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课程的说课稿

2021-07-12 说课稿

  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以下是小编整理回顾拓展课程的说课稿,以供参考。

  一、说教材

  《回顾·拓展三》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板块:“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 “交流平台”板块以回顾两方面的内容为主,即本组课文所记录的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本组课文写法上的特点;“日积月累”板块供学生积累的是叶挺将军于guo民党监狱中用生命和热血写成的一首诗《囚歌》;“课外书屋”板块为学生推荐的是革命题材的诗歌和小说。

  三大板块的内容均紧扣本单元单元主题“牢记先辈与英雄”,旨在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展现革命志士的理想信念,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探寻语言文字应用规律,领悟革命文化的内涵,并使阅读积累成为一种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人教版教材以单元整合为编排特点的编写体系,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回顾·拓展”理所当然就是由课内通向课外的一扇窗户,它使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边回顾边拓展,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为此,我将《回顾·拓展三》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通过学习《囚歌》,重温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积累革命诗歌。

  3、通过推荐好书《红岩》,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了解哪本小说,或者小说中的哪个情节,哪个人物形象,借以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革命题材小说的兴趣。

  交流平台这个版块是本组“回顾·拓展”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为整合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难点,而且在交流表达时还要说出观点,说清条理,在交流课文的表达方法时还要举出例子来说明,实属不易。

  三、说结构

  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组“回顾·拓展”中的内容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在“回顾·拓展”中应引导学生认真复习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另外,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仍然应放第一位,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革命文学作品的同时,逐渐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我将“回顾·拓展”的教学过程基本设定为“复习感悟——习得方法——阅读实践”三段式结构。

  四、说教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着教为学服务的原则,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强化主题探究法。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而且主题十分明确,所以我尝试在课始创设一种情境,帮助学生迅速深入单元主题的思想,进行整体感知,让人物、人物的品格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画面,从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对本单元课文已经学习完成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已经能将几个独立的故事整合到一起,能将不同的人物形象集中起来分析。朱熹说:“读书不可只是在纸上推理义,须反就自身上推究。”入情入境的体验与交流就是一种最好的探究。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2、表达方法梳理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平台这个版块进行研讨性学习,梳理文章中的表达方法,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进而激活学生自身潜在的创新意识.。

  当然,带领高年级学生学习每一个单元的回顾拓展专题,都要根据年段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要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特别重视将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3、诵读积累赏析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充分地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熏陶。作为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教学,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有机会读、有时间读、有情境读是我设计的初衷,比如用各种形式个别读,轻声读,配乐读……反复地读诗句,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感,感悟其主旨,达到与文本、作者的共鸣,从而顺其自然地将诗句诵记于心。

  4、拓展延伸内化法。

  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语文学习没有捷径,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要充分结合“课外书屋”之类的窗口,把学生引进更广阔的阅读世界,体验阅读的幸福,感受成长的快乐。

  五、说学法

  得法者事半功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本组“回顾·拓展”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互相启发,往往能化难为易。具体表现在交流环节,如先在小组内合作,自学探究,再小组汇报,然后交流展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当然,在合作探究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和参与,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有效性。

  2、预习查阅资料法:搜集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素养。根据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也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事业,帮助积累。

  3、古诗诗句的理解方法主要有:诵读法、情境感受法、查注释资料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换语序、补省略等。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设定教学目标、研究教法与学法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却是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在“交流平台”上绽放智慧的火花

  1、融情入境。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昂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呢?伴着《五月的鲜花》这首歌曲,我用课件一一呈现学生熟知的革命英雄: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把生死置之度外李大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为新中国的事业日夜操劳的周总理;生活俭朴、甘愿为革命奉献终身的'郝副营长。

  交流之始,我先引导学生回忆本组课文里的人物形象,让他们重新进入这样一种热血澎湃的情境。这既能学生勾起学生对本组课文学习的回忆,也能快速地切入本次交流的交流主题,使课堂更加简约和高效。

  2、明确要求。

  我先用ppt出示课文“交流平台”的对话,了解课本“交流平台”中小林和小东交流的内容,并让学生体会别人是怎样交流的,我们在交流又要注意些什么。这样,确定了交流的主题内容,学生就能很快地进行语言提取和语言重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说出在交流中要注意的东西,比如有条理的叙述、有礼貌的倾听、有主见的思想等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这与新课标要求的“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是一脉相承的。

  3、自由交流。

  ⑴回顾思想内容:为了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和实效性,我将此次交流设计成分步进行,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着重回忆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一个片段、一个细节,然后再在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通过分层次的交流,让学生明白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先辈,不应该忘记英雄。在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更要深深地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懂得感恩,并学会自强。

