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施工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施工方案 篇1
一、工程概况
大厦位于*****区,基坑南北边长约300米,东西边长约70米,基坑已开挖至-4.5米。 基坑东侧和南侧采用三层φ140锚杆支护。
锚杆间距1.5米,排距东侧1.4米,南侧1.2米。
锚杆分锚1和锚2两种,要求抗拔力分别为10T和20T。
锚杆总计733条,8964延米。
二、场地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勘察报告揭示,场地自上而下共划分为6个层,9个亚层。地质条件如下: 时代成因 层 号 名 称 厚度(m) 顶板埋深(m)
Qml ①-1 素填土 0.4~2.1 0
Qpd ①-2 耕植土 0.4~2.2 0~2.0
Qal ②-1 中密、密实粉土 0.9~4.5 0.9~4.3
②-2 可塑粉质粘土 0.4~3.6 2.1~4.3
②-3 松散稍密粉细砂 1.1~4.4 2.2~5.5
②-4 稍密中、粗砂 1.1~2.6 2.1~4.1
Qdl-el ③-1 可塑 0.7~5.1 4.1~8.0
③-2 中密、密实粉土 1.2~7.0 4.2~8.0
③-3 硬塑坚硬粉质粘土 1.5~2.95 5.45~7.5
K ④ 强岩 0.25~11.9 4.7~12.15
⑤ 中风化粉砂岩砾岩 0.7~10.4 8.5~20.0
⑥ 微风化粉砂岩砾岩 >9.3 9.0~>21.3
三、锚杆施工方案
1.锚杆大样
采用4φ25做成井字架与锚杆头焊接,焊缝的宽度和厚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2.锚杆一览表
锚杆位置 条 数 类 型 长度(m) 角度(°) 20MnSi钢筋
南侧上层 198 锚1 12 30 1φ25
中层 197 锚1 12 30 1φ25
下层 196 锚1 10 30 1φ25
东侧上层 49 锚1 12 30 1φ25
中层 47 锚2 20 20 1φ40
下层 46 锚2 16 20 1φ40
总 计 733 8964
四、施工工艺及参数
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钢筋、水泥和砂。
1.成孔
钻孔直径为φ140。
南侧上、中两排用人工成孔。
东侧三排及南侧下排用300型地质成孔。
2.插入锚杆
锚杆采用20MnSi钢筋。
插入钻孔的锚杆要求顺直,并应除锈。
插入锚杆时应将灌浆管与锚杆钢筋同时放至钻孔底部,锚杆插入孔内长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的95%。
3.采用425#普通配制的水泥砂浆,采用,要过筛,配比为: 水:灰:砂=0.4:1:0.2 (重量比)
砂浆强度不低于20MPa。
灌浆前应先洗孔。
砂浆自孔底向外灌注,随着砂浆的灌入,应逐步地灌浆管向外拔出直至孔口,拔管过程中应保证管口始终埋在砂浆内。
五、施工设备
地质6台,钢筋切断机1台,3台,砂浆搅拌机5台(2台备用),压浆泵6台(3台备用)。
六、施工人员安排
工地负责1人:
工程师
技术负责3人: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施工员5人: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质安员1人:
助理工程师
试验员1人:
助理工程师
材料员2人:
电工2人。
电焊工3人。
机修工3人。
钻机每台4人,6台共计24人。
浆液搅拌机每台3人,3台共计9人。
灌浆机每台3人,3台共计9人。
人工成孔40人。
七、安全施工措施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设置专门的质量安全员,建立安全制度,严格按国家有关安全规程施工,管理人员要带头以身作责,杜绝安全事故,现场工作人员穿戴必须符合安全要求,成立以工地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防火领导小组,以便安全、顺利地完成施工工作。
八、质量检验
每批材料到达工地后,应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按《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J86-85》进行验收试验。
验收应按1.2倍设计作抗拔试验。共抽3组,每组3条,锚杆质量的合格条件为: PAn≥PA
PAmin≥0.9PA
即:
每组试验锚杆平均值 ≥ 该组锚杆设计锚固力
每组试验锚杆抗拔力最小值 ≥ 0.9倍该组锚杆设计锚固力
锚杆抗拔力不符合要求时,应加密予以补强。
九、施工进度计划
全部工程在28个工作日内完成。
施工方案 篇2
1改善措施
1.1注意泵房的布置
在建设取水泵房的过程中,要根据江水枯水期、洪水期的实际水位来选择泵房的布置并施工。以江水的枯水期和洪水期水位都较高,并且这2个阶段落差较大的江河为例,对于取水泵房的布置,由于该江水的枯水期和洪水期水位落差大,所以,需要将泵房的进水口布置为上、下两层,并且这两层进水口的面积要根据枯水期的水位来计算。同时,取水泵房中潜水泵的位置也需要布置在洪水位和枯水位之间。这样做,不管是在枯水期还是洪水期,水泵都不会被江水中的杂物破坏。
1.2方案中要涉及水处理系统的实施
对于水处理系统,要将其与取水方案相结合才能够达到预期的过滤效果。在建设取水泵房的过程中,要在取水泵房的进水口前设置好栅栏条,在进水口后面布置好网格,从而实现对取水泵房的双重保护。另外,取水泵房的进水口也要有一定的坡度,坡度可以让水中的砂砾顺着坡流出,以提高整个取水过滤系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定期清洗网格,以保证水处理系统可以正常顺利。
1.3不良地基上施工方法的选择
在不良地基上建设取水泵房是在所难免的。在施工期间,可以选择井点降水法、冻结法和沉井法。下面简要分析一下这3种施工方法。
2.3.1井点降水法选取这种方法时,一般包括轻型井点和管井井点2类。在轻型井点中,一级井点的水位降低深度一般为3~6m。在取水泵房的建设中,这种建设方法具有设备数量多、作业面积大、施工时间长和基坑挖土量大的特点。对于管井井点,其水位降低深度一般是6~10m。在其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这种方法具有费用开支大的特点。
2.3.2冻结法该方法是使用大型冷冻机将取水泵房附近的水土冷冻,从而方便后面的施工建设,但是,这种方法的消耗比较大,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
