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的区域分析规划作业及答案

2021-06-26 试题

  作业一:

  一、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

  1、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

  技术越进步,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越广泛。

  2、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本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

  由于技术进步,单位产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能源、原材料等)消耗定额降低,节约了生产要素,进而使区域发展对非本区域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了区际竞争能力。

  3、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

  技术进步推动着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变化,致使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同时,技术进步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其根本的动力就是技术进步。

  4、技术进步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部门和行业,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扩大了社会的劳动需求,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一般而言,某种自然资源数量越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该种自然资源的生产部门的规模就有可能越大。

  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国民生产总值:

  GNP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全部由本区域拥有的生产要素产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劳动作用的产业。

  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为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 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数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极化效应:由于增长极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相对利益,产生吸引和向心力,使周围区域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物资、能量、信息等要素转移到核心地区,剥夺了周围地区的发展机会,使核心地区与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这种负效果被称为极化效应。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区域发展战略既有经济发展战略,又有空间开发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包括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和部门、行业的发展战略。

  出口替代:是指以新的产品(制成品)取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将本国制造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西南大学专升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15年区域分析与规划(9085)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作业二:

  1、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B: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C: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D: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E: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答:ABCDE

  2、创新活动的要素有以下哪些

  A:机会

  B:环境

  C:支持系统

  D:创新者

  答:ABCD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A: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

  B:区域经济分析

  C:区域发展分析

  D:国际政治环境分析

  答:ABC

  4、根据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特性上存在的相关性,将区域分为哪几种类型? A:均质区

  B:综合自然区

  C:结节区

  D:综合经济区

  答:AC

  5、产业结构合理化条件

  答: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是: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技术先进适用,产业结构协调,应变能力强,经济效益高。因此,产业结构合理化条件的分析应包括如下内容:

  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

  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3、区域内各产业之间是否协调发展;

  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产业结构的结构效益怎样。

  6、主导产业的选择条件?

  答:区域主导产业,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

  1、有较高的区位熵,一般区位熵值在2以上,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

  2、在该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

  3、与区内其它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主导产业是在较长时间内支撑,劳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因而必须是有发展前途的,代表区域发展方向的产业。

  西南大学专升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15年区域分析与规划(9085)

  作业三

  1、区域规划的特点?

  答:区域规划就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的总体的战略部署,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区域性等显著特点。

  (一)综合性

  区域规划是一个内容复杂的综合性规划,其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1、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

  2、规划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

  3、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应案比选的结果。

  4、区域规划工作队伍,一般都由多个专业、多个部门的成员综合而成。

  (二)战略性

  区域规划是战略性的规划,它主要体现在:

  1、规划时间跨度长。

  2、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的重大问题。

  3、规划指标是具有较大的弹性。

  4、规划的实施将对区域各方面发生深刻的影响。

  (三)区域性

  也称作地域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

  1、地方特色。由于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发展背景、基础和条件,因此,不同地区国民经济建设的部署方向和方案也是不同的。因地宜制的原则是区域规划工作基本的发展点之一。

  2、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

  2、区域规划的意义?

  答:1、有利于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2、确保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

  3、发挥区域优势,优化结构,优化布局。

  4、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3、区域规划的内容?

  答: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

  3、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4、基础设施规划

  5、土地利用规划

  6、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7、区域发展政策

  第四次作业

  1、土地的经济特性?

  答: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自然特性为基础,在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中产生的。

  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在区域规划实践中应用增长极理论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西南大学专升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15年区域分析与规划(9085)

  答:

  1、增长极与城镇的关系。不能把增长极与城镇等同起来,只有具备发动型或启动型工业的城镇才能算是区域的增长极。

  2、增长极类型与规模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选择启动型工业,确定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主导部门和发展规模。

  3、选择适宜的地点培育增长极。

  增长极要依托城镇,宜在城镇的附近或边缘,不在发达的较低层次的发展轴线上。

  4、充分发挥增长极的功能。增长极要大力培育启动型工作,也要大力发展满足区域发展要求的多种社会职能的服务设施,使之建立起强大的工业体系,亦成为区域的创新中心,社会效和信息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

  5、增长极的体系。要从城镇体系发展的要求出发,形成国家级、省(区)级、地区级、县级的多层次增长极体系,而且各级增长极之间有合理的分工与联系。

  6、对增长极要集中投资。完善增长中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经济体制,创造有利于增长极发育成长的软、硬环境,产生较高的投资效果。

  3、简述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及特点?

  答:初级产品出口战略是经济起飞国家和地区一般采取的发展战略模式。它强调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农业优势和廉价劳动力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农产品或矿产品,以换取外汇再进口制成品。

  初级产品出口战略是一种最低层次的发展战略,其突出的缺点是:1、生产地比较分散,规模较小,常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2、产品深加工少,产业链过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3、初级产品生产的技术层次低,科技含量少,能耗物耗一般较高,经济效益低。4、低价初级农产品和矿产品的出口与发达国家的高价工业品实行不等价的交换,使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蒙受很大损失。而且这种贸易关系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和依附性。

  4、土地供给应遵循的原则?

  答:1、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为依据。涉及到农业土地的供给,必须以土地自然自身的特点为依据,因地制宜地分配土。

  2、根据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区位特点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一样,土地利用的效益也不相同,要根据具体的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安排各类用地。

  3、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土地供给应在发展生产,保护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谋求人口、土地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4、统筹安排各业用地。按照地区的总体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各类用地的数量与空间布局。 第五次作业

  1、基础设施的作用?

  答:基础设施是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

  (二)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三)基础设施是经济布局合理化的前提;

  (四)基础设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五)基础设施是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

  2、城镇发展战略目标一般从哪几个方面确定?

  答:城镇发展战略目标。要与本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和高层次的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相协调,战略目标不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类同,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确定规划期的战略目标:

  A.规划期达到的城镇化水平,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标;

  西南大学专升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15年区域分析与规划(9085)

  B.城镇经济的发展目标以及在整个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变动目标;

  C.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变动的目标;

  D.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定位;

  E.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

  F.城镇环境质量的目标;

  G.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目标。

  3、区域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 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区域环境预测包括: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2、资源、能源消耗、土地利用等的规模、速度对环境的影响分析;3、环境污染状况及环境容量的预测;4、区域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5、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达到不同环境目标所需环保投资及其效益分析。

【城镇的区域分析规划作业及答案】相关文章:

城镇规划分析论文04-27

关于内需的区域分析论文06-23

精选高中作业答案11-09

地理作业答案11-09

法学作业答案11-09

城镇绿化规划总结三篇10-22

作业答案-《在大海中永生》作业设计。11-09

作业帮app搜作业答案方法11-10

精选初二作业答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