  当然,在交流时,我既要鼓励学生尝试用简要的语言比较全面地介绍革命先辈的事迹,以考验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又要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还要在整个过程中起到比较好的引领、调控作用,使热火朝天的交流过程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⑵交流写作特点:回顾本组课文的三篇回忆录,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它们的相同点。例如,均采用倒叙的写法,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它们的各自特点。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首尾呼应,结构紧凑;《灯光》线索清晰,细节描写突出;《一夜的工作》以小见大,叙议结合。还有一篇课文《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论点鲜明,论述缜密,交流时主要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当然,对于写作方法的指导,并不能局限于一组课文的例子,我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整书本甚至所有学过的课文,回顾哪些课文运用了上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提醒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总之,通过“交流平台”这个版块,让学生在集体交流中得到启示:读书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体会思想感情,了解人物形象,以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在“日积月累”中收获语言的珍珠

  1、谈话导入:“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叶挺写的这首《囚歌》。” 我用简短的几句话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诗歌的距离。

  2、读准字音: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的孩子“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囚歌》,并指导他们学会朗读的停顿处理。

  3、读懂内容。

  引导学生质疑:从诗中能感受到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学会共同解决。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一个声音”、“活棺材”、“地下的烈火”、“永生”这些词语的特定含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全诗中,叶挺把谁比作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他渴望的又是一种怎样的自由?

  4、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囚歌》中“囚”字的涵义;“囚歌”是指困在狱中所写的壮歌。简介叶挺及他写作这首诗的背景。这个环节先由学生自己补充,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也已经养成了提前预习的习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再提供帮助。

  5、配乐背诵《囚歌》: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诗歌的意义后重点是诵读,我给孩子们配了轻柔的背景音乐,这样很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朗读的情境。通过这样的诵读,不仅能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还能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总之,古诗文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让孩子们自小就扎根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这是爱国主义最具体的表现,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也极有好处.。

  6、拓展延伸:学完《囚歌》,我给孩子们提出建议,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推荐的是《就义诗》、《夏日绝句》、《乐府诗集》、《署相》等等,引导学生学会从诗歌中去寻找革命先辈们那种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和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三)在“课外书屋”里找到阅读的密码

  1、引入“课外书屋”:从《囚歌》和《狱中联欢》引出小说《红岩》,进而引导读“课外书屋”的提示,了解像《红岩》一样的革命题材的小说有很多。

  2、自由交流:说说自己了解哪本小说,或者小说中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形象,有没有在书中发现‘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死’了呢?以此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3、因为本校有图书室,所以我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一两本来读。并安排在一段时间之后,开展“缅怀先烈、不忘遗志”为主题的班级读书会,集体交流读后感。鼓励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生的好习惯。

  七、说板书设计

  虽然“回顾·拓展”是由独立的三部分组成,但是在主题和训练目的上仍然是一个整体,为了凸显这一点,我将板书作了如下设计:

  八、说教学效果

  根据新课标精神“把课堂还给孩子”,我在此次说课稿的设计中,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交流合作。我主要采用单元整合的方式,分课前热身、课堂教学、课余拓展训练三步曲,尽力做到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自觉地积累。

  “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不仅能学会表达,也能学会倾听,我最期待的是思维的碰撞能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及被认同感;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自主积累习惯,“日积月累”重点是培养他们围绕主题积累的意识,这个目的应该很容易达到;虽然课外阅读量很难保证,但由于我在“课外书屋”版块布置了主题读书会,学生应该会很积极地参与。

  点评:

  “回顾·拓展”是语文学习的加油站,它承载着梳理本组课文、提炼要点、拓展延伸的任务,殷老师的这一篇说课稿正是这个基础之上,挖掘了单元学习深度,拓展了单元学习宽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观全局,从主题出发。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从板书设计以“缅怀先烈、不忘遗志”为主题总结可以看出殷老师非常注重单元整合,这样,使每一个环节的训练目的性更加明确,也能使课堂更加高效和简洁。

  二、合作交流,有独到见解。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引导发现语文课程深广的内涵决定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理解的多元性,殷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单元回顾过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所得所感,学生不仅会有超越课文的更深的理解,而且会有不同角度的看法。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殷老师并没有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阅读理解,遇到问题时通过查阅搜集资料、合作讨论等方式来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阅读延伸,拓宽知识面。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在教学中,殷老师发挥高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大义光辉,这样联系背景,融入意境,才能真正感受《囚歌》的悲壮美。整节课由理解诗句本义,到链接课外相关资料强化理解,再到联系单元主题进行理解,可谓由浅入深,由课内文本到链接课外文本,再由链接文本到思想升华,层层递进,由扶到放,学以致用,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总之,本教学设计围绕单元主题,充分地关注了学生,整合了单元文本,条理清楚,由浅入深,细节饱满,这样的说课稿接地气、有实效,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孩子。

  • 相关推荐

【回顾拓展课程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回顾拓展二》说课稿01-19

回顾拓展的教案10-06

《回顾●拓展二》教案01-05

《回顾拓展三》教案01-05

《回顾拓展一》教案07-02

《回顾·拓展二》的教案06-23

《回顾·拓展五》教案06-24

《回顾拓展五》教案06-24

《回顾拓展》教学设计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