2.3.3沉井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比较高、地质较为均匀的地基,其需要较少的物力和财力,施工也较为简单。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简要分析可知,在设计取水泵房的施工方案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工作方法。
1.4加强设备的检修和安装、固定的施工
在取水泵房的取水工作中,有许多需要取出清理或维修的设备,但是,由于诸多工作设备处于水底不方便取出,所以,在取水泵房的施工过程时,要为这些不易取出但需定期清理的设备设计一个较为方便的检修方法。例如,在取水泵房的建设过程中,可以运用滑槽固定设备,以便在取水泵房运作时将需要清理的设备沿滑槽取至水泵房顶部检修、清理,之后再依靠重力作用滑至原位。但是,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检查完水泵后,水泵放置在固定架上,要保证水泵与水管的连接处密封性,不然,会出现接口处漏水的情况,致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鉴于此,可以在水泵与水管的连接处使用Y型接管口,以实现水泵与水管的密封连接,从而保证取水泵房可以顺利运行。
1.5要注重吸水管的特别设置
对于取水泵房的管道设置,要在取水泵房施工建设时,在吸水管上加装柔性套管或在管道上安装软接头。因为取水泵房与蓄水池是相对独立的,随着取水泵房运行时间的增加,会在吸水管道上施加拉张应力和剪切应力,这就会不断减少取水泵的使用寿命,影响使用效果。除此之外,有的吸水管道需要埋在地下,这就更需要保证管道基础的坚固性和可靠性。在非原土层、土壤中增做管道基础,为防止管道在掩埋过程中出现弯曲和倒坡的现象提供了保证。
2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取水泵房施工方案的设计工作,就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工作经验,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不断完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取水泵房施工方案的专业性,保证取水泵房可以顺利运行。
施工方案 篇3
施工程序:验收找平层,清理基层,配置水泥粘合剂,做附加层,基层施工,保护层,养护粘结前,先将卷材预铺开,找正,然后将卷材两端对折卷起,把配置好的水泥粘合剂倒入基层上,并用刮板均匀的刮开,再将卷材向前推铺,并及时用刮板排除遗留在卷材内部的空气,刮出多余粘合剂。卷材与找平层的粘合率85%。
接缝做法:
(1) 屋面防水接缝施工:隔气层、防水层和附加层均采用搭接缝方法。用水泥粘合剂粘结。宽度10cm。附加层接缝与防水层接缝错开5cm以上。
(2) 地下室防水接缝施工:采用10-15cm搭接盖条接缝方式,盖条选用高分子合缝
粘合胶粘结。
(3) 防水卷材搭接宽度长边8-10cm,短边10-15cm,相邻短边接缝应错开100cm以上,墙面与地面夹角处均为30cm以上。
卷材铺粘完毕后,需在防水层上做1:2.5水泥砂浆厚度为2cm的保护层,分二次抹成,二层接茬必须错开20cm以上,保护层要求平整,并洒水养护。
保证防水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及措施
一、建立技术、质量岗位责任制
1、 保证防水施工质量达到合格、创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把好质量关。
2、 项目工程师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防水施工方案交底。
3、 施工技术人员,对工长、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难点部位的技术交底及操作办法。
4、 防水施工时,安排好值班表,技术负责、质量员、工长轮流值班,关键施工部位要亲自指导,进行旁站指示检查。
二、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和管理
1、工程资料必须准时和工程同步走。
2、防水材料产品合格证、复试报告必须齐全、合格、完整。
3、施工每道工序,应作隐蔽工程验收签证、蓄水试验,防水工程验收资料都必须即使办理并让相关监理单位确认并签字
施工方案 篇4
为了适应因信息社会与智能建筑蓬勃发展而引发地设计规范与设计方法的改变,笔者从加强技术管理、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以及提高工程图纸设计质量等方面,对电气施工图设计格式及设计深度进行研讨。
近年来,随着智能大厦的拔地而起,弱电系统的防雷措施已引起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对原国标图集《建筑物、构筑物防雷设施安装》(D562)和《独立避雷针》(D565)图集重新修订,从1999年12月2日开始实行新的国家标准图集《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99D562),该《图集》在原来标准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弱电部分的过电压保护(信息系统及电子设备、电气设备)。由于连接工作站、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电缆很长,冲击过电压的影响正成为数据丢失和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另外,互联网的特性使得进入某一点的浪涌能沿着网络传播而破坏其它工作站,使得网络设备损坏的概率大为上升。可见,弱电过电压保护在电气施工图设计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外部防雷其中包括:接闪器(针、网、带)、引下线、接地装置、屏蔽。
(2)内部防雷其中包括:屏蔽隔离、等电位联结、安全距离。
