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1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学生分析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
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
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
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
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
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我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教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
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两人游戏:猜一猜
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四)、游戏中体验特征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得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说课综述: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景中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2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百宝袋中有什么?谁能按照形状分分类。
二、新授课:
1、根据学生分类,板书形状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来感受一下这些不同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1)找一找学具中有没有和这些形状一样的,一起找一找有什么特点:
方法:
1、看一看每个面什么样子;
2、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平的还是鼓鼓的;
3、轻轻的推一推、滚一滚,那些能推动,那些能滚动,滚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长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长长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正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正正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圆柱,面什么样的`(两个面是平平的,一个面是鼓鼓的,可以滚动)
球,什么样子,(圆乎乎的,可以滚动)
3、玩游戏,小组比赛
教师说名称,学生分三组,每组一次拍一个代表来比赛,教师先说名称,学生在实物袋子中,找出相应的形状的物体展示,然后教师说特点,让学生拿出来相应形状展示,分小组评比,对的画五角星展示评比结果。(小黑板粘贴展示评比结果)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各种图形实物和相应的画出来的图形
5、小组拼一拼摆一摆,
问题一: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二: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三:书上35页做一做。
6、课堂练习:书上37页1、2题
7、作业,下课和同学们找一找教师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找一找家中那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第33页的有关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设计
感知物体的形状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相同。老师事先用布把得篮子盖起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3.分一分(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4.议一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翩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各小组进一步认真观察,并重新进行分类。)
2.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呢?(每组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
3.讲一讲(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各组同学分得对不对呢?为什么分得对、为什么分得不对呢?(教师先揭示概念特征,接着出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最后让学生感知各种形态的物体。)
a.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球的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b.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先看黑板上的圆柱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平平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圆柱摆放到一块儿了。)
c.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不都是一样的;(学生先观察黑板上正方体图形,再各自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
d.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再摸一摸长方体形的物品。有的学生提出:长的长方体和扁的长方体是两种形状不同的图形。教师通过要求学生把桌子上长方体物品翻转放置,再对这两种长方体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图形的实质是相同的。)
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
1.比一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请同学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先各自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比较一下:在操作这些物体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再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在操作时的感受。(学生汇报:球和圆柱都能滚,并且,球能随意滚,圆柱必须躺着滚;而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只能推着走。)
2.搭一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来搭一种造型。请大家先想想搭什么,然后看看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些可以做建筑材料,哪些不可以做建筑材料。请各小组的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学生的搭的过程中,应用了前面所学习的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别的知识,摆出了火车、飞机、游乐园、儿童城堡等形态各异的造型。)
3.想一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刚才的搭建,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呢?(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明确了长方体、正方体全部由平平的面构成,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在一起比较牢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所以立起来也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不便搭建,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看一看、数一数(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练习)。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以下两个练习。
a.看图形。(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幻灯片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b.数图形。(教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的同时,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2.摸一摸(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大盒子,里面放有各种形状的物品,盒子是用布盖着的。现在,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请同学从盒子里摸出相应形状的物品。(有4位同学到讲台上与教师配合,师生共同做教师报图形名称、学生摸相应物品的游戏,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观看。)
3.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模仿老师和上来的几位同学共同做的游戏,将自己小组桌子上的所有物品重新装到蓝子里去,并且用布盖上。然后,每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个小小组。一个小小组的同不先报图形的名称,另一个小小组的同学在篮子里摸出相应的物品。做完一轮游戏后,请各个小组再交换过来,先报图形的名称的小小组再来摸物品,而先摸物品的小小组再来报图形名称。(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各个小组做游戏。)
总结与迁移练习
1.说一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请全班同学对照各个小组桌子上的各种物品,一起说说这四种图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外形特征。)
2.讲一讲(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说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同之处是都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它们也有区别:正方体6个面大小是一样的;而长方体是不一样的;球和圆柱的相同点是圆圆的,但是,圆柱两头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圆的、平平的面,而球则没有面。
