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试题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1
一、 填空题 (10选7,每题1分)
1. 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 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 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 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 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 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 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 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 . 红又专人才
B.理论人才
C . 职业型人才
D . 技术型人才
2. 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 . 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 . 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 . 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 . 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 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 .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 . 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 . 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 .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 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 . 政治思想教育
B . 培养能力
C . 素质提高
D . 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 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 . 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 . 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 . 灵活性差
D . 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 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 . 通才教育
B .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 .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 . 专才教育
7. 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 . 大众化发展
B . 英才教育发展
C . 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 . 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8. (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 . 搞好宣传
B . 发展校园文化
C . 培养专门人才
D . 发展科学
9. 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 . 教学
B . 发展素质
C . 科研训练
D . 生产劳动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 . 社会活动频繁
B . 人际关系好
C . 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 . 教学成绩突出
三、名词解释 (每题4分,15选3。)
1.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 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
2. 我国的教育方针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P31
3. 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
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P29
4. 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 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P31
5.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比较) —— 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
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P64
6. 大众高等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 —— 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高等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P69
7. 课程 ——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到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广义的课程突破了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线,使教育活动克服了以学科、智育为转移的唯理性模式的束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P235
8. 教学计划 —— 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
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P240
9. 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
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P242
10.教材 —— 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 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 表、附录、索引和注释。正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P245
11.班级授课制 —— 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 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 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P253
12.学分制 ——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
或学习分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一般是将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或获得学位的业务标准。P263
13.教学和教学过程 —— 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构成的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动态过程而展开就称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
的引到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有三个特点:其一,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二,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P218-219
14.教学原则 ——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 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P226
15.学制 ——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
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P85
四、简述题 (每题8分,18选4。)
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5
答:(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
1. 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 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9
答:(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
3.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17
答:(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4.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具有反作用
1.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4.简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P25
答: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包括: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教学职能)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研究职能)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针对社会)
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
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使它们不脱离社会实际。
5.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P32
答:(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主观性)
(二)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6.简述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P48
答: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
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P171
答: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程度。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尽管高校教师的作用与贡献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滞后性,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教师的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及时地、直接地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社会上仍存在轻视教师劳动的观念,以为教师的工作是简单的重复,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没有关系。但是政府通过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教师社会地位的确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都有所规定。
高校教师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尚欠发达,经济待遇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应意识到,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己对社会的作用与贡献,要有默默无闻的准备。
8.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P185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和性格两方面:
1、大学生的气质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能根据自己的气质特征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并能克服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使其能在学习与生活中扬长避短,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更好地发展自己。
2、大学生的性格正逐渐完善和稳定下来,具有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意志品质与理智情感特征。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改变以往性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发展积极方面,以形成完善的人格。
9.如何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在课程结构中的关系。P236-237
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1)要加强基础课,以有利于学好专业课,也有利于专业变换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加强基础课并非愈宽愈深愈好,要适度,使学生在普通课的基础上实现高度专业化;
(3)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的职业倾向课。着眼于拓宽专业眼界,提高专业理论思维层次和掌握科学的一般方法论。
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1)两类课程应比例适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主干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增加教育计划的灵活性。
(2)应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压缩必修课的学时和教学内容。以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的学业能反映本专业的规格和要求;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要克服轻视理论轻视书本知识的错误倾向,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2)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克服忽视实践的倾向,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能力。
