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一、美术校本课程学习项目:漫画、陶艺
我对项目的认识:
A、漫画:夸张、搞笑,符合孩子的思维观念,贴近孩子生活,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B、陶艺:学生兴趣浓厚,更具有创造性;我校有电瑶、练泥机、泥板机、拉抷机、云台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学习项目目标:
A、漫画:
(1)本期目标: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简单的绘画(简笔画)练习,培养造型能力;教会学生基本的涂色方法。中高年级从简单的漫画入手,先从拟人化的动植物入手,逐渐过渡到漫画人物的学习,多练习,培养造型能力;学习色彩搭配知识,练习色彩搭配。
(2)一年目标:低年级除了基本造型外,学习绘画装饰,用各种符号装饰自己的绘画作品,丰富画面内容;涂色整洁、干净、美观。中高年级能较准确的临摹漫画作品,能把握住人物的比例、动态;能搭配出丰富、统一、美观的色彩效果。
(3)三年目标:经过三年的学习、培养,我校能形成大的漫画绘画 1
环境。学生能较熟练的完成漫画作品,为我校的'校园文化服务。能把漫画这一绘画形式渗透到新郑市美术活动中去,并获得优异成绩,形成我校少儿漫画特色课程。
B、陶艺:
(1)本期目标:教师个人学习探究陶艺,认识陶艺,掌握陶艺基本技法。
(2)一年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将陶艺引入教学,先组建兴趣小组,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陶艺小能手。
(3)三年目标:将陶艺推广到课堂,在全校掀起学习陶艺的浪潮。
三、实施措施:
1、整体思路:
(1)漫画课程分两个学段:低年级学段和中高年级学段。采用课堂上普及,课下强化的手段。每班的课堂教学按照一周国家课程,一周校本课程的规律推广、普及漫画校本课程。课下以周二至周五下午第三节课的美术兴趣小组学习为主,进行强化学习。
(2)陶艺课程先从兴趣小组学习探索,逐步深入推广到各个班级,形成我校特色美术课程。
2、实施方法:
A、漫画:
(1)低年级学段。依据学情一二年级作为低年级学段,主要学习简笔画造型及简单上色的方法。
欣赏优秀漫画图片、动漫视频,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摆放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可以讲童话故事,让孩子发挥想象,以拟人化手法描绘对象。如:苹果姐姐、茶杯弟弟等。
教师根据孩子的绘画表现,进行演示指导。给苹果姐姐带上头饰、穿上花衣。
④上色指导,涂色的时候一定要一笔一笔的涂,要顺着一个方向涂,教师示范讲解。
(2)、中高年级学段。依据学情确定三至六年级为中高年级学段,主要练习造型能力,认识漫画的形式、特点,掌握漫画的绘画技法,学习色彩搭配知识。
欣赏漫画作品,认识漫画的形式、特点。
形式:单幅漫画、多幅漫画(包括四格漫画)、连环漫画、插图小说和漫画条。
特点:线条简练含蓄、构图巧妙、造型夸张、内容搞笑等。
临摹漫画作品,先从简单的入手,可以分局部练习,比如:单独训练眼睛的画法,各种感情的眼睛;单独训练嘴巴、手、脚的不同形态画法。然后将单个局部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人像。
临摹练习环境、物体的画法,如:树木、房屋、建筑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④完整作品的创作,画面主体、背景的完整表现。
⑤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对比、色彩的情感等。优秀套色的搭配练习。
B、陶艺:
(1)教师自身学习研究。
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自主探究学习。
寻找陶艺培训班、民间艺人,学习陶艺技能。
(2)学生陶艺学习。
以橡皮泥、粘土等常见工具,进行立体艺术学习。先从简单的造型入手,培养孩子兴趣,为陶艺学习打下基础。
组建陶艺兴趣小组,小范围实验教学,学习陶艺简单技法。 增加学习难度,使用云台、拉抷机等专业工具。
3、教学阶段安排:
A、漫画:
(1)三月份。培养好习惯,认识什么是漫画,漫画的形式、特点是什么,初步尝试漫画学习。
低年级学段:学习开学课程,培养学科学习习惯;以欣赏课为主,激发学习热情,初步认识、学习简笔画。
中高年级学段:学习开学课程,培养学科学习习惯;通过欣赏课,认识什么是漫画,漫画的形式、特点是什么,初步尝试漫画学习。
(2)四月份。漫画入门,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
低年级学段:教师用语言引导,启发学生以拟人化手法描绘常见物品。如:苹果姐姐有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尖尖的鼻子、红红的嘴巴,头上带一朵黄色的小花,脚上穿着一双粉红色的鞋子……
中高年级学段:教师演示指导,学生先从眼睛入手,学习不同眼睛的画法;再学习鼻子、嘴巴、耳朵等的画法。
(3)五月份。深入学习,独立完成漫画作品,尝试人物表现技法。 低年级学段:小组合作编故事,并根据故事分工作画,再把每个同学的作品进行组合加工,创作出小组作品。
中高年级学段:将人物各个部分进行组合,能完整表现漫画人物,并尝试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人物描绘。
(4)六月份。整理装裱,汇报展示;进行期末测试。
低年级学段:整理学生个人作品、小组合作作品,简单装裱,布置汇报展;进行期末测试。
中高年级学段:整理学生作品,学习简单的装裱方法,布置汇报展;进行期末测试。
B、陶艺:
(1)三月份。学习探究陶艺基础知识,观看有关文字、视频资料。
了解陶艺所需工具、材料。
了解陶艺制作工序、方法技巧。
(2)四月份。锻炼立体造型能力,深入学习陶艺制作方法。
用橡皮泥、粘土等材料,练习立体造型能力,锻炼手感。
尝试使用陶泥制作陶艺作品。
(3)五月份。制作陶艺,掌握制作方法、技巧。
深入学习陶艺,练习各种制作方法、技巧并能熟练掌握。
能做出成功的陶艺作品。
(4)六月份。让学生接触陶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下半年看展陶艺课打基础。
组织学生观看老师制作陶艺的过程,可以是现场看,也可以是视频观看。
学生尝试玩陶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4、本期预计效果:
A、漫画:
(1)低年级学段期末能完成20幅优秀作品。
(2)中高年级学段期末能完成15幅优秀作品。
B、陶艺:
(1)教师对陶艺的知识、技能有一定的掌握,有能力进行陶艺教学。
(2)教师出5件陶艺作品。
5、期末汇报展示:
A、漫画:将选出的35件优秀作品进行装裱,举办校园漫画展,邀请学生、教师参展。
B、陶艺:教师展示制作陶艺的过程,可现场、可视频。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为了让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所有学生的素质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办学特色特点,进一步整合优化校本课程,不断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特草拟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委员会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z
副组长:z
组 员:z
执行办公室主任:z
二、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 热爱生活,学会交往,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3. 培养社会精英人才。
三、校本课程类别:
1、 文化类(中国文化、红楼梦赏析、法语入门、日语入门、德语入门、英语语言文化类、……)
2、科学类 (学科竞赛、电脑类、理科学科拓展、 ……)
3、社会类 (文科学科拓展、 ……)
4、德育类 (心理、卫生、 ……)
5、艺体类
6、实践类 (烹饪、插花、编织、陶艺、汽车、……,)
7、特色类 (航空航天俱乐部、生命科学及宇宙兴趣俱乐部、科技创新俱乐部、领导力课程、……)
四、实施步骤
1、 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提供校本课程类别,学校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申报。要求全体老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 的开发,选题不限于本专业领域,一旦选定则不随意变动,应着力于持续、深入、丰富、完善课程,力争三年左右能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教师成长为所选领域的专家。原则上合作项目原则上不超过三人,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2、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协调整合课程人员安排,审议上报的'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3、校本开发人员开始选定或编辑教材、撰写课程计划,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学校对部分特色课程组织人员培训。(假期)
4、审议通过后的校本课程项目将全部放到校园网,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通过校园网选课系统自由选择,每位学生限选一门,先选先得。除某些特殊课程外,原则上须有20人以上方可成班。(开学第一周)
