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报告

2023-09-11 实验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实验报告 1

  一、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

  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

  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物理实验报告 2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掌握比重瓶的用法。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体的密度,为物体质量,为物体体积。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

  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

  根据,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再将、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测固体(铜环)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

  ②测液体(盐水)的密度

  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同理可得

  ③测石蜡的密度

  石蜡密度

  ---------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

  --------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

  --------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

  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

  ①测液体的密度

  --------空比重瓶的质量

  ---------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

  ---------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

  ----------待测细小固体的质量

  ---------盛满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质量

  ---------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

  二、实验用具:

  TW—05型物理天平、纯水、吸水纸、细绳、塑料杯、比重瓶

  待测物体:铜环和盐水、石蜡

  三、实验步骤:

  调整天平

  ⑴调水平旋转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⑵调空载平衡空载时,调节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母,启动制动旋钮,使天平横梁抬起后,天平指针指中间或摆动格数相等。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铜环和盐水的密度

  ⑴先把物体用细线挂在天平左边的秤钩上,用天平称出铜环在空气中质量。

  ⑵然后在左边的托盘上放上盛有纯水的塑料杯。将铜环放入纯水中,称得铜环在水中的质量。

  ⑶将塑料杯中的'水倒掉,换上盐水重复上一步,称出铜环在盐水中的质量。

  ⑷将测得数据代入公式计算。

  测石蜡的密度测量石蜡单独在空气中的质量,石蜡和铜环全部浸入水中对应的质量,石蜡吊入空中,铜环浸入水中时的质量。代入公式计算。

  4、用比重瓶法测定盐水和不溶于液体的细小铅条的密度

  ⑴测空比重瓶的质量。

  ⑵测盛满与待测盐水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

  ⑶测盛满盐水时比重瓶的质量。

  ⑷测待测细小铅条的质量。

  ⑸测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

  5、记录水温、湿度及大气压强。

  四、数据及数据处理:

  (一)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铜环、盐水和石蜡的密度

  水温水的密度湿度

  大气压强

  136.32120.55119.7649.24118.74170.25

  铜块密度

  盐水密度

  石蜡密度

  (二)用比重瓶法测密度

  测定盐水的密度水温水的密度湿度

  大气压强

  26.5574.5776.270.05

  待测盐水的密度测定细小铅条的密度水温水的密度湿度

  大气压强

  32.3674.57104.200.05

  待测铅条的密度

  五、总结:

  通过实验掌握了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掌握了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掌握了采用比重瓶测密度的方法。但让液流沿着瓶壁慢慢地流进瓶中,避免在瓶壁产生气泡较难。通过处理数据,进一步熟悉了有效数字、不确定度等基本物理概念,并掌握了其计算方法。

  物理实验报告 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码照相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一些重要概念;

  2.学习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

  3.学习数码相机在科学技术照相中常用的一些高级功能。

  二、实验原理

  数码相机的原理结构:主要是利用CCD/CMOS传感器的感光功能,将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光线通过光学镜头成像于光电转换器CCD(或CMOS)的感光面上。经由CCD直接输出的是模拟信号,由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处理,将图像保存到存储器中。

  原理光路(在图上标出:光阑直径、进光面积、成象面积各量)

  光圈(光圈指数):光圈是限制光束通过的'结构。光圈能改变能光口径,控制通光量。光圈指数是衡量光圈大小的参数,数值越小表示光圈的孔径越大,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大;反之,数值越大,表示光圈的孔径越小,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小。

  H=Et

  快门速度(时间):决定曝光时间,速度越快则曝光时间越短。

  景深:拍摄有前后纵深的景物时,远景不同的景物在CCD上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

  成像曝光量H与光圈指数F及快门开启时间t间的关系:光圈指数越大,快门开启时间越久,则曝光量越大;反之,光圈指数越小,快门开启时间越短,则曝光量越小。即H∝(1/F)t

