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题,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试题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 1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内容看(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民主义在实质上同旧殖民主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C.在垄断阶段以前不可能起作用
D.在战后由于垄断资本国际调节的加强,这一规律不再发生作用
14.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体现着( )
A.对外开放的本质要 B. 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 D. 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15.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
A.经济前提 B. 生产目的 C. 根本任务 D. 经济形式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
2.银行信用的特点与作用是什么?
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4.社会主义消费有什么重要作用?
5.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什么是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2. 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循环既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又是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政治经济学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B 2.A 3.D 4.B 5.B 6.B 7.D 8.C 9.C 10.C 11.D
12.D 13.A 14.B 15.C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1)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信贷关系。
(2)它的特点是:第一,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第二,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每三,银行信用的当事人一方面是货币资本家,另一方面是职能资本家。
(3)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首先,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其次,银行信用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1)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4、(1)社会主义消费对生产有积极推动作用多可以再生产出劳动力和使产吕得到实现,并为生产创造出动力。
(2)社会主义消费使分配最终实现
(3)社会主义消费使交换最终完成和促使交换扩大。
5、(1)市场经济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消极方面。
(2)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中长期合理配置,不能自发地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容易只考虑局部利益而忽视社会整体利益。
(3)完善的宏观调控系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当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平衡,从而价格和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这两个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3)商品的供求关系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上商品的供求是经常不一致的。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低于价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则高于价值。
2、(1)产业资本顺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
(2)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产业资本要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3)从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可以看出,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因此,产业资本的循环,又是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
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 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 生产关系
B. 物质资料生产
C. 生产力
D. 商品
答案:B。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 商品的二因素是( )
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价值和交换价值
D. 价值和价格
答案:B。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 货币的本质是( )
A. 商品交换的媒介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价值尺度
D. 流通手段
答案:B。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 商品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答案:A。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5. 资本总公式是( )
A. G - W - G
B. G - W - G
C. W - G - W
D. W - G - W
答案:B。资本总公式是G - W - G,其中G = G + ΔG,ΔG表示剩余价值。
6. 剩余价值率是( )
A.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B. 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之比
C.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之比
D. 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比
答案:A。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它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7.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 工人的劳动报酬
B.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 资本家支付的可变资本
答案:B。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工人劳动的全部报酬。
8.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流通阶段
答案:B。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生产。
9.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 I(v + m)=IIc
B. I(c + v + m)=Ic + IIc
C. II(c + v + m)=I(v + m)+II(v + m)
D. I(v + Δv + m/x)=II(c + Δc)
答案: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 + m)=IIc,它反映了两大部类之间的基本交换关系。
1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 生产过剩的危机
B. 生产不足的危机
C. 信用危机
D. 货币危机
答案: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是过剩的。
11.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A. 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 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 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
答案:B。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促使利润率平均化。
12.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
A. 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 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 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D. 生产剩余价值
答案:C。商业资本的职能是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13. 借贷资本是一种( )
A. 职能资本
B. 商品资本
C. 货币资本
D. 生息资本
答案:D。借贷资本是一种生息资本,它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
14.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 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B.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 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
D. 土地距离市场的远近不同
答案:B。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等是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
15.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 )
A. 竞争
B. 垄断
C. 金融资本的形成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B。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垄断,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
A. 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资料
D. 生产关系
E. 经济基础
答案:ABC。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2.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有( )
A.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 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D.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E. 商品的供求关系
答案:AC。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同时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有关。
3. 货币的职能包括(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E. 世界货币
答案:ABCDE。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4. 资本积累的后果有( )
A.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B. 相对过剩人口形成
C. 贫富两极分化加剧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深
E. 社会生产力提高
答案:ABCDE。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相对过剩人口形成、贫富两极分化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使社会生产力提高。
5.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 )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消费阶段
E. 分配阶段
答案:ABC。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6.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
A. 价值补偿
B. 实物补偿
C. 精神补偿
D. 劳动力补偿
E. 生产资料补偿
答案:A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个方面。
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固定资本更新
E. 信用制度
答案: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8.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 )
A.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B.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C.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D.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E.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答案:ABCDE。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变化,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9. 商业利润( )
A. 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B. 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 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D. 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
