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2024-07-23 试题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对被考核者的知识才能进行考察测验。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1

  一、学海拾贝(12分)

  1、抄写下面的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大家热烈鼓掌,许多应yāo参加的家长,pì如贾里的母亲都感动得落泪了;吴家姆妈虽未收到请jiǎn,(6分)

  2、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的物候知识。

  ②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在敌人控制的国土里。

  ③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

  ④她想到织女每年还能和牛郎相会一次,而自己却被禁闭在深宫里,永远度着的时光。

  A、丰富陷落观察孤寂B、丰厚陷落探察孤苦

  C、丰富沦落观察孤单D、丰富沦陷观测孤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思想内容是否健康,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B、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现已进入蓄水阶段。

  C、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明显提高。

  D、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4、为了使下面的这段话简明、连贯,应做的修改是( )(2分)

  ①轮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明方向,不然就可能搁浅或触礁沉没。

  ②航海史上这样的事故出的太多了,举不胜举。

  ③这类惨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教训。

  ④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⑤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作指导,否则,就会庸庸碌碌,虚度时光,甚至误入歧途。

  A、删去②句B、删去②③句C、删去③句D、删去②④句

  二、生活与实践(11分)

  5、2007年金秋,兰州将迎来甘肃省新一届旅游发展大会,假如你作为一名志愿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并向他们致以美好的祝愿,你该怎样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50字)。(3分)

  6、根据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给下面的一则短新闻补写导语。(2分)

  2004年10月20日22时47分,河南省郑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平煤矿井下一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初步核查当班井下有446人作业,20日22时已升井298人(其中18人受伤),148人被困。截止27日20时已找到141名遇难者,其中129名遇难者已经升井,仍有7人下落不明。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7、认真观察右边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请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②说说这幅画给我们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

  8、按要求仿写句子。(2分)

  例句:亲情是永不凋谢的玫瑰,在人生旅途中,给人温馨和美丽。

  仿写:友情是。

  三、读书滋味(37分)

  (一)《牵着母亲过马路》(11分)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9、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

  (1)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1分)

  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1分)

  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④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每一点不超过8个字)(3分)

  答:

  12、第⑥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3、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

  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

  D、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露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最后一支玫瑰(14分)

  前些日子,常去朋友开的一间小小的花店帮忙。

  那日黄昏,花店马上就要打烊了。我正在做最后的清理工作,一位步履蹒跚的老者走了进来。他白发银须,满脸的皱纹中分明流露出几许焦虑。他的出现与这个浪漫典雅的花店极不协调,平日看惯了俊男靓女穿梭往来,猛地出现一位古稀老人,着实令我一惊。

  老人没说话,只是自顾寻找着什么。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一束含苞欲放的玫瑰花上,我要一枝玫瑰花,红色的。老人声音发颤地说。我给他挑选了一枝盛开的玫瑰,老人连连摆手:要那枝,没开的。A。

  从此,总是在黄昏时分,总有那待放的玫瑰,老人每天都要来买一枝,一次、两次我开始为那些玫瑰的去向疑惑:庆祝生日?不可能天天过生日;追求女孩?他早已过了那个年龄;难道此公人老心未老,与老伴寻找浪漫?

  终于,在他第九次接过玫瑰花时,我禁不住把心中的疑问说给他听。老人望着手中的花,B我老伴得了胃癌,晚期,她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总是自言自语地说冬天来了,花谢了,我就要走了,我听得心里难受啊!我俩20岁成家,到今年整整50年了。想不到她晚年得了这绝症。我天天买玫瑰花,就是想让老伴每天清晨一睁开眼睛能看到鲜花。花不败,人心就不会死。老人说着,眼圈儿就潮湿了。

  从此,每个黄昏,我总要早早地挑选出一枝最娇艳的、含苞待放的玫瑰,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不自觉地盼望着老人出现。忽然有两日,老人没过来,一种不祥之兆袭上我的心头。果然第三天一大早老人出现时左臂上戴着黑纱。我明白他的老伴已离开了人世。老人噙着泪要了一枝玫瑰。我想他也许买下最后一枝玫瑰插入爱人的坟墓,以示对亡妻的怀念。我低声安慰并祝福老人与他的爱妻今生有情,来世续缘。

  C不!老人望着我说:她这辈子嫁给我,受穷没享到福,我是希望她来生嫁给一个有钱的人家!

