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需要跟试题打交道,试题是命题者根据一定的考核需要编写出来的。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共基础知识刑法试题,欢迎大家分享。
公共基础知识刑法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2.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
A. 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 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3. 刑法规定,已满(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 14
B. 16
C. 18
D. 20
4. 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
A. 甲为了杀害仇人乙,在乙下班的必经之路埋了炸弹
B. 甲为了打劫银行,购买了枪械、弹药
C. 甲为了盗窃财物,毒死了看家犬
D. 甲在去盗窃的路上,因身体不适而返回
5. 甲欲杀乙,误将丙当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 )。
A. 故意杀人罪既遂
B. 过失致人死亡罪
C. 故意杀人罪未遂
D. 故意杀人罪预备
6. 下列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
A. 甲和乙共同故意杀害丙
B. 甲教唆乙盗窃,乙实施了盗窃行为
C. 甲和乙同时对丙实施抢劫,但彼此之间并无事先通谋
D. 甲帮助乙实施强暴行为,乙并不知情
7.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 )。
A. 可以从重处罚
B. 应当从重处罚
C. 可以加重处罚
D. 应当加重处罚
8. 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是( )。
A. 侮辱罪
B. 抢劫罪
C. 贪污罪
D. 受贿罪
9. 甲在抢夺乙的财物时,乙奋力反抗,甲用刀将乙刺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
A. 抢夺罪
B. 抢劫罪
C. 故意伤害罪
D. 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
10. 下列刑罚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A. 管制
B. 拘役
C. 罚金
D. 有期徒刑
11. 缓刑适用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
A. 管制
B. 拘役或者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C. 有期徒刑
D. 无期徒刑
12. 下列关于减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C. 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D. 人民法院审理减刑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
13.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经过( )不再追诉。
A.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 5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5 年
B. 法定最高刑为 5 年以上不满 10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10 年
C. 法定最高刑为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 15 年
D.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 20 年,如果 20 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14. 紧急避险保护的合法权益与牺牲的合法权益的关系是( )。
A. 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等于后者
C. 前者小于后者
D. 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
15. 刑法中的首要分子是指( )。
A.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B.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C. 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D. 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 无罪推定原则
2. 犯罪构成的要件包括( )。
A. 犯罪主体
B. 犯罪主观方面
C. 犯罪客体
D. 犯罪客观方面
3. 下列情形中,属于正当防卫的有( )。
A. 甲在面对正在进行的杀人行为时,奋起反抗,将不法侵害人杀死
B. 乙在遭受抢劫时,为了保护自己的财物,将抢劫者打伤
C. 丙在面对不法侵害人的侵害时,进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轻伤,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D. 丁在遭受不法侵害后,为了报复,将不法侵害人打伤
4. 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 )。
A. 管制
B. 拘役
C. 有期徒刑
D. 无期徒刑
E. 死刑
5. 下列属于犯罪未遂的情形有( )。
A. 甲欲杀乙,向乙的水杯中投毒,乙喝下后并未死亡,经抢救脱险
B. 甲欲打劫银行,进入银行后发现里面有很多警察,于是逃离
C. 甲欲盗窃财物,已经打开保险柜,但里面没有值钱的.东西
D. 甲欲强暴妇女,将妇女按倒在地,但因妇女强烈反抗而未能得逞
6. 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B.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
C.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D.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7. 下列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从宽处罚情节的有( )。
A. 自首
B. 立功
C. 坦白
D. 累犯
8. 下列犯罪中,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有( )。
A. 间谍罪
B. 叛逃罪
C.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D. 资敌罪
9. 下列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因果关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B. 因果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联系
C. 因果关系是认定犯罪的必要条件之一
D. 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当依据客观事实和科学依据
10. 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包括( )。
A. 双罚制
B. 单罚制
C. 转嫁制
D. 代罚制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
2. 简述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原则。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 D
2. C
3. B
4. D
5. A
6. D
7. B
8. A
9. B
10. C
11. B
12. D
13. ABCD
14. A
15. D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 ABC
2. ABCD
3. AB
4. ABCDE
5. ABCD
6. ABCD
7. ABC
8. ABCD
9. ABCD
10. AB
三、简答题答案
1. 犯罪未遂的特征如下: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重要区别。着手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例如,在故意杀人罪中,行为人举刀砍向被害人的行为就是着手;在盗窃罪中,行为人开始撬门或伸手拿取财物的行为就是着手。它表明犯罪行为已经从预备阶段进入到了实行阶段。
犯罪未得逞:即犯罪行为没有完全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例如,在盗窃财物时未能获取财物、在强暴犯罪中未能完成性交行为等。这里的未得逞是指犯罪行为没有完成,而不是没有造成任何损害结果,犯罪未遂可能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果,但未达到犯罪既遂的程度。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关键区别。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违背犯罪分子本意的原因,这些原因足以阻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例如,被害人的反抗、第三人的阻止、自然力的阻碍、犯罪分子自身能力的限制等。如在抢劫过程中,因警察及时赶到而未能得逞,就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未遂。
2. 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原则如下:
吸收原则:是指在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刑罚中,选择其中最重的一种刑罚作为执行的刑罚,其余较轻的刑罚被最重的刑罚吸收,不予执行。例如,数罪中有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只执行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其他主刑不再执行。这种原则适用于主刑中最重刑种与其他较轻刑种之间的并罚。
限制加重原则:是指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以其中最重的刑罚为基础,再加重一定的刑罚作为执行的刑罚,但是加重后的刑罚不得超过法定的最高限度。例如,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3 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1 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 35 年的,最高不能超过 20 年,总和刑期在 35 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 25 年。此原则主要适用于数罪所判处的刑罚为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情况。
并科原则:又称相加原则,是指将一人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刑罚绝对相加、合并执行的处罚原则。例如,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对于主刑和附加刑之间、不同种附加刑之间一般采用并科原则。
公共基础知识刑法试题 2
1.下列哪些逮捕人犯的情况是合法的( )。
A.由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的
B.由人民法院决定并由法警执行的
C.由人民检察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的
D.由公安机关自行批准和自行执行的
答案:AC
2.犯罪客体是( )。
A.犯罪对象
B.社会利益或权益
C.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D.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CD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放火
C.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的单位必须是公司、事业单位、企业、机关、团体
D.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答案:ABCD
4.犯罪的时候,( )不适用死刑。
A.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B.患有精神病的人正常情况下
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D.醉酒的人
答案:AC
5.有关犯罪预备,正确的说法是( )。
A.犯罪预备包含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法规定对犯罪预备予以必要的处罚
C.犯罪预备尚未造成犯罪客体的实际损害
D.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ABCD
公共基础知识刑法试题二
1.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
A.宪法
B.民法
C.行政法
D.侵权法
答案:A
2.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C
3.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 )。
A.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
B.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
C.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三个月
D.原判刑期以上二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
答案:B
4.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意表示
D.不构成犯罪
答案:B
5.刑法是( )的法律。
A.某个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
B.规定阶级压迫的工具
C.国家法律中最重要
D.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
答案:D
- 相关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刑法试题】相关文章:
医学公共基础知识试题07-02
关于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试题06-09
公共基础知识题08-23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基础知识10-17
乐理基础知识试题03-12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总结04-28
公共基础知识写作模板02-07
公共基础知识作文写作08-08
公共基础知识写作范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