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2024-04-10 试题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1

  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 菜农在大田种韭菜收获的是绿色的韭菜,而在密闭的暗室中种韭菜收获的却是黄色的 韭黄,影响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

  A.温度B. 阳光 C. 土壤 D.空气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

  C.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少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 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

  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 B. 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喜欢雨后晒太阳 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

  5. 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 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 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

  ① 营养物质 ② 空气 ③ 阳光 ④ 适宜的温度 ⑤ 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 水

  A. ①③②⑤⑥④ B. ⑥①②③④⑤

  C. ④⑤③⑥①② D. ③⑥④⑤②①

  6. 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改变环境 D. 生物依赖环境

  7.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 光 B. 水 C. 温度 D. 湿度

  8. 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

  A. 草→昆虫→青蛙→蛇→鹰B. 昆虫→蛇→鹰

  C. 阳光→草→兔→狼D. 草→兔→狼→细菌

  9. 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 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10. 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

  A. 蛾类夜间活动 B.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 候鸟的迁徙 D. 山顶的旗形树

  11. 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

  C.除蝗虫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D.除这只蝗虫外的其他蝗虫、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12.探究的一般过程,其正确顺序是( )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设计方案 ⑤实施实验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⑧

  C. ①②④⑧⑤⑥ D.①②④⑤⑧⑥

  13.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 坏了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14.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

  A.秋末树木纷纷落叶 B.缺氮时植株矮小

  C. 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相近D.鹿遇敌害时快速奔跑

  15.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栽种植物,防风固沙 B. 森林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

  C. 蚯蚓疏松土壤 D. 池塘中的青蛙是绿色的

  16.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其组成都包括(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动物和植物

  C. 所有生物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17.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 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 ) A.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C. 作出假设D. 分析实验现象

  18.草原中存在着“牧草→兔→狐→狼”的食物链,如果牧草受到DDT污染,那么下列

  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 ( )

  A.牧草B.兔 C.狐 D. 狼

  19.在—个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苦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田鼠的数

  量会 ( )

  A.直线上升 B.直线下降 C.保持不变 D.先上升后下降

  20.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 )

  A. 所有的环境因素 B.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C.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D.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2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片草原 B.一条河流C.一块农田D.森林中的所有动植物

  2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生物学角度理解,螳螂、蝉、黄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生态系统 B.食物链 C.食物网D.生物圈

  23.“叶落归根”,落叶最终将在下列哪项的作用下回归土壤 (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 阳光、水分

  24.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指( )

  A. 各种动物 B.绿色植物 C. 细菌 D.真菌

  25.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二、填空题。(共13 分,每空1分)

  26.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 。

  27.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 。

  28.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它分为两类,一类是 、 、 、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29. 请举出一个生物适宜环境的例子 , 举出一个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30.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31.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

  3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 做食物链。其起始环节是。

  三、简答题。(共17分,每空1分)

  33. 右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

  (2)图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 。

  (3)图中消费者是和 。

  (4)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使鸟的的'数量减少,则虫

  的数量会 。

  (5)植物、鸟、虫三者中,数目最多的是 。

  如果植物被喷过农药,则三者中,体内农药含量最高的是 。

  (6)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是 。

  (7)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是 的关系。

  34. 数千年的黄土高原,曾经生态优越、气候宜人。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 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砍伐树木、植被破坏,现在正成为一片秃山秃岭, 不毛之地。每年雨季到来,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 请你分析:

  (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已提到的生物外,还应包括 。

  (2)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3)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

  (4)看了上述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些什 么? 。

  四、探究题。(20分)

  35.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在一塑料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 璃板。

  b.将10只鼠妇放人实验装置的中央,静置2分钟。

  c.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

  (1) 该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对照实验吗? 。

  (2) 该实验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是。

  (3) 如果该生物小组作出的假设是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 生活,那么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并指出哪种结果与假设相符。

  36. 2008年我国政府的“限塑令”实施后不久,就有厂家声称,他们生产的新型材料购 物袋符合环保要求,能够代替现行塑料袋。请分析回答:

  (1)政府“限塑”是因为:现行塑料袋进入土壤后不能被 分解,会造成 环境污染。

  (2)请你帮助环保部门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鉴别该厂家说法的真实性。

  实验步骤:

  ①取同一块肥沃菜地的适量土壤,混合均匀后 ,分别加入大小相等的甲、 乙两个水槽中。

  ②取同样大小、同样重量的现行塑料袋和各2个分别放入甲、乙两 个水槽中,用其中的土壤充分掩埋后,在同一地点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定时喷洒等 量的蒸馏水,使土壤保持湿润。

  ③每隔一个星期,分别检查甲、乙两个水槽中实验材料的分解情况,并作好记录。 实验结果和结论:

  如果一段时间后,掩埋在土壤中的该厂家生产的新型材料购物袋已经分解或部分分 解,而现行塑料袋没有分解,则证明; 如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二者都没有分解,则 。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2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