10.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P213
答:(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 致
(二)培养目标和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忌偏高和偏低
(三)培养要求应体现层次、规格的差异性,切忌笼统
(四)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可比性。在学习年限、课程体系、学分、教材、学位水平方面,尽可能地和国际公认的标准接近。
11.简述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P266
答: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有:
(一)有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二)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
比重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的校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三)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1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是什么?P223
答: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增强。独立性增强意味着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已经减弱;自主性增强意味着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选择发展方向;学习探索性的增强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他们也以直接知识为认识对象。
13.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 P297
答:(一)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三)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四)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五)科研是学校直接为和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六)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4.简述社会实践活动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意义 P325
答: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三)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
(四)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15.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P353
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教育和武装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主要有:
(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教育学生,增强大学生认识、改 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保证和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四)引导、培养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16.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意义有哪些。P113
答:教师聘任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地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地局面,一是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高校教师的合理流动;二是优化了高校教师的队伍结构,对加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聘任制有利于形成竞争上岗的局面。
1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的特征 P92-93
答: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中央部位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中。高校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各层次间基本能够保持衔接,相互连贯,但培养规格上还有些模糊,特别是专科教育的定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 进入各层次都有比较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实行严格、规范而统一的考试制度。 ――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加强改革,增强灵活性,但总体上比较刻板、划一。
18.简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三个模式 P116
答:人们通常将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
(一)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下,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直接调解高等教育活动。以法国为典型代表。
(二)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又称分权制,一般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三)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其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管理体制,以德、日、英等国家为代表。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A.雅典大学 B.赫克迈大学
C.阿资哈尔大学 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
A.民族化 B.地域化
C.国际化 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A.中央集权制 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A.享乐主义 B.存在主义
C.权力意志主义 D.实用主义
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 B.情理相融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 D.整体性原则
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 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 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 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 D.全校师生员工
二、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B.重视技术教育
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D.推行男、女同校 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
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A.个人本位 B.经济本位 C.社会本位
D.文化本位 E.知识本位
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示范者
D.管理者 E.研究者
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 B.学历结构 C.性别结构
D.专业结构 E.年龄结构
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 B.理想性 C.层次性
D.开放性 E.传统性
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 B.从属论 C.法德论
D.智德论 E.抵消论
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A.经济性 B.适时性 C.专业性
D.实践性 E.满足性
9.高校校园文化功能包括()。
A.育人 B.导向 C.辐射
D.凝聚 E.激励
10.高校自主权包括()。
A.自主调整招生比例 B.自主调整专业设置C.自主制订教学计划 D.自主开展与境外高校的交流 E.自主决定收费额度
三、判断题
1.战国中后期诞生的《大学》与《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着。
2.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正式开始。
3.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我国高等学历教育包括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
5.德育的情理相融原则就是一切都要首先以情动人。
6.学科是专业设置的基础与依据。
7.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是探索未知世界。
8.高校科研以基础研究为主。
9.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与大量投入资金。
10.高等教育发展要遵循公平与平等相统一原则。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3
一、单项选择题
1.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始于()。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2.唐代官学教育的主干是()。
A.艺术教育 B.文学教育
C.经学教育 D.诗赋
3.美国开设的第一所高校是()。
A.耶鲁学院 B.普林斯顿大学
C.哈佛学院 D.威廉 玛丽学院
4.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党委集体领导制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以法制代替德治是指德育消极观中的()。
A.从属论 B.智德论 C.法德论 D.抵消论
6.把科学原理变成改造世界的能动力量的研究是()。
A.自然科学研究 B.工程科学研究
C.社会科学研究 D.人文科学研究
7.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开发研究
8.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产生于()。
A.德国 B.苏联 C.美国 D.日本9.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是指学校文化的()。
A.独特性 B.易变性
C.先导性 D.开放性
10.依法治教的具体对象是指()。
A.依法治教的主体 B.依法治教的客体
C.依法治教的主、客体D.依法治教的依据二、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德国新人文主义代表洪堡提出“大学自治”主张,包括()。
A.学术与国家政治分离 B.学术自由,科研至上C.倡导研究学习 D.实行教授治校
E.实行灵活的聘任制
2.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有()。
A.教育 B.研究 C.服务
D.产业 E.交流
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标志是()。
A.鼓励学生跨国界活动
B.地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C.世界留学生规模剧增
D.合作办学趋势方兴未艾
E.普遍增设国际性内容的课程
4.西方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冲击的有()。A.享乐主义 B.权力意志主义
C.理想主义 D.实用主义 E.存在主义5.高校教师职业的性质是()。
A.专业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E.个体性
6.高校教师专业训练的内容包括()。
A.专业信念 B.专业态度 C.专业知识
D.专业技能 E.专业形象
7.德育工作到位,体现为()。
A.队伍到位 B.目标到位 C.政策到位
D.阵地到位 E.管理到位
8.高校科研按活动对象分,包括()。
A.自然科学研究 B.工程科学研究
C.基础科学研究 D.综合科学研究
E.人文科学研究
9.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是()。
A.开放性 B.稳定性 C.先导性
D.独特性 E.传统性
10.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包括()。
A.方向性 B.个性化 C.学术性
D.继承性 E.开放性
三、判断题
1.汉代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2.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正式开始。
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个人生理和心理全面和谐的`发展。
4.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与归宿,贯穿于高等教育活动全过程。
5.德育不能靠灌输,而必须疏导。
6.高校学科设置就是看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7.高校教学过程是一个个体认识社会化的过程。
8.高校科研要求学术目标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9.高等教育发展要靠遵循多主体、多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
10.依法治教是教育行政管理的范围扩大和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 相关推荐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2023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08-06
气候的试题及答案05-26
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0-19
急诊急救试题及答案07-21
生物安全试题及答案04-01
物业电工试题及答案11-08
服装材料试题及答案11-26
GSP培训试题及答案04-22
《雷雨》阅读试题及答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