5、校园网上公布最后成班的校本课程开设安排,包括时间、地点、学生姓名等。(开学第二周)
6、校本课程开始上课(开学第三周)。
五:管理制度:
(一)教师
1、开学前准备好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
2、做好学生考勤,并将迟到、请假、缺席的学生名单当天反馈给年级主任,年级主任于第二天反馈给相应的班主任。
3、做好学生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照片交到教务处归档。
4、一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上交教材和教学小结。
(二)学生
1、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学校课程,在开学第一周登陆学校网站“校本课程选报系统”选择。
2、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席1次或因故缺席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
3、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查合格可获得该课程所发证书,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六、评价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日常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来对教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选表彰奖励。(学期末)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讲义,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一、指导思想
跳绳课从健身体育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自我锻炼的意识。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自练、互评能力,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活动目标:
1、掌握双脚跳绳的方法,发展弹跳、协调能力。
2、通过跳绳活动培养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意识。
3、学习各种跳绳的动作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跳绳的要领。
4、利用多种跳绳练习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协调、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
5、培养学生时间与空间的感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增强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发挥潜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措施与方法
1、校内:各班可利用周三的第七节课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活动,将跳绳达标活动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训练,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班主任老师、学生家长以及任课教师的作用,组织、指导并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跳绳达标活动,掀起我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
2、校外:班主任老师动员学生回家与家庭任何成员自由组合进行训练,形式不限,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学生家长(或亲人)亲身参与和了解学校活动,共享一份欢乐,达到共同健身、携手育人的目的。
四、活动安排:
五、周工作安排:
第1周:阅读性内容————体育常识:课堂常规
第2周:体验性内容————跳跃:双脚连续跳上跳下
第3周:延伸性内容————双脚交换跳单绳
第4周:体验性内容————双脚交换跳单绳看谁跳得多
第5周:体验性内容————并脚跳单绳
第6周:体验性内容————并脚跳单绳看谁跳的多
第7周:运动参与————行进间跳绳
第8周:运动参与————跳绳游戏
第9周:体验性内容————绳操
第10周:体验性内容————绳操和跳绳游戏
第11周:体验性内容————跳绳
第12周:体验性内容————行进间跳绳比赛
第13周:运动参与————跳绳
第14周:延伸性内容————体验双飞
第15周:体验性内容————跳绳,游戏
第16周:运动参与————自己创新跳绳
第17周:体验性内容————考核跳绳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二)学做园艺师
(三)吃自己种的蘑菇
八年级:
参观调查
(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
(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
实践探究
(一)培育绿化苗木
(二)嫁接
(三)试种良种
综合应用
致富参谋
三、实施建议
(一)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所有资料都以资料库的形式保存在学校电脑服务器中,以备师生随时调用,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二)修学内容:
1、必学部分:是在两年的生物学习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适当的增减。
2、选学部分: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生物教师补充,二是镇农技术员提供,三是学生在网站上下载。内容同样要根据形势,作适当增减。教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其中的课题开展活动。
3、助学部分: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长的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学部分,共分三个大类型十一个主题,即每个年级设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八年级加设综合应用,主题的实施均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同类型的主题之间采取梯级开发方式(已在每个主题前注明一、二、三)。
参观调查属于调查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两个梯级:第一级是在教师的示范下,把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含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路线、调查的过程)、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全部告诉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调查的方法;第二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在第一级中学会的方法,合作或独立完成,达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学调查方法的目标。
实践探究属于探究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主题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学生整理探究报告,从中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级主题由教师把活动的主题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完善方案,使学生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三级主题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部分资料,探究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主题的.梯级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致富参谋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而设计的一个大主题。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项综合检验,它要求运用调查、探究等手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地经济建设。
(三)授课安排:
注:1、网络信息收集由电脑教师协助,图书信息收集由图书管理员协助。