  14、注音(1分)靓( )烊( )

  15、文中有一句话:轻轻地叹了口气:应放在哪里最为恰当( )(1分)

  A、A处B、B处C、C处

  16、冬天来,花谢了,我就要走了这一句话如果直说就是:(2分)

  17、其实老人买了很多枝玟瑰,为何却以最后一枝玟瑰为题?(2分)

  18、对老伴的情感方面,我与老人看法一致吗?为什么?(3分)

  19、请以抒情兼议论方式给文章一个结尾。(50字左右)(3分)

  20、发挥想象,老伴收到玟瑰时,她是怎样心情,她会说什么呢?(2分)

  (三)阅微草堂笔记(12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2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2分)

  A、沧州南一寺河干(面对)B、二石兽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停止)

  2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二石兽水中乃取一葫芦置

  B、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坎穴酿泉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数里外则移其民河东

  23、对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四、作文天地(共40分)

  李大钊的《今》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是啊,把握现在,拥有未来;把握机遇,走向成功;把握原则,赢得尊敬。把握亲情、友情,把握规律、方法,把握进程、分寸

  请以把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1、邀臂柬(看拼音写错一字扣一分)2、A3、B4、B

  二、5、略(按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给分)6、河南省大平矿难伤亡严重或河南省郑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伤亡严重。意思对即可给分。7、略(可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着手,呼吁地球上的每一个公民提倡绿色环保,维护绿色家园;只要不脱离画面,言之有理即可给分。)8、略(例:友情是永不枯竭的河流,在人生的旅途中,给人希望与活力。)

  三、(一)9、(1)因为看到儿子偕妻儿回家(看望自己)(或:看到儿子一家回来看望自己。)(2)因为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或:听到儿子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这句话。或:看到儿子长大了,成熟了。或: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意思对即给分)10、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或: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意思对即给分)11、(1)陪母亲买菜(2)听母亲诉说(唠叨)(3)牵母亲过马路12、手法对比作用突出了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意思对即给分)13、B

  (二)14、liàngyǎng15、B16、死期就要到了,我马上就会死去。17、最后一枝玫瑰是老人对亡妻来生的祝福,祝福她来生不再受苦受穷,能够享受幸福,这是一种无私、高尚的爱,因而以最后一枝玫瑰这题。18、不一样。我认为老人与妻子今后有情,来生续缘,应长相厮守。而老人却认为,真挚的爱情是希望对方幸福快乐,为对方付出,并不花前月下卿卿我我。19、这是一种怎样的读不懂的爱啊!生时用整个生命为爱人编织一个贫穷的春天,死后还要给亡妻预订一份来世富足幸福的祈祷!在这个物欲横流爱情泛滥成灾的世纪之末,老人手中攥着的也许是本世纪最后一技玫瑰。20、略

  (三)21、BC22、AC23、C24、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2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略)

  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2

  一、基础知识(20分)

  1、默写。(9分)

  (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

  (2)《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2、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出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

  (2)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

  (3)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4、以“我们”为主语,将下列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文字可增减,语序可调整,但不能改变原意)(2分)

  我们,从遥远的地方走来,身上背着昨天的故事,脚下踏着历史的尘埃。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完成问题。(4分)

  近几天,电视台正在播放一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该班的大多数学生每天晚上看到十一点多钟,第二天还利用课间时间来争论剧情,而课堂上却精神不振,听课效率较低,班主任了解这一情况后,十分恼火,对大家说:“同学们,听说你们这几天都很用功,每天到晚上十二点才睡觉。第二天来了还不放松课间休息时间。”班主任说到这里,大家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明白自己错了。

  (1)王老师说话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班长,这时代表全班同学站起来说话,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共40分)

  (一)(16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北魏的。(2分)

  7.补全文中的空缺处。(1分)

  8.翻译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4分)

  (1)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1+2=3分)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常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按要求填空。(4分)

  (1)交代看雪的时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

  (2)交代看雪地地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3)交代看雪时的天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4)交代看雪前准备的物质条件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1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亭中饮酒二人为何见作者“大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鸣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你能把这首诗写下来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C

  3、(1)比喻(2)夸张(3)对偶、拟人

  4、身上捎着昨天的故事,脚下踏着历史的尘埃的我们从遥远的地方走来。

  5、(1)你们每晚看电视看到深夜,第二天还利用时间谈论剧情,严重影响你们的休息和学习。(2)略

  6、《水经注》郦道元

  7、略

  8、略

  9、(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高猿长啸,属引妻异

  10、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1、清荣峻茂

  12、趋

  13、(1)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2)西湖湖心亭(3)大雪三月(4)小船毳衣炉火

  14、略

  15、湖中人写声俱绝

  16.情趣相同

  17、《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小升初语文综合能力检测试题及答案09-24

英语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09-24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08-25

语文检测试题与答案09-24

初三上册语文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09-28

小升初语文检测试题与答案09-24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过关检测试题及答案09-25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检测试题及答案09-25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的试题及答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