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那么事迹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疫情防控感人事迹材料(精选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材料1
2020爱你,爱你的意思。但是这个子鼠年一点都不圆满,她欠我们一个大团圆,旅行的计划取消了,景区的大门关闭了,游乐场的设备按下了暂停键,回乡的道路封锁了,我们只能呆在家里,不能踏出半步。这都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来者不善来势凶猛。正当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的时候,出现了一批最美逆行者。
其中有一位医学界盖世英雄,他就是03年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钟南山爷爷。在关键时刻,钟南山爷爷对大家说武汉危险,请大家不要到武汉去。转过身84岁的他却毅然决然的坐上了通往武汉的高铁。到了武汉,他镇定自若,经过实地考查,制定方案,得出预防结论,提醒大家“勤洗手,戴口罩,没事不要往外跑,宅在家。”这种舍己为人、悬壶济世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吗?
还有一位我们十分戴爱的李兰娟奶奶,她是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她曾经也在抗击非典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次为了研究出测试新型冠状病毒的测试盒,73岁的她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因此网上流传一句话“国内捐”,“海外捐”,“李兰娟”。
武汉金银潭院长张定宇,不只是渐冻症患者,更是传染病狙击手。他的妻子是一名医护人员,在接诊时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他虽然心中牵挂,但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与病毒厮杀。好人有好报,他的妻子幸运的被治愈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生王涛,下夜班时脱下重重的防护服,摘下厚厚的手套,双手早已经被汗水浸泡的皱巴巴的了,这是一双全力以赴的手啊!湖南儿童医院感染科护士胡配,从3点进入病房到10点,脱下三层护目镜和防护服,脸上留下深深的泪痕,他却说这是“天使的印记”。支援武汉的各大医院医疗队,为了方便穿防护服,减少感染风险,无论男女,都毅然剃了光头,大家嬉称这是“卤蛋头”。我确认为,这是2020最美发型。
还有许许多多的逆行者,医生、护士、警察、军人......他们逆行而上,保卫着大家的安全……
被困在家里,我们吃着零食、看着电视、刷着抖音,却抱怨着:“好无聊啊!”殊不知,这正是逆行者们的孩子可望不可求的日子。因为寒假延长,国家开展“停课不听学,网络教学”,我们却在抱怨:“好多作业呀!”却不知,逆行者们的孩子都是独自停课独自完成作业,独自入眠。疫情刚刚好转,就有人憋不住,不带口罩,到处闲逛,不珍惜逆行者的战果,这些人是可耻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2020爱你爱你,致敬最美逆行者。2020欠我们一个大团圆,只要大家共同抗击病毒,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材料2
1月24日,宜尚酒店上海虹桥机场会展中心店,响应政府征召,成为了待观察人员指定入住酒店。
这天是除夕,宜尚酒店上海虹桥机场会展中心店长唐丽正在厨房,和厨师讨论晚上组织个火锅,让过年不能回家、坚守在岗位的大伙,可以吃边看个春晚。
吃啥还没讨论完,长宁区文化旅游局的陈科长来电话,告知唐丽:需要征收酒店,做为集中观察湖北籍人员的观察点。
“他开始没说什么,问了酒店的基本情况:房间数、入住情况等”。唐丽当时心想:“正说着过年生意不好,生意就找上门了”,心里还偷偷乐着呢!