2、可以利用的时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生物课,还有学生的假期。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季节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场地资源有:校内有绿化植被、生物园、学校种养基地、计算机教室、农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苗圃园、特种养殖场、优质果园、学生家庭承包的种养园场;人才资源有生物教师、聘请的农技员、校外生物科技辅导员。
四、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
2、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分工组织、计划步骤完善等。
3、学生活动结果的评价。包括参观调查报告、探究报告、技能考核等。
4、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评价方案对教师考核。
(二)形式:
1、小组评价。学生对本组成员自参加活动以来的变化进行评价。
2、自我评价。本人对自己参加本组活动以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一是口头考核;二是问卷法(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观察法,即观察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态度表现。
4、建立档案夹。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所有资料和个人评价结果保存在档案夹中,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a
成员:b
(二)工作小组:
组长:c
成员:d
(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
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对各学科提出的各个校本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全面分析了学校现有资源,讨论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框架: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基础上,框定我校校本课程分为四大类: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评定,确定本学年的校本课程。
一、课程设置:
1、人文类:
(1)时事开讲。
(2)生活中的经济学。
(3)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4)花卉与生活。
2、科学类:
(1)身边的化学。
(2)航天科技。
3、艺术类:
乐器、声乐、素描、动漫、硬笔书法、立体构成、服装设计、装饰画、绢花制作、风景画。
4、体育类:篮球、排球、足球、舞蹈。
二、校本课程纲要编写要求:
1、课程名称:(包括适合年级)。
2、主持教师:(待定)。
3、课程类型:(说明是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
4、课时量:说明总课时量及课时安排。
5、日期:起止日期。
6、课程具体设计:
(1)课程目标:逐点陈述目标,要全面而具体。
(2)课程内容:知识内容、活动形式等相关方案;具体的组织等。
(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如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4)课程评价:评价的标准。注意: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过程评价、评价角度要多元化。说明学分值计算方法。
(5)环境条件:(硬环境:需要学校提供设备、场地、资金等;软环境:工作量的计算、教学的评价等。)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7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实效性、同步性、开放性、选择性”的研究目标。拟包括三大模块即: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一)高中生物怎么学
1.通过本专题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生物学成绩,进一步达到多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灵活的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
通过对高中生物中趣闻趣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本课程也使高中生对自己日常行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积极纠正;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会价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有机整合,开发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的生物实验,实现对学科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本课程拟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验设计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用时约两年半时间(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组建课题小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高二年级11个理科班。
3.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属于校本课程的问题)再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调研、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课题前期背景情况调查
2.对子课题部分内容进行尝试性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交流—总结
3.陆续完成子课题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1.汇集完成本课题的编写、评价,进行校内成果研讨鉴定,根据鉴定意见进行修改、补充、整理出书,课题组完成专门性总结
2.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召开结题会议,进行课题工作总结,聘请专家评审,修改课题报告
4.结题材料及研究成果装订成册或书上报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陈维强
成员:耿占荣、杨玉芳、陈维强、马桂兰、吉义东、王永峰、刘春辉、于洋、孟进、宁春晓
2.课题组成员分工
陈维强负责课题申报,管理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的全面工作,负责活动内容的记录、活动过程的拍照、摄像、外出参观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陈维强、耿占荣、杨玉芳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制定,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及研究成果的汇总、上报及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工作,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怎么学》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王永峰、孟进负责学生问卷的设计、调查、统计分析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于洋、刘春辉、宁春晓负责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的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参与校本课程中《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吉义东、马桂兰负责有关生物实验和实习考察等实践的设计、准备、实施及分析,并参与部分校本课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实验》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三)课题的管理
本课题由学校领导负责监督指导,课题负责人组织实施,学校负责管理。课题成员分工协作,请专家和有关教研人员指导,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法、试验法和走访参观。
1.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进行兴趣和需求调查,进行分析,设想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思路、操作计划,进行论证,修定完善,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收集有关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准备工作,之后再试编写--研讨—反思--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最后形成成果。