  A.蜻蜓点水 B.种子萌发 C.森林着火 D.人的呼吸

  2.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

  A.大气圈的上部 B.大气圈的底部 C.整个水圈 D.岩石圈的上层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陆地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4.在下列影响兔子生存的环境因素中,哪种不属于非生物因素( )

  A.阳光 B.温度 C.狼 D.水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描述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

  A.捕食 B.竞争 C.合作 D.追逐

  6.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哈维 C.林奈 D.沃森和克里克

  7.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观察法

  8.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温暖、寒冷 D.食物多、食物少

  9.苹果、梨等果树不能在热带地区栽种,主要受下列哪项因素的限制( )

  A. 温度 B.湿度 C.阳光 D.水分

  10.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此适于生活在( )

  A.极地 B.水中 C.荒漠中 D.高山上

  11.下列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适宜的温度 B.土壤中的微生物 C.水分 D.阳光

  12.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D.南方阔叶林

  13.玉米和水稻不能间作套种,起限制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水分 D.温度

  14.影响小麦产量的生态因素不包括( )

  A.阳光和温度

  B.植物高度和开花时间

  C.水分和土壤肥力

  D.害虫和田间杂草

  15.骆驼背上的驼峰是骆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驼峰的形成说明( )

  A.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的结构与环境没有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16.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多方面的,如绝大多数生物的生活需要吸人氧气,呼出_________;生物能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_________作出反应;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17.生物有别于非生物,即它们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生物的主要特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8.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和实验等。

  19.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并提出_________、作出_________、制定并实施_________、得出_________和表达交流等重要步骤。

  20.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同时蚯蚓的生命活动过程又使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人们在沙漠中植树时,必须选用耐干旱的树种,否则难以成活;当沙漠上的树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使一定区域内的气候有所改善。请分析回答:

  (1)影响树成活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___;该事实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必须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正常生存。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22.生物学是一门_________。19世纪初,法国学者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_________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

  23.环境中影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24.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三、连线题(6分)

  25.将生物现象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关系用线连起来。

  狮子捕食斑马

  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合作关系

  猫捉老鼠 竞争关系

  蚂蚁搬家 捕食关系

  雄梅花鹿争夺配偶 共生关系

  海葵与蟹互惠互利

  四、实验题(6分)

  26.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3

  练习

  1.下面是关于毛细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人体内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血管

  ②它的管 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③它是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

  ④它是连通最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

  A.①④ B. 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 .下列有关动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心脏发出的血管 B.能搏动的血管

  C.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的.血管 D.分布在深处的血管

  3.护士在给病人进 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胶管扎紧上臂,此时,扎结处的静脉就会积血膨大、突起。这种积 血 膨胀现象主要表明( )

  A.静脉内血 流从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B.静 脉位置较浅

  C.静脉管腔大,管壁弹性大 D .静脉内有瓣膜

  4.在显微镜下观察活金鱼尾部的毛细血管时,最好的是寻找( )

  A.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 B.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

  C.有搏动的微小 血管 D.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缓慢的血管

  5.下列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是( )

  A.上肢动脉 B.颈动脉 C.下肢静脉 D.毛细血管

  6.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统称( )

  A.主动脉 B.肺静脉 C.动脉 D.静脉

  7.在显微镜下判断某血管是不是毛细血管,最可靠的有力依据是( )

  A.管壁较薄 B.管内血流速度慢

  C.管径较小 D.管内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8.右图为某种血管的纵剖图(箭头示血流方向)据图回答:

  (1)该血管是 血管,判断的依据是 。

  (2)在这段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可表示为 。

  参考答案

  1.D 2.C 3.B 4. D 5 初中化学.C 6.D 7.D

  8.(1)静脉 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2)B→A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4

  一、选择题

  1.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类人猿B.大猩猩C.森林古猿D.猴子

  2.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猴子B.大象C.阿拉伯狒狒D.黑猩猩

  3.古人类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是由于()

  A.火的使用B.语言的使用

  C.工具的使用D.直立行走

  4.人类与黑猩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

  A.黑猩猩是人类的原始祖先

  B.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C.人类是黑猩猩进化的一个分支

  D.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5.森林古猿从树上到地上生活的原因是()

  A.为了换环境

  B.由于流星撞击

  C.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D.为了扩张领地

  6.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

  ()

  A.制造工具B.使用火

  C.产生语言D.使用工具

  二、填空题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他提出了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人类区别于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足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

  2.你认为在现代地球所提供的条件,类人猿能否进化成人类?为什么?

  3.人类进化主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思维拓展

  1.虽然“人猿同祖”,但是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大猩猩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嘛?

  2.中国科学家在探索人类起源和进化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你知道我们国家发现过哪些重要的古人类化石?