E. 等于商品的购销差价
答案:ABCDE。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等于商品的购销差价。
10. 垄断价格( )
A. 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价格
B. 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C. 改变了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
D. 是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E. 其基础仍然是价值
答案:ABCDE。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改变了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其基础仍然是价值。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答案:
(1)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是因为商品价格除了由价值决定外,还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但价格的波动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
(3)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当某个部门生产的商品价格上涨,意味着该部门的盈利增加,会吸引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反之,当价格下跌,盈利减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就会流出该部门。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就促使生产者竞相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那些生产条件好、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者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而那些生产条件差、劳动生产率低的生产者则可能被淘汰,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 简述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答案:
(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购买阶段:这是资本循环的第一个阶段,资本家以货币形式持有资本(G),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即G - W(A + Pm)。这个阶段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从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
生产阶段:这是资本循环的核心阶段,资本家将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W),即W(A + Pm)…P…W。这个阶段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发挥作用。
销售阶段:这是资本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资本家将生产出来的商品拿到市场上出售,换回货币(G),G大于最初投入的货币G,其中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即W - G。这个阶段是实现剩余价值,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2)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其职能是在购买阶段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货币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 - W(A + Pm)。
生产资本:在生产阶段发挥职能,通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生产资本的运动形式是W(A + Pm)…P…W。
商品资本:在销售阶段履行职能,将生产出来的商品销售出去,实现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是W - G。
四、论述题(20分)
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答案: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即每隔若干年就会爆发一次。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在危机阶段,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大量商品积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陷入混乱和瘫痪状态。
萧条阶段是危机后的停滞时期,生产不再下降,但处于低水平徘徊,失业人口依然众多,社会购买力低下,市场不景气。
复苏阶段,随着固定资本更新等因素的作用,生产开始逐步恢复,就业增加,物价回升,市场逐渐活跃。
高涨阶段,生产迅速增长,就业充分,商业繁荣,信用扩张,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这种繁荣中又孕育着新的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一矛盾始终存在,但在不同时期其尖锐程度有所不同。
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走出危机提供了物质条件。在萧条阶段,为了摆脱困境,资本家往往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这种更新会带动生产资料部门的发展,进而推动消费资料部门的发展,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为经济走向复苏和高涨阶段奠定基础。
固定资本更新又为下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创造了物质前提。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推动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这会导致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加剧,从而引发新的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 3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上层建筑
D. 经济基础
答案: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2. 商品的二因素是( )
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价值和交换价值
D. 价值和价格
答案:B。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
A. 价格等于价值
B. 价格高于价值
C. 价格低于价值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答案:D。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 货币的本质是( )
A. 一般等价物
B. 特殊等价物
C. 交换媒介
D. 价值尺度
答案: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A.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B. 商品的价值量
C. 商品的交换价值量
D. 商品的价格量
答案: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 生产绝对过剩
B. 生产相对过剩
C. 需求绝对过剩
D. 需求相对过剩
答案: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7.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 剩余价值
B. 资本集中
C. 资本积聚
D. 扩大再生产
答案:A。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8. 可变资本是指( )
A.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和
答案:B。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大于自身价值,这部分增值就是剩余价值。
9. 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是( )
A. m = m/v
B. m = m/c
C. m = c/v
D. m = v/c
答案:A。剩余价值率m = m/v,其中m表示剩余价值,v表示可变资本。
10.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 )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分配阶段
答案:A。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家以货币形式拥有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11. 平均利润率形成的前提是( )
A. 剩余价值率的平均化
B. 利润率的平均化
C. 资本有机构成的平均化
D. 部门之间的竞争
答案:D。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平均利润率形成的前提,通过部门间资本的转移促使利润率平均化。
12.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
A. 生产剩余价值
B. 实现剩余价值
C. 创造价值
D. 分配价值
答案:B。商业资本的职能是专门从事商品销售,实现剩余价值。
13. 借贷资本的来源主要是( )
A. 产业资本循环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B. 固定资本的折旧费
C. 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D. 以上都是
答案:D。借贷资本的来源主要是产业资本循环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包括固定资本的折旧费、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等。
14. 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是( )
A.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B. 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
C. 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D. 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
答案:A。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是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1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B.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 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答案: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缓解矛盾,资产阶级国家不得不更多地干预经济。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 )
A. 社会分工
B.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 私有制
D. 公有制
答案:AB。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答案:ABCD。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这几个阶段。
3. 以下属于固定资本的有( )
A. 厂房
B. 机器设备
C. 原材料
D. 工具
答案:ABD。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原材料属于流动资本。
4.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 生产时间
B. 流通时间
C.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D.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ABC。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生产时间、流通时间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资本有机构成主要影响利润率等,与资本周转速度无直接关联。
5.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 )
A. 计时工资
B. 计件工资
C. 名义工资
D. 实际工资
答案:AB。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是反映工资水平的概念,而非工资形式。
6.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 )
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 垄断剩余价值生产
答案:ABC。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等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个别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比一般企业更多的剩余价值),不存在垄断剩余价值生产这种说法。
7.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 )
A.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B.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C. 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D.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答案:ABC。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在时间上的继起性以及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无关。
8.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
