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歌赏析早寒有怀附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
8.首联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5分)
9.“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10.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5分)
11.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6分)
12.诗的题目为“早寒有怀”,“早寒”既有季节特点,又有天气的特征。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这些特点的?(4分)
13.该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4分)
参考答案
8.(5分)
描写出了一幅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的深秋景象(2分)。作用:点出季节;照应题目中的“早寒”;渲染悲哀的情绪(为以下的思乡之情立下了基调)。(每小点1分,共3分)
9.(6分)
①用典(1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彷徨失意的苦闷(隐居与出仕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的迷茫心情)(2分)。
②烘托(1分)。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之天色阴暗,已至黄昏(1分)。通过环境描写充分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1分)。
10.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点明名意象2分,赏析3分)
11.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正面落笔和对面落笔相结合,作者不仅从自己的角度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也从家乡亲人的角度写出了他们对自己的极度思念和迫切期盼。 两种手法写出一点即可)
②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
(手法、情感、赏析各2分,如果赏析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答出一种给3分)
12.诗人通过首联写早寒。(1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1分)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特点。(2分)
13.尾联通过化用典故和借景抒情巧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矛盾)与愁苦之情。(2分)“迷津欲有问”,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生动点出内心的迷茫,即从政与归隐的心理矛盾。(1分)“平海夕漫漫”写景,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诗人以这样的景色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自己的愁苦心情。(1分)(不能从赏析角度答题的,扣一分)
注释
⑴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⑵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即襄河,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襄,一作“湘”,又作“江”。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一作“上”。
⑶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⑷孤:一作“归”。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⑸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⑹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漫漫:水广大貌。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襄水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思乡眼泪已流尽,写尽客旅生活的辛酸。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末联出句“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 相关推荐
【诗歌赏析早寒有怀附答案】相关文章:
早寒有怀 孟浩然阅读附答案06-20
早寒有怀孟浩然赏析09-07
孟浩然《早寒有怀》原文赏析及译文注解04-08
寒有怀鉴赏试题及答案07-24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古诗赏析11-07
齐己《早梅》阅读答案附赏析06-20
杜甫《早花》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3-20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10-13
怀鲁迅阅读附答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