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手抄报内容

2022-10-27 手抄报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手抄报吧,手抄报需要巧妙设计,精心安排。那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手抄报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秋战国的典故

  1.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救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干,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法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口请罪,从此两人和好。

  8.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再敢不听号令了。

  10.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冷知识

  一,孔子与阳虎

  鲁国的季孙氏家族曾经几代人执掌鲁国国政,但是季平子死后,季氏家族被家臣阳虎完全掌控,阳虎也就掌握了鲁国的政权。但孔子非常看不惯阳虎,说他是低贱之人靠作乱掌握政权,耻于与之为伍。

  可是,阳虎在鲁国执政之后,非常需要有才能的人来帮他处理一些事情,所以他很希望孔子出来做官。但是,孔子不想在阳虎的手下做事,就屡屡避而不见。

  有一次,他俩恰好在路上碰见。阳虎叫过窘迫的孔子,问道:“明明有治国之才,却不肯为邦国效力,听任邦国迷乱,能叫‘仁’吗?”

  孔子回答说:“不能。”

  阳虎再问:“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却坐失良机,能叫‘智’吗?”

  孔子只好再答:“不能。”

  阳虎最后说:“岁月在流失,时不我与啊!”

  孔子最后表态:“是的,我同意出来做事了。”

  阳虎非常巧妙的'利用孔子所宣扬的儒家观点来说服孔子,令孔子无法反驳。孔子心里很不爽,却也不得不同意出来做官。

  当然,孔子最终也没有在阳虎手下做事,因为不久之后,阳虎发动了一次政变,结果失败,出逃了。阳虎逃到齐国后,没有受到重用,就设法逃到了晋国。赵简子收留了阳虎,让他做了家宰,帮助治理家族,阳虎尽心尽力,把晋国赵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据阳虎自己说,如果老板是个牛人,他就尽心尽力替老板卖命;如果老板偏听偏信,可以被糊弄,他就要造反。赵简子就是一个很厉害的老板,所以他敢用阳虎,并且效果很好。看来,阳虎虽然被孔子骂,名声不好,但是也是很有才的一个人。

  二,喷子导致亡国

  周武王的一个弟弟叫振铎,被封在山东的曹地,所以这人又被称为曹叔振铎。曹国是个小国,代代相传到了曹伯阳这位国君,一百多年也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曹伯阳有个爱好就是打猎和打鸟,在打猎中他认识了一个人,叫公孙强。强哥打猎是一把好手,曹伯阳有时也拿政务来试探一下他。没想到公孙强也懂政务,曹伯阳感到相见恨晚,于是公孙强当了曹国的执政。

  公孙强执政后,向曹伯阳大谈称霸之道,曹伯阳言听计从,于是曹国背弃了盟主晋国,对身边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宋国,也经常加以冒犯。为此,宋国讨伐曹国,而晋国再也不肯援手,曹国吃了大亏。为了抵御宋国,实现其称霸野心,公孙强又在国都周边修建了五座卫星城,用以拱卫国都。

  要知道,曹国民少国弱,这样大兴土木,老百姓很难承受。宋国觑准机会,再次兴兵伐曹。宋国本意是给曹国点教训,所以略施薄惩也就退兵了。退兵中,宋国大夫褚师子肥殿后,遭到曹人辱骂,子肥下令停军。宋景公亲自统帅的中军,等不到殿后的军队,派人询问怎么回事。待弄明白情况后,宋景公大怒,命令军队调转方向再度攻曹,民心早失的曹国根本不能相抗。就这样,曹国被灭,宋景公俘虏了曹伯阳和公孙强,带回宋国后即将二人诛杀。

  三,吴国刺客盛行的原因

  吴王寿梦知道小儿子季札素有贤名,有意将王位让给他。季札推辞不受,于是大公子诸樊继位,诸樊死后,季札仍然推辞,于是季札二哥余祭继位,二哥死后,仍推辞,三哥继位,三哥死后,长寿的季札直接跑了,就是不当吴王。这一次就出大问题了。国王死了,吴国大臣一看就让吴王(季札三哥)的儿子继位吧。其实这也很合理,父死子继,这位新继位的国王就是吴王僚。

  但是季札大哥的儿子公子光不服。公子光不是季札这样的贤人,他非常想当吴王。他认为既然四叔不愿意当吴王,那就轮到我了,怎么能直接让三叔的儿子继位呢?不按套路出牌啊你们。

  于是,公子光派刺客刺专诸杀了吴王僚,当上了吴王,即吴王阖闾,后来又派刺客要离杀死吴王僚之子庆忌。

  四, 春秋时竟然有“水攻”

