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2022-07-14 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1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史。

  (2)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六、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七、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八、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2、在古代,人们已经遇到这样的问题,请看第60页上面的插图。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请看第60页下面的插图。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例子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有了初步再现,展现了分数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传播了数学文化。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 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这堂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课堂实践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设想,使我得到很多启发。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能用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教学目标的重新认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我认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确定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

  以人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理念。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仅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学习交流、动手实践等数学学习活动来发现知识,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2、 着力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步骤,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等学习活动,获得了快乐数学知识,学生的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体现在两大特点;一是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重视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判断、交流、动手操作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二是做到了学生能自主探索的知识,教师决不替代。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多种平均分的方法;分母、分子不同时出现,就是让学生看到分母就想到平均分,看到分子就知道表示这样的份数,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自己弄清楚分母、分子的含义,并能用分数表示;对不懂的地方和发现与别人不一样的,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加以解决。这样就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发挥创造的空间,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 营造民主、宽松的探索学习氛围

  这节课从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热烈的气氛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学习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这种积极的氛围,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对话、相信学生、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二是注重课堂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的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与他人融洽地协作学习,真正懂得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面对新知识,敢于提出一连串想知道的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广泛地探讨,使概念内涵充分揭示,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化对分数的理解。整节课都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获取知识。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依据: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关于“数与代数”内容安排上,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知识,学习好了本节课知识为以后学习分数的运算、性质等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与代数知识。教材编排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帮助他们感受单位“1”,理解分数单位,所以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分数,在教学时与相关的知识相结合。而本节课是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是一节概念性质的课程,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分数的意义概念教学时,创设生活情境,化抽象为具体、直观,调动生活已有的经验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也据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分数的意义”,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分数的本质意义进行学习,因此,我将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的教法以启发探究和引导发现法为主,教会学生用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并在生活中得以运用。

  三、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由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计算、推理”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的学法指导让学生采用自主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实践突破难点。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1、通过橡皮泥的合成与平均分,让学生用不同的数来表示。

  2、交流分数的产生及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物,为学生创设智力陷井,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对分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了一次再现的过程。再次为下面学习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做好铺垫。学生从历史、现实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应用的广泛性,呈现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分组合作,操作研究;

  2、反馈交流,汇报自己的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示,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为理解单位“1”做好铺垫。

  3、归纳定义,认识单位“1”;

  4、认识分数单位,深化单位“1”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的异同之处,使学生通过表象发现本质,再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得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单位。

  (三)拓展延伸,强化认知

  1、创造分数:9个橡皮泥,第一个同学取它的,第二个同学取剩下的,发现什么?

  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图形,只露出了一部分,我只知道是这个图形的,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能知道这个图形是什么样的吗?画画看。(一帆风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隐藏的图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数形结合感情数学之美

  老师这里有个图形,你们能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吗?(八卦图、椭圆)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五)总结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感悟数学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五、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的“做一做”。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分数的意义》。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首先来看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分数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数概念的教学是分数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把分数概念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开始。学习本教材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是“平均分”,但对于单位“1”的认识还局限在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之内。因此,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从而全面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基础。

  鉴于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我拟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认同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这样的三维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引导探究—观察比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手、眼、口、脑等多种器官参与认识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因此在学法上我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通过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体验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数学”。

  三、说教学过程

  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我以“激趣导入,唤醒已知——自主探究,概括新知——巧妙联系,强化训练——课堂总结,全面升华”四大主线贯穿全课,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一)悬疑激趣、唤醒已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是支撑和推动学生投入学习的巨大动力。因此,我在导课环节将“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四个成语引入课堂。提问学生,你能说出这些成语所隐含的分数吗?在学生正确回答完后,我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又唤醒了学生的旧知,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我以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幅图,请学生说出各部分分别代表几分之几。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我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课件出示6只熊猫提问学生,你能平均分吗?可以有集中分法?每份可以用什么样的分数表示呢?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把6只熊猫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每份的1只熊猫就占这个整体的1/6;平均分成3份,每份的2只熊猫就占这个整体1/3;平均分成2份,每份的3只熊猫就占这个整体1/2。我们把6只熊猫组成的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在数学中我们称它为单位“1”,并引导学生区分单位“1”和平时的自然数1的不同,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老师设疑:你能用课前准备的12根小棒、8个正方体,自己创造一些分数吗?你还能用分数表示自己在小组以及班级里面占几分之几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创造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数,也准确说出了自己在小组以及班级里面占几分之几。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平均分”,单位“1”和“平均分”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我提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分数的含义,老师综合学生回答,概括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流程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深刻了,并对分数单位建立了清晰的表象。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使本节课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设计练习时尽量做到有梯度、难易适度、适时适量。

  基本练习:看图读分数,并说出分数的具体含义。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科普知识的宣传。

  提高练习:猜一猜活动。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6,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从第二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6,第二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学生顺利完成后,我顺应学生的想法提问,同样都是1/6,为什么两次的小棒总数不同呢?学生在辨析中明确: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6份,1份就是它的1/6。同时感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体味单位“1”的变化,既强化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课堂小结

  我将此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性总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第二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情感性总结,我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交流今天的收获和感受,从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重难点突出,能够对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鞠躬)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

  2、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创设情景、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法,并穿插直观演示。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正方形纸、四个苹果、一米长的绳子,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正方体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正方体和火柴棒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2、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2)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3、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4、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节的资料。主要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组成。