  答案:

  巩固升华:

  一、选择题1.C2.C3.B4.D5.C6.A

  二、填空题1.达尔文2.直立行走

  三、问答题

  1.提示: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说明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

  2.提示:不可能进化成人类。一方面现代类人猿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与森林古猿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现在地球山的自然条件与森林古猿进化时的情况不同。

  3.提示: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智人最终进化成现代人类。

  思维拓展:

  1.提示: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不断开发大猩猩赖以生存的森林,使它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以及人类对大猩猩的乱捕滥杀和因森林减少导致的干旱等,使得大猩猩日益减少。

  2.提示:北京人头盖骨以及石器、用火遗迹被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确认;元谋猿人的发现,说明云南高原是人类早斯活动的地区之一。等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5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第②节中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2、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①段中画线的“前者”指代的是什么?“后者”指代的是什么?说说它们各自的危害。

  4、说出第①段中画横线句括号的作用?

  5、第②段中画线的两个词起什么作用?显示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二)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自然调节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厄运,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美国众议院已于199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为此,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1、就第一段概括学者的两种意见。

  2、入侵的生物的危害是什么?

  3、第一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 。

  4、上文的说明顺序是 ,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参考答案】

  (一)

  1、不行。运用双重否定有强调作用。

  2、上面提到的那几种声音。

  3、反问。增强语势。

  4、声音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下定义。

  5、用心听,就会感到世界的丰富奇妙。

  (二)

  1、就第一段概括学者的两种意见。

  ⑴ 人类不应过多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

  ⑵ 自然调节的过程非常漫长,不能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

  2、使本土物种绝种,破坏物种的多样性,给人类造成惊人的经济损失。

  3、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

  4、逻辑顺序生物入侵将造成自然界失衡,使本土物种灭绝,物种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造成惊人的经济损失,因此许多国家开始采取措施。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6

  —、要点突破

  生物与生命

  生物:自然界中所有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体。

  生命: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从二者的定义上看,生物是自然界中的各种具有生命的物体的总和,也可以说是具有生命的物体。而生命则是生物的存在形式,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生物具有多样性,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体具有如下的特征:

  1、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体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3、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生物体能生长和繁殖。

  5、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表现出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6、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二、典题精析

  例1: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叶片会立即合拢,叶柄下垂,这说明了生物特征的————现象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需要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D

  应该选C

  例析: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使生物“趋利避害”,这种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叫应激性。含羞草的叶片被雨打后合拢,正是生物应激性的表现。故选D。应该选C

  例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我们认为它属于生物是因为病毒()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等制造有机物

  C、能繁殖

  D、能进行呼吸答案C

  例析:判断病毒是不是生物,要看病毒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病毒依靠细胞的分裂而繁殖,产生新的细胞病毒,繁殖是生物的特征之一,所以病毒是生物。

  三基础巩固

  (一)、填空

  1、生物的家族中包括—————等。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4、生物的特征体现在————等方面。

  (二)、选择题

  5、生物圈是指(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D、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6、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

  A、遗传的多样性 B、变异的多样性

  C、环境的多样性 D、气候的多样性

  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

  A、生殖和发育 B、生长

  C、新陈代谢 D、遗传和变异

  8、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小鸡破壳而出B、小鱼在水里游动

  C、合欢的叶子在夜幕降临时合拢起来D、“嫦娥”绕着月球运动

  9、生物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A、森林和草B、陆生动物和人

  C、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

  D、森林、草、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

  10、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

  A、生活环境B、环境因素

  C、生态系统D、生态平衡

  11、现在世界上已有2万——2、5万个品种菊,这体现了生物的()

  A、物种的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蘑菇B、绿豆

  C、兔D、珊瑚礁

  13、含羞草受碰触时,它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下列与这个现象相同的是()

  A、母鸡下蛋后咯咯叫

  B、小公鸡长大后,长出了大鸡冠

  C、人的手被烫了后,会立刻挪开D、月亮在十五变圆,在初一变成月牙

  四、能力拓展

  14、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夜来风鱼声,花落知多少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5、下列不属于描写生命现象的是()

  A、春眠不觉晓B、处处闻啼鸟

  C、夜来风雨声D、花落知多少

  16、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

  A、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B、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

  C、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物D、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

  17、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生物的

  A、进化现象B、适应现象

  C、遗传现象D、变异现象

  18、下列各项中,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沙漠及沙漠中的全部生物B、竹林中的全部竹子

  C、竹林中全部的熊猫和它的食物D、菜园中的全部白菜和菜青虫

  19、乌贼遇到敌害,会喷放出“墨汁”,这一现象生命了生物()

  A、能生长和繁殖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由细胞构成

  20、你听说过捕蝇草吗?捕蝇草生活在美洲,它的茎很短,叶片的构造十分奇特,在靠近茎的部分,叶片呈绿色,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叶端变成了肉质的,象一个可以随意开合的贝壳,并且每半个叶片的边缘上还生长有10多根又长又硬的刚毛。平时,“贝壳”向外张开,叶缘蜜腺中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同时发出紫外光。苍蝇对紫外光特别敏感,当它飞过去,一旦触动了刚毛,“贝壳”就在极短的时间里闭合,将猎物禁闭在“牢笼”里。当捕蝇草捕获到猎物以后,那个象贝壳似的捕猎器又变成了它的“胃”,能及时的分泌出消化液,将猎物慢慢的消化。几天后,当猎物被完全消化干净了,叶子便再次张开,等待下一只猎物的落网。

  问题:

  (1)以上这段文字,表现出生物的哪些基本

  特征?