  吴王阖庐继位后,分别从徐人和钟吾人那里引渡两个出逃在外的政敌即公子掩余、公子烛庸,结果,徐人和钟吾人不尽力,让二公子跑到了楚国。楚昭王收留了二位公子,打算利用他们对抗吴国。吴王阖庐很生气,发兵收拾钟吴人和徐人。

  吴军在攻打徐人时,左氏记载是“防山以水之”。什么意思呢?就是就山修筑堤坝,截流蓄水,然后再出其不意决堤灌城。徐人不防,一败不可收拾,国灭,徐子奔逃到楚。这就是一场典型的“引水助战”的战役。

  五,战场上第一次使用化学武器

  公元前559年,晋国带领诸侯联军讨伐秦国,报复三年前秦军对晋国的偷袭,这就是迁延之战。晋国联军到了泾水一起渡河的时候,秦国在河流上游河水中投毒,致使联军很多士兵死亡。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在战争中把毒药作为单独的一种武器使用。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

  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2、 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5、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6、爱媵贱女

  (媵[yìng]:指随嫁的人)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晋国时,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却认为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漂亮,而轻贱秦国的国主。

  这是则故事是韩非借齐国传墨子学说的田鸠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以此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7、白虹贯日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8、毕万昌大

  出自《左传 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9、抱冰握火

  出自《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10、抱柱信

  出自《庄子 盗跖》,尾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陵墓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候诸侯的墓也称为诸侯墓

  诸侯墓座落在小山丘上,系砖砌,墓直径为14米左右

  春秋战国时代,华北一带有许多诸侯国,那些王公将相死后都建有墓地,于是形成了蔚然可观的古墓群。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墓一般呈亜字形格局或者甲字形,中字形墓多为周天子墓或贵族墓。

  以后墓地多呈品字形,刀形,凸形墓,国外有十字形墓,出土诸侯墓道一般为单墓道,但也有双墓道的墓,不过比较少见

  贵族好像也分有阶级,帝王最高级然后是公亲,最低是士,棺材也是从高级到低级

  帝王好像有五层士只有一层最里面的两层是梓木然后两层是椴木最后一层是用牛皮做的士好像只有一层椴木棺材

  老百姓么松柏木或者随便什么木头反正肯定都是常见的木头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墓是什么墓

  当然是土葬。

  商周时期的墓葬以考古发掘的为主,东周时期墓葬,上候级的伴有牛马坑、封土家等。这个时期已经形成了铰成熟的文字中骨义和金文,记载了让会发展的情况。内秦襄公起,帝上陵经比了王候到帝王的缓慢的发展过税。墓葬也从墓到家,东到山的演变过程。规模也内亨堂发展至墓家。逐步完善帝王陵园的形制。从现钉的冬片资料看,墓葬最初形式是没有土丘的商周时期的墓葬L4究封不树,即没有封土堆,也不种梢任何树木。从日前考古发掘来看,殷代的墓葬都没仑土丘。墓家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奴隶主贵族的没落,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兴起。据《周礼。春官,基大夫》载,不论公墓或是邦墓,每个人安葬都要按照礼制规定次序来排列,有严格的规定和安放位青。战国初期,社会发生变革,11l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原来奴隶主贵族以宗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瓦解,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逐渐形成,同一片墓地中,由于身份向低,出现贫富悬殊差异交锗的排列。

  春秋晚期,中原地区出现土丘式墓葬。例如河南凶始侯古塔的宋墓。战同时期,土丘式墓葬普遍流行。例如河南新郑地区的韩同王陵。土斤高7一lo米,直径57米*笔者曾经参与了河南省新郑市胡庄村的韩国王陵考古发掘丁作。见讨土家高大,规制较岗,建有墓道和车马坑。基壁周围涂有朱砂,土丘墓家上有古代建筑,有的还铺设有散水,图中所示为新郑战国时期韩国王陵,均为土丘墓。战国时期的土丘墓高低根据墓主身份草卑而定。由于建筑的需要,棺柩的重数增多,随葬品也随之增多,墓室扩大,人力需求也就会增大。问时又要防潮,防渗水,防塌方,填人

  木炭层、石子层、白膏泥、石料、木材等,挖出来的土不能回填墓室,山此堆积成高大的上厅、随着奴隶主贵族组织的解体,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渐渐出现,人们的家族观念加强,重视对先辈们丧葬之礼,也重视对家族墓地的修建,君主政体的建立,爵价等级的高低,确立了墓葬的等级制度。奴隶主贵族所艾行的宗族层葬制度,等级差异主要体现在墓主人的墓室中,包括棺停的重数,随葬品的数量,随葬品的种类,如天子九鼎,谙侯七鼎,士大夫五鼎。秦阔在商软变法后规定小夫死,以上至大夫,其官级一等,其墓树,级一树。《礼记。月令》记载,伤丧纪,辨衣裳,审棺停之厚薄,墓丘拢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