A.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C. 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D. 利润等于剩余价值
答案:ABC。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由于利润在量上会因平均利润率的影响而不等于剩余价值。
9.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
A. 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 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C.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D.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AB。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之一。
1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
A.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 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 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D. 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
答案:ABC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以及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等。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产力的学科。( )
答案:错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
答案:错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有价值。
3.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答案:正确。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 资本积累必然导致相对人口过剩。( )
答案:正确。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而劳动力的供给却绝对增加,从而必然导致相对人口过剩。
5. 剩余价值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 )
答案:错误。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6. 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
答案:正确。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其中购买和销售是流通过程,生产是生产过程。
7.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部门的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 )
答案:错误。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部门的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定相等,而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平均利润。
8. 商业利润来源于商品的买卖差价。( )
答案:错误。商业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通过产业资本让渡给商业资本的。
9. 借贷资本的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得的。( )
答案:正确。借贷资本的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得的,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10.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
答案:错误。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以平均利润的形式被农业资本家占有。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案: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价值规律通过价格的波动,引导生产者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向价格高、利润大的部门,从而实现资源在各部门间的重新配置。例如,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意味着生产该商品有利可图,生产者就会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反之则减少投入。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促使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在商品经济中,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那些生产条件好、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者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而生产条件差、劳动生产率低的生产者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从而调节了社会收入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分配。
2. 阐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答案:
(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在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缩小。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这是因为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其相对减少就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例如,原来一个企业中资本有机构成是1:1,当提高到2:1时,在总资本不变的情况下,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就减少了,雇佣的工人数量也就减少了。
(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还会导致相对人口过剩。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增加。这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妇女儿童也加入劳动力市场,小生产者破产沦为雇佣工人等。相对人口过剩表现为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和停滞的过剩人口。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使工人阶级的处境更加艰难。在业工人受到更沉重的剥削,因为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和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会通过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等方式来榨取在业工人的剩余价值。同时,失业工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为了重新就业不得不接受更苛刻的劳动条件和更低的工资待遇。
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 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哪一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 国家主导生产
B. 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
C. 计划经济
D. 完全的经济自主
2. 在凯恩斯理论中,经济陷入萧条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A. 生产过剩
B. 总需求不足
C. 供给过剩
D. 政府干预不足
3. GDP的增长常常被用作衡量国家经济的哪一项?
A. 生活水平
B. 环境质量
C. 经济总产出
D. 收入分配
4. 在比较优势理论中,两个国家应专注于生产:
A. 成本最低的商品
B. 相对成本最低的商品
C. 最高利润的商品
D. 所有商品
5. “看不见的手”这一概念最早由谁提出?
A. 马克思
B. 斯密
C. 凯恩斯
D. 古典经济学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相对___(填入一个商品)生产能力的限制。
2. 根据古典经济学,市场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通常会______(填入一个词)。
3. 在长期内,厂商的利润趋于______(填入一个词)。
4. 一国的______(填入一个词)可以通过贸易实现与其他国家的资源配置优化。
5. 人民币的'汇率影响国际______(填入一个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解释自然垄断的特征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2. 讨论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区别。
3. 如何用供需理论解释价格的形成机制?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B
3. C
4. B
5. B
二、填空题
1. 商品
2. 达到均衡
3. 竞争性
4. 比较优势
5. 贸易
三、简答题
1. 自然垄断是指在特定市场条件下,一个企业能够以比任何其他企业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整个市场所需的产品。例如,公用事业(如水、电)的生产和分配,一般只需要一个供应商。其他潜在竞争者无法在市场中生存会导致资源浪费及服务的不平等。
2. 凯恩斯主义强调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而古典经济学则认为市场自动调整,政府干预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扭曲。
3. 在供需理论中,价格的形成机制是通过市场中供给量与需求量的互动。当需求超过供给,价格上涨,反之亦然。这种机制促使资源在不同市场中更为有效地分配。
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 5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上层建筑
D. 经济基础
答案: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是( )
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价值和交换价值
D. 价值和价格
答案:B。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货币的本质是( )
A. 商品交换的媒介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C. 价值尺度
D. 流通手段
答案:B。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
A. 价格等于价值
B. 价格高于价值
C. 价格低于价值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答案:D。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因为商品的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
资本的总公式是( )
A. G - W - G
B. W - G - W
C. G - W - G
D. W - G - W
答案:A。资本的总公式是 G - W - G,其中 G = G + ΔG,ΔG 表示增值额。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的前提条件。
A. 货币转化为资本
B.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C.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D. 不变资本转化为可变资本
答案:A。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才能在使用过程中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
A. 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B. 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 全部资本的增殖程度
D. 固定资本的增殖程度
答案:B。剩余价值率 m = m/v(m 是剩余价值,v 是可变资本),反映的是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 )
A. 简单再生产
B. 资本积累
C. 资本集中
D. 资本积聚
答案:B。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而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流通阶段
答案:B。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生产阶段,资本家把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 I(v + m)= IIc
B. I(c + v + m)= Ic + IIc
C. II(c + v + m)= I(v + m)+ II(v + m)
D. I(v + Δv + m/x)= II(c + Δc)
答案:A。I(v + m)= IIc 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表示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 生产绝对过剩
B. 生产相对过剩
C. 生产不足
D. 需求不足
答案: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A. 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 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 资本积累的结果
答案:B。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为了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竞争,使资本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最终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A. 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