  三、照片及分析评价

  项目一

  拍照模式:自动 ISO:500(自动产生) 快门:1/30(自动) 光圈:4.5(自动) 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评议:画面较暗,曝光量不足、颜色偏黄,白平衡调节不当、画面不够清晰,聚焦不准,可能是操作不当。在此场景下全自动拍摄结果不尽人意。

  项目二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门:1/125(自动) 光圈:5.6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门:1/125(自动) 光圈:5.6白平衡:白炽灯 曝光补偿:±0.0 评议:白平衡为白炽灯时效果更自然,白平衡自动时背景失真。

  项目三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门:1/3(自动) 光圈:9 白平衡:阳光 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门:1/3(自动) 光圈:9 白平衡:阳光 曝光补偿:±0.0

  评议:经过多次光圈调整,对比所拍摄照片可以发现:当光圈较小(光圈指数较大)时,景深较长。

  项目四

  拍照模式:自动 ISO:320(自动产生) 快门:1/125(自动) 光圈:5.6(自动) 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P ISO:200(自动产生) 快门:1/20(自动) 光圈:4.5(自动) 白平衡:阳光 曝光补偿:+2.7

  评议:无曝光补偿时,拍摄背景较亮的景物,物体显得十分昏暗。

  物理实验报告 4

  【实验目的】

  利用分光计测定玻璃三棱镜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

  分光计,玻璃三棱镜,钠光灯。

  【实验原理】

  最小偏向角法是测定三棱镜折射率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图10所示,三角形ABC表示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B和 AC是透光的光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夹角a称为三棱镜的顶角;BC为毛玻璃面,称为三棱镜的底面。假设某一波长的光线LD入射到棱镜的AB面上,经过两次折射后沿ER方向射出,则入射线LD与出射线ER的夹角 称为偏向角。

  【实验内容与步骤】

  1.调节分光计

  按实验24一1中的要求与步骤调整好分光计。

  2.调整平行光管

  (1)去掉双面反射镜,打开钠光灯光源。

  (2)打开狭缝,松开狭缝锁紧螺丝3。从望远镜中观察,同时前后移动狭缝装置2,直至狭缝成像清晰为止。然后调整狭缝宽度为1毫米左右(用狭缝宽度调节手轮1调节)。

  (3)调节平行光管的倾斜度。将狭缝转至水平,调节平行光管光轴仰角调节螺丝29,使狭缝像与望远镜分划板的中心横线重合。然后将狭缝转至竖直方向,使之与分划板十字刻度线的竖线重合,并无视差。最后锁紧狭缝装置锁紧螺丝3。此时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并且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重合。至此分光计调整完毕。

  3.测三棱镜的折射率

  (1)将三棱镜置于载物台上,并使玻璃三棱镜折射面的法线与平行光管轴线夹角约为60度。

  (2)观察偏向角的变化。用光源照亮狭缝,根据折射定律判断折射光的出射方向。先用眼睛(不在望远镜内)在此方向观察,可看到几条平行的彩色谱线,然后慢慢转动载物台,同时注意谱线的移动情况,观察偏向角的变化。顺着偏向角减小的方向,缓慢转动载物台,使偏向角继续减小,直至看到谱线移至某一位置后将反向移动。这说明偏向角存在一个最小值(逆转点)。谱线移动方向发生逆转时的偏向角就是最小偏向角。

  1、用望远镜观察谱线。在细心转动载物台时,使望远镜一直跟踪谱线,并注意观察某一波长谱线的移动情况(各波长谱线的逆转点不同)。在该谱线逆转移动时,拧紧游标盘制动螺丝27,调节游标盘微调螺丝26,准确找到最小偏向角的`位置。

  2、测量最小偏向角位置。转动望远镜支架15,使谱线位于分划板的中央,旋紧望远镜支架制动螺丝21,调节望远镜微调螺丝18,使望远镜内的分划板十字刻度线的中央竖线对准该谱线中央,从游标1和游标2读出该谱线折射光线的角度 和 。

