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网格化实施方案

2024-11-12 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基层治理网格化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基层治理网格化实施方案 1

  为全面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创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管理为重点,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网格建设,最大限度整合基层服务管理资源,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党建引领功能切实增强。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覆盖网格,全面领导、全程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框架体系更加完善,政治引领功能不断增强,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网格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网格划分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网格员队伍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精干高效,与基层各类组织有效衔接、优势互补,建成全面覆盖、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网格体系。

  (三)多网合一模式全面推行。综治、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社保、医保、应急、救助等各类治理功能全部聚集到网格,推动网格全面承接格内各类社会管理事务,实现“多网合一、一格多能”。

  (四)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实施网格治理,基层突出矛盾纠纷、群体性的事件、刑事治安案件、疫病流行和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等得到有效预防和遏制,群众诉求得到有效回应和解决,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

  二、工作职责

  按照“多网合一”要求,村网格主要承担以下工作职责。

  1.基层党建,加强网格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组织生活,切实发挥网格党组织政治功能。

  2.信息采报,做好网格内各类基础信息采集和社情民意收集工作,实时上报动态信息、及时反映群众诉求。

  3.便民服务,积极开展救助帮扶、代办帮办等各类便民服务,积极为居民排忧解难。

  4.矛盾化解,及时了解掌握网格内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调处化解,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5.隐患排查,定期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反馈,督促抓好整改,防止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6.卫生管理,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巡查监督,倡导文明生活习惯,加强重大疫病排查、防控,及时响应、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人口管理,实时了解掌握网格内流动人口和重点管理人群情况,协助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8.其他工作,经党委政府批准,可承担其他基层治理服务工作。

  三、工作制度

  (一)巡查走访制度

  1.旗、镇、村干部每周到所包村民组开展工作至少1次;

  2.网格员每天对网格进行巡查走访,每周至少对联系村民走访一遍,每周将走访情况报告网格长;

  3.网格长每周对生活困难家庭、空巢老人家庭、重点人员、特殊人群等登门走访,每月至少对网格内居民走访一遍,并做好登记、报告。

  4.要合理安排入户调查时间,注意方式方法,严格保护个人隐私。

  (二)工作例会制度

  村每周至少组织网格长和网格员召开1次民情分析会或工作碰头会,对网格社情民意进行汇总梳理,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三)情况报告制度

  实时梳理分析网格内动态信息,能够处理的事项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逐级上报。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统筹领导。各村党支部(总支)要充分认识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

  (二)密切协同配合。各有关办公室、中心、执法局要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健全完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机制,形成上下协作配合、各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责任落实。镇党委要强化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的领导。村党组织负责统筹推进本村的网格建设,认真做好日常管理、督促指导等工作,确保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基层治理网格化实施方案 2

  为深入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整合基层服务资源,不断完善新时代乡村治理模式,夯实基层基础,统筹推进农村各项工作落实,加快构建“网格化监管、一体化执法”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全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行政审批权下放、执法力量下沉”为突破,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行政职能整合,实现监管、执法分离,做到“一张网格抓监管、一支队伍管执法”,实现精准精细监管、依法依规行政。

  二、深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精准精细监管服务指挥平台

  (一)网格化阵地建设。镇级网格化服务中心建设,在镇综治中心设立网格化指挥调度中心,建设网格化智能管理平台。严格落实网格分级负责制,发挥网格监管服务职能,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形成工作联动、问题联治、服务联同的治理格局,实现信息处置高效集约化,推动精准精细网格化服务管理。村级网格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各村设置网格化服务管理办公室,第一批建设6个村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设置制度门牌、办公桌椅,规范业务办理流程,做好日常值班值守,第二批剩余村庄全面推开,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二)工作开展模式:

  (1)日巡查:由自然村基础网格员按照巡查内容每天在各自责任网格进行巡查,将巡查情况向网格长汇报签字后由社会治理网格员上报镇网格化中心。

  (2)月排查:每月1日和15日由三级网格长(自然村主职干部)组织本村所有基础网格员对全村进行集中排查,重点检验日巡查成效,摸排问题隐患。

  (3)季度联查:每个季度初以工作区为单位,工作区书记牵头,组织工作区网格员对全工作区范围内进行联合检查,确保巡查范围无死角,巡查内容不遗漏。

  (4)会商机制:每周由镇网格化办公室牵头对收集的二、三级网格处理困难的'问题,组织网格化领导小组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会商处理,对乡镇无法处置的按程序上报县网格化中心。

