的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他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
3.合作探究:
(1)这么好的鞋匠,最终却是饿死了,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原因:第一方面,资本垄断,机器化生产的大工厂的介入;
第二方面,社会风化、人的观念的变化。
个人原因:靴子经穿,花费时间长、顾客不愿意等
只管做靴子,从不登广告
用最好的皮革
亲自做
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经常断炊
(2)有人认为,制鞋匠格斯拉没有必要守着最好的手艺而饿死,应当“因时而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鞋匠格斯拉面临生存危机之际,他仍坚守着做人的准则,制作最好的皮靴(“把靴子的本质都缝到靴子里去了”),他制作靴子,也爱他的劳动(“我们热爱靴子”),宁可饿死也不肯粗制滥造,表现了高尚的劳动道德。大工业生产提高了效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格斯拉诚实,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如果要求他为了生存“因时而化”,放弃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人物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设计说明:一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二是便于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时学生说的应该很全面了,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4.精讲点拨:
问题:仔细阅读作者与格斯拉兄弟见面的情形,试找出来并仔细品味。 第一次:(3-8段)介绍人物基本情况,重点读对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二次:(9-12段)定做靴子的过程,重点品读格斯拉先生工作时的动作、情态。
第三次:(13-22段)“我”对格斯拉先生说散步时的靴子咯吱咯吱响,重点品读人物对话。
第四次:(23-28段)介绍鞋店生意状况。重点品读格斯拉的自述。 第五次:(29-35段)店铺发生变化,重点描写格斯拉先生的出场。 第六次:(36-43段)重点品读格斯拉的外貌。
第七次:(44-52段)重点品读格斯拉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设计说明:让学生用动情的眼光看世界,于平淡细微处见绚丽动人的光彩。学习作者朴实无华的写作风格,深刻体会“高尔斯华绥好像把鞋匠的本质嵌到文字里去了”。 可提示学生在写文章表达感情时,不一定要选择轰轰烈烈的事情,只要情感是真实的,浓厚的,那么从小处着手,涓涓细流同样也能打动人心。)
四、拓展训练:
1、从世俗的观念看,鞋匠格斯拉属于“底层”人物,作者对人物倾注了尊重、同情、赞颂的感情。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发言)
2、选择一个底层人物,写一段能体现他品质的文字。(学会小处着手描写人物)(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拓展,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子:人物特别奖“青藏铁路的建设者” 颁奖词: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跟周围这些不幸的人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呀!我们应该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不应该去歧视他们。让我们像格斯拉一样执着于自己的梦想,虽平凡但不平庸。因为我们深知平凡的人如果有着伟大的人格,他定能发出底层的光芒,照耀人类历史的苍穹。
六、板书设计:
诚实的底层劳动者:诚实敬业
人品一流:恪守职业道德
品质
鞋品一流:美观 耐穿
七、资源开发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品质》说课稿 2
一、教材简析
《品质》是长春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这篇小说写于1911年,小说写的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鞋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教师教学用书)
从课文所处位置看,《品质》是外国小说版块的第一篇课文,起到开启和引领的作用;从学情角度看,学生有过学习小说的经验,知道小说的三要素,对小说需要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第一次接触本文作者,对其创作风格并不了解。
结合课文特点和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预习,流利读文,准确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简要生平和主要作品,初步了解作者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
2、学习作者精巧的描写艺术,通过文本解读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3、理解标题的双重意义,从小说人物伟大的精神品质中汲取精神营养。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每一次出场,细读人物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感受主人公内心世界,提炼人物形象。
难点:
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法设定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科学的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独立掌握。”针对本课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教学方式:
1.合作探究,让学习自主。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广泛、深入、感同身受的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细节描写,展开多角度探究。
2.多样阅读,关注人文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关于本文题目“品质”无疑有双重含义;对于格斯拉的死因,也会探究到多重含义,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钻研文本的兴趣,应引导学生通过潜心阅读,积极探寻文本意义,建立个性阅读体验。
三、学法指导
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学法设定如下:
1.查阅资料法。搜集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对于本文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学生鲜有耳闻,需要在预习环节用心查阅资料,扩大阅读视野,增进对作者的了解。
2.自主合作探究。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有科学正确的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建立依托于教师的良好的问题引领,本文情节一波三折,但线索清晰,主旨虽深刻但只要用心研读“卒或有所闻”,因此,要有意识地设置能激发兴趣的问题,带领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广泛争鸣,求同存异,合作讨论取得基本共识。
3.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法:有人说:读、思、议是阅读教学的三种重要手段。我认为,读是前提,思是重要保证,议是提炼和总结。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要将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文字中,与主人公感同身受,同呼吸共命运。本文可以细读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格拉斯几次出场的细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不加刻意雕琢却非常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的描写艺术,值得品味和研读。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教学本文,根据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文章特点,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资料精选,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复述了解——提出问题,精读细节——自主研讨,求同存异
(2)具体程序
根据设计思路,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资料精选,情境导入
(1)教师导入: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贤者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用生命护卫公正的良知,如文天祥;也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正义准绳,恪守着人性的底线。今天,我们要来感受来自“底层的光芒”——《品质》(请学生板书题目、作者)
(2)介绍本文作者生平及主要创作。
要求每个发言者对所拥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出最重要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复述了解
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1)请问: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提示:这是一个鞋匠,大家认为他的手艺怎么样? 这么好的手艺,他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
明确: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2)速读归纳:文章叙述了我和格斯拉先生的几次见面?