B. 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 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 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
答案:C。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商业资本家通过产业资本家以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他们,然后按生产价格出售商品,从而获得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是( )
A. 一种职能资本
B. 一种商品资本
C. 一种生息资本
D. 一种货币资本
答案:C。借贷资本是一种生息资本,它是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资本主义地租是( )
A. 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B. 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C. 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全部租金
D. 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相当于平均利润的那部分租金
答案:B。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着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包括( )
A. 社会分工
B. 私有制
C.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 自然经济的瓦解
E.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答案:AE。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社会分工使生产者之间相互依赖,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则决定了商品交换的必要性。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E. 商品形式
答案:ABCD。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这几个阶段。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 生产时间
B. 流通时间
C. 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E. 资本周转时间
答案:ABDE。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周转时间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会影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包括( )
A. I(v + m)> IIc
B. II(c + m - m/x)> I(v + m/x)
C. I(c + v + m)= Ic + IIc
D. II(c + v + m)= I(v + m)+ II(v + m)
E. I(c + v + m)> Ic + IIc
答案:A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I(v + m)> IIc 和 II(c + m - m/x)> I(v + m/x)。这两个条件保证了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用于扩大再生产。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
A. 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B. 阐明了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C. 表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不仅受本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
D. 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
E.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
答案:ABCDE。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阐明了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表明了工人受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
商业资本的作用包括( )
A. 有利于产业资本家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
B. 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
C. 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D. 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E.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ABCDE。商业资本的作用包括有利于产业资本家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缩短流通时间以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借贷资本的特点有( )
A. 借贷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
B. 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
C. 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D. 借贷资本最富有拜物教性质
E. 借贷资本是一种职能资本
答案:ABCD。借贷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能够带来利润)并且被当作商品来买卖;是一种所有权资本,贷出者保留对资本的所有权;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G - G,最富有拜物教性质,它的运动似乎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无关。借贷资本不是职能资本,它不直接参与生产和流通。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C.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 固定资本更新
E.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答案:AE。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包括( )
A. 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 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C.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D.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E.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答案:ABC。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包括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以及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
A. 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B. 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从而获得的其他企业的部分利润
C. 对国外人民的剥削
D. 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作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E. 通过资本输出获得的利润
答案:ABCDE。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获取其他企业的部分利润;对国外人民的剥削;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作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通过资本输出获得的利润等。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简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答: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价值规律通过价格的波动,引导生产者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向价格高、利润大的部门,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当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时,生产该商品的生产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于是就会吸引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该部门;反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时,生产该商品的生产者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就会促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该部门流出。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那些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者,在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出售商品时,就能够获得额外的利润。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各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等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不同。那些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生产者,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会不断发展壮大;而那些生产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生产者,其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往往会亏损甚至破产,从而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必然性。
答:
(1)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以继续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把从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从而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2)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
① 内在动力: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对剩余价值有着无限的贪欲。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外,还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资本总额,扩大生产规模,进行资本积累。
② 外在压力:资本主义竞争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在资本主义社会,每个资本家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资本家必须不断采用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不断增加资本投入,进行资本积累。只有通过资本积累,资本家才能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四、论述题(20 分)
论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并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答: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由单个劳动者分散使用变为大批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过程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产品的社会化,即产品由个人的产品变为社会的产品。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表现形式:
①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企业内部,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精心组织和管理,生产具有高度的组织性。但是,从整个社会来看,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各个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资本家个人决定,这就导致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使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破坏,引发经济危机。
