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优秀事迹材料

2023-01-09 事迹材料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借助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风家训优秀事迹材料范文(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风家训优秀事迹材料1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一个案例:在翠屏街道,也有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良好家风,影响着周围的百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种良好的家风。林振财,翠屏街道石家庄村人,一家人生活平淡而幸福,但这种生活并没有延续太久,灾难突然而至。原本健康的妻子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看着躺在床上泪眼婆娑的妻子,林振财咬着牙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把妻子照顾好。”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林振财担起了生活的重担。

  妻子瘫痪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林振财一个人身上。当别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林振财还在忙活着收拾家务;当别人睡眼朦胧的醒来,林振财早已准备好了饭菜给妻子。农忙时,林振财总是在妻子吃饱后才上山打理果树,累的满头大汗后回到家继续忙里忙外,“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遇到了这样一位好丈夫,要没有他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妻子早已被他深深的感动。

  10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的坚守,让林振财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额头的皱纹、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他仍然坦然的接受这一切,每天为妻子端屎端尿、擦身换洗,不离不弃,林振财用执着的守候,撑起了一个家,良好的家风影响着周围每一个邻里,感动了所有人。

  第二个案例:在翠屏街道,还有这样一个人,用自己的行动传承良好家风。王福云,翠屏街道西富源村人。“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照顾他一天,将来我要是动不了了,我就带着他一起住进养老院,不让他受罪”,王福云这样说道。儿子从小得了痴呆,智力和言语能力犹如孩子般状态,40多年来,王福云用父亲的臂膀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着他,彰显了最伟大的父爱。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王福云每天要为儿子打理一切,不管多苦多累,都从不抱怨,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都说父爱如山,最好的父爱是给予我们生活的力量,这些年里,他给儿子的不仅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更是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家风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一个家庭的文化。好的家风是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的表率,而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反映出父母的综合素养。优秀家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个有责任心的家庭,一贯都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像墨子的家规,曾国潘的家训,这些人无一不爱国爱家,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无私奉献。在这样子的家庭长大的孩子,自小就在良好的家风家训中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无一不懂得做人要有责任心,对父母负责,对师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

  家风影响民风,民风体现国风。“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家风还关联着党风政风,是干部作风的外在表现。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以“家风”促“作风”,以“家风”建“新风”,在传统好家风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工作中,让优秀家风这朵美丽之花开遍每个角落!

  家风家训优秀事迹材料2

  尽管已经83岁高龄,住进了县城的楼房,儿媳孝顺,可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的樊桂英老人还是常往郊外的老房子跑,补墙擦窗、浇花种菜。每逢周末,儿孙们也是齐齐地来到这里,陪老人一起打理着承载家庭回忆的“根据地”。

  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有省里的“三八红旗手”,有光荣的人民教师,有大学生,还有研究生……培养和教导他们的樊桂英老人,虽然出身农家、没读过书,却能在生活中言传身教,使四世同堂的36口之家形成了崇德向善、知恩图报的淳美家风。不仅樊桂英老人本人被评为吉林省道德模范、“吉林好人”,她还带领儿孙们赢得了全国“最美家庭”的荣誉。

  “只要儿女有书读,苦也是甜的”

  “我一出门,总得向人家打听‘这上面写的啥,那墙上贴的啥。’”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到衣食无忧、生活安稳的今天,83岁高龄的樊桂英心里装着沉甸甸的满足,唯独遗憾没读过书、不识字。“一定要让孩子们读书识字,做有文化的人”,樊桂英说这是她一生的信念。

  1962年,14岁的大女儿面临辍学务农,樊桂英和丈夫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从内蒙古举家搬到300公里外的吉林省通榆县向海乡新兴村。

  全家人成了外来户,没有土地,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由于丈夫多病,樊桂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做起了“和大泥、脱土坯、垒土墙、打草捆”的泥瓦匠,用血汗换来的收入供子女读书。樊桂英说:“只要儿女有书读,苦也是甜的。”在樊桂英的感染下,儿女们不但成绩优异,还利用课余时间挖草药、捡牛粪、搂柴火,补贴家用。

  为了让孩子们继续读高中,1980年,樊桂英带着全家搬到通榆县城郊区。她夏天卖西瓜,春秋打工,冬季卖鞭炮,终将7个子女都培养成才,小儿子还读了研究生。孙辈们更是不乏高才生,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17人,专科生5人;全家培养出国家公务员9名,事业单位人员8名,军官2名,个体工商业户7名,在读大学生4名。