“这太突然,我都惊了!”,店总唐丽这样回忆——网络上、微信群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关于武汉的各种报道,已经铺天盖地,外界对湖北人员已经在严查管控。
唐丽立即联系了酒店业主,陈文传先生。陈先生在了解详情后,非常支持这项工作。并交代唐丽,既要配合好政府的工作,也要保证自己员工的安全。
第二天,大年初一的早会。唐丽召集目前在岗的13名员工开会,把酒店的决定告知大家。同时征求意见,可自愿选择去留。有11位员工选择了留下,选择与唐丽一起并肩作战。
在这个特殊时期,唐丽心里也打鼓。但在接到电话的时候,她就坚定了一个念头:做为一个公民,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
在接待前,酒店就和长宁区疾控中心、管辖派出所、辖区医院等,一起开会,讨论了接待事项及人员配备的问题。
但是正式接待的时候,却发现人员和物资都严重缺乏。当天就只来了1个医生、1个疾控中心给车辆消毒的人员,物资也有很多无法到位。
从开始接待至今,唐丽每天带着11位员工,照顾共134位进行隔离的客人和医护人员。
唐丽每天都很忙,同时,她要面临生命安全风险,还要面临酒店服务人员、防护物资的紧缺状况,以及运营成本的压力。
员工们除了酒店的日常工作,还要去给各个楼层回收垃圾,进行依照医护人员的指示,严格的卫生清理。特殊时期所有员工都是身兼多职。
即使这样,每天她都要亲自去各个楼层,给隔离客人送餐、分餐。这种要上前线,和感染风险面对面打交道的事,唐丽要和员工们站在一起。
“每次遇上困难与压力了,她都是和我私下沟通,生怕影响了客人与员工的情绪与状态”,负责该区的区总程咏说起,都不禁泪目。
身处疫情防控的一线,除了要服务、照顾好评客人,更要保护好自己。为了确保每位店员的安全,唐丽每天都要定时给大家测量体温,安排大家喝中药,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截至目前,在医护人员、唐丽和全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顾下,已有两批入住隔离的客人,确认健康,离开酒店。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材料3
1月24日,荆州一医主治医师王道亮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医疗人员,第一轮换岗后,刚解除隔离观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动请战,重返抗击疫情第一线。疫情当前,使命必达。王道亮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个念头: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紧急处理,患者会很快出现心跳骤停。”王道亮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给患者开始实施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随着急救药物开始起效,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转危为安。
抢救时空气中的气溶胶密度较大,暴露的危险更大,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大幅度的动作可能会导致防护服的破损。面对危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抢救患者,必须争分多秒。在抢救之前,王道亮设想过万一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怎样做,然而真正操作起来,这种担心早被抛到脑后,“光想着怎么救人了。”好在一切顺利,没有发生意外。这样惊心动魄,与死神抗争的场景无时无刻不在隔离病房内上演,高压力、高紧张的状态是工作日常,半夜起来抢救患者更是习以为常。
一种态度:责任
每天早上8点王道亮都会准时穿上防护装备。查房时,王道亮都问的特别细,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体温、咳嗽等症状,年龄、基础疾病,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等等,进而做出判断。
对确诊患者,王道亮责任就是执行新冠肺炎专家组治疗方案。患者个体差异很大,有的症状轻,有的危重,有的恢复快,有的迟迟不见慢,有的还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医疗团队采用综合疗法和个性化治疗,确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救治。“这既是为患者负责,也是为患者家庭和社会负责,把好治疗最后一道关口,让患者顺利康复,安全回归家庭和社会。”王道亮说,这就是战“疫”医生必须承担起的特殊的责任,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一线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都很年轻,也更辛苦,夜班8个小时,不能休息,特别困时,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个信念:担当
“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但是出于医生的职责,生命相托,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托得住。必须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担当有责任去尽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经1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节奏全部打乱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爱人在安排。