  三、网格布局及工作职责

  (一)“一级网格”:镇级网格

  镇党委书记、镇长为一级网格长。设立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综治中心、派出所、国土所、环保办、安监办、民政办、供电所、便民服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财经服务中心、行政执法中队、人居环境整治办、乡建办、12345热线办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

  主要职责:负责全镇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运行管理,制定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培训方案;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制定工作计划,安排部署工作任务;负责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做好与上级网格的对接工作。

  (二)“二级网格”:工作区网格和企业网格

  工作区网格:共划分为5个工作区网格,各工作区书记、主任为二级网格长。

  主要职责:负责做好本网格的管理与服务等综合工作,落实好镇网格化管理服务办公室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负责督促三级网格落实月巡查工作制度,牵头落实季度联查工作机制,及时将各类动态情况反馈至网格化管理服务办公室,检查网格工作记录等。

  企业网格:共划分为19个企业网格,各帮包企业领导为企业网格长,负责本企业的各项事项巡查上报工作。

  (三)“三级网格”:36个村级网格

  以自然村为单位共划分36个村级网格,书记或村民大组负责人为三级网格长,对本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负总责,“两委”成员及“三大员”为各村基础网格员,对辖区内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巡查上报工作。

  主要职责:三级网格长负责半月召集村“两委”成员、”三大员、村务监督委员会、老党员老干部及志愿调解员会议,听取各基础网格员对巡查出未落实的问题及辖区内村级重大事务进行研判处理,填写工作纪实;对6类18项数据由三级网格长签字后,由社会治理网格员通过微信群直报镇网格化服务中心。

  四、完善网格化运行机制

  压实监管责任。镇网格化服务中心统筹力量,把监管作为预防违法问题的主要手段,解决落实网格员直报问题、审批事项问题和执法处置后续监管问题,及时化解苗头性问题,减少违法现象发生,减轻执法工作压力。

  畅通网格化服务中心信息渠道。公开镇网格化服务中心电话0539-3621002。建立网格员直报制度,一是通过热线电话直报;二是镇网格化服务中心专职人员与基层网格员建立微信,通过微信一对一直报信息;三是网格员通过手机微信群对6类18项数据直报网格化服务中心。同时,积极发挥群众监督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用,实现监管责任全覆盖、无盲点。

  建立容错纠错正向激励机制。对信息报送不及时,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消除影响的,视情况予以容错免责或减责。实行首报激励机制,涉及安保维稳类、违法建设类、安全生产类、环境保护类等底线工作和负面舆情信息,第一个直报网格化服务中心的,给予一定奖励激励。

  落实监管失责问责机制。镇网格化服务中心对各村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对通过群众举报、数据分析等发现未上报的,对村居未及时上报,造成工作被动产生不良影响的落实追责问责。

  五、整合执法队伍,建立一体化综合执法队伍

  按照县委执法力量下沉部署,用好“村呼镇应、镇呼县应、民呼我应”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乡镇执法队伍“县派镇管”,整合全镇执法力量和执法部门,建立跨领域跨部门一体化综合执法办公室,实现“监管执法两分离,一支队伍管执法”。

  1、整合执法队伍。建立综合执法队伍,实行集中统一办公,对执法事项进行集中分类管理,明确执法权限,根据日常工作分工,由有关镇级领导班子成员分管,设立工作组,各工作组组长作为综合执法队伍核心力量,涉及相关执法任务时,由分管领导会同工作组组长提报意见,经镇联席办公会研究后组织执法。

  2、建立联动平台。强化与网格化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的信息联动,建立发现问题监管、落实意见审批、执法结果处置、信息资源共享,全部纳入日常监管、巡查范围,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监管与执法分离,事前预防与事后监管分离,确保问题发现及时,处置到位。

  3、完善工作机制。综合执法办公室做好日常巡查和应急处置,通过移动终端和执法APP,实现日常巡查智能化,解决问题精准化,建立线索会商机制,理清执法权限,对于执法力量不够和权限受限的,及时“吹哨”,由上级部门请求增援,进行联合执法。

