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工实习报告

2021-06-10 实习报告

  滁河干渠是集农业灌溉、城市防洪、城市供水、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她沟通江淮两水系,横跨合肥市中部全境,西起肥西县新民坝,劈将军岭穿越江淮分水岭,沿分水岭南绕肥西县、长丰县、庐阳区、瑶海区、肥东县曲折东流,经滁河注入长江,全长100.61 km(比我们熟悉的南淝河还长40 km)。

  滁河干渠是一条人工河,始建于1958年,1971年全线通水。13年斗转星移,前辈们以忘我的牺牲精神,肩拉手推叠创奇迹。共完成土石方2500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3200万立方米,主要建筑物208处,支渠放水涵191条,相当于在建的40个大房郢水库的工程总量。

  滁河干渠渠线沿江淮分水岭南侧45m等高线开挖,渠道经过地带,地形复杂,施工困难。沿渠有挖深大于5m的突兀切岭段45处,填高大于5m的洼地填方段20多处。尤其是沟

  通江淮分水岭咽喉要道的将军岭深切段,工程更为艰巨。传说东汉末年曹操一大将率众在此劈山切岭,欲以沟通江淮水道,因末果将军愧而自刎,故而此地名为将军岭。现当地百姓称为“十里曹操河”的人工开凿遗迹尚清晰可辨。这些遗迹告诉后人,当时因工程艰巨,没能如愿。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数十万开拓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那样一种艰苦年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完成了这一宏伟工程。无数先辈为此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合肥地处江淮丘陵,中部高隆,缺水易早;两侧低洼,易受水涝。这是合肥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所在。旧中国给合肥地区留下的旱灾痕迹不仅在旧志中屡见不鲜,一些现存地名如“火龙岗”、“晒死鸡”、“烧脉岗” 、“红毛冲”皆是干旱历史留下的佐证。

  建国52年来,合肥市受旱42次,几乎一年多一遇。滁河干渠的建成通水彻底解决了昔日十年九旱、赤地千里的'萧条景象。数十万亩荒芜贫瘠的荒滩野岗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肥沃良田。粮食亩产由干渠建成前的150kg增加到500kg以上。干渠运行三十多年来,灌区内农业逐年增收,即使是百年一遇的2000年大旱,在合肥周边许多地区颗粒无收的情况下,滁河干渠灌区农业仍获大面积丰收。

  合肥地区气候特殊,属季风副热带湿润气候,东南副热带高压和西北冷气流时常在此交汇,往往发生意想不到的灾害天气。地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900mm左右,但分布不均,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份,时有洪水发生。

  合肥市是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滁河干渠渠底高于市中心30m以上,呈扇形横跨省会合肥城区上方,是合肥城市防洪的第一道天然屏障。灌区内六座滞洪中小型水库,集水面积达142.1 平方公里(泗水水库41 平方公里末计),占市区寿春路桥以上总汇水面积606 平方公里的23.5%。加上滁河干渠侧面集水面积和渠道的滞洪能力,滁河干渠与董铺、大房郢水库的防洪能力相当,三者可说是合肥城防洪战线的桃园三兄弟。滁河干渠在合肥市防洪一盘棋中是不可获缺的一员大将。大房郢水库建成后,三兄弟齐心协力,可使合肥市的防洪能力由目前不足二十年一遇提高到一百年一遇。

  滁河干渠1958年动工,1966年5月上段初次进水,当年便问董铺水库充水1575万立方米,揭开了合肥引用外水的序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千里之外的大别山水一路欢笑奔向合肥,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合肥人民。

  随着合肥市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发展,合肥市优质水源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大房郢水库建成后,通过与滁河干渠、董铺水库联合调度,内蓄外引,基本上可满足合肥地区优质淡水不足的难题。规划到2010年滁河干渠年可为合肥引来2亿立方米以上优质淡水,使200多万人口受益,共享优质水资源。

【最新水工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水工实习报告范文03-30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06-13

水工实习报告模板08-20

水工生产实习报告06-08

水工认识个人实习报告04-10

水工专业的实习报告06-13

水工生产的实习报告范文06-13

水工实习报告书06-11

水工实习报告优秀范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