  生活小事中透着做人的大道理

  由于长期高负荷劳动,1979年冬天,樊桂英的脚后跟长起了“骨刺”。为了不让孩子们辍学,她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坚持劳动,直到脚底的“骨刺”被活生生地踩弯。她常常叮嘱孩子们“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自己”“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在樊桂英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果然不负希望。大女儿多次被评为吉林省优秀组工干部、三八红旗手。二女儿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三女儿和小女儿两家经商诚实守信、依法纳税。四女儿一家三口,都是国家公务员。第三代的孙辈们工作于市、县各级机关单位,其中二女儿家的儿子儿媳还就职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1992年,樊桂英的老伴患病住院,樊桂英为老伴翻身、按摩身体、端屎端尿。在她的带动下,儿孙们自觉地往医院跑,轮流值班。在长达5年的陪护中,一家人默默地展现出不间断的爱与孝。

  1997年老伴去世后,樊桂英告诉孩子们:“你爸虽然没了,但这个家不能散,你们一定要像你爸活着时一个样。”从那以后,这个大家庭更加和睦,事业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帮助,儿孙们的小家庭个个和美。

  “给人是幸福,欠人是受罪”

  尽管已经年过八旬,樊桂英还是坚持年年回向海乡新兴村,看看当年自己困难时帮过忙的老邻居,为他们提供帮助。

  “姥姥没工作,也没社保,子女们给她的钱舍不得花,给她买的衣服也舍不得穿,都攒起来捐给社区的困难户。”樊桂英的外孙女焦雯倩说,“姥姥常说‘给人是幸福,欠人是受罪’。”

  樊桂英身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品质,影响着整个家庭。从县委组织部退休的大女儿常年不留姓名做好事;在农村和郊区工作的小女儿,不仅乐于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还自掏腰包长期资助多名孤儿;在民政部门工作的大儿子除了访贫问苦干好本职工作外,更不忘帮助低保户和贫困户。小儿子拿出7万元资助就读于东北电力大学的一名贫困学生,直至其参加工作。

  在樊桂英的教育下,整个家庭都主动承担起社会担当,长期资助6名孤儿。截至目前,这个家庭通过捐助、救济、资助等渠道,累计向社会无偿贡献资金60余万元。

  家风家训优秀事迹材料3

  马玉兰,1970年3月24日出生,1992年参加工作,现在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工作,工作中认真钻研法律,秉公办案。其丈夫杨振宇在石嘴山市鹏盛化工有限公司工作,工作上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两人自1993年结婚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同甘共苦,组建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马玉兰同志自1993年以来,在民事审判工作的第一线默默工作了21年。21年,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能常年如一日在审判第一线工作的人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1年来,她始终恪守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信条,牢记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以不偏不倚赢得信任,以廉洁居中树立公正,独立承办各类民事和民商事案件近20xx多件,特别是调解成功率高达74.1%,社会效果好,受到了领导及同志们的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并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杨振宇同志现担任石嘴山市鹏盛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司在惠农区,每周只能回一次家,而且因为工作性质经常出差,但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而努力工作,从无差错,夫妻二人虽然因工作分居两地,但两人均无怨言,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勤勤恳恳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都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工薪族,他们热爱本职工作,作为普通人,他们同样热爱家庭生活。虽然对有些问题可能意见不一,但她们总能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无论大事、小事共同协商解决,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夫妻俩总是尽量完美的诠释父母眼中的孩子,丈夫眼中的妻子,孩子眼中的母亲。父母和婆婆均已是70多岁近80岁的高龄老人,且均体弱多病,每年冬季都要在医院住院治疗,由于娘家在惠农区居住,婆家在平罗县宝丰农村,她在大武口区工作,她就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回去照顾年老多病的父母和婆婆,陪他们说说话,一边工作一边尽孝,虽然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但夫妻俩从没有任何懈怠和厌烦。人们都说天下婆媳关系最难相处,但她和婆婆相处得却似亲母女,不管到哪里出差,都给父母和婆婆买礼物,特别是近三年来,她考虑婆婆中年丧偶、老无所养,又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无人照料,心中不安,就亲自将婆婆接到家中照顾,平日对婆婆尊敬有加,每天给婆婆做营养又可口的饭菜,一有时间,她就会和婆婆聊天、陪婆婆上街转转,陪婆婆的时间多了,自然就少了时间照顾父母,她的父母也非常理解她,并不埋怨她的厚此薄彼,并给予鼓励与支持,常给她打电话报平安让她放心。家庭中充满着孝、爱和善的氛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夫妻俩尊老爱幼的言传身教下,她们的独生女和善、乖巧,待人宽容谦让,很爱她的姥姥、姥爷和奶奶,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一家人经常参加举办的各种募捐活动,经常会拿些零钱给乞讨的老人、残疾人或小孩。