3.提出问题,精读细节
(1)仔细阅读作者与格斯拉兄弟七次见面的情形,品味人物的形象特点,感受作者的描写艺术。
第一次:(3-8段)介绍人物基本情况,重点读对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二次:(9-12段)定做靴子的过程,重点品读格斯拉先生工作时的动作、情态。
第三次:(13-22段)“我”对格斯拉先生说散步时的靴子咯吱咯吱响,重点品读人物对话。
第四次:(23-28段)介绍鞋店生意状况。重点品读格斯拉的自述。
第五次:(29-35段)店铺发生变化,重点描写格斯拉先生的出场。
第六次:(36-43段)重点品读格斯拉的外貌。
第七次:(44-52段)重点品读格斯拉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2)试用一句话归纳格斯拉的形象。(完善板书)
总结: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3)作者分七次来描述人物,有什么好处?
运用人物外貌揭示人物的个性和命运,有助于读者全面立体构建人物形象。
七次见面,各有侧重,丰富了情节和人物内涵。增强可读性。
4.自主研讨,求同存异
(1) 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同学们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格斯拉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具体表现: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不预收工资……
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社会风化变坏的社会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具体表现:机器生产,工业垄断,挤压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人民追求时尚,把质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必然。
教师归纳:格斯拉的悲剧真是由自身和社会两个原因造成的。
(2)其实这样的结局,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前文的铺垫中看出来。请找找看。
第10段:我订做一双靴子要半个月;第28段,他的店铺外边两个橱窗的一个漆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了;第40段,他变得更加苍老、消瘦;第43段,仅一年时间,60岁的格斯拉仿佛已经75岁了;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第53段,最后一次收到学习时候,意外收到了账单;第54段,当他的店铺没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时,我们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3)文题“品质”有什么双重含义?(完善板书)
(4)对于格斯拉的坚守,你赞同么?作者持什么态度?有什么现实意义?
5.小结:
就像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所指出的物质的进步和文明的倒退呈二律背反,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质却在消失,高尔斯华绥用批判反思的精神,带着无限的伤感塑造了坚守传统美德的鞋匠格斯拉这个人物形象,用这个执着而本分的手艺人在无奈的现实社会被淘汰、被毁灭的悲剧惊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唤品质。这部短篇小说留给我们的遗憾和嗟叹就像主人公的闪光品质一样,令人回味深远。
6.板书设计:
诚实敬业
热爱手艺
恪守职业道德
鞋品一流
品质
诚实的底层劳动者
人品一流
《品质》说课稿 3
一、教学目标
1、赏鉴人物的语言
2、把握“品质”的内涵,探究其意义与价值
3、以“我”的态度入手,体会理想与现实的永恒矛盾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完史记,我有一种感受:历史是属于英雄,而现实则属于小人物。写作论中有这么一句话:文学只有关注普通人,它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因为小人物的生存之痛才是最让人无言以对和无可奈何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个小人物——格斯拉的故事。
(二)阅读体验
(1)简介故事
鞋匠格斯拉和他的哥哥开了一家皮靴店,开始生意比较好。不久,许多同类的大公司纷纷加入竞争,皮靴店的生意越来越淡。后来只能把店铺转让出去,最后格斯拉悲惨地死去了。
(2)阅读体验
这是一个令人的故事
格斯拉是一个的人
(过渡)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在脊椎骨上,有的在神经上,有的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是在个人品质个人尊严上。
(三)整体感知
1、品质一词在文中可能指什么?