(3)过电压保护是指雷击电磁脉冲(外部电涌防护)和内部操作过电压(内部近旁电涌防护)。一般而言,合理的屏蔽和接地是减少浪涌通过电压对人身及设备破坏的根本前提和途径,为保证电子设备免受浪涌过电压的破坏,应根据实际情况在电源系统、天线馈线系统、信号系统和接地系统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设计,加装多级浪涌过电压防护器(浪涌保护器SPD是指限制瞬态过电压分走浪涌电流的元器件)。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99D562》对SPD(SurgeProtectivedevice)选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智能大厦中有很多重要的电子设备安装于建筑物内,应当在电源进线处和电子设备供电处根据设备耐过压的能力装设多级SPD.对一、二类防雷建筑物电源的第一级保护应在总进线的配电柜前加“一级SPD”。其通流量In的设计要求:In≥40~80kA.第二级保护在UPS或分配电柜前加装“二级SPD”。其通流量In的设计要求:In≥40kA第三、四级电源保护在重要设备配电系统或工作电源前加装“三级SPD”其通流量In的设计要求:In≥5kA.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住宅智能设计(弱电设计)的重要性和在住宅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技术的复杂和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十五期间的住宅设计标准把这部分内容单独为一章。故在住宅智能方面的施工图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设备的标准化、网络的开放性、系统的可*性及可扩性等诸方面。例如:从综合布线方面考虑,每套住宅宜设置“信息配线箱”,电视、通信(电话和数据)、安全防范等管线可通过“信息配线箱”引出。
住户内设置信息配线箱,有以下好处:
(1)通信线路接线方便,现在我们引入每套住宅的通信线路有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和市内电话网,为了使住户利用卧室或起居室的信息插座方便的在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和电话网中选择,在住宅内设置信息配线箱,使用户在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和电话网线路之间十分方便地跳线连接。
(2)有线电视线路接线方便,每套住宅可以只引进一路电视电缆,在信息配线箱内设置分支(分配)器,再引至卧室、起居室的各个电视终端。
(3)以后住宅的装修、线路变动等方便。
根据国家新的标准与规范及笔者的实践经验,下面给出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格式及设计深度具体要求。
1.图纸目录、设计总说明及材料表
(1)施工图设计文件符合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要求,应文件完整、计算正确、图纸清晰、文字通顺、深度及格式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能据以编制工程预算、进行非标准设备的制作工程施工、安装及工程验收。
(2)图纸目录一般先列新绘制的图纸,后列所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纸(标准图及安装图选用准确合理)。同一系统内的图纸顺序一般应按干线系统图、平面图、剖面及大样图、控制原理图的顺序排列。大型或复杂工程因图纸较多,也可采取按系统划分分册编排的方式。
(3)图纸首页应列设计总说明,主要设备及材料表紧随其后。不同系统的材料表宜有适当的分隔空行,以利区分;其它图纸排列顺序,一般应按高压到低压、前端至末端、强电到弱电的方式进行。
(4)设计总说明书中应有对建设项目面积、高度、功能及防火等级主要数据的叙述,以利读图人及审查掌握。
(5)大型或复杂工程的详细分项说明也可列在干线系统图中或第一张平面图上。大型或复杂工程照明和消防材料表可同时列于每张平面图中(但仍有汇总的材料表)。
(6)设计依据、设计基础材料齐备,设计文件完整正确;内容和深度符合预结算及现场施工的要求;文字通顺、表达清楚、交代明确,同一工程中主要字体应始终保持一致,以保持图纸协调,不得有较大误差;对有众多管线的厂房应有管线综合图。
(7)主要设备及材料表中应列出相应图例符号,干线系统中也应列出相应图例符号。电器设备及装置配件的安装高度,除图纸中有所交待外,一般可在材料表的附栏中有所提及。以利于图纸的阅读与理解。
(8)设计依据中,凡有缺项设计的项目(如变配电所、消防、人防、建筑智能化、需由二次装饰设计确定的照明场所、多层及高层住宅内配电等),应作必要的说明。特别是涉及到建筑安全的,应将建设方有关委托资料存档备案。
(9)设计条件书与设计计算书是工程设计的基础,工程项目审查人应在审查中认真查验、签署,且应按时归档,并作为工程设计报优的依据之一。
(10)专业间互提要求,联系资料一般均应以书面方式,并按时归档存查,以保证设计基础资料的完整性。
2.总平面图施工图设计若干要求
(1)供电系统(含特殊电源)、电力系统、室内外照明、防雷、防静电、接地及其他安全用电措施,其变电所及配电所的位置、设备选择、设备及线路布置原则符合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要求,材料选择合理,有关措施,能满足生产及使用要求。
(2)在总平面图上,应绘制电力电源的进线及敷设方式(从建筑轴线外起至建筑内受电处止),说明电源引入配电所或变电所的方式及楼层或标高,必要时须做出局部剖面图予以交待。
(3)绘出建筑物内部配电或变电所的位置,并说明配电所及变电所需求电力电容器容量及变压器装机容量。
(4)通信系统、自控系统、信号系统的站房及设备选择及线路布置原则符合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要求,具体布线及有关措施合理可*,能满足生产及使用要求。
(5)在总平面图上绘制通信交接间(箱)的位置,并标出通信干线引入的人孔位置及规格型号。选用人孔须标出其引用的标准图号,非标的必须出大样图说明。对建筑通信规模、容量及组成情况亦需加以说明。
(6)对有线电视系统,应绘制信号同轴电缆的进线方向、位置,并标示出规格型号。
(7)涉及有“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相关系统工程的管线走向及埋要求,须在总平面中绘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下面有详细说明)。
(8)室外电气管线与其他专业管线出现平行排列或交错排列等复杂方式时,应绘制局部剖面图交待高度、埋深、间距和特殊的防护处理措施。
(9)对有防腐蚀、防爆、恒温、恒湿及其他特殊要求的生产环境(如空气洁净度、防微振、防静电及电磁兼容等)有关强弱电系统,要按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的要求,采取合理、可总体布局,以满足生产及使用要求。
施工方案 篇5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万华冷凝器设备厂房桁车工程,位于万华工业园厂区内东侧。