  3、测定入射光方向。移去三棱镜,松开望远镜制动螺丝21,移动望远镜支架15,将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微调望远镜,将狭缝像准确地位于分划板的中央竖直刻度线上,从两游标分别读出入射光线的角度 和 。

  4、按计算最小偏向角 (取绝对值)。

  5、重复步骤1~6,可分别测出汞灯光谱中各谱线的最小偏向角 。

  6、按式(9)计算出三棱镜对各波长谱线的折射率。计算折射率n的数据表格3。

  物理实验报告 5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物理实验报告 6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及配制。

  (2)掌握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及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在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或难溶电解质的沉淀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则平衡向左移动,产生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明显降低的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三、实验用品(仪器、药品)

  试管、药匙、氨水、醋酸铵固体、酚酞。甲基橙、碘化铅。碘化钾。

  四、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1)在小试管中加入1 cm3 0.l mol·dm-3 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进行解释

  (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

  (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和溶液,加入2滴0.l mol·dm-3 KI溶液。观察现象,解释之。

  五、实验现象及结论

  (1)在小试管中加入1 cm3 0.l mol·dm-3 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OH-浓度降低,碱性降低,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在小试管中用滴管加入1毫升0.1摩尔/升醋酸水溶液和1滴甲基橙指示剂,因醋酸溶液呈酸性,使甲基橙溶液有无色变为红色。再用药匙向小试管中加入少许醋酸铵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氢离子浓度降低,酸性降低,橙红色溶液颜色变为橙黄色或黄色。

  (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和溶液,加入2滴0.l mol·dm-3 KI溶液。有黄色沉淀碘化铅生成。

  物理实验报告 7

  一、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

  (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1.安阻法

  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

  ①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E=I1(R1+r)(1)E=I2(R2+r)(2)联立(1)、(2)可得EI1I2(R1R2)I1R1I2R2r,I2I1I2I1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转化为1REr(3)I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I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

  2.伏阻法

  如图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电压表U的内阻RV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计算法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压的值U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U1和R2、U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对于物质分子大小的测量,利用现代技术,像离子显微镜或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但是,这毕竟离中学物理太远,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这一学生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微观物质模型,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即用宏观手段来研究微观问题,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这个实验是十分有意义的。

  油酸分子式为C17H33COOH。是一种结构较为复杂的高分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C17H33是不饱和烃具有憎水性。另一部分是COOH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被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溶液会在水面上很快散开,其中酒精先溶于水,并很快挥发,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块纯油酸薄膜。

  要做好油膜法测分子直径这个实验,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两个个主要问题。

  一、粉的厚度

  粉的厚度实验中痱子粉的作用是界定油膜大小的边界,痱子粉过厚,油膜不易扩散,使水面的痱子粉开裂,痱子粉太少,油膜边界不清。因此如何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是关键,在实验的过程中轻敲装有痱子粉的塑料瓶,在水盆里撒上均匀的、很薄的一层痱子粉,具体撒多薄的痱子粉才能成功要经过反复的试验。

  二、点的`滴法

  实验时,拿到配好浓度的油酸溶液用注射器抽取一定的体积,然后一滴一滴地滴回瓶子中,训练准确、均匀地滴点,并记下滴完这部分油酸溶液的滴数。接下来把一滴油酸溶液滴入撒好痱子粉的水面中央,因张力作用油酸立即向四面八方散开,在水中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薄膜油膜,边缘与痱子粉形成一个分界线。首先,在滴的过程中手的力道要与之前数滴数时相同,另外油滴下落点不能离液面太近也不能太远,下滴点距水面约2至3cm左右为宜。

  四、实验过程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1、选用一只电阻箱、一只电流表按照安阻法原理图连接好电路,电流表的量程选择0.6A。闭合开关,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R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

  2、选用一只电阻箱、一只电压表按照伏阻法原理图连接好电路,电压表的量程选择3V。闭合开关,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R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