  春秋以前称墓葬为墓,战国时期,称为丘墓、基家、坟墓等。君工的墓家称陵。战国中期开始,出现于赵国、楚国、秦国、韩国等。商代至战阳晚期的王陵有的呈亚、窄、甲宇型。墓道有四条、两条、一条之分。在当时,身份等级最高者是国君,义坟墓建造比较高大。日前咸阳北边的泰武王叁高约三丈。据文书记载。帘王陵墓中建筑有寝的制度,始于秦朝。在西汉时期普遍推行,其形成时期为战例时期。古人相传死后会有灵魂存在,因此,宗庙的建筑大部分模仿宫殿。生前有朝,死后也有朝;生前有寝,死后也有寝。《尔雅释官》载:室有东西厢口庙。无东西厢有室内寝。古代君主宗庙的建筑上,如同宫殿一样。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战国大墓

  第一:六安墓

  六安战国墓是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的战国墓地。该墓分南北双墓,初步怀疑为夫妻墓。从墓葬规模判断,如果双墓为夫妻墓的话,南墓明显比北墓大,墓主应该为男性,但也不排除两墓没有关系的可能。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双墓为同一时代墓葬。从目前已发掘的文物来看,尚未发现两位墓主人是官员或者武将的佐证,但二人生前身份不会低于贵族阶层。

  第二:严仓墓

  严仓獾子冢属于大型楚墓。严仓古墓群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进行抢救性发掘。该墓群距楚都纪南城25公里,属于以纪南城为中心的高等级墓群的组成部分之一。2009年10月开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系统勘探,对严仓墓群中规模最大的獾子冢及附属的车马坑进行了科学发掘。獾子冢封土高约8米,底径50到60米,其南部残存长约41米,宽5到6米;墓口长34米,宽32米,墓口距椁盖板深10.5米,东侧墓道长约19米,从墓口至椁盖板共有15级台阶,椁盖板长6.4米、宽5.5米,由15块木板东西排列而成。

  第三:八岭山古墓群

  八岭山古墓群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40多平方公里。山中古墓葬密集,现封土堆尚存特大型、大型及中型古墓560余座,其中以楚墓居多,明藩王墓次之。不少墓冢雄踞山头,宛若山峰,构成了八岭山的壮观奇景。史载楚庄王墓在山中,前后陪葬有数十冢,皆列成行。明藩辽简王及肃、靖、惠、恭、庄等诸多王墓俱在山北。山上有平头冢、换帽台、落帽台、马跑泉等胜迹。八岭山现为国家森林公园,山上乔木参天,茶海松涛,烟云笼罩,兼有雄奇幽深之胜,故有不到八岭山,不算到荆州之说。

  第四:东大杖子战国墓

  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位于辽宁省建昌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该墓葬群建于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之间,墓地墓葬保存完好,其等级之高、规模之大,在中国东北部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十分罕见。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位于辽宁省建昌县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中部老河道以西的村落中,占地10万余平方米。截至2012年4月,已发现墓葬137座,发掘43座,由于民居地面下未能勘探,推测墓葬总数超过200座。墓地年代上限为战国早中期,下限为战国晚期。同时,在墓区西北部的北山遗址内有窑址、灰坑、灰沟、灶址等遗迹,墓区东部500米处的杜梨树遗址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窑场。

  第五:叶家山古墓

  叶家山古墓葬群位于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8组,面积约40000平方米。2010年12月底,当地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批铜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11年2月开始,湖北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人员对墓地进行发掘。到2011年10月底,田野发掘一期工作以基本结束,发掘面积37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65座和1座马坑,除2座大墓未掘外,其余墓葬都已发掘完毕,出土陶器、铜器、漆木器、玉石、原始瓷器等各类文物700多件,其中青铜器多达325件,器形有鼎、爵、觥等,发掘的65座墓葬皆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葬最深达9.7米。

【春秋战国手抄报内容】相关文章:

读书的感觉手抄报内容内容02-20

初春手抄报内容03-19

长城手抄报内容09-21

成长手抄报的内容03-19

读书的手抄报内容06-13

数学手抄报内容06-20

剪纸手抄报内容03-18

童话手抄报的内容03-19

国庆手抄报内容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