  六、强化督考激励,推进责任落实

  1、完善闭环管理。建立“一办两中心”信息共享、配合联动机制,实现监管问题信息同步、审批事项信息同步、执法处置信息同步,打造“审批—监管—执法”闭环式管理。

  2、加强督考激励。由镇督考办制定考核细则,对网格化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执法办公室“一办两中心”进行督导考核,树立职责权限,明确监管、审批和执法流程制度,分解相应权限,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措施,不断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3、强化责任追究。镇党委对“一办两中心”未及时履行、不当履行或违法履行监管、审批、执法职责权限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坚持依法主动公开制度,对监管、审批、执法内容及时进行公示,实现阳光行政。

  基层治理网格化实施方案 3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示精神,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和村级综合管理精细化水平,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惠及民生为目标,以实施网格建设为抓手,积极、稳妥、坚定不移地推进古培镇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让服务更全面、更精准、更高效,让群众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为建设“生态、文化、活力”古培贡献力量。

  二、总体目标

  坚持“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原则,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以解决群众问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进一步理顺我镇基层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终实现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便民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社会治理在“网格”中加强、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网格化工作机制,围绕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共商共议,齐抓共管,形成网格化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网格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网格化工作的重要标准,力求问题更精准、管理更精细、服务更高效,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整合资源稳步推进。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壁垒,统一数据标准、统一采集流程,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互联互通的网格化信息平台;科学划分网格,合理分类事项,完善考核机制,构建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权责清晰的工作链条,稳步推进网格化工作。

  (四)坚持合理划分事权。结合镇和部门机构改革工作,按照务实、便民、高效原则,进一步明确镇、部门、村职能职责,科学合理明确镇、村应该承担的工作事项,着力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做到权责对等、人事相称,实现“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形成镇、部门、村共同研究、共同参与网格化工作的良好态势。

  四、组织体系

  (一)建立网格化工作组织体系。镇级层面成立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黄浩任组长,镇长刘灿、党委副书记刘虎翼任副组长,全体负责干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网格化工作的计划、组织、指导、调度、督查和考核,由党委副书记刘虎翼任网格办主任。

  (二)建立联点制度。将群众工作与网格化工作高度融合,建立新型联点机制,联村领导任网格长,积极参与推进网格内问题的解决和化解,形成镇和村条块结合、联动办理的合力。

  (三)定岗定责制度。每个网格实行“1+1+1+N”的人员模式,即每个网格设1名网格长、1名镇网格员、1名村网格员和若干网格联络员(人员安排详见附件1,工作职责见附件2)。

  五、网格划分

  (一)科学划分、全面覆盖

  科学合理地划定网格,是实施“网格惠民”的基础。村划定网格的基本原则是“规模适度,无缝覆盖,方便管理”。课功、汨水、南环划分为4个网格,杨梅铺、古培塘、雨坛划分为3个网格,岳峰划分为5个网格,双凤划分为6个网格,共计32个网格。

  (二)采集信息、建库造册

  在网格划定之后,必须对网格区域内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登记造册。总体工作要求是做到“全面、细致、精准”。全面,即包括居民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单位等基本信息、党建情况、社团组织情况等全方位的情况。细致,即各类情况务必细致,做到到组、路、到栋、到房、到人,一目了然。精准,即要求准确无误、杜绝差错。

  采集信息,登记造册,是做好网格化服务工作的.基础,务必建立起从网格——村——镇,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网格服务体系。该项由各网格员具体负责,网格信息员协助完成。在信息采集时,着重建三库:党员库、能人库、热心公益人员库。

  六、工作流程

  根据网格事项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巡自办”与“巡办分离”相结合的处置机制,做好“巡、派、办”三个核心要素的结合工作。“巡”即以镇网格员、村网格员为主,网格联络员为辅,统一发现、收集、上报纳入网格化部门的事项和数据;“派”即镇网格办对所有上报事项按照事项清单进行甄别和分类,点对点派单至相应的组线,并进行追踪和归档,对所有采集数据进行保存和分析,为领导决策、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办”即相关处置单位根据现行权责边界,按照事项清单既定的工作流程、结案标准、办结时限对事项进行处置。自巡自办的事务,实行“发现—处置—上报—反馈”的工作流程。巡办分离的事务,实行“巡查—发现—上报—派单—处置—核查”的工作流程(整体流程详见附件3)。