3.练一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练习)。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在家里到处找一找,看看你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有哪些物品是圆柱,有哪些物品是球。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请你把你所找到的物品向老师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1.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用来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组织教学问题。根据教材安排的教学进度,本课教学应该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此时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集中于学习活动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因此,为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活动,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表现欲强的特点,采用激励机制,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活动的最好,对表现良好的小组用得红旗、得五星等方式予以强化;同时,还穿插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既适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和自控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由于低年级小学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能充分把握教师的意图,甚至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领会,因而,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往往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有时还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要求学生说、做、想的内容都及时进行示范、引导和指导,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3.形状知觉是物体知觉的组成部分,是儿童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儿童对物体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协同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听讲、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4.在教材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概念揭示上是按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而教师在课前通过对本班的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上述几类形态物体的感知兴趣由强到弱、认识难度由易到难依次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因此,本课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打破了教材的编排序列,首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球入手进行教学,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然后认识正方体,最后再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这样做,既符合学生兴趣活动的特点,又能够使学生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展开学习活动。
5.知觉辨别是形成具体概念的前提和基础,而是让学生顺利进行知觉辨别必须选好概念的例子。现代数学理论主张,选用的概念例子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广泛性,还要有一定的实用性。本课选的例子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用这些例子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观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兴趣,而且便于学生对例子进行知觉辨别,为认识物体的特征奠定了基础。但是,本课所选用的例子数量不够充分,类型也不够广泛。如果教师再多选一些例子,特别是选一些概念的反例,则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觉辨别,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
专家评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系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教学的典型教例。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学习数学具体概念的一般特点或规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所揭示的知识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执教者根据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具体概念的教学,这一目标定位既符合本课知识点的本质特征,又符合《标准》的要求,还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情况,因此是十分准确的。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课执教者以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关于具体概念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有关原理为指导,按照具体概念学习规律来确定本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师将本课教学过程确定为观察物体──辨别比较──提出与验证假设──抽象概括四个阶段;将本课的基本教学方法确定为从概念例证认识到概念意义获得的概念形成法。这种安排是符合小学生习得具体概念的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实际需要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学生通常是在辨别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的过程中达到对概念意义的理解的,因此,教师在呈现概念的例子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例(如圆柱的正例茶叶筒、易拉罐等),还应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反例(如圆柱的反例粉笔、削过的铅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知觉辨别,更明确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以达到对概念意义的把握。
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本课执教者除了按照具体概念习得的一般规律组织教学以外,还充分兼顾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别和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的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学概念教学之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又受到一定的熏陶和训练,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最后,尚须强调的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和枯燥,要理解概念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学习活动往往难以持久地顺利展开。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还运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别的游戏法和竞赛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赛中比、在比中做,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的执教者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概念、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何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积累了良好的经验,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4
活动目标: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5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
教师板书: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 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6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b.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评析:对于篮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2.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
①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②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③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④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⑤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点”。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7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PPT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物品,让学生认一认。
2、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找出和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之间合作,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了解各立体图形的特点。
(1)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同学之间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先找一找与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摆放在一起。说一说正方体的特点。
(2)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先说一说长方体的特点,有6个平平的`面,这些面有大有小,再让学生动手找一找长方体。
(3)教师分别拿出圆柱和球,让学生找一找,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2、教师展示不同的生活用品,让学生们再找一找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师生一起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3、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2、回家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导语:今天开始学习图形。(出示课件)我们和小熊一起来认识图形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
(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平平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6个面不是一样大的。
(3)辨别扁的长方体。
教师拿出扁长方体,把正方形的一面对准学生,让学生辨别这是什么图形,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辩论出它为什么是长方体。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四种图形。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三)再次分类认识图形特征
1.为图形分类
让学生将桌上的所有图形分类。 此时,学生很容易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将这些图形分成4类。
2.找朋友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师:看到我手中举起的物体,请大家根据它的形状判断它是那种图形,然后快速找到这种图形,它们就互为好朋友。我说嗨、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们要说嗨、嗨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声叫出他的名字。想玩吗?
