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夫妻抗疫事迹材料

2022-07-29 事迹材料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夫妻抗疫事迹材料(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夫妻抗疫事迹材料1

  2020年,疫情与春节不期而遇,这是一场猝不及防的遭遇战。这个庚子年的春天注定不同寻常,注定令我们难以忘记。一个个白衣天使,一名名健康的保护神,正逆向而行,义无反顾。还有更多的人,以一己之力,为防疫防控献出了爱心,做出了贡献,展现了责任担当。

  在河北邢台市第二中学,也有这样一对夫妻档教师,在疫情期间,他们并肩战斗在教育一线,默默无闻地为学生付出,因爱坚守,执手三尺讲台,相互扶持,用对教育的执着填满了爱的人生底色。他们就是邢台二中同为高三化学老师的赵德龙、胡会欣夫妇。

  赵德龙是邢台市二中北校区高三21班班主任,同时兼任示范班级部主任,胡会欣老师是南校区高三教师,担任高三示范班9、10班化学课。在教学工作中他们总是走在前面,多次赢得“优秀教师”称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赵德龙身为党员,按要求做好班级防疫工作,勤跑班级,随时抽查,力求全面、细致地掌握本班学生各科上课情况,抓时间、挤时间和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想方设法调整学生状态。除了每天精心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赵德龙还参与学校的全员管理值班,每天到各个学生宿舍检查内务消毒、通风,学生作息情况。他用脚步丈量着对学生们的关心和爱护。

  因疫情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师生同吃同住。“封校前,考虑到我们家中有两个孩子,本想留下我们其中一人在家照料。”赵德龙说,但是妻子胡会欣则认为,“马上临近高考,学生们临时更换教师会不适应,我也不能退出!关键时刻要冲锋在前,决不能临阵脱逃!”。虽然两人想法如出一辙,但让他们同时放心不下是两个女儿和一个外甥,外甥在邢台二中南校区上高二,家在石家庄市,不能回去。当年仅12岁的大女儿和7岁的小女儿知道事情后,大女儿晴晴眼里噙着泪花承诺:“我支持爸爸妈妈的工作,帮助妈妈一起照顾妹妹,爸爸妈妈就放心吧!”。带着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对学生沉甸甸的爱,他们一家5口回到了校园这片洋溢着青春和希望的热土。

  虽然夫妻俩双双住校,但两人却分别处于南、北两个校区。照顾三个孩子重任都落到胡会欣一人肩上,忙起来要“飞起”。但是她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投入到了工作中,有时候胡会欣在忙着自己班级的学生,初一年级的大女儿和二年级的小女儿需要自己照顾自己。

  “作为一名母亲,肯定愧对自己的孩子,但是作为教师,能够与学生们一起经历这段高三生活,这将会是自己教师生涯一段特殊的经历。孩子们这段时间感觉真的长大了,能够独立网课学习,按时提交作业,有不懂的题目拍照片,圈点出来问老师或者是给我发过来,每天看到孩子的作业被评为优秀作业,内心感到无比欣慰。”胡会欣感慨万千的说。面对懂事的女儿,夫妻俩感到既惭愧又骄傲。

  夫妻比翼齐飞,大步向前,互相助力,托起明天的太阳。赵德龙和胡会欣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是一个个工作在一线的人民教师真实的写照。夫妇用行动谱写着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并肩作战,同心坚守,他们是坚强的战士,是校园最美守护者,用平凡的实干书写不平凡的坚守!

  教师夫妻抗疫事迹材料2

  夜晚将至,这原本是“星城”长沙最热闹的时候,然而因为疫情的反扑,往日的热闹被按上了暂停键,居民楼的灯一盏两盏地亮了起来,千家万户的灯在黑夜闪烁,守候着、期待着阳光能驱散这暂时的阴霾,在这些暖黄色的灯光中,一个忙碌的身影在闲适的周末显得有些不平凡。

  她是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滨江学校的蔡佳萍老师,此时的她刚将小儿子哄睡着,乖巧的大儿子在一旁等待着她,安顿好两个孩子,夜已经深了,这位母亲才拥有自己的时间,收拾、洗漱,或者处理白天还未完成的工作,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她的丈夫肖杰先生,是西湖街道黄泥岭社区党总支书记,深夜,他正冲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虽然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有时甚至脚不沾地忙得“连轴转”,但是他却从不抱怨。回家后,深更半夜肖先生仍会接到辖区居民打来的报备电话,即使有时候电话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孩子,他仍细心耐心地告知相关处理方式,没有丝毫抱怨。“肖书记,我忙完学校的工作现在回家隔离,这么晚不得已打电话向您报备。”一位湖南大学的.老师打来电话,肖先生关切问候,“都是为了疫情防控工作,你们真心不容易,辛苦辛苦。”