  真心待人、民主平等是她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与邻居们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主动张罗本楼道的共用电量,积极联系修理工修理共用的楼道门,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和谐社区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风家训优秀事迹材料4

  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三口半之家,丈夫和我,还有一个女儿,说三口半,是因为我的婆婆每年有大半年都在我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的丈夫在石嘴山监狱工作,女儿还在上高中。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我们全家人在生活中互敬互爱,互相关心,在工作中我们夫妻俩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全家人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我和丈夫于1997年结婚,至今已17年,女儿今年已16岁。由于我们夫妻双方的工作性质,一直是聚少离多,对于丈夫来说,家就像是个吃饭睡觉的旅馆,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部都得靠我这个女人来支撑,刚刚结婚的那几年,我也有怨言,也曾迷茫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其实丈夫也很依恋我,很依恋我们幸福的小家,我渐渐的理解了丈夫工作的难处,也理解了丈夫由于工作忙而有家不能回的无奈,所以,我用我的行动理解和支持了丈夫,同时也为我们的小家庭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我因此多次被原惠农监狱党委评为“好警嫂”。

  1998年9月,我们的女儿出生了,对于在基层法院工作的.我来说就更忙了,家和单位,每天总是忙碌地奔波在这两点一线上,有时回到家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得去上班,但是尽管这样,我仍然坚持了下来,我用我的艰辛换来了今天温馨和谐的家庭。

  20xx年年底,我公公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婆婆遭受突然的打击,人一下子变得沉默了,也突然间苍老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和丈夫商量后,把婆婆接到我家,安慰着老人因失去老伴的失落心情,在生活上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终于使老人从老年丧偶的痛苦中走了出来,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直到今天,老人还和我们在一起幸福的生活。

  在工作中,由于我和丈夫都是学法律的,而且都从事的是法律工作,我们不仅经常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业务上也互相切磋,对彼此的工作也能互相理解支持。20xx年监狱合并以后,丈夫的工作不像以前那么忙了,至少能保证按时上下班,而我的工作却越来越忙了,我们的家庭就完全转换了角色,现在家里照顾老人、教育孩子的任务就基本上全部落在了丈夫的头上,特别是这几年,婆婆的身体不好,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我们夫妻俩经常在饮食上也更多的照顾了老人,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当然,平时我的工作也离不开老公的支持,20xx年我所承办的案件数量居全院之首,这也与丈夫平时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最后说说我的女儿吧!说起女儿,那可是我们全家开心的钥匙,女儿性格开朗、活泼,说话风趣幽默,茶余饭后,经常跟我们讲一天中遇到的新鲜事,我们常被她风趣幽默的话语逗得开怀大笑,奶奶疼爱地称她“小坏蛋”。

  总之,我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个普通而又不失温馨快乐的家庭,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事迹,但从中我却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和亲人间互相理解包容对于生活的重要性。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我真的感觉很幸福。

  家风家训优秀事迹材料5

  安庆江边,陈家的老屋早被拆毁,老屋的遗址归属当地的自来水厂,被修建成了平整的篮球场,原址上竖立着一块碑,说明这是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家的旧址,并没提到他们的父亲陈独秀。

  陈长璞沉浸在回忆里,面带遗憾地说,当年老屋是安庆有名的陈家大洋房子,有五进三个天井,宅前宅后都有花园,大门楼有一丈多宽,俨然一派官僚地主的气势。

  老屋旁残留的一角是当年陈延年、陈乔年的读书室,如今低矮、破落,出门就面对着一个公共厕所。有关部门曾经在墙上镶了块“文物保护单位”的招牌,可是里面还有几家住户,住户们就悄悄地把牌子拆了。

  这是一个被忽略、被遗忘的角落,如同安庆城的气质。很少有人记得,这个三级城市一个世纪前是安徽的省府,是个开风气之先的城市,这里产生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孕育了一代革命者。

  受到“托匪”的牵连,陈独秀的子女们,自然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叶尚志少时离陈家故居南水关只隔几条巷子,他初中时虽偶然听说陈独秀蹲在南京“模范监狱”的消息,但没听说过他的两位公子陈延年、陈乔年的任何情况。在延安、在华北根据地的时候,他也未曾听闻过这两位昆仲英烈。