  (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根据上文,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五、综合探究

  21、捏鼻闭口,屏住呼吸,试试能坚持多长时间。为什么不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这说明了生物要生存必须一刻不停地进行什么活动?

  22、下列有几则资料,仔细阅读后请在每则资料后面的括号内填上与之相应的观点

  资料(1)

  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近亲结婚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表兄妹之间的婚配占有一定的比例,近亲结婚者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往往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出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

  资料(2)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水稻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

  ()

  资料(3)

  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

  资料(4)

  现今由于人为因素,环境在不断的加速改变,许多物种由于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濒临灭绝。

  A、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之一体现在生物能为人类提供药物资源

  B、生物基因多样性的保护越来越重要

  C、基因的多样性可以为改良作物品种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

  D、生物种内的基因多样性对物种的进化和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选项提到基因,初学者只认识到“遗传物质”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要点突破

  (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其中生存的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生理特征。

  (2)人类是生物圈中的`成员,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如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威胁着生物圈的稳定和繁荣。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谋求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国是“人与生物圈”组织的理事国,在研究和保护生物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其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等。

  二、典题精析

  例1:“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你能对这种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

  例析:这主要是由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决定的。淮南阳光、水分充足,空气湿度大,使得气候温暖湿润,适于橘的生长;而淮北则不具备这样的自然条件。这说明生物的生长受环境的影响,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例2: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如今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答案A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条件决定人口数量

  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

  例析:这个问题要从生物因素的角度去考虑。生物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生物可以影响改变环境。由于人类的长期开发,森林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地表裸露,变成了荒山秃岭。

  三、基础巩固

  选择题

  1生活在沙漠中的饿仙人掌,叶退化为刺,这是对什么环境的适应?()

  A、干旱B、敌害太多

  C、沙土地阳光

  2、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这说明()

  A、生物对环境适应B、环境对生长的适应

  C、环境对生物需求D、生物对环境的饿影响

  3、影响熊猫数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缺乏B、阳光增加

  C、温度升高D、缺乏食物

  4、草原上影响鹿群生长的主要生物因素是()

  A、草B、狼

  C、土壤D水分

  5、沙漠地区的植物种类较少,影响它们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水分B、温度

  C、土壤D、阳光

  6下列各项生物的生活中没有影响生存环境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B、蚯蚓的生活改良了土壤

  C、蚊、蝇传播疾病D、枫树在秋天落叶

  该题D选项似乎也影响环境,如枫叶分解提供无机盐,值得争议

  7、下列实例哪项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极为相象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们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

  8下列生物现象中,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

  A、鱼类的季节洄游B、仙人掌的刺

  C、变温动物的冬眠

  D、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

  11、被称为“地球的肾”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12、判断正误

  (1)、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现象主要说明了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2)、“蚁穴溃堤”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4)、植树造林,绿化大地,创建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充分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

  四、能力拓展

  13生物因素是指()

  A、所有的环境因素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C、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14、苹果在北方生长得很好,在南方生长得不好,其主要原因是()

  A、温度B、湿度

  C、空气D、土壤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B、水分

  C、温度D、湿度

  16、下列成语中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行,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7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A、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D、蚂蚁搬家

  18、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由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A、都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C、都能生长和繁殖D、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19、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水分

  C、温度D、海拔高度

  答案值得斟酌,D选项是导致温度不同,故CD两个都可以,甚至D更好。

  20、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此适于生活在()

  A、极地B、水中

  C、荒漠中D、高山上

  与1题雷同

  21、梧桐树等乔木在冬天落叶,松树等乔木四季常青,这些现象说明()

  A、只有松树适应环境B、它们都能适应环境

  C、它们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D、梧桐树不能适应寒冷环境

  22、在一块农田中,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杂草 D、土壤

  23、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刘涛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在(1)和(2)两个花盆中种大豆,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张明同学看了设计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

  花盆阳光温度 水

  (1)向阳处200C 充足

  (2)暗室200C 不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花盆(2)的温度都应当维持在00C

  C、两个花盆都应当保证充足的水分

  D、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24、多种海鱼每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但鱼苗存活率很低,因此发育为成鱼的数量更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受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B、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C、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D、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25、蒲公英的果实很轻,形状象降落伞,而苍耳的果实则带有倒钩,这两种果实的传播方式可能是()

  A、蒲公英依靠动物传播,苍耳依靠风力传播

  B、蒲公英依靠风力传播,苍耳依靠动物

  C、公英、苍耳都依靠动物传播

  D、蒲公英、苍耳都依靠风力传播

  五、探究

  26有一个“伐树摘果”的故事,讲的是父子俩摘柿子,因柿子太多,便想了一个主意,把树砍了摘,摘得比别人快多了;第二年,别人又去摘柿子的时候,他们却只能看着别人收获。

  (1)、这个故事反映了人的活动与环境间怎样的关系?