  这些都是蔡老师和肖先生生活中普通的场景,这对党员夫妻在各自的“战场”上奔波,互相鼓励、相互扶持,同心关爱自己的小家,冲锋在前守护“大家”。蔡佳萍老师是师大滨江初中部体育组的教研组长,更是扛起了今年九年级体育中考的大旗,刚结束产假的她,主动担起了初三六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还要做好培优辅基的工作。在近期我校开展的核酸检测工作中,她主动组织学生排队采样,维持现场秩序,并利用体育课的时间,为同学们讲解疫情防控知识,进行心理疏导,让大家从容有序遵守疫情防控要求。

  “要让学生们多一分,就得努力十分。”蔡佳萍老师对组内的老师们说到,她在工作上毫不懈怠、一丝不苟的精神也感染着其他的老师,2020年疫情期间,体育组的老师们为师生制作了居家健身操视频,引导大家在家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人民日报湖南站记者还专程来校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今年,蔡老师继续带领团结奋进的体育组,紧张有序地迎战体育中考。事实上,蔡老师的小儿子还在哺乳期,她只能利用工作中很少的间隙回去照顾小儿子,来回奔走在家和学校之间,她从没抱怨过累,也没有抱怨担子重,她用一个党员教师宽厚的肩膀,担当起家庭、学校的双重重任。

  让人意外的是,这样忙碌的家庭却格外地温馨温暖。虽然周内蔡老师的妈妈会来帮夫妻两照顾孩子,但他们也明白老人的辛苦,晚上和周末都不会打扰老人家,自己解决一切问题。在这个小家里,蔡老师和丈夫肖先生心心相惜,蔡老师明白,自己在家多做一点,丈夫就能为社区的老百姓多服务一点。肖先生也明白蔡老师的辛苦,会提前为妻子铺好按摩毯,缓解她身体上的不适,有空的时候给孩子讲讲故事,陪孩子看书。看着可爱的两个孩子在怀中熟睡,这是两夫妻调节心情的一种方式,聊聊天,一天的辛苦也就烟消云散。懂事的大儿子在这样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他也用自己的一点点行动表达感恩,在蔡老师下班时,他端着一杯温水,站在电梯口等待着妈妈……

  这样的温暖瞬间还有许多,蔡老师和肖先生也是千千万万党员的一个缩影,他们默默驻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担当和责任筑牢了守护人民生命的坚强防线,他们用自己的奉献与执着,诠释着爱的力量。我们相信,病毒终将被消灭,胜利必将到来;共同期待着,一个春暖花开的明天!

  教师夫妻抗疫事迹材料3

  “您好,请您出示一下通行证”、“您好,请您出示您的健康码”、“您好,请您配合测量一下体温”、“您好,请您排好队,带好口罩,1米线距离”、“您好,您需要什么帮助”……这些话语成了抗疫志愿者近几天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进入街道社区,他们化身“大白”或是“红马甲”,日夜值守、冲锋陷阵,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理工学院的朱家维老师和张梨祥老师夫妻二人就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佼佼者。周末,张老师陪同丈夫带着女儿,前往安宁堡黄家滩社区,去看望月余未见的公婆。就在当天,疫情呼啸而至,此时正值当地桃农最繁忙的季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社区人手紧张的现状,夫妻二人毅然放弃与父母团聚的时光,主动向社区主任请缨,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面对疫情日益紧张的趋势,二人商量后达成一致:将年幼的孩子委托于邻居家中,夫妻二人齐上防疫一线,一起参加社区志愿服务。

  在社区居民核酸期间,他们顶着炎炎烈日,维持现场秩序,帮助特殊人群扫码登记。张老师本身身体就比较虚弱,但她仍然克服困难,为了方便特殊社员便利快捷地完成核酸,她手把手地指导年迈的社员如何打开健康码,配合医务人员扫码完成核酸检测。朱老师骑着摩托车手持电喇叭,穿梭在村里的每条小道上,宣传防疫知识、解读防疫政策,热情的为每位社区居民服务,却无暇顾及残疾多年的母亲。面对村里人调侃:“夫妻搭档志愿服务,公婆搭档亲自核酸,为了大家不要小家了。”他却微笑着说:“疫情当前没有大家哪来的有小家,只有大家安康才有小家的健康”。

  “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崎岖而忘却”。朱老师和张老师用最平凡的行为诠释了作为一名党员在危难时刻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理工人在特殊时期的故事与精神。他们用坚守、责任、忠诚践行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向人民群众树立了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正确导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奋战在各个社区的粒粒理工之光,让这个闷热金城夏日多了一丝慰籍,一丝清凉,相信战胜疫情指日可待!