  “知道一点信息是在解放之后,曾与陈延年在广州一起工作的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老同志徐彬如直接告诉我,说陈延年是‘小列宁’”,叶说。

  叶尚志从工作岗位离休后,多次回到故乡安庆,见到了陈松年。那时陈松年已经是79岁,骨折卧床,家徒四壁,空空如也,只有长女长璞在身边照顾。安庆窑厂退休会计师陈松年先生已于1990年过世,晚年被安排为安庆市政协副主席。

  在回忆自己的父母时,陈长璞温情地说,他们都是和善、温润的人。陈松年安徽大学化学系肄业,1950年,这个原来的教书先生没有接受安庆二中的聘书,而是去窑厂做工人,谨慎的他担心,他的身份会给他带来风波——“陈独秀的儿子”带给他的不是本应的荣耀与骄傲,而是紧张与忧虑。

  家风家训优秀事迹材料6

  彭湃(1896-1929年),原名彭汉育,广东海丰人,被誉为农民运动的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大革命时期,在广州举办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家风就是理想主义”,彭湃的孙女彭伊娜说,家里人对物欲都没有疯狂的追求,这个家庭遗传的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为了理想奋不顾身。

  彭湃家里原本相当富有,是海陆丰有名的大地主家庭,有“鸦飞不过的田产”。但他目睹了国家贫穷落后,民族积弱被欺,农民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底层,生活十分困苦。他几经寻求选定马克思主义,立志变革中国社会。

  彭湃号召农民起来进行斗争,表示愿意拿出家产来支持农民。母亲知道后十分伤心,边哭边说:“祖宗无积德,就有败家儿。想着祖父艰难困苦经营乃有今日,倘如此做法,岂不是要破家荡产吗?”彭湃回到家里没有一个人肯对他说话,好像对着仇人一样,大哥也以分家相威胁。

  以救国救民、变革社会为己任的彭湃认定家里的财产都是从农民手中抢来的,应该归还给农民。堂兄代他领回了分得的田契,彭湃便亲自将田契送到佃户家里,可是佃户们却不敢接受,他决定采取一个更激烈的行动。1922年11月的一天,彭湃请来许多农民,当众烧毁了属于他的全部田契,把财产分给穷苦的农民,带领农民参加革命。当初,他的家长希望他成为家族的接班人,而他却成了旧社会的掘墓人。这是他对旧家风的'背叛,与此同时,也逐步形成了新家风。

  1929年,彭湃被反动派杀害,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英雄已去,浩气永存。彭湃骨子里为革命为理想奋不顾身的特质代代相传,在后人的血液里澎湃不息。

  “爷爷为理想而进行实践是无私彻底的。”彭伊娜说。在彭湃的感召和带动下,彭家多人前赴后继走上革命道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先后有7人牺牲,其中6人被追认为烈士,最大的35岁,最小的才17岁。

  作为红色家族的后代,彭家人没有把自己看成特殊的人群,也不懂得利用一些关系去谋求什么。他们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为家乡和社会的发展呕心沥血。

  彭湃的两个儿子,彭士禄与彭洪自小就是孤儿,靠人民群众的掩护帮助,吃着百家饭幸存了下来。其中彭士禄15岁时,几经艰难被周恩来接往延安,之后留学苏联,他是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83年,他主持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前期工程,为我国科技事业、核工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他从不居功自傲。

  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彭家几代人传承的共同选择。

  家风家训优秀事迹材料7

  她帮助他人抚养了4个孩子,等孩子成人后,将孩子送还给了亲生父母;她资助了16名贫困生,还将他们中四人招为职工,将一人的奶奶接到身边居住;她20年如一日给敬老院老人送去物资,甚至送去了自家唯一的空调;她善待每一个员工,员工家属受伤,她放带薪假,员工家里葡萄滞销,她买下葡萄送到敬老院。

  孝老爱亲,弘扬传统美德

  刘国娟共抚养有6个女儿,但其中有4个是她领养的孤儿。多年来对收养的孩子,她视如己出,甚至超过了亲生女儿,当她辛辛苦苦地把养女们抚养长大后,却又帮她们找到了亲生父母并送回到了他们亲生父母的身边。

  多年来,她一直坚守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每到中国传统节庆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她都会到周边的各家敬老院,尽其所能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吃的、穿的,给老人带去节日的祝福,二十多年从未落下。刘国娟的诸如此类的各种善行不胜枚举,被敬老院里的老人亲切地称为“阿拉的好闺女”。