  七、科学考核

  将网格化管理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的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处罚的重要依据,镇纪委和网格办将网格化工作纳入重点督查事项,加大跟踪督办和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八、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组线、村要高度重视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总抓手、主阵地,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统筹兼顾,强化责任落实,倒排工作任务,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强化要素保障。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人员管理、业务培训、工作流程、检查考评、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使网格化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常态化。强化经费保障,将网格化工作各项建设、运行、管理等费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强化队伍建设,对网格人员统一职责、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培训、统一考评,力求网格人员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搭配,工作经验和文化层次优势互补,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网格员队伍。

  (三)浓厚宣传氛围。各村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使群众理解、支持、参与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要加强对网格化基层治理改革的研究,认真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分析解剖典型,及时总结提炼、宣传推介。

  基层治理网格化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以创新治理方式为手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网格化管理理念,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健全机制,构建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基层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理、有效解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全面覆盖的基层治理网格体系,明确网格划分标准和边界,确保每个区域都纳入网格管理。

  组建专业、高效的网格员队伍,明确网格员职责,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网格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搭建信息化网格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实时监控、指挥调度等功能,提升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程度。

  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基层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环境卫生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更加便捷,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网格划分

  划分原则

  尊重传统、便于管理:结合现有的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界限、居民小区布局、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划分,保持管理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方便网格员开展工作。

  规模适度、界定清晰:每个网格的面积和人口规模要适中,避免过大或过小,确保网格员能够有效覆盖和管理。同时,明确网格的边界,避免交叉和模糊地带。

  全域覆盖、无缝对接:确保基层治理区域无遗漏,实现网格之间无缝对接,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地区,都纳入统一的网格体系。

  划分方法

  在城市社区,以居民小区、街巷为基本单元划分网格,一般每个网格覆盖 300 - 500 户居民。对于规模较大的小区,可以按照组团或楼栋进一步细分;对于开放式小区或老旧街区,可以结合道路、河流等自然边界划分。

  在农村地区,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落为基础划分网格,每个网格覆盖 100 - 200 户村民。对于地域面积较大、人口居住分散的村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网格范围。

  对于工业园区、商业区等特殊功能区域,可以根据其规模和管理需求单独划分网格,确保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网格员队伍建设

  人员构成

  专职网格员:通过招聘或从现有社区工作者、村 “两委” 成员等群体中选拔,负责网格内的日常巡查、信息收集、问题处理等主要工作。每个网格至少配备 1 名专职网格员。

  兼职网格员:整合辖区内的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物业人员、保安等力量,作为兼职网格员参与网格管理。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专职网格员开展工作,如提供信息线索、参与应急处置等。

  职责分工

  信息收集员:负责收集网格内的人口信息、房屋信息、治安状况、环境卫生、民生诉求等各类信息,并及时上报至网格管理平台。

  矛盾调解员:排查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及时介入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复杂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并协助相关部门处理。

  治安巡防员:开展日常治安巡逻,检查网格内的安全隐患,如消防设施、治安防范设施等,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同时,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环境监督员:监督网格内的环境卫生状况,督促居民和相关单位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污水排放等问题及时制止并上报,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环境整治行动。

  政策宣传员:向网格内居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基层治理工作要求等,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培训与管理

  培训体系:建立分层分类的网格员培训体系,包括入职培训、业务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培训内容涵盖政策法规、沟通技巧、信息采集与处理、应急处置、社区服务等方面。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网格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考核机制:制定网格员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和标准,如信息采集的准确率、问题处理的及时率、居民满意度等。定期对网格员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网格员的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挂钩,激励网格员积极履行职责。

  监督管理:建立网格员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网格员日常工作的监督。通过网格管理平台对网格员的巡查轨迹、工作记录等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网格员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建立居民投诉举报渠道,对网格员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监督。

  五、信息化网格管理平台建设

  平台功能设计

  信息管理功能:建立涵盖人口、房屋、单位、党组织等各类信息的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录入、查询、更新、统计等功能。网格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采集和更新信息,为基层治理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事件处理功能:实现事件的上报、受理、派遣、处理、反馈、评价等全流程管理。网格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后,通过移动终端将事件上报至平台,平台根据事件类型和所属区域自动派遣至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至平台,并接受居民评价。

  实时监控功能:整合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器等资源,对网格内的重点区域、重要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如在社区出入口、公共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在消防设施、电梯等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现对安全隐患的及时预警和处置。