2.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结果,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教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
3.数据分析法当前,通过对各阶段学生纸笔测验或调查结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评价校本课程建设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客观性和科学性。
4.文献法因为我计划编写的内容大多数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参考,需要通过大量查阅文献,
5.试验法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编写前后需要反复的进行试验,根据试验反馈的信息,再进行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6.走访参观通过走访参观校外生态基地、种植或养殖专业户,科研院所等,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五、预设的研究结果
预期本课题研究成果:
1.汇编成册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试用)》教材。
2.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
3.学生在进行校本活动中的成果: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等。
4.教师参与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心得和经验、教学设计、案例论文等册子及优秀教学课件。
5.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8
一、指导思想:
1、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校在课程开发前进行一项调查中表明:有80%以上的学生对写字感兴趣,这一数据说明,学生有开设书法课程的需求。
2、立足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日益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写字教学本身及其外延还潜在着许多优势有待于我们开发,需要也必须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来对写字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使之成为一门既有着丰富内涵又有着广泛外延的课程,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艺术素养。
二、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通过练字,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3、通过坚持不懈地练字,陶冶学生的性情,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自身的涵养,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
4、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增进学识修养,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书法校本课程研究组机构
组长:张义富
副组长:赵玉利
组员:杨艳军 姜海平 李敏 戚焕芹 张义明 张传牧 姚传东
四、课程内容:、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书家故事、书家介绍、书家作品、书苑常识等;
(2)开展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五、课程要求:
(一)各年级要求:
六年级: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七年级: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九年级: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平心静气美,提高学生
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六、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在每周每班一节写字课的基础上,课外活动组织书法兴趣小组,重视个别指导使学生由写字转到书法,这样既有面上的普及,又有点上的提高,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二)、实施途径和方法
1、激发写字兴趣。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写字环境,在全校每个教室内都开辟写字专栏;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写字宣传橱窗,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浓郁的写字环境所深深吸引,立志要好好练字。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写字,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书法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书法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再次,结合学校艺术节定期举行书画比赛和展览。
2、培养书写习惯,要求写字时做到:人坐直,胸挺起,手放平,脚放正,笔握牢;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
3、练好基本笔画,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各种笔画名称,掌握各种笔画的写法,再教给学生怎样起笔、运笔、收笔。
4.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古今书法名家众多,“欧、颜、柳、赵”诸体风格各异,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书法流派的碑帖,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名家书法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奠定基础。
5.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书写,能够对某种字体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并在书写熟练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的知识迁移加上
对写字的悟性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写出了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七、课程评价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六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七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九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八、保障措施
1、努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平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 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平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
2、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3、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9
一、课程开设的需求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