  扶危济困,甘于默默奉献

  二十多年来,只要是她遇到的她都会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早在50元起家创业之初,她曾经用卖棒冰的钱给人资助买米,给路遇陌生的小学生买过书包。有一名顾客曾把金戒指遗失在她摊头上,她专门买来黑板写上失物招领启事,失主因此领回了丢失了3个多月的金戒指。她曾经出资帮生活无着落的老人办起小店,还为老人定期送去资助金。

  随着刘国娟事业的发展,她的善行也越做越大,她的爱心延伸到国内许多地方:1998年长江洪水,她过捐款;从电视上看到山区儿童上学难,她资助过;江西老区孩子生活困难,她通过区工商联送去5000只书包;20xx年10月,余姚突发大水灾,她一连4天为灾区送去价值40万元的救灾物资,每天都是一卡车……她结对资助江西、安徽以及本省贫困学生十多名,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二十多年来,她为助贫捐献了多少钱,别人说不清,她自己也从来没有计算过。

  诚信经营,尽显优良品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国娟从信用社贷款50元,开始了她的创业生涯,她从卖棒冰、开设水果摊起家,是宁波市最早的个体户之一,她开设过依木小店、日用品商店,还开出了镇海区第一家超市。

  她为人诚信。九十年代初,有一次刘国娟在宁波二号桥市场进货,晚上盘账发现账面上多出了1000元,这在当时也不算小数字,她仔细回忆,才发现当时付款时,货主把两叠500元一叠的钱当作20xx元收了,确定少付了人家钱,又一下子联系不上货主,她焦急了。第二天一早,她马上起身赶到市场还给了货主,这位货主拿到这1000元钱,半晌才说出一句话“天底下咋会有你这样的好人!”

  她关爱职工。每当员工家庭遇到困难,刘国娟就像自己亲人一样帮助照顾他们。超市员工收入普遍不高,但在别的企业遭遇用工难的时候,她的员工没有一名愿意离开她另谋高就,员工们说:“刘姐有情有义,在她手下干活舒心。”

  她言传身教。刘国娟大爱无私的家风,也影响到了她的几个女儿。那年,南方遭到百年不遇的雪灾,她的养女曹竞马上将自己生产的蚕丝被从上海大批运往灾区,帮助灾区人民解决过冬问题。在媒体采访时,曹竞说:“是我镇海的妈妈教导我的,我妈妈比我更有爱心,妈妈的名字叫刘国娟。”

  因为她诚信经营,大家都愿意和她做生意。她因此也逐步做大了事业,目前旗下已经拥有4家中型超市、一家床上用品加工厂,员工200多名,净资产达到千万元

  心系群众,切实履行职责

  自1998年开始,刘国娟就一直担任区政协委员。十七年来,刘国娟没有辜负政协委员的称号,年年都递交两到三个提案。这些提案,有关心五保老人的,有关注困难学童的,有涉及个体经济的,有建议旅游惠民的,也有关心新镇海人发展的。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每一个提案都很接地气,每一个提案都是经过她一个多月的精心调研和细心撰写,每一个提案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她及时把基层群众的真实需求、个体经营户的实际困难都真实地反应给了地方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了翔实的第一手的决策依据。

  家风家训优秀事迹材料8

  从宣宁高速宁国北站下车,沿着宁国大道再行十多分钟便到了官东的家。还没进门,门框上方一块写有“光荣军属”的牌子即刻映入眼帘。

  “官东的大伯、二伯、大姑父、堂哥都当过兵,可以说他从小就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官东的父亲官昌元清晰地记得这样的情景,小时候,官东的大伯一有空就教他踢正步,虽然当时年龄不大,但他踢起来还真的有模有样。

  因为从小就向往军人这份职业,所以官东高中毕业后便入了伍。“他从小就很懂事,当了兵也一样。”官昌元说,由于在部队时表现突出,他后来被部队推荐到青岛海军潜艇学院参加培训。

  正跟官昌元聊着天,住在官东家楼上的邻居——61岁的朱小菊来到了他的家里。“我是看了新闻报道才知道他参加救援的。”说起这个去年刚搬来的邻居,朱小菊显得很自豪。“现在年轻人能这样很难得,他的事迹也是我们教育晚辈的生动事例。”