  3、选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按照伏安法,分别采用内接法和外接法连接好电路,电流表的量程选择0.6A,电压表的量程选择3V。闭合开关,滑动滑动变阻器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1、用注射器吸取0.5ml1:1000的油酸酒精溶液,随后一滴滴地滴回瓶中。数出0.5ml约108滴左右。每滴含油酸体积V为0.5ml/108×1/1000≈4.63×10-6ml

  2、在塑料水盆中倒入适量的水,约为容器的1/3,水面完全稳定后均匀的撒上痱子粉。

  3、等粉完全静止后开始滴油酸溶液。下滴点距水面约2至3cm左右为宜。过几分钟后油酸薄膜的形状趋于稳定。

  4、把玻璃板盖在塑料盆上。用彩笔把油酸薄膜的形状勾勒在玻璃板上。

  5、以超过半格算一格,没超过半格舍去的方法,数出油酸薄膜所占的格数,根据每格面积为1cm2,进而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6、根据每一滴油酸的体积V,和薄膜的面积S即可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d=V/S,即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物理实验报告 8

  一、实验目的

  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三、简单操作:

  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四、实验现象: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五、注意事项:

  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六、实验拓展

  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物理实验报告 9

  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物理实验报告 10

  探究课题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

  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六.交流与应用。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物理实验报告 11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

  2.接触面要粗糙;

  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物理实验报告 12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学习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和利用示波器测量信号频率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示波器的基本组成部分:示波管、竖直放大器、水平放大器、扫描发生器、触发同步和直流电源等。

  2) 示波管左端为一电子枪,电子枪加热后发出一束电子,电子经电场加速以高速打在右端的荧光屏上,屏上的荧光物发光形成一亮点。亮点在偏转板电压的作用下,位置也随之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亮点的位移与偏转板上所加电压成正比。

  3) 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原理:如果在X轴偏转板加上波形为锯齿形的电压,在荧光屏上看到的是一条水平线,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而X轴偏转板不加任何电压,则电子束的亮点在纵方向随时间作正弦式振荡,在横方向不动。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条垂直的亮线,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又在X轴偏转板上加锯齿形电压,则荧光屏上的亮点将同时进行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位移,两个方向的位移合成就描出了正弦图形。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频率)相同,这个正弦图形将稳定地停在荧光屏上。但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稍有不同,则第二次所描出的曲线将和第一次的曲线位置稍微错开,在荧光屏上将看到不稳定的图形或不断地移动的图形,甚至很复杂的'图形。要使显示的波形稳定,扫描必须是线性的,即必须加锯齿波;Y轴偏转板电压频率与X轴偏转板电压频率的比值必须是整数。示波器中的锯齿扫描电压的频率虽然可调,但光靠人工调节还是不够准确,所以在示波器内部加装了自动频率跟踪的装置,称为“同步”。在人工调节接近满足式频率整数倍时条件下,再加入“同步”的作用,扫描电压的周期就能准确等于待测电压周期的整数倍,从而获得稳定的波形。

  4) 李萨如图形的基本原理:如果同时从示波器的x轴和y轴输入频率相同或成简单整数比的两 个正弦电压,则屏幕上将呈现出特殊形状的、稳定的光点轨迹,这种轨迹图称为李萨如图形。李萨如图形的形成规律为:如果沿x,y分别作一条直线,水平方向的直线做多可得的交点数为N(x),竖直方向最多可得的交点数为N(y),则x和y方向输入的两正弦波的频率之比为 f(x):f(y)=N(y):N(x)。

  三、 实验仪器:

  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

  四、 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

  (一) 示波器的使用与调节

  1) 将各控制旋钮置于相关位置。

  2) 接通电源,按下面板左下角的“POWER”钮,指示灯亮,稍待片刻,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 态。

  3) 经示波管灯丝预热后,屏上出现绿色亮点,调节INTEN、FOCUS、POSITION,使亮点清晰。

  4) 将TIME/DIV逐渐旋到2ms或5ms,观察光点由慢变快移动,直至屏上显示一条稳定的水 平扫描线,按(3)使线清晰。

  (二) 实验内容:

  1) 观察正弦波波长:

  a)将AC GND DC转换开关置于AC

  b)讲面板右上角的SOURCE置于CH2

  c)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50Hz信号源直接输入CH2-Y输入端(红插头应接函数发生器输出的红接线柱)

  d)屏上显示出正弦波(调V/DIV调节大小,TIME/DIV扫描开关使之出现正弦波,IEVEL使波形稳定)

  e)改变扫描电压的频率(TIME/DIV)观察正弦波得变化,使屏上出现多个完整的波形图。

  2) 观察并描绘李萨如图形,测量正弦信号频率。

  利用利萨如图测正弦电压的频率基本原理

  通过观察荧光屏上利萨如图形进行频率对比的方法称之为利萨如图形法。此法于1855年由利萨如所证明。将被测正弦信号fx加到y偏转板,将参考正弦信号fx加到x偏转板,当两者的频率之比fy/fx是整数时,在荧光屏上将出现利萨如图。

  不同频率比的利萨如图形。判断两个电压信号频率比的条件是屏上出现了利萨如图形稳定不动,方法是对稳定不动的图形分别做水平直线和竖直直线与图形相切,设水平线上的切点数最多为Nx,竖直线上的切点数最多为Ny,则

  fy/fx=Nx/Ny

  图1 李萨如图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图2 fx/fy=1:1时李萨如图与信号相位差的关系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用李萨如图测量正弦信号频率

  六、实验注意事项 :

  1.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预热3分钟以后才能正常工作。

  2.测信号电压时,一定要将电压衰减旋纽的微调顺时针旋足(校正位置);测信号周期时,一定要将扫描速率旋纽的微调顺时针旋足(校正位置);

  3.不要频繁开关机,示波器上光点的亮度不可调得太强,也不能让亮点长时间停在荧光屏的一点上,如果暂时不用,把辉度降到最低即可。

  4.转动旋钮和按键时必须有的放矢,不要将开关和旋钮强行旋转、死拉硬拧,以免损坏按键、旋钮和示波器,示波器探头与插座的配合方式类似于挂口灯泡与灯座的锁扣配合方式,切忌生拉硬拽。

  七、趣味物理实验心得:

  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本学期里,老师又教了很多实验,我做了许多类型的实验,让我受益匪浅,我又学会了很多东西,其中很多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无法学习到的,其中很多实验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

  通过高中以及大学两个学期的物理实验,我发现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我们学到的许多理论都来源于实验,也学到了许多物理课上没有教到的理论。很多实验都是需要花费许多心思去学习的,也是非常复杂的。经过这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多多。想要做好物理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她培养了我们耐心、信心和恒心。当然,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时侯我还不能从容应对,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让我们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我的学习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唯有实验才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方法。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来证明。

  物理实验报告 13

  实验名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

  1.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物理实验报告 14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原理:

  光的折射

  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物理实验报告 15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BET法测定活性碳的比表面的方法。

  2、了解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和BET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

  3、掌握BET法固体比表面的测定方法及掌握比表面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测定软件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略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

  比表面测定仪,液氮,高纯氮,氢气.皂膜流量计,保温杯。

  四、实验步骤

  (一)准备工作

  1、按逆时针方向将比表面测定仪面板上氮气稳压阀和氢气稳压阀旋至放松位置(此时气路处于关闭状态)。

  2、将氮气钢瓶上的减压阀按逆时针方向旋至放松位置(此时处于关闭状态),打开钢瓶主阀,然后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开减压阀至减压表压力为0.2MPa,同法打开氢气钢瓶(注意钢瓶表头的正面不许站人,以免万一表盘冲出伤人)。

  3、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开比表面仪面板上氮气稳压阀和氢气稳压阀至气体压力为0.1MPa。