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入手,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感恩意识。针对经典中承载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3、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规》进入校园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没有,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弟子规》第三、四部分讲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他人诚实守信,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由此可见在《弟子规》进校园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二、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弟子规》校本课程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高一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阅读原文。
三、课程教学理念
《弟子规》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理念应当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1、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能懂会学的自主解决,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顾况《行路难》)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这一点,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优秀的经验,自无须赘言。《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弟子规》校本课程也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如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此外,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文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纵横联系,指导运用: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朱熹)。《弟子规》校本课程,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弟子规》这样的古文古训,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礼仪行为的课程是可行的.。但是,仅仅是诵读文字、解释句子、读懂意思,这样的课程,目标是有欠缺的。学生不会理解得很渗透,对行为改善的帮助不会很大。
作为校本课,引导现代的学生来学习古文古训,应该为其注入新的含义,在目标上加进一些现代的气息,这是该思考的。古时候的弟子规,多是从礼仪角度讲的。但是,做为现代人,我们该怎么样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校本课该思考的问题。
1、研究。研究就是去探究文字背后所存在的科学道理。把古人没有讲出来的意义、没有想到的意义研究出来。比如:“年方少,勿饮酒”,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字背后的科学道理。
2、悟理。悟理,就是用心来体会文字背后所表达的一般性的做人道理。有些行为礼节,现在已经不再讲究。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文字背后表达出的人与人交往的一般性要求。如“揖深圆、拜恭敬”
3、表演。表演就是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文字所描绘的行为动作,让孩子在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来产生对好的行为的“好”,对不良行为的“恶”,而不是停留在道理上。
4、批判。《弟子规》中有贞节烈女的一些要求。既然是古训,其间会有一些糟粕的东西。我们不能够因为其间有糟粕就不再要求学习,也不会因为它是古训就全盘接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去批判。我们要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发展和培养的个性,主见意识。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弟子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其一,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大义”。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宋代朱熹主张先读《近思录》,次读“四书”,而后及于“五经”,均要求熟读成诵。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日臻完善的《弟子规》校本课程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
其二,《弟子规》是古代经典篇章。这些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规》校本课程所选内容,是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精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故事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校本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使《弟子规》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五、评价建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来说,应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针对《弟子规》校本课程,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如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撰写,教学的效果等都可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激励、指导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从学生《弟子规》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弟子规》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弟子规》,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近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使评价更具综合性。
自我评价。通过反思,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
小组间评价。同学之间互夸,互助,共同进步。对以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改进措施,共同确定努力方向。
师生之间互相评价,《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不单单是学生的事,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这样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还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0
一、开设此特色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汪生虎
副组长:李建玲
组员:曹永川、赵春兰、宋占菊、汪玉福、张永兰
各年级实施教师:
三、课时计划
各班周四下午第三节为英语校本课,每周1节,每学期20节。
四、教学结构和方法
指导教师按年级分布,制定计划
六、特色校本课程研修的方法和对象
此特色校本课程在全校1——5年级学生中开展研修,以学期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修。
七、课堂教学结构:
1、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
2、操练句型。
3、学生分角色表演。
4、评价。
八、评价办法
1、班级评价
由小组长组织评比、评价和交流并评出每星期优秀学生,并在登记表中做记录。
对班级的`评优代课教师自行奖励。
2、指导优秀教师评选标准
(1)指导教师工作负责、热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研态度及作风。2分
(2)指导教师能够结合教研小组的研究进度,适时为小组成员进行开题,中期及结题报告会,帮助学生对研究活动有更好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研意识。 2分
(3)指导教师能够经常与小组成员交流,沟通,了解与监督小组的教研进展,对同学们
在教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3分