  (2)、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3)、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有利于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

  27、菊一般在秋天开花,这主要受日照时间长短的影响。从夏天到冬天,日照时间越来越短,到了秋天,当日照时间短到某一特定的数值时,菊花就开放了。根据这一特点,你能想办法让菊花在夏天开放吗?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一)填空1、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2、生物圈3、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4、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二)选择题5B、6A、7C、8D、9D、10C、11B、12D、13C、能力拓展14B、15A、16A、17C、18A、19B、20(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C综合探究21、因为人要不停的进行呼吸。这说明生物要生存,就必须一刻不停的进行呼吸活动。22、(1)D、(2)C、(3)A、(4)B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参考答案

  三、基础巩固1A、2D、3D、4A、5A、6D、7D、8D、9B、10D、11C、12(1)X(2)V(3)V(4)V四能力拓展13D、14A、15C、16C、17D、18D、19C、20C、21B、22C、23C、24C、25B

  五、综合探究26(1)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环境。(2)人不能因为眼前一时的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应该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可从环境的保护、生产活动顾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不能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等方面考虑。

  27能。在夏天,每天把菊花搬到太阳底下照射一定的时间,菊花就可以在夏天开放了。

  更多内容,请关注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7

  一、选择题

  1、右侧是豆目部分植物分类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绿豆与合欢更近

  B、绿豆和菜豆这两种植物十分相似

  C、合欢和紫檀的共同点比绿豆和紫檀的共同点多

  D、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2、在学习了植物的分类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玉米、花生、水绵、葫芦藓、肾蕨和马尾松六种植物的特点,按右表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其中②和⑥表示的植物分别是()

  A、玉米和肾蕨

  B、花生和水绵

  C、马尾松和葫芦藓

  D、肾蕨和水绵

  3、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自制的植物标本分戚两类,一类是蕨、葫芦藓、海带、地钱,另一类是黑松、苏铁、侧柏、玉兰,他们这样分类的依据是:有没有()

  A、种子

  B、根

  C、茎

  D、叶

  4、在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

  A、种

  B、目

  C、门

  D、界

  5、在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界

  B、门

  C、科

  D、种

  6、某同学将六种生物依据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如方框内所示,你认为她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A、脊椎骨的有无

  B、体温是否恒定

  C、呼吸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

  7、在下列分类等级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的是()

  A、种

  B、科

  C、纲

  D、门

  8、下列选项中生物共同特征较多的是()

  A、种子植物门

  B、蔷薇目

  C、百合科

  D、单子叶植物纲

  9、观察右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都无种子

  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都有根、茎、叶

  D、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

  10、在分类学上,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与大豆是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麦和玉米、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的特征

  B、小麦与玉米、大豆之间共同特征一样多

  C、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多

  D、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

  11、从生物在分类中的位置可以看出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A亲缘

  B食物

  C环境

  D外形

  12、在生物的下列分类单位中,包含种类最多和共同特征最多的分别是()。

  A、纲;种

  B、界;种

  C、科;种

  D、门;科

  13、下面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组动物是()

  A、鲸鱼与鲨鱼

  B、麻雀与蝙蝠

  C、非洲狮与东北虎

  D、猎犬与鸡

  14、被子植物分类中,重要的依据是()

  A、根,茎的差别

  B、叶的'特征

  C、生殖器官的特征

  D、营养器官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

  1、向阳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部分生物图片(如图),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这些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⑴写出A~F中C、F所代表的生物名称。

  C();F()。

  ⑵在这些生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无根,具有茎和叶的植物是()。(填字母代号)

  ⑶在生物分类学上,水稻与水杉同门不同纲,水稻与葫芦藓同界不同门。请说出这两组生物之间,谁的共同特征多?。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野外考察时,采回植物标本后拍摄了如下一些照片。

  (1)请你协助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列分类表解逐一分类,写出下表中③、④、⑥对应的植物名称。③④⑥

  (2)水绵、葫芦藓和肾蕨都不能产生种子,它们是用繁殖后代。

  (3)上述六种植物中,哪种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B3、A4、C5、D6、A7、D8、C9、B10、D11、A12、B13、C14、C

  二、非选择题

  1、(1)C、蜈蚣F、水杉(2)BD(3)水稻和水杉

  2、(1)③肾蕨④油松⑥向日葵(2)孢子(3)葫芦藓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8

  一、名词解释

  1、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2、支原体: 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多形性、能通过细菌滤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细胞因子: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蛋白质多肽分子。

  4、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由多层壁包围,对不良环境有极强抗性的休眠体,称之为芽孢。

  5、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仅指杀死细菌的繁殖体。

  6、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7、补体:指存在于正常动物和人血清中的一组不耐热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8、APC(写出中文名称,并将其解释):是抗原递(提)呈细胞。是一类能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把抗原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而使淋巴细胞活化的细胞。