②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资本主义信用和竞争也促使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但是,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对缩小。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家不断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同时,失业人口的存在也使得劳动人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受到限制。这就导致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当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时,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就会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期间,大量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暂时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② 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危机的萧条阶段,为了摆脱困境,资本家往往会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固定资本更新一方面会引起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从而带动相关部门的生产发展,促使经济逐渐复苏;另一方面,固定资本更新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这又会导致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重新激化,从而为下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 6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 上层建筑
2.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A. 社会分工
B. 机器的出现
C.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D. 货币的使用
3. 价值的实体是( )
A. 具体劳动
B. 抽象劳动
C. 私人劳动
D. 社会劳动
4.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 )
A.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B. 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C. 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
D. 必须是金属货币
5.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6.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7.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指( )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 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8.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分为( )
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9.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
A. 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B.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 固定资本的增殖程度
D. 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10.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 )
A.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B.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C. 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
D. 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
11. 资本积累就是( )
A. 对小生产者进行剥夺
B.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 资本家节欲
D. 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12.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B.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C. 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13.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 )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分配阶段
14.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 I(v + m)=IIc
B. I(c + v + m)=Ic + IIc
C. II(c + v + m)=I(v + m)+II(v + m)
D. I(v + Δv + m/x)=II(c + Δc)
15.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A. 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 同一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 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
D. 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C. 产品的分配方式
D.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E. 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关系
2. 商品的使用价值( )
A. 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 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 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E. 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 )
A.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
C.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E.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4.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E. 世界货币
5.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 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 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
E. 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
6.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 劳动过程
B. 价值形成过程
C. 价值增殖过程
D. 商品生产过程
E. 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过程
7.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有( )
A.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D.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E.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8.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 )
A.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B.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C.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E. 产业资本必须不断地循环运动
9.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有( )
A. I(v + m)>IIc
B. II(c + m - m/x)>I(v + m/x)
C. I(c + v + m)=Ic + IIc
D. II(c + v + m)=I(v + m)+II(v + m)
E. I(c + v + m)>Ic + IIc
1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固定资本更新
E. 信用制度的发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劳动二重性理论及其意义。
答案:
(1)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4分)
(2)意义: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以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虽然已经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但由于他们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无法解释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3分)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新的价值,其中包括剩余价值。(3分)
2. 简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答案:
(1)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量。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其中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加快,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反之,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少。(5分)
(2)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资本周转速度快,年剩余价值率就高;资本周转速度慢,年剩余价值率就低。(5分)
四、论述题(20分)
论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并说明这一矛盾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答案: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2分)
生产社会化表现在: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即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过程是许多人协同进行的社会化大生产;产品的社会化,即产品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且用于满足社会需要。(3分)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是指生产资料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2分)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企业内部,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会精心组织生产,有严密的生产计划和管理。但从整个社会来看,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各个企业各自为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会导致社会生产比例失调。(5分)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同时,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使工人阶级的收入相对减少,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从而造成生产过剩。(5分)
(3)与经济危机的关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当上述矛盾发展到尖锐的程度时,就会引发经济危机。例如,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导致社会生产比例失调,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导致生产过剩,这些都会引发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表现为大量商品积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现象。(3分)
《答案汇总》
一、单选题答案
1. B
2. C
3. B
4. C
5. C
6. D
7. B
8. A
9. B
10. A
11. B
12. A
13. A
14. A
15. A
二、多选题答案
1. ABCE
2. ABCDE
3. ABC
4. AB
5. ABC
6. ABCD
7. ABCD
8. AB
9. AB
10. A
三、简答题答案
(见简答题部分)
四、论述题答案
(见论述题部分)
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 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2005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 B.物质资料生产
C.社会生产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
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它们依次是( )
A.生产、消费、交换、分配 B.交换、生产、分配、消费
C.分配、交换、生产、消费 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A.劳动力属于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B.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D.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制度和市场规则
4.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5.下述关于商品价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价值的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在质上是相同的