2、你认为格斯拉身上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
平凡、善良、诚实、负责、执着、敬业、正直、坚强、有原则、追求完美,也有同学回答不善变通、保守固执等等。接着,我问,在格斯拉的这些品质中,你们觉得小说所要表现的是哪几个最突出的品质?经过讨论,他们一致认为是:敬业、执着(坚守诚实)。
(四)文本赏鉴
(过渡)同学们谈的很好,而且关注到了故事的情节,故事的环境,关注了人物的动作及神态,但少有同学谈到人物的语言,在史记中我们正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的品评,从而更深入的走进人物的内心,更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同学们不太关注格斯拉的语言,也是情有可原,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文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来解释格斯拉的。
(1)请找出文中格斯拉的语言描写,想一想他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他的语言大多是围绕他的职业特点,没有一句的废话,可以看出靴子就是他的生命,顾客就是他的全部;也可以看出,小说在表现他的品质时用语的精练,形象。
(2)赏鉴人物语言,分析人性性格
示例一:
①“这是一种手艺。”
②“没什么难的。但是这活又脏又累,收入又低,你看看我!”
当十几岁的“我”问格斯拉做靴子是不是很难的事时,他为什么用第一句,而不是第二句?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并没有把普普通通的做靴子当作一种低贱的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而是作为一种“手艺”,一种艺术的追求。言语间,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喜爱,流露出一种自豪感。小说的一句话就凸现人物的个性,写出人的灵魂。
示例二:
①他眼睛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
②他眼睛盯着我说:“多么牢的一张皮啊!”边说边演示给我看。
“美”字是格斯拉对皮革发出的由衷的赞叹,并非为了证明自己的皮牢固,推销商品。他是把自己对靴子的热爱,把自己的生命倾注到靴子,用自己高超的手艺创造出他的“杰作”,追求他的理想。
在我的示范下,同学们通过深读、体会、讨论、交流,纷纷发言,他们的回答十分精彩,比如:
①第45页的一段对话,“那双靴子不该咯吱咯吱地响呀”“不该”一词表现了他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因为这是自己用心做成的,也体现了他追求完美的品质,容不得靴子有任何的质量问题,他觉得靴子的质量差就是他的耻辱。更让我感动的是“有些靴子,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靴子穿坏了,这是最平常不过了,大多鞋匠也肯定会说:“什么?坏了。坏了就再买一双吧,你还想一双鞋子穿一辈子啊!”可是格斯拉却把靴子坏的责任首先推给了自己,没有责怪顾客,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②“那不是我做的靴子。”“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可耻”表现了他的正直,他为顾客报不平,“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垄断”让格斯拉无法接受,也是他后来之所以至死守护着自己品质的理由。我们可以设想,假如他也是随波逐流,凭自己的好手艺完全可以在商界发财。但是他固守做人的原则,保持职业的操守,始终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商品大潮中一片唯一净化的圣土。正是他的执着唤醒了社会的良知,让我们明白有些东西是不能失去的。
③“人们好象不要结实靴子了。”“开销太大了。”痛心、无奈,为何还要坚守?这就是灵魂的高贵,让我们受到震撼!“但是我哥哥死掉了。”“他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心里老是想不开。”坚守的代价是巨大的,但他为了理想仍然坚强的活着。人类奋然前行的道路,因为有了他的守护而光耀千古。
小结:格斯拉高尚品质
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感动中国人物——华益慰
他们如同其作品——靴子——朴实无华。两个人,四双手,一个只属于理想的世界。他们辛勤敬业,用一块皮革的厚度温暖他人;他们恪守理想,以生命的热血揭示世界的躁动。人都是有灵魂的,但并不总在现场,而你们的灵魂却从未缺席。
感动人物——格斯拉兄弟
五:文本探究
(1)格斯拉能制造物美价廉的靴子,但最终却失败了,请探究其失败的原因。
(2)工业文明强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处在新旧文明的交替时期的格斯拉,其对品质的坚守恰恰是其失败的主因,他的失败有其时代的必然性。那么他所坚守的品质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吗?
毫无疑问:格斯拉身上所体现出的品质代表了传统文明的美德,然而在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之下,显得尴尬与无奈。不过我们并不因为其最终的失败而否定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恰恰相反,善良、诚信,坚守品质,恪守职业道德,也应成为工业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文明主导之下的利益至上、效率为先,无序的竞争客观上会带来商品质量的下滑,然而最关键的问题是把人变成了机器,把产品变成了冰冷的商品,生产者沦为机器的奴隶,消费者成了金钱的俘虏。机器上出来的靴子不再有生产者倾注的热情与心血,消费者也不再有那种情感的体验。我想这是最大的悲剧:人的情感荒漠化,人被机器异化了。(可以举以前裁缝过年到每家做衣服的故事,举编竹席的故事,举做珍珠的故事,举炒米做糕的故事)
3、“我”对格斯拉的态度是怎样的?“我”和他交往时的感受是什么?