  9、单克隆抗体: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浆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10、抗原提呈: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加工、处理成短肽,并被MHC I/II分子提呈到细胞表面,被相应的T细胞或B细胞识别的过程称为抗原提呈。

  11、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性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12、ADCC(写出中文名称,并将其解释):指的是抗体依赖性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既当靶细胞与相应的IgG抗体结合,K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G的Fc片段结合,从而被活化,释放溶细胞因子,裂解靶细胞,这种作用称为ADCC。

  13、细胞因子: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蛋白质多肽分子。

  14、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15、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它均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严格的寄生性,因为能使细菌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16、抗体:动物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 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17、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特异性强的特点。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毒性作用不一。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

  18、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是类肢A,当菌体死亡后才释放出来。可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反应和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19、抗毒素:外毒素经过0.3%-0.4%的甲醛处理后成为类毒素,用类毒素免疫动物得到的抗血清即为抗毒素,用以中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20、L型细菌: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某种情况下(如受溶菌酶或青霉素作用),肽聚糖结构遭到破坏,或其合成受到抑制,大多数细菌均裂解死亡,但有时也有一些细菌可以不死,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仍保有一定的生命力,称为L型细菌。

  21、中介体:中介体是细胞膜内陷折叠而形成的,它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相应地也增加了酶的含量,其中包括细胞色素和唬珀酸脱氢酶等呼吸酶类。由于中介体含有大量呼吸酶类,可能为细菌提供能量的来源,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有“拟线粒体”(chondroid)之称。

  22、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

  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能在胞浆中自我复制,维持许多世代。

  23、伴胞晶体:少数芽胞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胞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属于δ内毒素,不溶于水,对蛋白类不敏感,易溶于碱性溶剂。

  24、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又称促进扩散、协助扩散或帮助扩散。

  25、 菌落: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繁殖之后,所形成的肉眼可见

  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26、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染色体中(前噬菌体prophage),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随细菌基因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也称溶原性噬菌体。

  27、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

  指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xx段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

  28、缺陷噬菌体(defective phage)

  一类具有噬菌体的正常形态的温和噬菌体的突变体。

  转导噬菌体在带有寄主细胞的一部分DNA的同时,也必然失去了自己的部分DNA,从而丧失了原有的某些功能,成为缺陷噬菌体。

  29、侵袭力:指的是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系统,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

  30、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

  指的是病原微生物表面共有的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可被机体血浆中的分子受体或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如G-的LPS;G+的肽聚糖、脂磷壁酸;细菌或真菌的甘露糖;分支杆菌和螺旋体的脂蛋白和脂肽。

  31、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

  32、病毒(virus):是体积微小(以nm为测量单位),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33、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

  34、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性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嗜酸或嗜碱性染色的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

  35、CPE(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感染细胞后引起不同的细胞变化,其中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所引起的细胞病变称为细胞病变效应。

  36、超抗原:是一种特殊的抗原性物质,在极低剂量水平下就能活化大量T细胞或B细胞,诱导强烈免疫应答。

  37、热原质(pyrogen):或称致热原,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质。

  38、转座子(transposon,Tn):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转座子包括插入序列和复合转座子。

  40、转导(transduction):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xx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根据转导DNxx段的范围,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41、真菌(fungus):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典型的细胞核及完善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大多数为多细胞,少数为单细胞。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微生物种类繁多,至少在10万种以上,按其结构、组成可分为三大类,即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 抗体分子根据其大小、电荷、可溶性、化学结构等理化特性及其抗原性可分为(IgA )、( IgD )、( IgE)、( IgG )和(IgM )五类,其中,动物机体初次体液反应最早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为( IgM )。

  3. 抗原分子具有抗原性,其包括( 免疫原性 )与( 反应原性 )两个方面的含义。

  4.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 骨髓 )、( 胸腺 )、( 法氏囊 )。

  5. 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核质及胞浆颗粒等。

  6. .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 、( 对数期 )、(稳定期 )和(衰亡期)四个 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 对数期)期。

  7. 病毒必须在活体( 细胞 )内才能增殖,为(非细胞型 )型微生物。

  8. 抗原分子具有抗原性,其包括( 免疫原性 )与( 反应原性 )两个方面的含义。

  9. 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10.细菌的外形比较简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并据此而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11. 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有(荚膜)、(芽胞)、(鞭毛)和菌毛等。

  12. 基于T细胞表面CD抗原的不同,可将T细胞划分为(CD+4)和(CD+8)两大亚群,其中,针对外源性抗原起免疫作用的为(CD+4)T细胞亚群,对内源性抗原起免疫作用的为(CD+8)T细胞亚群。

  13. 细菌为无色半透明体,一般采用革兰染色法染色后可以清楚的观察细菌的形态,并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

  14.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

  15.细菌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间隔排列,经β-1,4糖苷键联结而成。

  16.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endotoxin)。

  17. 根据鞭毛的数量和部位,可将鞭毛菌分成4类①单毛菌)②双毛菌③丛毛菌④周毛菌。

  18. 革兰阳性菌等电点(pI)为2~3,革兰阴性菌pI为4~5,故在近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尤以前者所带电荷更多。

  19.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自养菌和异养菌。

  20.