  上午,父亲官昌元在家中观看有关儿子官东的新闻报道

  在官东家转上一圈,记者在墙上看到了这样一幅字:继代有清风,承家多旧德。官昌元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官东都很懂事,这也与良好家风是分不开的。“读书的时候我们就教他要有一副热心肠,所以很小的时候我们带他上街玩,他见到街边有乞讨的人,总会向我们要钱给他们。”

  官昌元的话得到了宁国中学老师陈孝贞的证实。作为官东的曾经班主任,在陈孝贞的印象中,官东性格活泼开朗,人缘非常好,同学们有个大事小情都喜欢找他,当然他也很乐意帮忙。此次得知官东英勇救援的消息,陈孝贞显得非常激动:“能够在关键时刻将生死置之度外营救他人,我真为教出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

  官东一直以来的好人缘也让他打小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王”。官东的“发小”陈浩回忆说,小时候,官东经常带着大家捉鱼摸虾、下河洗澡,而且由于他待人温和,大家都愿意跟他一起做朋友。“知道他现在在忙,所以我也不忍心去打扰他救援和休息,只希望他能注意安全。”陈浩说。

  在当天的采访中,听到校友勇救沉船事件落水者消息后,宁国中学的很多学生也表现出了敬佩之情。“官东哥哥事迹传递出的正能量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也希望能够以他为榜样,将来能够身体力行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宁国中学学生杨苏皖说。

  对于此次参与救援,官昌元说自己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他从小就是个热心的人,非常听话懂事、乐于助人,我也希望他在注意安全的同时能够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宣城干部群众热议官东英勇行为

  官东的事迹在各大网站、媒体被迅速传播的同时,也在宣城市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记者来到宣城军分区,官兵们正在利用休息时间收看长江沉船救援的新闻。当记者表示想跟他们聊一聊对官东的看法时,大家异常兴奋。“官东在下水救人的危急时刻,把自己的氧气罩摘给了别人,就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用他的实际行动阐释了现代革命军人高尚品德。”军分区警卫班班长陶胜说。作为一名老兵,陶胜的工作是对预备役的战士们进行培训。“今后对新兵我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培养出更多像官东这样的好兵。”他说。

  华阳是一位预备役士兵,今年9月份将正式入伍,对自己的“前辈”官东,他充满了敬仰。“对我来说,官东就是最好的榜样,我期待着自己早日进入部队,为国家出力,为家乡争光。”

  在官东的家乡宁国市,他的名字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大家都为家乡能走出这样一位英雄而感到骄傲。两年前从亳州来到宁国工作的陈博,在看到官东的报道后说:作为官东的同龄人,他的事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会以他为榜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宣城市干部群众当中,官东的名字和事迹这两天口口相传,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家乡人民纷纷赞赏他的英勇行为。

  当前宣城市正在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官东的事迹正好体现了当代“宣城好人”的精神,“我们将把官东作为‘宣城好人’向中央、省文明委进行上报,申请‘中国好人’,努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市文明办副主任吴胜华说道。

  十八巷论坛网友热情回帖点赞宣城好小伙官东

  薇薇安不壮:长江沉船事故发生后,我们都在关注,种种报道令人揪心,宣城小伙官东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楚狂人:宣城就是好人多,20xx年有曹军、卢帅为抢救落水儿童,义无反顾地跳进湍急的河水,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生命大救援的赞歌;现在又出现了在深水下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好小伙官东。为宁国好人点赞!为宣城好人自豪!

  德玛西亚:不得不说,小伙子官东“棒棒滴”,为了救人,不惜放弃自己的潜水装备。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和赞扬。希望现场的救护人员在救助别人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祝愿那些被困的人能早点被解救出来。

  蓝晨夕:看到这个报道也替这位帅小伙捏了一把汗,他在危险时刻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那一句:“那一刻,我只想着救人!”也感动了无数人。在微博、微信上不少网友也纷纷给这位“勇士”点赞,“宣城男神”、“潜水男神”、“中国真男神”……在此,我也想说一句:“官东,好样的,你是宣城人的骄傲!”

  爱的图腾:一个地方总是出现舍己救人、爱心义举,不是偶然,世上没那么多巧合。这说明这个地方肯定是民风淳朴、世风良善,人与人之间充满相互关爱之心,社会正气昂扬向上。为官东、为宣城人,满满的点赞,必须滴

【家风家训优秀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06-09

家风家训优秀的征文12-17

优秀家风家训征文04-05

家风家训优秀征文01-02

优秀的家风家训征文10-27

家风家训优秀的征文12-17

家风家训优秀作文10-23

家风家训优秀征文02-22

家训家风的优秀作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