  指挥调度功能:在发生突发事件或需要开展集中行动时,平台能够实现对网格员、相关部门人员和资源的统一指挥调度。通过地图定位、语音对讲、消息推送等功能,快速下达指令,协调各方力量,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分析决策功能: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平台上的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为基层治理决策提供依据。如分析治安案件的高发区域和时段、居民的热点诉求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治理策略和资源分配。

  平台建设与维护

  建设方式:可以采取自主开发、购买成熟软件产品或与专业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等方式建设信息化网格管理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平台的兼容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确保与现有政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数据安全与维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平台数据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问题。同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平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系统升级、数据备份等工作,确保平台稳定运行。

  六、工作流程

  巡查走访:网格员按照规定的巡查路线和频次对网格进行日常巡查,主动与居民沟通交流,了解社情民意,收集各类信息。在巡查过程中,及时发现网格内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如安全隐患、环境卫生问题、矛盾纠纷等。

  信息上报:网格员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收集到的信息通过移动终端及时、准确地录入信息化网格管理平台。上报信息应包括问题描述、发生地点、现场照片、紧急程度等内容。

  受理派遣:平台管理人员对网格员上报的信息进行受理和审核,根据问题的类型、归属部门和处理权限,将任务派遣至相应的职能部门或责任人。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

  处理反馈:接到任务的部门或责任人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对问题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平台反馈给网格员和平台管理人员。在处理过程中,网格员可以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核实结案:网格员对问题处理结果进行现场核实,确认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在平台上进行结案操作。如发现问题未彻底解决或处理结果不符合要求,网格员可以要求相关部门重新处理。

  评价考核:居民可以通过平台对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相关部门和网格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平台根据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对网格员的信息上报、问题处理及时性、准确性等进行考核,对部门的处理效率、质量等进行评价。

  七、保障措施

  组织领导:成立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基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各部门在网格化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包括网格员管理制度、信息采集与上报制度、事件处理流程规范、考核评价制度、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同时,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协调沟通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经费保障:加大对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网格员薪酬待遇、培训经费、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维护费用、设备购置等方面的支出。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经费筹集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捐赠等方式,缓解经费压力。

  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成效,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社区宣传、媒体报道、网络宣传等,引导居民积极配合网格员工作,主动参与基层治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基层治理网格化实施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网格化管理理念,整合各类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精细有效的基层治理网格体系,实现基层治理的信息化、精准化和协同化,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打造和谐稳定的基层环境。

  二、工作目标

  构建完善的网格体系

  在xxx内划分清晰、边界明确的网格,确保每个区域都纳入网格管理范围,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

  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整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各类资源,建立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网格员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快速响应并解决问题,提高居民满意度,增强居民对基层治理的认同感。

  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网格应急机制,组织协调各方力量,有效应对和处置,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网格划分

  划分原则

  按照 “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动态调整” 的原则,综合考虑地理区域、人口数量、管理难度等因素进行网格划分。

  以自然街区、居民小区、村民小组等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划和功能布局,将xxx划分为 xx 个一级网格、xx 个二级网格和 xx 个三级网格。

  网格编码

  为每个网格赋予唯一的编码,编码规则应简单明了,包含层级信息和顺序编号,便于识别和管理。例如,一级网格编码为xx-1-xx,二级网格在一级网格编码基础上增加二级编号,以此类推。

  四、网格员队伍建设

  人员选拔

  网格员来源:从社区(村)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退休党员干部等群体中选拔责任心强、熟悉当地情况、有一定沟通协调能力的人员担任网格员。

  选拔标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使用信息化设备的能力。

  培训与管理

  培训内容:包括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沟通技巧、信息化平台操作等方面。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和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授课、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多种形式,提高网格员综合素质。

  管理机制:建立网格员档案,对其工作表现、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记录。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包括走访户数、问题发现与解决数量、居民满意度等指标,定期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网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的进行调整。

  五、网格管理内容与职责

  基础信息采集与更新

  网格员负责采集网格内人口、房屋、单位、特殊人群等基础信息,建立动态信息数据库。定期对信息进行更新和完善,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例如,对新入住居民、新开店铺等信息及时录入,对人口流动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社情民意收集与反馈

  通过定期走访、设立意见箱、线上沟通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对社区建设、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跟踪处理结果,向居民反馈。

  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

  对网格内的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领域进行常态化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整治工作。如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食品经营场所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等。

  矛盾纠纷调解与化解

  及时发现和介入网格内的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积极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于复杂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并配合上级部门协调处理。