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没有休息日。他说经过这次实战有了隔离病房工作的经验,比如穿脱防护服、怎样对病人检查治疗等。按照要求,出隔离病房后需医学隔离观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请再次进入隔离病房。他希望,现在没有新增病例,按照这样的节奏持续,疫情早日结束。疫情结束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将手里没有完成的手术做完。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材料4
80后女民警曹怡坤,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涉外警务专业,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现为江岸区公安分局永清派出所武汉天地社区涉外警务室民警。
1月29日,永清派出所组建“转运突击队”,曹怡坤主动请缨。
2月1日下午,派出所接到辖区社区求助,一名确诊女患者的丈夫需要隔离。曹怡坤和同事敲开其家门,开门的六旬男子没戴口罩。有些紧张的曹怡坤稍作调整,便宣讲有关政策、询问还有哪些困难,很快取得对方的理解配合。
转运车辆空间狭小密闭,民警转运时风险高,能不能搞个“隔离仓”?曹怡坤找来塑料桌布和透明胶带,将车辆前后分隔封闭得严严实实。从此,所里有了一辆简易送治专用车。
“曹警官,我们这有两名密切接触者,不肯去集中隔离点,还把社区干部赶了出来,你快来看看吧。”2月4日下午4时许,曹怡坤接到辖区吉林社区求援电话,立刻和同事赶到该住户家门口。
社区工作人员说,这家男主人刚因新冠肺炎去世,女主人和儿子是密切接触者。曹怡坤耐心劝说了半个多小时,母子俩最终同意隔离,随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下楼。
疫情发生以来,曹怡坤依法送治又温情帮扶,是同事们眼中的“女汉子”,社区群干亲切地称她为“曹姐”,她先后配合社区劝说、转运“四类人员”十余名,在“拉网大排查”中成功劝说转运确诊、疑似病例4人。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材料5
自2月2日接到通知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1名志愿者便前往滨江新区长林社区配合当地同志开始了他们的防疫抗疫工作。他们中有年逾50的“老革命”、也有刚刚入职的“小同志”;有年富力强的“大丈夫”、也有敢打敢闯的“巾帼英雄”。
2月3日,第一轮入户调查和宣传工作开始了。此时正值疫情高发期,家家门庭紧闭,叩门时要么半天无声、要么大声一句“搞么子的!”面对群众的不理解,52岁的钟涛不停地往返于门房和楼栋间,一遍遍地敲门、打电话,直到业主理解配合调查为止,一天下来衣衫已经不知道被汗水浸湿了几次。陈瑞静,一名年轻的“90后”,听说一位同志因交通受阻无法参加时,便主动请缨承担长林安置小区25户近100人的入户调查工作。该小区属无人看管小区,人员混杂,没有基础数据,入户难度大。陈瑞静没有半点怨言,耐着性子挨家挨户敲门,逐一宣传解释。在她的努力下,长林安置小区是该社区中最早一批完成入户调查任务的小区。
随着疫情的发展,第二轮疫情防控大走访大排查工作于2月8日启动。这一轮的走访排查将居民的健康状况纳入调查范围,要求更高,内容更细,任务更重。为更好地完成调查任务,退伍老兵燕晓军同志自掏腰包购买红外线测温计,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逐门逐户地为居民测量体温,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住户。年强的小伙熊鑫负责洪森新世界61户195人的摸排工作,是所有摸排任务量最重的,涉及到的外地返乡人员也最多。为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结果精准,他在完成入户任务后,还需要认真核对体温数据,反复确认摸排结果,经常到夜深了才回家。
2月9日,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全县对住宅小区、家属区实行更加严厉的“211”管制措施,凭临时通行证出入。元宵节当天,为了不影响电信和发改局家属区42户住户正常出入,志愿者陈鹏、王慧敏互相配合着,把刚刚到手的临时通行证加班加点地送到每位住户手上,直到6点半才在家人的催促中回到家中欢度元宵。
这些只是自然资源和规划和规划局志愿者们的工作瞬间,他们全身心地为滨江新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自己心血。他们聚在一起,为了那共同的目标——“疫情早点结束,春暖花开的日子早点到来!”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材料6
马承武,中共党员,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小河口镇中洲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副主任。
2020年1月31日,马主任在疫情防控流动人员劝导卡口执勤时,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时年54岁。
据悉,马主任患有心肌梗塞,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由于自1月25日开始连日劳累,加上没怎么吃饭,导致病情复发,倒在了疫情防控一线。马主任牺牲后,因特殊时期,家属没有办丧事,下午两点多走的,六点多到了殡仪馆,八点多就带着骨灰回来了。马主任的儿子现在也在镇里的一线,做着和马主任一样的事情。
