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

2022-08-01 诗歌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叶,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成书过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

  王官采诗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孔子[/url]删诗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体例分类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毛诗序

  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诗。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现在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古人做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

  评价与影响

  《诗经》对中国的文学史、政治、语言、甚至思想上都起著非常深远的影响。

  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古代,《诗经》还有政治上的作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类似于现在的外交辞令。

  诗经开启了中国数千年来文学的先河,亦开创了中国多年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作品。

  现在对诗经的研究更多用来考察古今音韵的不同,或者用来研究上古时期的历史。而古今研究《诗经》的著述更是汗牛充栋。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拓展内容:潮州民歌与《诗经》的关系介绍

  潮州地处岭东,毗邻南海,韩愈曾在这里兴学施教,历史上又是“十相居留”的地方,向来人文鼎盛,素有“岭海名邦”之美称。潮州人民在劳动生产的同时,也用真切饱满的感情歌唱出自己的喜怒爱恨,经年累月的积淀,终于形成了我国民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潮州民歌是潮州人民用潮州方言创作的艺术结晶。过去流传的畲歌、秧歌、歌仔均属之。畲歌是劳动人民在开畲劳作时所唱的歌曲。

  大多数潮州民歌,都贯穿着两条思想主线——赞美祖国和家乡;追求真理和幸福;讴歌勤劳、俭朴、勇敢、热情的人民。讽刺人们的一些弊端,比如贪婪、胆怯、懒惰、嫉妒、或鞭挞卑污、奸诈、残暴的敌人。一褒一贬,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鲜明爱憎。

  潮州民歌作为一个地区民风的最真实的反映,欣赏之余,不禁让人联想起《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同样是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现状,同样是描绘劳动人民市井百姓的生活图景、抒发他们心中最强烈最真切的爱恨喜怒,除了这些地方民歌最基本的共通点,在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在潮州民歌与《诗经·十五国风》中也能找到许多相似之处。

  先就艺术手法而言,潮州民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恰恰是《诗经》开创了“赋,比,兴”写作手法的先河。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赋的手法若运用得当,则行文虽平直朴素,形象却饱满真实。《国风》用“赋”写的篇章多是长篇,如《卫风·氓》,《魏风·伐檀》,《秦风·小戎》等。以《卫风·氓》为例,全诗以一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口吻,泣诉了她勤劳持家却仍被遗弃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当时“女也不爽,士二其行”的社会现状。而潮州民歌中也不乏赋事名篇。比如烧炭汉直抒苦情的《烧炭曲》,妻子对丈夫倾诉衷曲的《共君坐床头》。又如《摇鼓叮咚声》,写的是一个少女与货郎夜半私会的情景,有细节描写,有对话,有心理活动,比如她天明时答复母亲的盘诘:“昨夜房门狗仔来撞开,花纱罗帐风吹垂;鬓边头毛鬓边散,胸前钮仔热解开。”何等生动、诙谐与风趣,娓娓道来,比《国风·召南·野有死麇》更有感染力。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潮歌中的《蜜柑跌落古井心》,用半浮半沉的井中柑,比拟若即若离的情人心,用“无好园地孬种姜”,比拟“无好郎君耽误娘”,是多么形象,生动。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如在一首潮州民歌中,由“五月石榴满丛花”,唱到“阿兄结婚免用媒”,过渡流畅自然,用渲染了各自的特定氛围。极其相似的是,早在《国风·周南·桃夭》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从满枝桠的桃花如红霞一般地绚烂绽放,讲到姑娘欢欢喜喜地成家,真是从内容到手法都显示出跨越千年的暗合。

  从篇章结构上看,潮州民歌中的“国风体”正式对诗经继承和发扬。所谓“国风体”,即诗歌的段落回环复沓,重章叠唱,段落之间只是换了几个字或者一句话,易于记诵,这也是民间口头相授的民歌的一大特色。潮州民歌中的《东畔落雨白纷纷》、《臼头春米伤着腰》、《手持纸字》、《东风呼呼入海门》等都属于这种体例。

  总的来说,潮州民歌的主要风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委婉,富于幽默感,却不以雄浑豪放见长。这正与诗经的雄浑敦厚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毕竟一个是南方的民乐,一个是北方的诗歌。

【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关文章: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03-03

诗经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10-29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04-01

诗歌总集诗经扬之水赏析03-25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10-29

诗歌总集欣赏12-12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简介03-28

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03-14

浪漫主义诗歌总集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