  公共服务事项代办与协助

  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事项代办服务,如代收代缴水电费、代领证件等。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卫生健康等公共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效率和覆盖面。

  六、信息化平台建设

  平台功能设计

  信息管理功能:实现对网格基础信息、社情民意、事件处理等数据的录入、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

  任务派遣功能:根据网格员上报的问题类型和所属区域,自动将任务派遣到相应的责任部门或人员。

  实时沟通功能:提供网格员、居民、部门之间的实时在线沟通渠道,方便信息交流和问题协调。

  监督考核功能:对网格员工作和部门处理问题的过程进行实时监督,依据设定的'考核标准自动生成考核结果。

  数据整合与共享

  整合公安、民政、人社、城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建立数据安全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移动端应用开发

  开发网格员移动端应用程序,方便网格员在走访过程中随时随地采集信息、上报问题、接收任务和查询资料。同时,为居民开发便捷的服务端应用,居民可以通过手机反映问题、查询办事进度、评价服务质量等。

  七、工作流程

  问题发现

  网格员在日常巡查、走访过程中发现问题,或通过居民反映获取问题信息,及时将问题内容、位置、涉及人员等信息录入信息化平台。

  问题上报与受理

  信息化平台对网格员上报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按照预设的规则将问题自动派遣到相关责任部门或社区(村)。责任部门或社区(村)在接到问题后,在平台上确认受理。

  问题处理与反馈

  责任部门根据问题性质和处理要求,组织力量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及时将处理进度和结果反馈到信息化平台。对于需要多部门协同处理的复杂问题,由上级部门牵头协调,共同解决。

  问题回访与评价

  问题处理完毕后,网格员对居民进行回访,了解居民对问题处理结果的满意度。居民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部门和网格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八、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成立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由xxx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经费保障

  加大对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的财政投入,保障网格员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维护、设备购置等方面的经费需求。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通过捐赠、合作等方式为网格化管理提供资金支持。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包括网格员管理制度、信息采集与更新制度、问题处理与反馈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网格化管理中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基层治理网格化实施方案 6

  一、总则

  实施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人口流动频繁、社会矛盾复杂、公共服务需求多样化等。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实施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构建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模式。

  实施原则

  以人为本:以满足居民需求、保障居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网格划分、人员配置和管理措施。

  协同共治: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各方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创新驱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和手段,提升治理效率和质量。

  二、网格架构

  网格层级与范围

  一级网格:以xxx为单位划分,涵盖整个镇(街道)行政区域,作为基层治理网格化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层级。

  二级网格:以xxx为单位划分,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单元,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的治理工作。

  三级网格:在社区(村)内,按照自然街巷、小区、村民聚居点等进一步细分,形成精细化的管理网格,网格员直接对接居民。

  网格标识与编码

  每个网格都有明确的标识和编码系统。标识包括网格名称、范围边界、主要地标等信息,便于识别和定位。编码采用行政区划代码 + 层级代码 + 顺序号的方式,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唯一的编码,方便信息管理和资源调配。

  三、网格员队伍组建与管理

  网格员构成

  专职网格员:从现有社区(村)工作人员中选拔部分人员担任专职网格员,负责网格内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

  兼职网格员:招募社区(村)志愿者、党员、居民代表等作为兼职网格员,充分发挥他们熟悉当地情况、贴近居民的优势,协助专职网格员开展工作。

  专业网格员:针对一些特殊领域,如安全监管、环境卫生、法律咨询等,邀请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兼职网格员,为网格治理提供专业支持。

  网格员职责

  政策宣传:向居民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和社区(村)工作安排,提高居民的政策知晓率。

  信息收集:收集网格内的各类信息,包括人口信息、房屋信息、企业信息、社情民意、安全隐患等,建立信息台账,并及时更新。

  问题处理:对网格内一般性问题进行现场处理或协调解决,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上级网格或相关部门。

  服务提供: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如协助办理、组织文化活动、联系维修服务等,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应急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工作,组织居民疏散、自救互救,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

  网格员培训

  培训体系:建立分层分类的网格员培训体系,包括入职培训、定期培训和专项培训。入职培训针对新入职网格员,使其了解网格化治理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和职责要求;定期培训每 xx 月开展一次,加强网格员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专项培训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实际需求开展,如在安全生产月开展安全监管专项培训。