C.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6.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B.纸币代表贵金属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C.纸币流通也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
D.纸币流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7.通过对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流通的目的是( )
A.取得原资本价值 B.增殖资本价值
C.获取消费资料 D.获取生产资料
8.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
A.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企业追求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
B.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C.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由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
D.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产生的
9.不变资本是指( )
A.在生产过程中实物形态不发生变化的资本
B.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发生转移的资本
C.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转移的资本
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
10.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
A.靠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来扩大再生产
B.把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D.把剩余价值不断用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11.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 )
A.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12.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减少固定资本的( )
A.有形磨损 B.无形磨损
C.人为损耗 D.自然力作用造成的损耗
13.生产相对过剩是( )
A.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 B.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C.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14.在 中,属于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是( )
A.Ⅰ(1000v+1000m)与Ⅱ(500v+500m)
B.Ⅰ4000c与Ⅱ2000c
C.Ⅰ(1000v+1000m)与Ⅱ2000c
D.Ⅰ4000c与Ⅱ(500v+500m)
15.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是由(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
B.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
C.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构成
16.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和( )
A.全部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B.全部预付不变资本的比率
C.社会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D.全部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17.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 )
A.所有的资本家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B.所有的资本家都只能得到超额利润
C.资本家只能获得平均利润,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D.资本家既能获得平均利润,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18.在影响利息率的其他条件既定时,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 )
A.在相同方向上发生变化 B.在相反方向上发生变化
C.两者的变化无相关性 D.两者成反比例变化
19.银行利润由( )
A.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 B.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构成
C.银行借入资本带来的收入构成 D.银行资本带来的收入构成
20.股票价格( )
A.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与股票票面额完全一致
C.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D.与股息成反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正比变化
21.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
A.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差别
B.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不同
D.某种土地的特殊优越性和稀少性
22.下列企业组织形式中可能不是垄断企业的是( )
A.托拉斯 B.康采恩
C.混合联合公司 D.股份公司
2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型垄断企业,其经济行为的最终目的在于( )
A.占领国内市场 B.获得平均利润
C.占领国外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在(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25.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其主要形式有( )
A.私人资本输出和社会资本输出 B.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C.企业资本输出和个人资本输出 D.企业资本输出和社会资本输出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资源配置全球化
27.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是为了垄断资产阶级( )
A.巩固政治统治 B.获取巨额利润
C.占领世界市场 D.控制他国主权
28.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垄断统治的两手是( )
A.推行福利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实行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
C.进行劳资合作和加强科学管理 D.维持高就业率和降低通货膨胀
29.按照马克思的最初设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或分配原则应该是( )
A.按劳分配 B.按要素分配
C.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D.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
3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中,注重效率主要体现在( )
A.初次分配中 B.再分配中
C.按劳分配中 D.按要素分配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自考试题《2005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
B.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D.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性质不同,而抽象劳动的量上有差别但质相同
E.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A.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D.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E.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关联
33.“资本一般”或资本共性可以理解为( )
A.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
B.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
C.资本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
D.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
E.资本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4.产业资本循环( )
A.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B.是购买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
C.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 D.重点考察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E.重点考察资本运动的速度
35.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 )
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物质上得到替换
B.社会总产品中所含的剩余价值全部实现
C.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D.两大部类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得到满足
E.两大部类追加生活资料的需要得到满足
36.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是( )
A.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C.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D.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按相同方向变化
E.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
37.商业资本是( )
A.处于流通领域的资本 B.商品资本独立化的形式
C.采取G-W-G′运动形式的资本 D.为产业资本家销售商品服务的资本
E.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资本
38.生产性流通费用( )
A.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B.是由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C.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
D.能增加商品价值,给商业资本家带来相应的利润
E.要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相应的平均利润
3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在于( )
A.一些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要靠国家筹措
B.一些公共设施建设私人资本不愿投资必须国家投资
C.一些基础性、前导性科学研究事业的基金要靠国家投入
D.运用再分配手段来调节、缓和各种矛盾要靠国家的力量
E.解决日益严重的市场需求不足问题要靠国家的力量
40.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经济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主要是( )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面调整
C.各种形式竞争的促进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E.资本主义国家间竞争的刺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2.分析简单价值形式及其等式两端商品的地位和作用。
43.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及其包括的历史和道德因素?
44.简述产业资本在循环中采取的不同职能形式所执行的职能。
45.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请简述发展的中心是什么,怎样发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阐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47.生产成本就是生产价格,这种说法对吗?请分别阐述它们的意义。
48.试述近二十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的原因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加强国际经济调节的必要性。
- 相关推荐
【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7套】相关文章: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05-09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04-06
(合集)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07-03
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及答案12-01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大全[5篇]07-04
秘书考试模拟试题09-20
驾校考试的试题及答案10-10
月考试题精选03-08
文秘考试试题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