  4、将皂膜流量计与仪器面板上放空1口连接,将氮气阻力阀下方的1号拉杆拉出,测量氮气的流速,用氮气阻力阀调节氮气的流速为9ml/min,然后将1号拉杆推入。

  5、将皂膜流量计与仪器面板上放空2口连接,将氢气阻力阀下方的2号拉杆拉出,测量氢气的流速,用氢气阻力阀调节氢气的流速为36ml/min,然后将2号拉杆推入。

  6、打开比表面测定仪主机面板上的电源开关,调节电流调节旋钮至桥路电流为120mA,启电脑,双击桌面上Pioneer图标启动软件.观察基线。

  (二)测量工作

  1、将液氮从液氮钢瓶中到入保温杯中(液面距杯口约2cm,并严格注意安全),待样品管冷却后,用装有液氮的保温杯套上样品管,并将保温杯固定好.观察基线走势,当出现吸附峰,然后记录曲线返回基线后,击调零按钮和测量按钮,然后将保温杯从样品管上取下,观察脱附曲线.当桌面弹出报告时,选择与之比较的标准参数,然后记录(打印)结果(若不能自动弹出报告,则击手切按钮,在然后在谱图上选取积分区间,得到报告结果).重复该步骤平行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为样品的比表面积。

  2、实验完成后,按顺序。

  (1)关闭测量软件。

  (2)电脑。

  (3)将比表面仪面板上电流调节旋钮调节至电流为80mA后,关闭电源开关。

  (4)关闭氢气钢瓶和氮气钢瓶上的主阀门(注意勿将各减压阀和稳压阀关闭)。

  (5)将插线板电源关闭.

  操作注意事项

  1、比表面测定仪主机板上的粗调,细调和调池旋钮已固定,不要再动。

  2、打开钢瓶时,表头正面不要站人,以免气体将表盘冲出伤人。

  3、使用液氮时要十分小心,不可剧烈震荡保温杯,也不要将保温杯盖子盖紧。

  4、将保温杯放入样品管或者取下时动作要缓慢,以免温度变化太快使样品管炸裂。

  5、关闭钢瓶主阀时,不可将各减压阀关闭。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样品序号重量(mg)

  表面积(m2/g)

  峰面积(m2/g)

  标准样品702001660630

  样品170199.2411626622

  样品270198.6461621763

  样品均值70198.9441624192.5

  样品表面积的平均值为(199.241+198.646)/2=198.944m2/g

  相对误差为:(198.944-200.00)/200.00=-0.0078)

  六、误差分析

  1、调零时出现问题,出峰时,基线没有从零开始,然后处理不当。

  2、取出装有液氮的'保温杯时,基线还未开始扫描。

  3、脱附时温度较低,出现拖尾.通常认为滞后现象是由多孔结构造成,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脱附的热力学平衡更完全。

  七、注意事项

  1、打开钢瓶时钢瓶表头的正面不许站人,以免表盘冲出伤人。

  2、液氮时要十分小心,切不可剧烈震荡保温杯也不可将保温杯盖子盖紧,注意开关阀门,旋纽的转动方向。

  3、钢瓶主阀时,注意勿将各减压阀和稳压阀关闭。

  4、测量时注意计算机操作:在吸附时不点测量按纽,当吸附完毕拿下液氮准备脱附时再点调零,测量,进入测量吸附量的阶段。

  5、严格按照顺序关闭仪器。

  6、ET公式只适用于比压约在所不惜0.05-0.35之间,这是因为在推导公式时,假定是多层的物理吸附,当比压小于0.05时,压力太小,建立不起多层物理吸附,甚至连单分子层吸附也未形成,表面的不均匀性就显得突出。在比压大于0.35时,由于毛细凝聚变得显著起来,因而破坏了多层物理吸附平衡。

【物理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物理实验报告07-19

物理实验报告07-21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01-27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04-30

【推荐】物理实验报告11-14

物理实验报告【热】11-14

【荐】物理实验报告11-14

物理实验报告【荐】11-09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11-04

物理实验报告【推荐】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