3.请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小结: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对物体的特征会更加清晰;小游戏将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
(四)课堂练习
1.摸一摸图形。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请你按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
(1)老师与一位学生演示莫图形的过程。
(2)每两个学生之间摸图形。
2.连一连。完成材第37页第1题。引导学生说理由。
3.数一数。完成教材第37页第2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
(五)总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9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带了了很多宝贝,想不想一起看一看呀?
生:想
师:(教师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物体,学生口头说)这些宝贝都和我们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有关,而且不光老师有宝贝,每个小组也有宝贝。现在请小组长把你们小组的宝箱轻轻放在桌面上。下面请每组的成员先用眼睛看看你们的宝箱里都有什么?(让学生看完就坐好)
想一想,你们宝箱里的宝贝形状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那现在我们要根据形状特点,把形状相同的宝贝放在一起,把你们这些宝贝分一分,看哪一组分的又快又好。刚才老师观察每个小组合作的都特别好。现在请高向朝这一组上来把老师的这些宝贝也分一分,其他同学看他们小组是怎们合作的?
师:高向朝他们组根据形状的特点把这些宝贝分成了几类?
生:四类。
师:你们分的时候老师也拍了其他组的照片,看看和你们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之所以把他们分成四类,是因为每一种都有自己的数学名称。谁知道像这样的物体叫什么?(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老师现在把他们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去掉他们生活中花花绿绿的外衣,我们认识的物体是这样的。(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具)
师:这四种物体中有一种特淘气,总也待不住,老爱跑,它是谁呢?
生:球
师:现在请每个人从宝箱里拿一个球并做好。看谁拿的稳。先用你们的小眼睛看一看,看完后再用手摸一摸。摸完后谁能说一说球的特点。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7、起名字: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
(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
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
生1:圆圆的
生2:鼓鼓的
生3:滑滑的
师:老师说它还爱跑,说明它?
生:会滚
师:说的`真棒!
师:谁能把球的特点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它这么爱跑,我们赶快把它放回宝箱里。(动作特别的有:赵鹏涛,高亚婷等)
师:除了球会滚,还有一种物体也会滚,它是什么呢?
生:圆柱。
师:既然它也会滚,那它和球一样吗?(让生独立思考)出示圆柱,和生一起观察圆柱的特点。现在每人从宝箱里拿一个圆柱并坐好。和老师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并说特点。
得出:圆柱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并且平平的;放到能滚,立起来能站直。
师:谁还记得这两个物体叫什们?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两者的特点并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以致用
师:现在请你们把小眼睛轻轻的闭上,在你的脑海里想一想刚才这四种物体的特点,我们来做游戏。
1.猜谜语(师读,通过蒙层展示答案)
2.找朋友
3.摸宝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觉得你们掌握的很好,有信心再做其他题吗?
师:老师还把这四种物体拍成了照片,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依次展示,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这些,老师还弄了很多生活中的照片,你们看到并大声的说出它们的数学名称。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
五、课堂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37页的第1、2题。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10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之“认识立体图形”。
本着对当前“叙写学习目标、目标引导教学、任务链推动教学、评价促进教学”的思考,本节课将从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评价的设计、学习流程的安排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本节课我依据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学习目标:
依据一:基于课程标准
关于《认识图形》,20xx年《课标》中对这部分内容是这样描述的:“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形体的过程,了解一些几何体,能通过实物和模型图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体。”在这里强调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是通过经历观察操作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他们的特征,会辨别这几种几何模型图。
依据二:基于教材
《认识立体图形》这节课隶属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它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它把本节课内容以三个层次进行:知识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即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把知识展示给孩子们,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
依据三:基于学情
课前,我对全班98名同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孩子们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也到处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却不知道这些物体形状的名称。且一年级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另外,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比较弱,而且教学中用到的'某些汉字可能会对部分同学造成认知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的外部特征,能区分这四种物体,会说出它们的名称。
2、通过观察实物和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掌握认识长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的模型图的方法,能说出这些模型图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分这些模型图,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图及模型图名称,学习难点;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二、评价方案的设计
1、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本着目标引导教学,评价促进教学的思想,也非常明确评价在教学中的目的和意义,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行进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在评价中,我以表扬、鼓励为主,始终注意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为了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评价任务:
任务一:
通过观察,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外部特征。)
任务二:
通过观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操作活动,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的模型图。)
任务三:
通过参与猜一猜、连一连、填一填等课堂检测样题活动,检测目标1与目标2的综合达成情况。(能说出物体、模型图及模型图名称,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形体。)
2、评价标准:
1、检测目标1是否达成的评价标准是
通过完成任务一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四种物体的外部特征检测目标1的达成。
2、检测目标2是否达成的评价标准是:
通过任务二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模型图的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些模型图,检测目标二的达成情况。
3、检测目标1与目标2综合达成的评价标准是:
通过完成课堂检测样题检测目标1与目标2的综合完成情况。
评价方法:
目标1和目标2都是用描述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交流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
三、说学习流程
(一)学习活动流程
本节课我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新知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四、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二)知识获取层次
在第二版块的学习活动中,知识获取的任务链是这样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活动中我主要分成三个层次来进行孩子的知识探索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外部特征,认识长方体的模型图,掌握观察及获取知识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外部特征,认识正方体的模型图。
3、学生自主探索认识圆柱和球,了解圆柱和球的外部特征,辨别圆柱及球的模型图。
(三)知识巩固中作业设计思想
1、连一连
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于物体形状、模型图及模型图的名称掌握情况。
2、数一数
目的是检测学生脱离物体原形状后对模型图知识的掌握情况。
3、我是小法官
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于各种物体及模型图外部特征的掌握情况。
四、说板书设计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板书要简单、明确、一目了然,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1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提供一定的学习情景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力目标:在经历认识图形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结合具体实物和直观操作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初步分辨他们。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体会到“体”的三维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的模型、易拉罐、乒乓球魔方、药盒等日常生活用品。猜物箱,内放规则立体图形。课件。
学具:各种形体的日常生活物品。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认识体。
(一)感知“体”
教师出示袋子(内装铅笔、苹果、书、魔方等)。
师:里面装的什么?想知道吗?怎样才能知道?
师:谁来摸一摸?要求:摸到一个物体,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再说出你摸的是什么。
师:我发现他们都要先摸一摸物体的形状,再判断它是什么,可见物体的`形状很值得研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
出示课题:认识物体。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师:(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堆放在桌上)同学们的桌上有许多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请它们帮助我们学习呢!首先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分分类。(小组合作)
2、反馈分类结果
学生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汇报分类结果。
3、命名
师:我们已经把它们分类,再给每类形状起个名字好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请小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种形状,说出它的名称,教师板书名称。
4、抽象直观图
教师说名称,再出示相应的立体图形的正视图,贴在名称下面。
二、操作体验、加深感知“体”
1、师:我们知道了每种形状的名称,现在来感受一下每种形状的不同。组长组织组员各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说一说你的感受。(如:长、正方体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球可以任意滚动等等。)
2、游戏
硬板传送物品,让学生体会各种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特征。(如:球易滚动,圆柱的底接触硬板易传送等。)
3、反馈体会
师:谁愿意讲一讲你的感受?(学生自由选择形状来讲)
三、实践操作、分辨立体图形
1、完成书p36页第二题,说出每个图形共有几个。
2、小组合作,蒙眼摸物。
一学生发指令,另一生蒙眼摸物,其中可以掺放方一些三棱柱、梯形台等未学过的立体图形。
3、猜物体
一学生从猜物箱里摸物体说特征,其它学生说名称。
四、返回生活、解释与应用
1、找出学具盒中所学的立体图形。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1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 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 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 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13
课例类别:
部分探究
学习课目:
数学
学习年段:
小学一年级
学习时间: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见到一些组合图形。比如说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圆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这样的例子?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
(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
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一上课,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教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1.师:我发现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2.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
3.师:虽然他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
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4.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5.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6.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二)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为什么不是?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还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4.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
5.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正方体这组积木问: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板书摸。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板书数。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板书看。
小结:我们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积木问: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2.师:请你从这堆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比比看,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能看清它是怎样数的?