  21. 气体 根据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可以分四类:专性厌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需氧菌。

  22. 1分子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CO2 、H2O,并产生38分子ATP;1分子葡萄糖经厌氧糖酵解只能产生2分子ATP。

  23. 有些细菌如沙门菌、变形杆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甲硫氨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遇铅或铁离子生成黑色的硫化物。

  24. 培养基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以下几类: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厌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25. 细菌的菌落一般分为三型: 粘液型菌落、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

  26. 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genus)。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虽性状基本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差异,差异较明显的称亚种。

  27.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基因的载体,携带各种遗传信息。与细菌遗传相关的物质包括染色体和染色体外的其他遗传物质:质粒、噬菌体、转座子。

  28. 噬菌体感染细菌有两种结果,一是噬菌体增殖,细菌被裂解,建立溶菌性周期,这类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二是噬菌体核酸与细菌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细菌变成溶原性细菌,建立溶原性周期,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29. 细菌的变异现象包括:抗原性变异、菌落变异、耐药性变异、毒力变异。

  30.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

  31. 基因型细菌分类法有如下几种:DNA G+C mol/%测定、xx白体RNA碱基序列测定 、核酸同源值测定。

  32viral core)和衣壳(capsid),二者构成核衣壳(nucleocapsid)。

  33. 根据壳粒的排列方式,病毒结构有下列几种对称型:螺旋对称型、20面体立体对称型、复合对称型。 34.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 A )。

  A.鞭毛;B.菌毛;C.纤毛;D荚膜;E轴丝

  2. 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 C )。

  A. 细胞壁 B. 荚膜 C. 芽胞 D. 核质 E. 细胞膜

  3. 下面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C )。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病毒 D. 细菌 E.立克次体

  4. 与细菌粘附于粘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 A )。

  A .菌毛 B. 荚膜 C. 中介体 D. 胞浆膜 E. 鞭毛

  5. 细菌缺乏下列哪种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A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核质 E.以上均可

  6. 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杀伤的机制哪项是错误的 (A )。

  A.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Tc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C.在补体参与下溶解靶细胞

  D.经T细胞释放TNF杀伤靶细胞

  7. 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之后,体内会合成多种免疫球蛋白,其中起主要抗感染作用的是

  (C )。

  A. IgA B. IgD C. IgG D. IgE E. IgM

  8. 以下哪一个器官是中枢免疫器官( A )。

  A. 骨髓 B. 脾脏 C. 淋巴结 D. 扁桃体 E. 肠系相关淋巴结

  9. 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位于抗体的( A )。

  A. VH-VL区 B. CH1-CL区 C. CH2区 D. CH3 区 E. 绞链区

  10. 下面补体的哪一途径在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B )。

  A. 补体经典途径 B. 补体旁路途径和MBL途径 C. 补体旁路途径 D. MBL途径

  11. 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 C )。

  A. mRNA B. xx白体 C. 质粒 D. 异染颗粒 E.性菌毛

  12. 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 A )。

  A. 鞭毛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核质 E. 细胞壁

  13.下面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C )。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病毒 D. 细菌 E.立克次体

  14.与细菌粘附于粘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 A )。

  A .菌毛 B. 荚膜 C. 中介体 D. 胞浆膜 E. 鞭毛

  15.研究细菌性状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期的细菌( B )。

  A. 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以上均可

  16.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杀伤的机制哪项是错误的 (A )。

  A.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Tc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C.在补体参与下溶解靶细胞

  D.经T细胞释放TNF杀伤靶细胞

  17.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之后,体内会合成多种免疫球蛋白,其中起主要抗感染作用的是(C)。

  A. IgA B. IgD C. IgG D. IgE E. IgM

  18.以下哪一个器官是中枢免疫器官( A )。

  A. 骨髓 B. 脾脏 C. 淋巴结 D. 扁桃体 E. 肠系相关淋巴结

  19.抗体单体分子主要有几条肽链构成( D )。

  A. 三条 B. 两条 C. 五条 D. 四条

  20.下面补体的哪一途径在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起重要抗感染作用( A)。

  A. 补体经典途径 B. 补体经典途径和MBL途径 C. 补体旁路途径 D. MBL途径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4分)

  1. 简述微生物的五大特点

  ① 体积小、面积大;(0.5分)

  ② 吸收多、转化快;(1分)

  ③ 生长旺、繁殖快;(1分)

  ④ 适应强、易变异;(1分)

  ⑤ 分布广、种类多;(0.5分)

  2. 简述构成抗原的条件。

  ① 异源性又称异质性或异物性,包括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和自身抗原三类(1分) ② 具备一定的分子大小(1分)

  ③ 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1分)

  ④ 要有一定的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0.5分)

  ⑤ 要有良好的物理状态和可降解性(0.5分)

  3. 简述细菌营养运输方式主要包括哪几种?