矛盾复杂的:一方面,“我”对格斯拉的高超手艺和敬业精神无比敬佩,以至于“我”走进他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那样,心灵会得到某种程度的净化,所以“我”总是不自觉的接近格斯拉;另一方面,“我”对格斯拉又有一种潜意识里的畏惧,“我”在潜意识里总是在逃避着格斯拉。
这种畏惧源自格斯拉背后的信仰的力量。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周围的人,有时会“裹挟”着我们的意志:
理想与现实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格斯拉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他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为那些正在追逐梦想的人们点燃了前行的火炬。当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漫长的等待而无所收获时,格斯拉似乎在前方为我们点亮了希望的明灯,鼓舞着我们前行。
小结:
“我们凝神注视,或许会为那一双迷恋着理想的眼睛而留下热泪。我们转身回首,或许会为那一个充满温情的手工时代而留恋不舍。《品质》是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品质”是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品质”是对理想人生的执着。”
《品质》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小说中如何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 、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更深层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目标重点、难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1、课前预习:
(1)作家及时代背景
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发表处女作,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2)自读课文完成作业本1—7题
(3)正音识字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赊(shē)账
趿(tā)拖鞋 蹙(cù)眉 时髦(máo) 褶(zhě)皱 脚趾(zhǐ)
诧(chà)异 断炊(chuī)
词语积累
簇新:极新、全新。 羞怯:羞涩胆怯。
鬈曲:弯曲的。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褶皱:皱纹。 抚爱:照料、爱护。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迟缓:不迅速、缓慢。
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成语积累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涤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像讲。
2、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我们明白: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如文天祥;总有行为的先导挺身而出无怨无悔,如“五人”;也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底层的光芒”,《品质》和《老王》都是体现这些平凡人的光辉的,他们的精神和伟人一样,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发光。
二、 整体感知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
1.请问: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
(提示:这是一个鞋匠,大家认为他的手艺怎么样?这么好的手艺,他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
明确: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一条的明线:我与格斯拉的故事;一条是暗线:格斯拉的故事。
2.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艺,他应该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说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下面青同学们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环境的句子或内容,简要评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
(1)26段: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 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资本垄断的社会
(2)28段:他的店铺外面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 在里面,现在已经缩成一个小间
——同行的激烈竞争
(3)64段: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啊,这就是他的下场
——商业诚信的危机,小手工业者的悲哀
教师归纳: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
三.这篇小说写得最好的是刻画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画的方法。
1.请找出能体现格斯拉性格特点的句子或内容,并谈谈你的认识。
……
重点点评以下五点:
(1)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写。(5段)
这段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2)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描写。(13—21段)
很好地表现了格斯拉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对顾客诚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不该”“是不是”“蹙蹙眉头”“严重的事”等等
(3)格斯拉对大公司不顾质量滥做广告的斥责。(25、26段)
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时代背景,他的愤怒和斥骂也体现出他不愿粗制滥造、坑害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4)我去做鞋子时它的表情和动作描写。(8-11段)
表现了格斯拉 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和珍惜。如 “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对他卖出的靴子,他总是以“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他对皮革的关注,对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5)年轻人与“我”关于格斯拉饿死的一段侧面描写。(60—67段)
侧面写出格斯拉热爱靴子,把做靴子看的高与自己生命的敬业精神。
这段文字与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的结尾有点相似:《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样的侧面描写能加深我们对人物的理解。
……
2.试用一句话归纳格斯拉的形象。
……
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四.研究探索。
1.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同学们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
(1)格斯拉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不预收工资……
假如他换一种方式生活,他可能活得很好。
(2)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社会风化变坏的社会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机器生产,工业垄断,挤压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人民追求时尚,把质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必然。
教师归纳:格斯拉的悲剧真是由自身和社会两个原因造成的。
2.其实这样的结局,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前文的铺垫中看出来。请找找看:
……
(1)第10段:我订做一双靴子要半个月
(2)第28段,他的店铺外边两个橱窗的一个漆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了
(3)第40段,他变得更加苍老、消瘦
(4)第43段,仅一年时间,60岁的格斯拉仿佛已经75岁了
(5)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
(6)第53段,最后一次收到学习时候,意外收到了账单
所以第54段,当他的店铺没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时,我们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五、小结: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像格斯拉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在,他们以正直、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和公正。小说以“品格”为题,目的正是以此来呼唤良知,呼唤公正。
- 《品质》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品质》说课稿】相关文章:
《品质》说课稿06-02
品质宣言 品质口号 品质宣言12-09
品质宣言个人 品质口号10-25
品质标语经典11-02
品质的作文08-08
生命的品质05-04
品质口号品质宣言(通用275句)10-28
《品质》阅读答案11-06
企业品质标语02-20
品质励志标语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