  分数的产生,经过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进取性,并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经过分铁钉、分硬币的实例,学生对“整体”有正确的认识,既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从而强调出单位“1”。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进取的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需要教师多关注、多引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充分的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经过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活动,认识分数的产生,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实践中领悟必须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实践本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分数的意义。

  难点: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学生经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进取性。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经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经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终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环节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那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终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

  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经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之后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忙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明白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一样,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一样,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经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经过不一样形式的练习,不仅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环节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经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本事。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我的板书注重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

  分数的意义

  1.单位“1”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整体

  2.分数单位:单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资料: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能够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表示一个整体,

  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说课过程: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不仅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当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所以,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供给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我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能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一样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平均分成的。

  之后讨论:平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终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之后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能够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很多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课件,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共8面)以教师首创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一样的分数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必须会创造出不一样的分数(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导说“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学资料: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69——72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自学课本后又明白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经过一系列的不一样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从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

  (3)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

  三、说学法指导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方法,使其养成自学习惯,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总结归纳,多层次练习构成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出示分数演变过程图,引出分数。

  2、说说关于分数已经明白了些什么。

  3、还想明白些什么。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

  “复习---引新---练习---巩固”的程式化教学。)

  (二)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课本后又明白些什么?

  2、说说自学课本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自学课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忙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这跟单纯的讲理论完全不一样,自学课本后,学生很愿意把自我从课本上得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层次题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出示一个13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问: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2)出示一个38的圆的阴影部分,学生猜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3)露出的部分是整体的14,学生画这个整体。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明白了分数的意义,但这只是表面的知识,设计猜一猜这个环节不再是分数意义的定义的简单模仿与套用,而需要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数意义,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题目将抽象的分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表象模型,这个构建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抢答

  (1)将6支、8支、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几支?

  (2)将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能够用3支表示吗?

  (4)再加2支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6支铅笔拿出它的23

  4、拿粉笔,三盒分别拿出1支、2支、3支都占这几盒粉笔的15,每盒有几支粉笔,每份有几支?比较三个15的共同点和不一样点。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设计了这些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供给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让他们明白不一样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能够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一样,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一样。整堂课由于设计了不一样类型的教学环节,学生始终坚持高昂的情绪,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5、分一分:按教师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趣味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当中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6、概括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过前面的自学、一系列的不一样层次的练习,充分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自然得出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书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化,建立分数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2.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3.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忆旧引新。

  师:关于分数,你们已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简单分数的含义等(如1/2 1/4),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二)提供材料,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实物感知)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作例子(如:1/4)让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你能否用学具袋中的学具(学具袋中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多根小棒、多个正方体)来表示1/4?

  (1)小组合作分一分或摆一摆

  (2)大组汇报(边说边展示作品)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的表示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

  (5)列举单位"1".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1)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三)巩固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2.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3.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将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将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将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将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将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将“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将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提供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将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学习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的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理解单位“1”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学生和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文本阅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同时总结归纳,多层次练习形成技能。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求知欲,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是这样设计导语

  (1)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听课,根据老师现在的心情,大家能猜一个歇后语吗?此时我的心里真像十五只吊桶打水:

  学生:7/8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短短一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

  (3)运用旧知解决实际问题。

  2、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阅读课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所以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后又知道些什么?

  (2)说说自学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3)动手操作,创造分数,理解课文意思。

  (4)说出各分数表示的意义。

  (5)揭示分数的意义。

  四、拓展思维训练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工作了以下练习:

  (1)作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点击生活。

  (3)动动你的小手。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等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及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先来回顾旧知,,在集体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画一画,写一写,选一选,涂一涂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理解单位“1”,感悟分数意义。

  教学中,一开始,由故事引入“平均分”“分数”两个概念,提出“生活中这样的分数有许多,书上也有这样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清分数的产生。

  接下来,让学生用学具在折、画表示一个分数的实际操作中回忆、复习已有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多种方法创造分数。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同时,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

  然后老师反问学生,究竟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再次自学课本,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后小组交流,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再次体现“做数学”的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先得出一个完整的“分数的意义”的概念,然后针对某些疑点、难点展开研究,逐步建立完整清晰的。

  概念,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有序思维能力。

  第二个环节,认识分数单位,加深分数意义。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感受分数单位的特点后,先总结再自学课本,从而掌握分数单位。

  第三个环节:生活应用,巩固分数意义、

  练习设计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如:达标练习中的“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而且也注意到了练习的梯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这个练习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如:“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选分数涂色”,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选分数,涂色表示分数,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个物体的平均分跨越到多个物体的平均分。让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展示。整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的过程中全面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个环节的提升,是逆向思维的练习。同样的一个同学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猜测单位“1”是多少,在比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水到渠成。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12

  一、教材分析

  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们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们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们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们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们学法指导。

  (1) 通过教学使学生们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们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们: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们,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们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如果用图表示14 ,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 吗?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们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们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们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们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们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1) 学生们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

  (2) 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 结合学生们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们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们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四、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们认知规律,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点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们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分数意义概念。教学重点放在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上,让学生们通过大量实例感知分数意义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们归纳概括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们对分数意义有较深刻认识。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4-03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3-16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模板07-13

小学《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5-06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范文01-05

分数的意义的说课稿04-11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4-02

《分数的意义》的说课稿04-03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