  培训内容:涵盖政策法规、沟通技巧、信息采集与分析、问题解决方法、应急处理、信息化设备使用等方面,提高网格员综合能力。

  培训方式: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网络培训、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增强培训效果。

  网格员考核与激励

  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网格员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信息采集准确性、问题处理效率和质量、居民满意度等。考核方式采取自我评价、居民评价、上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评估。

  激励措施: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网格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如颁发奖金、荣誉证书、晋升机会等;对考核不称职的网格员进行培训指导或调整。

  四、网格管理内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网格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组织居民开展治安巡逻、安全防范宣传等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协助公安机关开展人口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维护网格内社会治安稳定。

  收集和反馈社会治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治安隐患和违法犯罪线索。

  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

  了解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工作。

  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建立困难家庭台账,及时为他们提供救助和帮扶措施。

  参与社区(村)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如道路、路灯、健身器材等,保障居民生活便利。

  城市管理与环境整治

  对网格内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进行日常巡查,督促居民和商户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问题。

  配合城管、环卫等部门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治理。

  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和监督工作,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

  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深入居民家中、企业单位,了解居民之间、居民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矛盾纠纷情况。

  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梳理,按照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村)” 的原则,及时进行调解处理。对于复杂矛盾纠纷,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

  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档案,记录调解过程和结果,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五、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信息化平台建设目标

  构建一个集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共享和应用于一体的基层治理网格化信息化平台,实现网格内各类信息的动态管理和资源的高效调配,为基层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平台功能模块

  信息管理模块:包括网格基础信息、居民信息、企业信息、地理信息等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功能,同时支持数据的批量导入和导出。

  事件处理模块:用于网格员上报问题、事件的分类受理、任务派遣、处理进度跟踪和结果反馈,实现事件处理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协同办公模块:提供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网格员之间的在线沟通、文件共享、任务协同等功能,方便多方协作开展工作。

  统计分析模块:对网格内的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人口结构分析、问题类型分析、居民满意度分析等,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决策支持模块: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层治理提供决策建议,如预测矛盾纠纷高发区域、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

  信息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平台的安全管理,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传输和存储、网络安全防护等措施。

  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六、工作机制

  日常巡查机制

  网格员按照规定的巡查路线和时间要求,对网格进行日常巡查。巡查内容包括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公共设施、安全隐患等方面。在巡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对于无法当场处理的问题,通过信息化平台上报。

  问题处理机制

  快速响应:对于网格员上报的问题,相关部门或社区(村)在接到信息后,应在 [规定时间] 内做出响应,明确处理责任人。

  分类处理:根据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问题分为简单问题、一般问题和复杂问题。简单问题由网格员现场处理;一般问题由社区(村)协调处理;复杂问题由镇(街道)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处理。

  跟踪反馈:对问题处理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处理责任人应及时将处理进度反馈给网格员和信息化平台。问题处理完毕后,网格员进行回访,确认问题是否得到彻底解决,并将回访结果录入平台。

  协调联动机制

  建立镇(街道)、社区(村)、网格三级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上下沟通和横向协作。对于涉及多个部门或网格的问题,由镇(街道)或社区(村)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网格共同协商解决。

  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业的合作,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监督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网格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监督内容包括网格员工作情况、问题处理情况、居民满意度等。

  考核结果与网格员的薪酬待遇、奖励表彰、续聘解聘等挂钩,同时作为评价社区(村)工作绩效和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七、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

  成立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

  开展调研,了解基层治理现状、问题和需求,制定网格划分方案和网格员选拔标准。

  筹备信息化平台建设,确定平台功能需求和技术方案。

  实施阶段

  按照网格划分方案,完成网格划分和编码工作,建立网格地理信息系统。

  选拔和培训网格员,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网格员队伍。

  开发和建设信息化平台,逐步完善平台功能模块,并进行试运行。

  明确各部门、各网格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运行阶段

  全面启动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网格员正式上岗开展工作,信息化平台正式投入运行。

  加强对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和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定期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工作策略和方法,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

  巩固提升阶段(长期)

  总结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持续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拓展网格管理内容和服务功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 相关推荐

【基层治理网格化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05-12

基层治理网格化实施方案(通用8篇)06-08

基层治理网格化实施方案(通用19篇)06-09

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精选14篇)06-08

基层治理网格化实施方案范文(通用21篇)05-12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精选12篇)08-29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精选16篇)08-09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精选7篇)05-11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精选8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