(4)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学习达到规定的要求,完成质量好,优秀率高。3分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中国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 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中国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中国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
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 课程目标
1. 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 通过书法史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 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 通过学习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 课程内容
1. 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
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 流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的主笔次笔之分。
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 b.颜行 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落款:落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
3.书法笔画训练。
执笔、用笔、墨法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
组长:叶新安
成员:各语文教师
2、开课年级
一至六年级
3、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一节课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2.成果展示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4. 教师评价
5.比赛成绩评定。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2
一、课程目标
1、知道云南的世居民族有哪些。
2、知道班里的同学是哪些民族和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知道云南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云南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地区。
4、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点、
六、难点:重点: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难点: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七、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
二、课程内容
(一)拓展型课程
1.兴趣活动
内容:、舞蹈、合唱、画画、地理风貌,民俗等。
2.专题教育每周2节。
第一周:喜庆的节日和民族风情的视频资料(1);
第二周:云南的节日和民族风情的视频资料(2);
第三周:精美的手工艺品及视频资料;
第四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1);
第五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2);
第六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1);
第七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2);
第八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1);
第九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2);
第十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1);
第十一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2);
3、学习形式
观看ppt、视频,资料。
每学期安排不少于一周。
4、拓展型学习:
了解云南的发展史,及一些常识。提高写字质量。
(二)探究型课程
旨在从小培养学生对云南文化、艺术等的兴趣,以及对问题由好奇到求索的探索精神。这类课程尚处于摸索阶段,不是很成熟。
三、课程实施
1、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经历。
(2)校本课程的学习,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让学生动态地观察、实验、讨论、调查,体验学习思考和积累的过程,获得成就感。
(3)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实施校本课程中,教师应不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发展的水平。
(4)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现有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宽广的时空,创造有利的条件。
2、途径
(1)拓展型课程每周安排1节,用于拓展阅读和对学习内容的拓展。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学期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整体安排学生搜集资料,时间不少于2周。
(3)开放图书馆、供师生阅览,查阅资料,搜集信息。
3、实施时间:20xx年9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3
亲爱同学们,让我们相聚在《看电影学语文》里吧!让我们一起走出语文课本,走进电影殿堂,共同领略语文的魅力,电影的精彩。在语文的境界里,我们恍入仙境,在迷蒙中穿梭前行;在电影的世界中,我们拨云见日,在阳光下沐浴成长。
一、课程名称
看电影学语文
二、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可见,国家是鼓励学校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而电影作为一种贴近当下学生生活的媒介,当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因为电影是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宗教与道德、理想与现实于一身,融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是生活的缩影。
三、培养目标
1.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3.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形式,提高学生思维批判、口语表达、书面写作等语文素养,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取得显著提高。
四、理论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
五、实施方式
以主题为板块。一个主题一个板块,每个板块汇集同一主题的电影,根据课程的需要做相应的处理,使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和审美水平。如"环保"主题、"探险"主题、"英雄"主题、"民俗"主题、"动物"主题、"梦想"主题、"生命"主题等。
六、教学思路
目的不同,教学的思路也不同。
1.提升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理清电影情节脉络,通过口头和书面语言梳理并概括故事的关键情节。如"英雄"主题中的《花木兰》,引导学生对电影复杂的情节概括为:匈奴入侵——选媒失败——替父从军——艰苦训练,遭遇尴尬——机智败敌——果敢救驾——辞官归隐——光宗耀祖——收获爱情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主题自由谈。设计问题:关于这部电影,我想谈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影感受填上一个关键词,谈谈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如《疯狂动物城》,答案有:坚持、梦想、勇气、信任、欲望、嘲讽、歧视、偏见等。
(2)自主问题探究。设计问题:请提一个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尝试与同学交流解答。
(3)主问题探究。精心设计三到四个主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借助问题深入解读作品。