  ① 简单运输(1分) ②被动运输(1分) ③主动运输(1分) ④基团转移(1分)

  4.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那些?

  ① 碳源 (1分)

  ② 氮源 (1分)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9

  一、判断 (每题3分,共30分)

  ( )1.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都产生蓝紫色化合物。

  ( )2.DNA是生物遗传物质,RNA则不是。

  ( )3.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 )4.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的存在下才能进行。

  ( )5.麦芽糖是由葡萄糖与果糖构成的双糖。

  ( )6.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才能经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

  ( )7.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决定于氨基酸酸的组成和比例。

  ( )8.中心法则概括了DNA在信息代谢中的主导作用。

  ( )9.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是同一反应的逆转,所以它们的代谢反应是可逆的。

  ( )10.人工合成多肽的方向也是从N端到C端。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

  1.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___%,如测得1克样品含氮量为10mg,则蛋白质含量为 ____%。

  2.冰的导热系数在0℃时近似为同温度下水的导热系数的____倍,冰的热扩散系数约为水的_____ 倍,说明在同一环境中,冰比水能更_____的改变自身的温度。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上较大的差异,就导致了在相同温度下组织材料冻结的速度比解冻的速度_____。

  3.糖类的抗氧化性实际上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

  4. 肉中原来处于还原态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呈______色,形成氧合肌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时呈______色,形成高铁血红素时呈_______色。

  四、名词解释

  1. 两性离子(dipolarion)

  2.米氏常数(Km值)

  3.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4.糖异生 (glycogenolysis)

  五、问答

  1.简述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机制。

  2.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3.在脂肪酸合成中,乙酰CoA.羧化酶起什么作用?

  答案

  一、判断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 错: 7.对: 8.对 9.错: 10.错:

  二、填空题

  1.16 ;6.25

  2.4;5;快;快

  3. 糖溶液中氧气的溶解度降低

  4.紫红;鲜红;棕黑

  三、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米氏常数(Km值):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3.生物氧化: 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4.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 乳酸 甘油 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四、问答

  1. 答:

  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是次级键,此外,二硫键也起一定的作用。当某些因素破坏了这些作用力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即遭到破坏,引起变性。

  2.答:

  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3.答:

  在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脂肪酸碳链的延长需要丙二酸单酰CoA。乙酰CoA羧化酶的作用就是催化乙酰CoA和HCO3-合成丙二酸单酰CoA,为脂肪酸合成提供三碳化合物。乙酰CoA羧化酶催化反应(略)。乙酰CoA羧化酶是脂肪酸合成反应中的一种限速调节酶,它受柠檬酸的激活,但受棕榈酸的反馈抑制。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10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A、鸟的前肢变成翼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狗见主人摇尾巴 D、敲击人的膝盖骨下方的韧带,会产生膝跳动作

  2、病毒可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能产生后代 B、具有细胞结构

  C、由有机物构成 D、能使其它生物致病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体具有()

  A、细胞结构 B、应激性

  C、遗传性 D、新陈代谢作用

  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大肠杆菌 B、变形虫 C、衣藻 D、噬菌体

  5、20世纪以来,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

  A、粮食、人口 B、人口、环境

  C、水和能源 D、粮食、资源、人口、环境

  6、实验生物学阶段研究的目标和手段主要是()

  A、 描述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B、 观察生物的形态并进行分类

  C、用理化手段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D、用实验手段和理化技术考察生命过程

  7、、下列属于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 营造华北、东北、西北防护林工程

  B、 建设小张庄农业生态工程

  C、 在南方建立桑基鱼塘生态工程

  D、 将某细菌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抗虫棉

  二、 简答题

  1、1992年,陕西一农民从河中捞起一块重达20多公斤的不明物体——“怪肉”,这是不是生物?经观察此物体具有不断生长的特点,因此初步判断为生物体,经鉴定为大型粘菌复合体。构成“怪肉”的微生物有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该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核酸、多糖、矿物质等。特别是具有能刺激人体细胞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多种疾病等功效。

  (1)、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基本组成物质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

  (2)、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生殖发育、应激性等都是生物体在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可见

  (3)、科学家制造“超级菌”分解石油属于 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各种情况对应哪种结构层次?将名称填写在( )中。

  (1)大肠杆菌属于( )层次;

  (2)大肠杆菌菌落属于( )层次;

  (3)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 )层次;

  (4)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动物属于( )层次。

  答案:

  1 2 3 4 5 6 7

  A A D D D D D

  1、(1)蛋白质、核酸(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3)生物工程

  2、(1)细胞 (2)种群 (3)种群 (4)群

  • 相关推荐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生物血管检测试题与答案09-24

七年级生物检测试题及答案:血管09-26

七年级上册生物试题及答案02-23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的检测试题及答案09-25

《微生物的营养》的相关测试题及答案09-24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09-24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03-0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02-17

初一英语上册测试题及答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