  疫情过后,再看山河!

  教师夫妻抗疫事迹材料4

  “抗疫”,是2020年的主题词。第五师小学教师徐玲与他的丈夫张艳超在和田抗疫前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老人家,请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同志,请不要参加聚餐、聚会等,以免在吃饭、喝茶时造成人员交叉感染……”

  和田策勒县策勒乡色代库勒村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徐玲循循善诱地为村民宣传着疫情防控知识。徐玲是第五师小学的教师,也是一名党员,更是色代库勒村驻村书记张艳超的妻子。

  2019年12月2日,张艳超被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选派到色代库勒村担任第一书记,年前张艳超告诉妻子要在村里同工作队员、村干部一起过春节。两个多月没见丈夫的徐玲,于1月21日从博乐市来到策勒县色带库勒村看望张艳超。来到这里给徐玲的第一印象,便是村里繁琐的事务、工作队棘手的事情都需要第一书记来统筹、定夺,如此大的工作量是未曾感受过的,对丈夫张艳超心里既多了一份敬佩,也多了一份心疼。更没有想到的还有这场残酷的“战疫”,来的是如此的迅猛,但比病毒蔓延更快的是爱和希望。

  村第一书记是村里的主心骨,面对疫情“大考”,张艳超第一时间组织防疫体系,成立色带库勒村疫情防控指挥部。

  “现在主要缺人手,我是党员我先上。”张艳超说。

  “我也加入!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我虽然不是村干部,也不是工作队员,但我是国网员工家属,是一名教师,一名党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我要和大家并肩战斗!”徐玲坚定地说。

  在张艳超的统筹协调下,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抗疫情。人员摸排、测温消毒、走访宣传等各项防疫工作有序开展。由于徐玲是老师,擅长语言沟通,多才多艺,张艳超把她安排到宣传教育服务小组,主要负责入户宣传防疫知识、做好防疫相关数据统计等工作。疫情形势严峻,无法制造宣传横幅,徐玲便手工制作宣传展板,一个晚上的时间,一幅生动形象的宣传展板便制作完成,粘贴到宣传栏,让村民直接认识到病毒的危害。

  在这场疫情防疫工作中,策勒乡全乡共37000人,全乡火线表彰表现突出的10人,最高奖励共有2人,1人是策勒乡医院的院长,另1人则是色代库勒村第一书记的妻子徐玲。受到表彰后徐玲很意外,她认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只是做了她应该做的而已。第二天徐玲就把奖金用来买慰问品,1400元慰问品送给策勒乡政府一线指挥部,600元的米、面、油送给了色代库勒村的贫困百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战“疫”的背后,无数访问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以及党员等隐形战士,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始终把党旗插在战场的最前沿,默默守护着群众的健康与平安。

  教师夫妻抗疫事迹材料5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别不寻常的春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各地人心惶惶,居家不出。有这样一对小夫妻,他们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丈夫乔震是七台河市茄子河区交警大队三中队的一名辅警,他工作严谨、临危不惧、爱岗敬业、乐于助人,新闻夜航报道“八旬老人走失,民警帮忙送回家”中的民警就是乔震。疫情来临了,他与同事们连续20多天没回家,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负责值守黑河卡口,他每天工作一上岗就是12小时,对通过卡点的每一台车辆信息仔细核查,登记过往车辆的行驶轨迹,不放过一台可疑车辆,确保全市人民的安全。在这场战“疫”中,他再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接受组织的考验,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妻子满君是新兴区政府第三幼儿园的一名幼儿教师,为了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她积极响应教育局号召,在班级开展了小手拉大手,齐心协力来战“疫”的家园共育活动,用“隔空不隔爱,爱在情深处”的特殊方式,缓解家长与幼儿在家中的紧张心情,每天以小视频的方式为孩子们录制各种教育视频,让幼儿在紧张的防控疫情中放松心情。第一时间把上级的精神转发给家长,与家长协手,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在关爱班级20多名幼儿的同时,她还要照顾4岁的女儿,女儿每晚睡前总会问:“妈妈,我想爸爸!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她总是充满信心坚定地说:“宝贝,等到你能出去玩,爸爸就回来了。”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夫妻俩舍小家,顾大家,无惧无畏坚守在疫情防控战线上,用他们的青春谱写了“最美逆行者”胜利的战歌。