3.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多角度情节概括写作练习。
(2)依据主题来抒写感受练习。
七、教学评价
1、学习态度
优秀:态度明确,积极参与,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良好:态度端正,主动参与,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合格:态度较端正,能参与活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2、实践作品
优秀:主题明确,有创意,且能完成作品
良好:主题明确,能完成作品
及格:能完成作品
总之,这一课程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以赏识为核心。
欢迎大家踊跃留言,一起探讨这类课应该怎么上,也可以推荐适合小学生观看的经典电影。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4
一、课程说明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学校应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作为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修习校本课程至少需要获得6个学分。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发展学生个性,体现学校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
三、组织机构
为了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职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对学校课改委员会负责,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切问题的领导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的目标
以新课改为契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五、校本课程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由于校本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内容的宽泛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还要针对学校和地方的特色。
3、自愿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资源性原则,教师要资源开发,学生要资源选择,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开发与申报
1、实验中学的每位教师都有开发校本课程的义务。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提前一个学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特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编写课程纲要和教案,有能力的老师还可以编写校本教材。
2、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的要求,按时申报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上报申报材料,包括课程提纲、教案、教学计划等等。
(二)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审核,审核采取看材料,听汇报,以及试听等方式,通过审核的校本课程纳入到下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供学生在下学期进行选修。不合格的校本课程,教师修改完善后,可在下学期继续申报。
(三)选课
1、校本课程的选课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在每学期初进行。
2、学生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本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进行初选,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一门,最多选两门,且不能重复。
3、教务处根据学生的初选情况进行调整,每门课程最多不能超过60人,最少不能少于30人。超出规定人数的课程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名单,未中签的学生重新选课;少于30人的课程不开设,学生重新选课。最终由教务处登记汇总,形成校本课程选课结果一览表。
(四)实施
教师按照教务处最终的选课结果一览表,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授课。由教务处组织统一检查。
(五)考核
1、学校不组织校本课程的统一考试,由任课教师在授课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
2、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平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3、由任课教师根据《大庆实验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
(六)总结反思
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和修改后的课程纲要上报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七、校本课程的管理
1、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2、学校要组织有意愿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来确定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的主题。
3、学校要组织培训教师,特别要重视教研组和教师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多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4、经常进行资源调查,整合蕴藏在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和社区中的课程资源。
5、学校要通过学生选择和评价等方式实现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主体地位。
6、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评价,了解和掌握校本课程的开设效果,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7、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动态调整。
8、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均可获得相应的报酬。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在学校质量评价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
2、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学校要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九、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学校常务副校长担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长,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按时足量的配备和安排开设校本课程所需的场所、仪器以及各种研究资料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3、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参评先优模、外出学习和安排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5
一、指导思想
“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校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我的课程我喜欢”为主题,以“让多彩的课堂伴随孩子的童年,让美丽的校园成为孩子的舞台”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在未来三年,我们努力构建邱皮沟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通过课程让每一个邱小学子在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向前迈进一大步。
二、总体目标
