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出游,去了一处道观。虽然已是第N次重游,但仍为一位口才超拔的导游所吸引,并紧随“蹭听”。行至一座大殿前,导游叫大家排成单行,凭各自手里的门票可以免费领取一张自己生肖的平安符,并由一位道长免费为你测算运程。
虽然我也挤进了队列,但前后皆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且不言凤毛麟角,年逾花甲的我简直算得上出土文物了。(正常——该景点是要收门票的。老年人虽可凭“老年证”免费游览,却不能享受持票者的优惠待遇,故而队列中鲜有老者。)
进得大殿,只见正中的神像两侧各有一排桌椅,端坐着两列(共六位)年轻的道长。持票者也纷纷落座,恭敬地将生肖符递上。
在一番问症、看相、测运的神侃之后,六位道长无一例外地劝说游客点莲花灯:消灾免难 转运得福……每盏灯的价位高至上千元低至90元。出于对民情的体谅,道长们多推荐299元的次低挡。
笔者旁观多时。与其说是为道长的才识所吸引,不如说是为游客求教时期盼的眼 睛;“被”点莲花灯时粹不及防,进退维谷的尴尬表情……噫!实令我难以自已。
是的.,在物欲横流的当今,面对诸多的社会乱象,人们尤其渴望心灵的救助。然而,这些道长果真能洞晓命运?点燃一盏莲花灯果真能保你福禄双全?记得一位大德说过:真正的佛法不在庙里,而在经典中。若能悉心研读经典,胜似去寺庙求神拜佛。此乃佛门真言。
那么什么是经典呢?
经典就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可以这样讲:人类的文明进步,社会的和谐安宁,家庭的幸福美满,个人的安身立命,都为历代大师的经典所阐明。比如《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它教导我们人类应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地做人。比如《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它教给我们父子、君臣(上下级)、夫妇、兄弟、朋友的五伦之道。如果违背了,就会家庭不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个人、国家均不能安定兴盛。比如《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无论何人、在何时、居何处、处何地位,只要能悉心研读大师的经典,皆可自我救赎,改造命运,拥有从容达观的人生。
但是,人类的经典何其繁多,人生又如此短暂;面对生活、工作的重重压力,许多人的确挤不出阅读的时间。奈何?
有这样一个故事——沙漠里的西瓜皮。
一位驴友在沙漠中跋涉,干渴难耐。幸好遇到一位行者,并分享到一块可口的西瓜。在享用之后,他用力将西瓜皮向远处扔去。不料那位行者却跃身而起,飞奔过去,将西瓜皮捡回来。小心地将其倒扣在地上。驴友不解;沙漠如此广袤,一块瓜皮能有啥污染?再说,扔出去于放在此地不也大同小异?行者解释说:这是沙漠里不成文的惯例:将西瓜皮倒扣在地上,里面的水分就不容易蒸发。如果有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又没有水,这块西瓜皮就能救他一命。
何等朴实的举止,何等誠笃的爱心!不求回报,无偿奉献,小小一块西瓜皮不啻一泓荒漠甘泉!
今天,我们都在精神的大漠中苦苦跋涉。如果把大师们的经典比作沙漠中的西瓜,那么,有幸吃到的你我是否也能——将西瓜皮倒扣于地上——转述自己读过的感受最深的经典章节,为迫于生计而无暇阅读的朋友送上一杯荒漠甘泉?这样的比喻虽然不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高雅,但它朴实、厚道,我将其称为“沙漠里的良心”。
谈到良心,在西方,尚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就是“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如果把大师们比作知识分子中的泰斗,那么你我网民——上网发帖之士,想来也算得一个小知识分子了。如果我们能将人类大师的经典著作口口相述,键键相传,想必亦能相互为彼此点亮心灯;如果网络世界能明灯璀璨,又何愁人间不能一片光明,社会不能安定和谐,人人不会信心满满?你我不也就是“社会的良心”!
国际歌中唱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而我们,每一个网民,也可以自豪地说——全靠你和我——靠我们敲击键盘,将大师的经典薪火相传。
让我们铭记“沙漠里的西瓜皮”。让我们成为“社会的良心”。
也让我们在经典的阅读中求得自身的解脱。
【端午出游感言】相关文章:
端午出游作文05-29
【精】端午出游作文07-16
端午节出游作文「精选」05-14
端午节全家出游作文01-28
端午节出游记叙事作文06-02
2022关于小学生暑假出游的感言通用10-08
2022端午小长假出游总结(通用8篇)05-30
关于端午节的感言10-28
端午节到来感言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