  教师夫妻抗疫事迹材料6

  马旺忠老师与马东娜老师是一对夫妻,同时在唐山市大丰谷庄小学任教,参加教学工作二十余载,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马旺忠老师担任学校信息化工作,马东娜老师负责学校英语教学工作。

  今年三月初,马东娜老师由于不慎,扭伤了左腿膝盖,经过检查,发现十字韧带撕裂和半月板严重损伤,由于行动不便,医生推荐在家修养,为了能让腿恢复的更快一些,医生在受伤的腿上打上了护具,只能靠双拐行走。即便这样,她还是向医生询问:“我能不能拄着拐上课?孩子们需要我,学校也需要我!”但是在医生严厉的眼神中,马东娜老师明白,这样做是不行的,于是,便开始了在家修养。马旺忠老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学校主动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心中却是担忧,一但真的去了抗疫第一线,马东娜老师独自在家养伤会有困难,回家便与她说了这件事。马东娜老师说:“如果真的出现疫情,你放心去做你的志愿者,大事为重,不用为我担心,我这自己能行!”

  三月十八日的雪景还没来得及欣赏,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夜之间便让唐山这座英雄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三月十九日中午,马旺忠老师看到社区群内在招志愿者,他二话没说,马上找到了负责组织核酸检测的镇政府领导,主动要求分配任务,第一天下午,核酸检测有序进行,马旺忠老师负责每一位核酸检测居民的电子健康卡使用,很多人是第一次使用电子健康卡,尤其老人,注册电子健康卡比较吃力,他都逐一帮他们注册,保障核酸采集的顺利进行。

  随着疫情的发展,开平区也成了疫情重灾区,学校面临着停课,疫情就是命令,校领导快速行动,在第一时间开始筹备网上教学的工作方案。第二天,教育局下达指令,做好网上教学准备,马旺忠老师利用上午的时间,迅速完成钉钉班级设置,将组织架构提前完成,保障学校网上教学的有序开展。下午,准时去社区参加志愿者,承担小区内九栋楼共计190层住户的喊人下楼做核酸工作。马东娜老师与学校领导沟通后,主动承担起三年级和五年级的英语教学。行动不便,她便将椅子摆好,在电脑桌前摆上一个纸箱,这样,打着护具的腿就能抬高一些。为了不让学生看出受伤的老师,她会在上课前将自己的妆容整理一番,让孩子们看不出一点异样,就这样,就出现了,镜头前面带微笑的马老师,她上身穿着正装,但下身却由于左腿打着护具,只能穿着一条薄裤,将腿搭在纸箱上,而双拐就放在镜头拍摄不到的飘窗上。一堂课下来,当马东娜老师结束直播,额头已经开始冒出细密的汗珠,由于久坐,在纸箱上的左腿已经开始酸麻,支起双拐,更吃力。但她还是克服自身困难,咬紧牙关,继续坚持。

  在之后的志愿者活动中,马旺忠老师先后担任了排查去高风险区人员和密接人员,带领医务工作者上门为不方便现场核酸的上门服务,九栋楼居民的喊人下楼做核酸,楼道口和电梯消杀工作。每次做完这些工作,马旺忠老师都会累到瘫坐在路旁,薄薄的隔离服虽然不能取暖,但是里面的衣物却因汗水早已变得潮湿。由于每天如此大工作量,他的膝盖出现肿胀,但是他只是喷了些药,便忍着疼痛继续出现在抗疫第一线。

  小区的邻居听说了他俩的事迹,热情主动地为他们送来饭菜,保障在家养病的马东娜老师及时吃上饭,让马旺忠老师在做志愿者时不必分神。有时几家邻居同时送来,在资源相对紧缺的日子里,邻居们总能让他们的饭桌上总能摆满可口的饭菜。如此最美邻居,也让人看到了疫情之下的人间温暖。

  疫情出现十二天,马旺忠老师便做了十二天的志愿者,虽然没有能顾及好自己的小家,但是为了社区这个大家,他用实际行动证明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相信马东娜老师用自己的坚强,定会为学生们带来丰硕的收获。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定会为教育事业谱写一曲无私的乐章!

【教师夫妻抗疫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抗疫先锋教师事迹材料(精选7篇)07-29

抗疫的感言01-12

抗疫个人典型事迹材料(精选15篇)05-18

抗疫典型事迹材料(通用9篇)07-29

教师抗疫志愿服务典型事迹材料(通用8篇)07-27

普通教师抗疫志愿者事迹材料(精选7篇)07-29

2020抗疫征文06-02

有关抗疫的征文03-17

有关抗疫的征文12-13

我的抗疫日记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