本主体桁车工程需在原厂房内增加桁车,于原厂房基础柱连接处新增桁车基础,其后增设桁车钢构牛腿柱。
二、围护方案设计
根据工程所在地场地特点,结合钢板桩的特性、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选用的10mm钢板,12#槽钢桩宽度适中,抗弯性能好,其主要技术参数为:W=500cm3,g=12.059kg/m,依地质资料及作业条件决定选用钢板桩长度4.5M长,要求槽钢入土深度达桩长0.5倍以上,预先开挖1米深度架设1m*1m钢板挡土,采用12#槽钢背对焊接成工字钢,成1m*1m井字梁两边对撑,依次向下开挖,陆续对接钢板,对接时采用焊接,挖至3米位置时,钢板焊接成一体,背部采用12#槽钢垂直于地面打桩间距1m。
三丶施工准备
(一)场地测量控制网建立
1、根据测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成果计算塔吊位置坐标点,确定桁车基础位置,放出开挖灰线。
2、现场建筑物上设置水准点,在施工过程中保护水准点不被破坏。
(二)技术准备:
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
2、掌握地质勘察资料和技术经济资料;
3、编制施工方案,提出节约工料、降低工程成本措施。
(三)施工物资的准备:
施工管理人员根据工程需要,确定各阶段对材料,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的需要量,及时安排运输及进出场,使其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1、施工机械设备的安装及调试;
2、安排进场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地点,并严格验收,检查以及核对数量和规格;
3、进场的材料等质保资料必须齐全。
(四)施工队伍准备:
1、施工前对施工队伍进行劳动纪律的安全教育;
2、做好职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
四、施工工期及质量目标
1、工期:从桁车基础基坑开挖至桁车基础完成所需时间为30天。
2、质量:确保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3、安全:杜绝伤亡事故及管线、设备事故的发生。
五、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发现和清除各种质量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1)以项目经理为质量第一负责人,任命1至2名合适的有资格人员负责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并保持与设计施工等各方面有效协调。
(2)各种原材料,半成品严格按质量要求进行采购。钢板桩送到现场后,应及时检查、分类、编号,标准钢板进行检查,凡不合格应进行修正合格后方能使用。
(3)钢板桩质量要求
a、桩的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
b、桩底高程误差控制在10cm左右;
c、沉桩要连续,不允许出现不连锁现象;
d、桩的平面位移控制在15cm以内。
(4)在使用拼接接长的钢板时,钢板的拼接接头不能在围护的同一断面上,而且相邻桩板的接头上下错开至少0.5m,所以,在组拼钢板时要预先配板,在运输、存放时,按插桩顺利堆码,插钢桩时按规定的顺序吊插。
2.工期保证措施
(1)、项目经理部立即开展工作,调遣具有丰富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经济、行政等各类专业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上场。
(2)、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方式,做到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计划协调、统一物资供应、统一资金收付。各施工队伍在项目经理部的统一领导下,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完成所承担的施工任务。
(3)、发挥整体优势,对施工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合理组合。
(4)、加强现场的思想政治工作,抓住时机,开展以比质量、比安全、比进度、比效益的劳动竞赛,使每一位参加施工的职工都充满责任感、荣誉感和紧迫感,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
(5)、正确处理好与当兄弟单位的关系,取得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为施工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钢板支撑主要施工方法:
一.钢板桩
钢板选用Q235B型,12#槽钢。
进场钢板桩需进行外观检验及桩身缺陷矫
二.支撑体系
(1)材料要求
型钢均采用Q235-B级。
(2)构件的连接
①支撑体系的节点均采用平接方式进行焊接。所有节点内角处还应加设水平长度为300mm的连接钢板。
②构件连接处采用接触边满焊,焊缝高度不小于8mm。
③在围檩与支撑连接处的腹板上加焊厚度为10mm的肋板,以增强腹板的稳定性及抗扭刚度。
(3)为保证水平支撑体系的安装精度及施工便利,基坑开挖至支撑高度后,应在板桩相应部位设置钢牛腿,围檩及支撑构件安装就位及校核高程后方可进行构件节点的连接。
(4)钢制构件的施工及安装应有严格的质量检验措施,质量检验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xx)的规定。三.钢板桩支护施工
1.钢板桩支护施工流程
钢板桩的打设虽然在基坑开挖时进行,但整个板桩支护结构需要等地下结构施工和回填时,在许可的条件下将板桩拔除才算完全结束。因此,对于钢板桩的施工应考虑卸第一层土、打设、支撑、挖土、地下结构施工、回填、支撑拆除及板桩的拔除。
测量放线及地下障碍物清理→基础周边整体卸土三米→再次精确测量定位→根据定位线控制打设沉桩导向槽→整修平整施工机械行走道路→打设钢板→土方开挖至第1层内支撑标高→第1层内支撑安装→土方开挖至基坑底设计标高→钢筋砼底板→回填土方→拆除第1层内支撑→钢板拔除。
2.钢板桩吊运及堆放
装卸钢板桩宜采用两点吊。吊运时,每次起吊的钢板不宜过多,注意保护免受损伤。钢板应堆放在平坦而坚固的场地上,必要时对场地地基土进行压实处理。在堆放时要注意:
(1)堆放的顺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等应考虑到以后的施工方便;