【通过数的反馈,引导学生掌握有序地数的方法。】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
(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①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②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做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③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④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采取放手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学习方法的反思。】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倒在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五)基本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四、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魔术师
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游戏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做这个游戏。
【神奇魔术师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对各个形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
(二)超级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你们能行吗?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
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转圈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游戏2:再拿出一个盒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晃,让学生听。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根据声音猜出可能是长方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圆柱。)
在大家出现了不同意见时,我们想知道谁猜得对,应该怎么办呢?
生:打开看看吧!
(教师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放到实物投影下边。让学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体,学生猜是正方体,这时再举起来让大家看。是长方体)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会看错?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超级侦探的游戏,则是通过听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沟通了形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渗透观察物体、考虑问题时要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五、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一)欣赏
五一放假期间,我带孩子出去玩儿,发现周围的环境变化可大了。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建筑使我们城市越来越美了。请你们欣赏一组我拍的照片。
(展示多种建筑物的图片)
(二)数一数
1.小动物们看到我们的城市这么美,它们可羡慕了。他们找来了一些材料,准备建一座动物乐园,你们看看他们都找来了什么形状的材料?
2.(出示图)动物乐园建好了,请你帮助统计一下,他们所有的建筑材料的数量。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这时的积木在学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学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第四层的玩,实际上是一个发展性练习──让学生用听的方法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形状。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每个图形特征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几个图形特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使学生意识到任何研究方法都不能孤立存在,要学会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形状。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形状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各自的学具。
问:这么多学具中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①、活动:按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②、学生汇报,在投影仪下分类。
③、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④、活动:师板书球,生拿,并检查是否拿对了。
再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2、摸感知特点
①、感知长方体。
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小朋友说一说。
汇报:用你的话来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②、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说说这三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③、比较
投影出示33页第一幅画,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
④、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他吗?请闭上眼睛想一想。
⑤、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他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猜物体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蒙上眼睛猜猜这是什么?(如图2)
2、搭一搭
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物体的形状,还用他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16
教学目的
1.通过“看、摸、滚、推、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每组一袋各形状的的实物、立体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数学王国一游好吗?数学王国里有很多的物体,(出示课件:立体图形的漂亮盒子)快看,和平鸽还给你们带了一份礼物呢!想知道漂亮的盒子里都有什么吗?(想)我们赶快打开看看吧,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2、汇报交流:哪个勇敢的同学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同学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结合小朋友说的学具出示课件:粉笔盒、饮料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等实物)
【过程评析】由学生喜爱的参观活动引入,抓住了“童心”,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情趣。接着由说“礼物”,使学生自然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这么多物体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指导小组合作)
2、说一说。请小朋友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课件)
3、揭示概念
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说教师在电脑分出的各类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并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过程评析】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接着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立体图形,将他们从形象的感知认识上升到抽象、理性的'认识。
(二)、认识物体的外形特征
1、认识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学具袋中的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面有大有小我是看出来的。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还有平平的地方。
③教师小结: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2、认识正方体。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我们来认识正方体,拿出正方体学具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
③小结: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有平平的面。
3、同样方法认识圆柱、球。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圆的,上下两个圆的面一样大。
球:光光的、鼓鼓的,能滚动(提示: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题醒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4、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它们的名字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他们都是立体图形。
【过程评析】让学生经历 “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5、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吗?
【过程评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操作体验
1、玩一玩 比一比
①请小朋友们每个人在礼物袋中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说)
②汇报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能推动但不能滚动,圆柱和球都能滚动。(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③议一议。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为什么?圆柱和球一样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过程评析】让孩子在玩一玩、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中,找到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了圆柱与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进一步理解了立体图形物体的本质特征,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游戏:摸物体游戏,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从学具袋中拿出一个立体图形给另外两个同学看并叫出它的名字,然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物体,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3、搭一搭
师: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请各小组的同学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有创意。
(师强调: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
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过程说明】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又增加了趣味性,进益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学的开心吗?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07-08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03-20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5-02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04-17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11-28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5-02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04-17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反思03-20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