1、开发具有学校特点的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本课程,形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存的校本课程体系。
2、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努力开设能全面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多样化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为最好的自己上向前迈出一大步。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知识领域,陶冶情操,为美好人生奠基。
4、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快乐、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并有效实施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开放型校本课程。
三、课程原则
1、主体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学校领导共同研究探讨编集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2、合作性: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要与校长、主任、同事、学生、家长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3、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4、选择性: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5、开放性:课程开发在资源方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开发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主任、校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6、灵活性:采用自编教材,立足本校实际,立足课堂实际,立足学生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组织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范文华
副组长:李秀娟崔丽娜
组员:于旭坡邓红胥黎明王静坡
佟艳梅闫红军张丽
五、课程实施的主要阶段和步骤:
1、启动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启动、筹备。(2)。评议、审核。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开题、选题,形成《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初步实施《方案》。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课题实验。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继续深入展开校本课程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同时,认真查找和梳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做好师生课题实验成果、经验总结工作;学校、师生各种资料归档。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设想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 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形式以成长记录为主,要体现过程。
2、学生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评价的出发点是找出学生的优点。评价的方式是鼓励和表扬,以学生个体为主要评价标准,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小组评价主要是采取捆绑式评价:最有实力的小组、进步最大的小组、帮扶最好的小组等。
3、教师评价:对授课教师的授课,通过听课、导学案,体会、反思、查阅各种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还要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七、校本课程管理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历躬行。成立以范文华校长为领导的'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开发研究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等领导机构,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良性运行。校领导带头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做好示范。
2、规范学校课程管理秩序。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由校长负责学校课程之间的整体协调,同时做好监控工作;教导处根据各类课程计划制定教学(活动)计划、进度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教师认真进行教学,撰写课程实施的教学(活动)案例,及时总结反思;教务处及时整理,保存教学(活动)的相关资料及取得的成绩证明。学校每学期召开学校课程研讨会、教学观摩会,交流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学校课程开发工作组”参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了解具体情况,召开分析会,总结经验。“学校课程评估工作组”随机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活动进程,每学期结束对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3、进一步拓宽学校教育资源,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制各种教学设备,对现有对现有教育资源整理充实,妥善安排,统一调配。
4、时间上的保证。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把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定为校本课程活动时间。
八、学校课程保障措施
(1)奖励制度。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的态度、能力以及实施效果对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
(2)教研制度。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分学科的教研活动,研讨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针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质量监测制度。教导处根据教学流程管理的要求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确保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
(4)队伍保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深刻领会课程精神内涵。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鼓励、支持教师研究课程实施的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进行课题研究。
(5)经费保障。实行经费倾斜政策。筹措资金优先用于课程开发,设备添置,印刷、或出版成熟的开发校本课程教学最新资料。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0-18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3-07
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6-15
2022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9-29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07-21
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2-05
足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22
【荐】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4-16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04-14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荐】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