(2)钢板要按型号、规格、长度、施工部位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
(3)钢板桩应分别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5块,各层间要垫枕木,垫木间距一般为1.5~2m,且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的总高度不宜超过1.5m。
3.基坑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应配合内支撑的安装分二次进行出土,采用人工挖土;出土全部外运。不得在基坑周边堆土。第一次掘土,从自然土面向下挖1m至第一层内支撑安装位置;第二次掘土,从第一层内支撑安装位置向下挖至坑底,并预留人工清理土层厚度约20cm。
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排除积水,平整填实后及时浇筑砼垫层进行固化保护。
4.支撑安装
基坑内侧设置槽钢井字梁对撑,井字间距为1m*1m,逐层安装。
四、基坑监测
(一)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从土方开挖工程开始施工至桁车基础砼完工,应进行全过程的施工监测,以便及时掌握施工全过程围护结构、周围土体的受力、位移和变形情况,及时掌握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和基坑施工安全,通过信息反馈法指导施工,根据监测资料及时控制和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避免基坑开挖的重大事故发生,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1)本工程应加强信息化施工,施工期间应根据监测资料及时控制和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控制。
(2)监测仪器的选型,要考虑最大可能需要的量程并根据基坑工程只在地下施工期间使用的性质选用满足安全监测要求、合适的仪器。
(3)仪器安装埋设前要进行检验和率定,绘制监测点,安装埋设详图,并按照方案和埋设要求做好埋设准备。
(4)所有监测点安装埋设完成后,及时绘制测点位置图,并加强对现场测点保护,以防监测测点被破坏。
(5)监测数据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发现异常现象,加强监测。监测数据未达到报警值期间,应向设计单位每周提交一次书面监测结果,监测材料上应注明对应的施工工况及工况平面分布图等施工信息,便于相关各方分析监测结果所反映的情况。
(6)监测数据如达到或超过报警值应及时通报有关各方,以期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的顺利进行。
(7)对原始数据要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后方可进行计算,并绘制观测读数与时间、深度及开挖过程曲线,按施工阶段提出简报。监测工作贯穿基坑工程始终,待全部资料备齐后,应提供完整电子版监测数据、监测时程曲线图及监测报告予设计单位。
(8)监测方案须得到设计单位的认可,监测得到的数据必须及时提供给设计单位,施工总包单位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工况,以保证本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二)1、基坑围护监测
(1)围护墙体顶端竖向、水平位移;
(2)围护墙体侧向变形监测;
2.基坑监测要求
(1)要求由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在围护结构施工前,须测得初读数。
(2)在基坑降水开挖期间,须做到一日一测。在基坑施工期间,可视测得的位移及内力变化情况加密或减少。
(3)测得的数据应及时上报业主及围护设计单位。
(4)报警值:
▼围护结构水平、垂直位移大于4mm/日或累计大于30mm;
(5)若测试值达到上述界限须及时报警,以引起各有关方面重视,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单位一起进行分析,并考虑采取相应的控制位移及沉降的措施。
五、基坑验收
1.基坑验收应采取分步验收法进行。每道工序完成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验收应符合上海市标准《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G/TJ08-61-20xx)及相关验收规范的规定。
六、施工注意事项及要求
1.基坑土方开挖应遵循分层、平衡、适时的原则,分层高度应与内支撑的竖向间距相对应,以内支撑下0.5米深为分层界限。采用机械开挖时,坑底设计标高以上20cm由人工清除,不得超挖。开挖到位后,应及时施工管道,严禁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2.钢结构的焊接,必须是持有特种作业上岗证的人员操作,确保安全与质量。
3.加强基坑监测,监测数据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七、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1、机械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1)、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或驾驶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熟悉机械操作性能,经专业管理部门考核取得操作证或驾驶证后上机(车)操作。
(2)、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工作时集中精力,谨慎工作,不擅离职守,严禁酒后驾驶。
(3)、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及时检修,决不带故障运行,不违规操作,杜绝机械和车辆事故。
(4)、机械操作人员做好各项记录,达到准确、及时,严格贯彻操作制度,认真执行清洁、润滑、坚固、防腐、安全的十字作业法。
(5)、设备及工具摆放整齐,不得随意摆放。
2、安全文明施工
(1)、进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讲究文明用语,杜绝打架斗殴,酗酒等不文明行为。