据悉,1998年马承武同志被评为小河口镇抗洪劳模,2019年被评为小河口镇优秀党务工作者。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材料7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疫”路上的一个个“好人”,一件件“好事”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名字……感动着我们,凝聚起社会正能量,号召着我们必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护佑生命的主旋律之中,逆行者唱响了战“疫”的精神赞歌。他叫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坐上去武汉的动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召必战,战必胜”……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举动,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从不放弃,正是无数个平凡成就了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甚至有些是宝贵的生命,深刻的诠释着“白衣战士”的追求和风骨,谱写着不同的精神和独特的优秀。
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牵挂的家人,但是在国家和人民的需要面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抛弃不放弃,执着地追求心中的那份职业初心。他们那执着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那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这些平凡的“迹”录和举动叫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汲取其正能量,倍增信心去战胜疫情。在群防群控的大系统中,一线干部筑就了战“疫”的铜墙铁壁。“我负责的网格共有989户居民,每一户我们都进行了排查了解了具体情况……”“高兄弟,你要买的东西,我们帮你采购回来了,这是按照你的需要采购的……”这些简单的话语温暖人心,给人力量,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线干部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既要上情下达又要下情上达,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他们没有一丝埋怨,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们耐心仔细地进行疏导和沟通。一线干部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对防控薄弱环节越是加强力量,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
一线干部勇做防疫工作的一颗“螺丝钉”,做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加强群众的防控意识,构筑起严密的防疫红线,实现全覆盖,无盲区,严防疫情入侵。夜深了,他们还坚守在岗位;下雨了,他们还行走在路上……这些战“疫”场上的先进“符号”和职业“元素”,怎能叫我们不感动,不为之震撼,让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动力倍增。在团结鼓劲的凝聚力之中,中华儿女书写了战“疫”的壮丽诗篇。“抗疫心连心,武汉不孤单”“隔离病毒,但不隔绝爱”……这些感人的话语总能带给我们感动,这是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战“疫”的生动写照。困难面前,中华儿女的激情、善良、坚强……都一一展现,他们自发捐赠蔬菜给武汉,他们主动捐款给武汉……他们的崇高,他们的真诚,他们的纯粹,让我们感动。疫情面前,中华儿女跨越了年龄和性别的范畴,突破了职业和地域的界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用一个个平凡的举动相互感动,相互鼓励。
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可以把感动的命题书写的这样的气势磅礴,这样动人。人民,也只有中国人民,才能感悟感动的真谛和内涵,彰显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这样的精神脊梁怎叫我们不感动,这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将帮助亿万中华儿女增强责任感去战胜疫情。这是一个平凡人感动平凡人的季节。战“疫”路上你的平凡行动是抗“疫”的初始线和出发点,让我们串联平凡,铸造合力,增强信心,汲取战“疫路上的“感动因子”,释放正能量,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材料8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在疫情袭来最危险的第一线,是驻守乡村的村医,坚守岗位,勇敢逆行,用平凡之躯,守护你我的安危。就是这些平凡的村医,为我们撑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屏障,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三口塘镇两位年过七十的老村医,原本应该退休在家颐享天年,但毅然选择了成为一名抗“疫”战士,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仍不顾自身安危,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乡亲们。
郑新选是三口塘镇石湖塘村的村医,今年73岁,身患肝病,体质很差。为了抗击疫情,积极响应县防冠指挥部的工作要求,每天坚持上门为湖北返乡人员、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其中有一位密切接触者极不配合,且体温反复,每次测量体温郑新选都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反复宣传,风里雨里从未间断,积极为该密切接触者联系上级会诊,并安排了4次转诊检查,成功排除了患有新冠肺炎的可能。