(2)、泥浆与运土车出场,轮胎要清洗干净。
(3)、注意工地防火,现场要摆放防火器材。
3、安全措施
(1)、合理安排作业区域和时间,保证施工人员正常工作。
(2)、作业区域进行围挡,设置安全警示标语。
(3)、施工平台必须要有标识和防护栏,夜间作业区域应布置警示照明灯。
(4)、与当地医疗保健和消防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做到有备无患。
(5)、现场必须配足足够的消防设备。
施工方案 篇6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杭州市***。场地东临**路,南临**路。西临****大厦,北面是近***。场区东面紧临*兴路,拟建办公、商业楼,其中1#楼16层,建筑高度为56.65米,结构类型为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2#楼12层,建筑高度43.75米,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3#楼三层,建筑高度12.3米,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地下室二层(局部三层),平面形状南宽北窄不太规则。建筑物东西长约109米,南北长约80米。总建筑面积48773.7㎡,地下室面积17816.7㎡,基坑面积约8465㎡,基坑延长米约395m。
2、本工程建设单位为**市****中心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勘察单位为*****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围护结构设计单位为*****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单位为****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集团有限公司,监测单位 。
3、本工程“三通一平”工作已基本完成,具备施工条件。施工场地已平整,障碍物已基本清除,场区与公共道路已连通,生活、交通、通信、水、电均能满足施工要求。
4、基坑周边环境情况:
基坑东面为**江路,基坑围护桩内侧距离该侧用地红线约2.6~5m,***路下埋有电力管、自来水管、煤气管、雨水管、HCTV光缆、电信光缆等管线。围护桩中心距离该侧建筑物约33.1m~35.9 m。道路下管线埋深1.3m~2.5m。
基坑南面为**路,基坑距离该侧用地红线约3m, 围护桩中心距离该侧道路20m。之江路下埋设有雨水管线,埋深1.4m~2 m。
基坑西侧隔一条道路与****大厦相邻,基坑距离该侧用地红线约10.5m~11.8m,道路下埋设有雨水、污水管线。围护桩中心距离该侧建筑物约31m。道路下埋设有雨水、污水管线,埋深1.4m。
基坑西北侧、北侧隔一条道路与近江家园相邻,基坑距离该侧用地红线约1.5m~4.2m,道路下埋设有雨水、污水管线。围护桩中心距离该侧建筑物约14.3~18.4m。道路下埋设有雨水、污水管线,埋深1.4m。
5、本工程±0.00标高相当国家高程7.65m,场地内平均高程约为8.4m、即相对标高为0.75m。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0.250 m。
整个地下室挖土深度情况如下:地下室板底挖土深度为11.85m,承台位置为11.1m~14 m;坑底土质为砂质粉土,土方开挖量约为108360m3。
二、编制依据
1、****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
3、****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地下室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33/T1008-20xx)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xx
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T-20xx
8、住建部建质20xx【87】文件
9、其它相关规范及规程
三、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层在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共12个工程地质亚层,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各土层结构、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1杂填土:灰杂色,松散,稍湿~湿,以碎砖、碎石、块石、和砼块等建筑垃圾为主,含量60~80%,局部粉土,土质不均匀,结构较松散。层厚0.70~3.20m,全场均有分布。
2-1 砂质粉土:灰黄色,黄灰色,稍湿~湿,略具层理,局部夹粘性土条带及半腐植物,土质均匀性差;局部粘粒含量较高,为粘质粉土。层厚1.30-5.60m,全场均有分布。
2-2砂质粉土:灰黄色、灰色、稍密,湿,略具层理;土质均匀性较差;局部粘粒含量较高,为粘质粉土。层厚4.50-10.30m,全场均有分布。
3-1 粉砂夹砂土:灰绿色,很湿~饱和,稍中密,薄层状构造,局部呈粉细砂状。土质均匀性较差,局部混有少量的腐植物。层厚3.60-8.00m, 全场均有分布。
3-2 砂质粉土:灰色,稍密,很湿,略具层理。土质均匀性稍差,局部混有少量粉砂及粘性土团块,局部为粘质粉土。层厚3.40-9.10m, 全场均有分布。
4-1 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饱和,薄层状构造为主,单层厚1~2㎝,夹粉土薄层,土质均匀性一般,偶夹半碳化植物碎屑。层厚1.60-5.70m, 全场均有分布。
4-2 粉质粘土:蓝灰色、绿灰色,可塑,厚层状,多见黄褐色半点。干强度、韧性中等;土质均匀较好。层厚0.40-3.50m, 全场均有分布。
5 含砂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一般,下部含较多粉砂,干强度、韧性中等,土质均匀性较好。层厚1.80-6.40m, 全场均有分布。
6-1 粉细砂:灰黄色,饱和,中密,厚层状构造。砂质较纯,土质较均匀。层厚0.70-4.50m, 该层局部缺失。
6-2 砾砂:灰黄色,饱和,中密,厚层状构造。土质均一性较差,局部为细砂;含少量圆砾。层厚0.70-3.80m, 该层局部缺失。
7-1 圆砾:灰黄色,饱和,中密,厚层状构造。颗粒级配不均,粒间充填较多砂土和少量粘性土,胶结差。层厚1.80-7.30m, 全场均有分布。
7-2 卵石:灰黄色、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厚层状构造。该层土质均匀性差,局部以圆砾、砾砂为主。层厚1.60-9.40m, 全场均有分布。
据地质报告反映,对基坑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主要为上部的孔隙潜水,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稳定水位埋深在1.50m~2. 0m左右,据附近资料,丰水期时,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地下水属潜水型,场地为**江古河道,受上游侧向径流补给,水量充沛,具有明显的埋藏深、污染少、水量大的特点。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及水网的入渗补给变化等影响。承压水头埋深一般19.66m;基坑挖土深度为11.1-13.4 m。对本工程基坑开挖影响不大。地下潜水、承压水对基础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能。基坑底所在土层为粉砂夹粉土,无不良地质分布情况。
四、围护结构设计概况
1、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围护采用钻孔灌注桩排桩加二道钢筋砼内支撑的围护体系,外侧设置一排Φ850三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对电梯间挖深部位,采用70厚素喷C15混凝土处理。排桩采用Φ800@1000钻孔灌注桩,桩间距为200㎜,桩长17.6-21.0m,混凝土强度为C25,主筋直径为Φ22~Φ25二级钢;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分别设在-2.40 m和-6.50 m处,支撑梁梁高为800㎜,砼强度为C30;钻孔灌注围护桩,共369根;新增支撑桩31根;利用工程桩作为支撑桩22根,桩径为Φ800,工程桩为钻孔灌注桩。止水三轴水泥搅拌桩采用全面套打施工工艺,桩长24.0m,基坑四周连续布置。
2、基坑顶部设置贯通的300×400的地面排水沟截流,每隔20-30米设置窨井,将地表雨水、施工废水集中沉淀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基坑内排水采用临时明沟,集水坑方式,利用潜水泵定时抽水。如发生渗漏,视实际情况采取封堵或注浆措施进行止水。
五、基坑降排水措施
1、基坑外排水
待冠梁一完成,立即在基坑顶部设置贯通的300*400(H)地面排水沟截流,并每隔20~30米左右设置一个600*600*1000的砖砌窨井,施工现场雨水、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
2、基坑地表水
基坑止水帷幕完成后,坑内地表水在粉土层,坑内降水主要依靠明集水坑和自渗井相结合的方式降水,集水井和自渗井的数量视实际情况而定,在土方开挖前一星期前设置完毕,确保开挖前水位在所挖土层1m以下。
3、施工阶段雨水
粉土层挖除后至淤泥质土层已无地表水,基坑排水主要考虑天落水,基坑排水采用明沟、集水坑方式排水。离开围护桩边4m以外沿基坑周边设排水沟,基坑内结合承台设1000×1000×800mm集水井,每个集水井内设一只潜水泵,派专人负责管理,定时抽水。在基础底板砼浇筑前,及时采用级配砂石将坑底排水沟和集水井回填密实,浇筑砼垫层,避免对基础结构的施工造成影响。
六、施工部署
(一)管理体系及项目班子配置
项目经理:***
执行经理:***
生产经理:***
技术负责:***
施工员:***
质量员:***
安全员:***
资料员:***
(二)施工进度安排
整个场区沿后浇带划分为五个施工段,详见施工段分段图。总体施工顺序由西向东进行。具体各阶段进度安排如下:
1.三轴水泥搅拌桩进度计划:
安排一台三轴搅拌桩机进行施工,坑外止水帷幕搅拌桩共626付,一台桩机计划平均每天完成13.32付,47天完成。
2.钻孔灌注围护桩、支撑桩、钻孔灌注工程桩进度计划:
安排15台桩机进行施工,围护桩共369根,支撑桩31根,工程桩375根,每台桩机平均每天完成0.83根, 60天完成。
3.土方开挖
(1)施工顺序: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结合水平支撑布置形式拟总体上分三层开挖,每层开挖时再分段分层开挖。由于第一道水平支撑梁标高为-2.4米,埋深2.8米,第一层挖土需将土方挖至-2.4米,再将支撑部位的土方局部开挖到支撑梁底进行支撑梁施工。第一道水平支撑梁施工完成后,进行第第二、第三层土方的开挖施工。
(2)进度计划
第一层土方开挖:20天
第二层土方开挖:35天
第三层土方开挖:40天
4.水平支撑梁
(1)施工顺序;围护桩压顶梁在-0.40米,随着围护桩的施工进度同步跟进压顶梁施工。第一道围檩、水平支撑梁在围护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第一层土方开挖后,随着挖土的进度、顺序开始围檩、支撑梁施工。第一道围檩、支撑梁完成后强度达到设计即进行第二层土方开挖施工。第二道围檩、支撑梁结合土方开挖的进程进行施工。
(2)进度计划
压顶梁:15天
第一道围檩、支撑梁:20天
第二道围檩、支撑梁:30天
(三)施工机械、用电量、劳动力配置
1.土方开挖及基坑围护机械设备计划表
(略)
2.用电量计算
动力用电 P1=825KW
电焊机额定功率 P2=122.5KW
室内照明 P3=25KW
室外照明 P4=15KW
总用电量:
∑P1
P=1.1(K1———+K2∑P2+K3∑P3+K4∑P4)
COSφ
0.5×825
=1.1×(—————+0.5×122.5+0.8×25+1×15)
0.75
=710KVA
根据施工总用电量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额定容量为400kva的变压器2台,总容量为800kva,能够满足总施工用电量的要求。
3.劳动力投入计划
(略)
(四)施工总平面布置
1.现场条件:
本施工现场四周已建有砖砌围墙,在南面、东面位设置二扇大门。在施工现场场地内西面设配电房,沿围墙周边设电缆沟敷设施工临时用电电缆
2.平面布置:
(1)施工道路:在南大门建筑物轴线17轴~20轴之间修筑一条4.5米宽砼硬化道路,作为场内的主要施工通道。在桩基施工阶段,场内采用建筑垃圾或道渣铺设临时道路供车辆通行。
(2)现有砖砌围墙拆除后改用2.5米高轻质隔墙作现场围护。
(3)生活、施工用水从东面由市政管网接入,分两条支路沿场区四周布置,总管管径为100㎜,分支管径分别为70㎜和80㎜。
(4)施工用电由甲方负责提供*台变压器,下设配电室。
(5)在桩基施工阶段将在场区南面搭建办公区、生活区、钢筋加工棚,在西南角设食堂。泥浆池的布置按场地实际情况安排、东面安放水泥桶和堆放材料。在土方开挖及支撑梁施工阶段各类材料的加工,堆放主要考虑在基坑周边、临时施工平台上进行布置。