莫朝雄是三口塘镇豪山口村的村医,今年71岁,身患高血压、糖尿病,腿脚行动不便。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从未抱怨,坚持为武汉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宣传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相关政策。一开始也受到了武汉返乡人员的冷讽和口头谩骂,但是通过不断的解释宣传,最后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及配合。因工作劳累,在2月9日发生低血糖反应导致昏迷不醒,及时送往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依然不忘安排其女儿莫金梅(本镇另一个村的乡村医师)继续给豪山口村的医学观察人员测量体温,自己身体略好就坚持要出院回来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给村民带去一份安心。
七旬抗“疫”战士郑新选、莫朝雄,就是我们身边平凡英雄,是防控一线“最可爱的人”。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幸福、平安,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郑新选、莫朝雄一样的人,在危难面前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他们平凡而伟大。作为被这些平凡英雄默默守护的普通人,为乡村医生郑新选、莫朝雄点赞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助力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材料9
蒋金波,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
2020年1月28日23时50分,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十几天的蒋金波医生,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时年58岁。
据悉,在1月15日,在疾控中心工作了38年的蒋医生就主动请缨上一线,成为了流行病学调查组的一员,因为单位只有一名专职司机,蒋医生还自愿担任兼职司机,和同事深入火车站、汽车站、各高速路口设卡点、大型商场等进行防疫指导。从1月15日到28日,蒋医生没有申请过休息,在28日下乡完成消杀工作后,倒在家中。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材料10
29岁的夏思思是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1月15日,科室一名70多岁的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发现异常。
当天,夏思思刚下夜班,交接班后准备回家,临时接到任务,便通知丈夫改变行程,折回医院参与救治,协调专家会诊、检查。随后几天,夏思思担心老人病情,主动留在病房。尽管有做防护,没想到还是被感染了。1月19日,她突然发起高烧,经检查,发现肺部CT磨玻璃影改变,高度疑似,便在协和江北医院隔离治疗。曾与丈夫商量康复后一起上一线。“刚开始病情比较平稳,我们还商量,等她好了,我俩一起上一线。”夏思思的丈夫、武汉市普爱医院骨科医生吴石磊哽咽着说。2月7日半夜,夏思思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心跳骤停,医院连夜组织抢救,命虽然保住,但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专家组决定,先上ECMO(人工心肺)、立马转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ICU,夏思思病情、血压波动大,各大医院专家都在为其想办法。无奈,2月23日凌晨6:30分,抢救无效离世。夏医生,一路走好!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材料11
29岁的夏思思是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1月15日,科室一名70多岁的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发现异常。
当天,夏思思刚下夜班,交接班后准备回家,临时接到任务,便通知丈夫改变行程,折回医院参与救治,协调专家会诊、检查。随后几天,夏思思担心老人病情,主动留在病房。尽管有做防护,没想到还是被感染了。1月19日,她突然发起高烧,经检查,发现肺部CT磨玻璃影改变,高度疑似,便在协和江北医院隔离治疗。曾与丈夫商量康复后一起上一线。“刚开始病情比较平稳,我们还商量,等她好了,我俩一起上一线。”夏思思的丈夫、武汉市普爱医院骨科医生吴石磊哽咽着说。2月7日半夜,夏思思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心跳骤停,医院连夜组织抢救,命虽然保住,但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专家组决定,先上ECMO(人工心肺)、立马转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ICU,夏思思病情、血压波动大,各大医院专家都在为其想办法。无奈,2月23日凌晨6:30分,抢救无效离世。夏医生,一路走好!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06-08
疫情防控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6-13
防控疫情的口号05-29
防控疫情标语05-26
防控疫情口号精选05-28
防控疫情口号05-28
防控疫情的口号12-05
防控疫情口号05-24
防控疫情的征文05-30
疫情防控的标语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