(6)由于场地狭小,在浇捣砼时,泵车主要考虑停放在两大门内的施工道路上。
(7)沿基坑四周采用钢管搭设0.6m、1.2m高防护栏杆,用脚手片防护,设置警示标志和夜间照明灯。在基坑四周设置上下基坑通道。
(8)在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阶段拟分别在靠2#楼北面和1#楼东南角装两台塔吊进行垂直运输工作,塔吊基础采用桩承台基础形式,以便在土方开挖前即可安装并投入使用。为防止桩底沉渣过厚塔吊产生沉降,在桩底采用注浆加强处理。
(9)在桩基、主体施工阶段,采用装配式活动彩钢板宿舍和办公用房,桩基工程基本完成后,在东面拟搭设彩钢板活动房作班组用房。
(10)基坑施工期间,各类材料的堆放主要考虑布置在南面、东面靠近两扇大门处基坑临边区域,挖土机以及运土车辆主要停放在两个临时施工栈桥上。各区域堆载设计荷载取值分别为:临时施工平台区域20kpa;栈桥区域30kpa;南面、东面两大门之间基坑边侧地面区域设计荷载取值40kpa;其他基坑临边区域地面荷载设计取值均为20kpa。施工期间各类材料的堆载要严格加以限制,严禁超载堆放。
(五)本工程基坑工程的特点、施工重点及施工难点的分析及其相应对策
1.基坑的特点
(1)地下室基坑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东西向宽约109m,南北向长约80m,基坑总延长米约395m,基坑面积约8465m2。
(2)地下室二层(局部三层),基坑挖深11.85m~14m,坑中坑最大高差为2.15m,基坑开挖深度大,且基坑设二道钢筋砼支撑,汽车坡道和通道受到较大限制。
(3)基坑侧壁大部分及坑底均位于粉质砂土中,该层粉质砂土含水量高。
(4)基坑四周距离用地红线较近,施工场地十分狭小,且周边距离道路、管线和居民住宅近,对基坑开挖变形要求高。
(5)工程地处闹市区,周边道路交通繁忙,交通高峰期,出土困难,加上工程距附近居民楼较近,夜间无法施工,施工时间短,故基坑支护、土方开挖的施工周期较长。
2、施工重点及难点
(1)在土方开挖前,对支撑梁在同条件养护的砼试块进行试压,确保支撑梁砼的实际强度满足设计挖土的强度要求。
(2)基坑监测的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基坑内水平支撑杆件的轴力监测、支撑系统沉降观测、地下水位观测以及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沉降、倾斜、裂缝监测的准备工作必须按要求布置,并使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3)掌握倒土场地、运输距离和交通高峰时间限制情况,合理及时配备车辆数量和调整挖机的工作时间等。
(4)严禁挖掘机和运土车辆直接在支撑面上行驶和作业,汽车临时通道支撑两侧位置用建筑垃圾填实,并高出支撑顶面400mm以上,使挖掘机和运土车辆荷载均匀地传至支撑两侧的土上;挖机作业位置在回填土上再铺设钢板路基箱的方法,减少对支撑梁的影响。
(5)土方开挖顺序必须严格按经专家论证通过的施工方案中规定的要求,分段分块分层进行开挖,严格控制土方分层深度不得超过2m,每层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0m,坑内临时边坡放坡坡率不小于1:3.0,保证立柱桩附近的土方高差小于1.5m以内,并做到对称开挖。
(6)基坑开挖时应严格控制基坑土方开挖的土坡高度及坡度,施工时派施工员对工程桩、竖向立柱、支撑梁和围护桩等位置进行标识,防止挖土过程中挖机碰到工程桩、竖向立柱等,尤其注意支撑梁底的土方不得超挖。
(7)及时做好监测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工作,每天定时由监测单位把监测的数据情况向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通报,当相关数据超过设计值时,应及时向设计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未处理前挖土工作停止进行。
(8)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确保坑外水不流入到基坑,基坑内的地表水在土方开挖前降至挖土层标高1m以下,当挖淤泥土时,边挖边做好排水小沟和临时集水井布置,防止雨水对基坑的影响。
(9)在挖第三层土方时,应用水准仪跟踪控制挖土的标高,留300mm厚土方由人工清土,承台处应跳挖,尽量减少对坑底土的扰动;同时严禁超挖,如局部有挖深现象,严禁用土回填,应用素砼或砂石级配进行回填。
(10)基坑周边10m范围内采用先浇筑垫层再开挖承台及地梁施工方式,并采用跳挖施工,挖出一个浇筑一个,以减小承台开挖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11)工程桩之间的净距小于1100㎜时,应采取人工挖除桩间土方;并协调好机械挖土、人工修土、截桩和砼垫之间的施工进度,防止机械挖进度过快,人工修土太慢,造成基坑暴露时间太长。挖土至坑底后应尽快分块施工完成素混凝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应延伸至围护桩边,并抓紧施工承台及基础底板。
七、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围护结构施工的内容:三轴水泥搅拌桩坑外止水帷幕施工;钻孔灌注围护桩、围护桩、支撑桩、工程桩施工;压顶梁、第一道水平支撑梁、围檩施工;第二、道水平支撑梁、围檩施工;底板传力带施工;第一、第二道换撑构件施工。
2.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
(1)桩机配备:本工程拟安排一台SF636K型三轴水泥搅拌桩机进行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负责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
(2)施工顺序:三轴水泥搅拌桩待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完7天后,方可进行围护桩的施工。搅拌桩的施工从西边往北向南进行施工,桩机沿基坑周边由西向南顺时针方向运行。
【施工方案】相关文章:
施工方案07-31
施工测量方案03-11
施工方案12-02
施工申请书及施工方案11-24
涵洞施工方案08-15
排水施工方案07-28
隧道施工方案07-28
安全施工措施方案07-24
给排水施工方案07-24
施工方案范本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