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贺宾客归越》诗歌赏析

2023-05-26 诗歌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送贺宾客归越》诗歌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贺宾客归越 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

  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诗鉴赏

  这是李白赠送给贺知章的一首七绝。贺知章年长得多,但对李白的诗才却十分佩服,曾誉其为谪仙人,两人可以说是忘年交。天宝三年(744)正月,贺知章辞京回乡,这时李白正在长安,就赠给了他这首诗。

  由于贺知章这次是以道士的身份告老还乡的,而李白此时也正尊崇道学,因此诗中都围绕着逸兴多

  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气来写的。镜湖即鉴湖,是绍兴地方的风景名胜,以湖水清澄而闻名于世。李白想象友人这次回乡,一定会对镜湖发生浓厚的兴趣,在那儿终日泛舟遨游的。为了突出贺知章的性格,诗中不再以宾客或贺监的官衔称呼他,而干脆称他为狂客, 因贺知章晚年曾自号四明狂客。宾客到底沾上些官气,与道士的气息不相投合,而狂客二字一用,不仅除了官气,表现了友人的性格,而且与全诗的基调非常吻合。

  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记载的兰亭盛会就发生在贺知章的故乡山阴。而贺知章本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这就使诗人想起了一个故事:据《太平御览》卷二三八记载,王羲之很喜欢白鹅,山阴地方有个道士知道后,就请他书写道教经典之一的《黄庭经》,并愿意以自己所养的一群白鹅来作为报酬。由此诗人说,此次贺知章回乡,恐怕也会有道士上门求书。当年王羲之书写《黄庭经》换白鹅的事情,岂不又要在山阴发生了?所以,末二句表面上是叙述王羲之的故事,实际上是借此故事来写贺知章,盛赞贺知章书法的高超绝妙。

  这首诗基本是李白信手拈来之作,但他一下就抓住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山阴的鉴湖,另一个便是王羲之当年写字换鹅的故事。全诗实际上所写的也就是这两件事。但它们却都恰能表现出友人故乡即山阴的地方特色,同时也都能显示出贺知章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和才华所在。李白当时并未去过山阴,因此诗中所谓的镜湖、山阴道士之类,实际上还都是赠别友人时的一种想象之词。由此可见诗人炉火纯青的诗艺。

  注释

  ⑴贺宾客:即贺知章,他曾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故称“贺宾客”、“贺监”。

  ⑵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麓

  ⑶狂客:指贺知章,其号为“四明狂客”。

  ⑷“山阴”二句:用王羲之故事赞美贺知章的书法。据《太平御览》卷二三八记载,王羲之很喜欢白鹅,山阴地方有个道士知道后,就请他书写道教经典之一的《黄庭经》,并愿意以自己所养的一群白鹅来作为报酬。

  白话译文

  镜湖水面如明镜,您四明狂客归来荡舟尽豪情。

  古代曾有王羲之写《黄庭经》向山阴道士换鹅的韵事,您到那里一定也有这样的逸兴。

  创作背景

  这是李白赠送给贺知章的一首七绝,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与《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大约同时。贺知章比李白年长得多,但对李白的诗才却十分佩服,曾誉其为“谪仙人”,两人可以说是忘年交。天宝三载(744年)正月,贺知章以道士的身份辞京回乡,唐玄宗诏令在长乐坡饯别贺知章。李白当时正在长安待诏翰林,就赠给他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的生平经历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去世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李白故里成了与其有关的地方力争的焦点。本报3月26日刊登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一文之后,许多专家、学者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祖籍成纪

  李白究竟是什么地方人?李白的族叔李阳冰《草堂集序》曰:“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曰:“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新唐书》卷二○二《艺文中·李白传》曰:“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这一记载显然是综合李阳冰、魏颢和范传正等人的记载而成文的。有关李白早年的事迹,李阳冰与范传正的记载是最为可信的,因为李阳冰为李白的《草堂集》作序,是应李白的请求而作的。有关李氏的经历,应当出自李白的口述。范传正于宪宗元和年间至当涂访问李白遗迹,见到李白之子伯禽所保存的记载李家世系的手疏,在这一问题上,李、范二人的记载又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当相信二人的记载。而且,李白本人在其诗文中也多次申明自己是陇西人,在《赠张相镐二首》之二中说:“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因为李广的后裔有一支是居于陇西成纪,后为唐代著名郡望中的陇西李氏。李唐王室也自称系出陇西李氏,则说明李白与唐王室有同宗的关系。

  据史籍记载,北魏在全国定四海望族时,汉李广十八世孙、凉武昭王李暠之孙李宝家庭被定为首冠,足见成纪李氏后裔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极其著盛。历史上所说的陇西李氏,就是指李广的后裔,以成纪为本贯、以陇西为郡望的李氏,所以,成纪李氏的后裔和称为“陇西李氏”的后裔所指是相同的。

  陇西李氏所宗其族的最早代表人物是李广,因为李广是陇西成纪人,天水人为其修建了衣冠冢。天水西关李家巷曾立有“汉飞将军李广故里”牌坊,并称此巷为“飞将巷”。这亦有力地证明了李白故里在今甘肃天水,即天水市所管辖秦安的事实。

  生于碎叶

  李白一家何以移居西域,范传正说是“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新唐书》本传上说“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李阳冰《草堂集序》则说“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这与范《碑》上的说法一致。

  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按武则天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曾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其时她正准备代唐自立为周,《大云经》内有女主受命的内容,故有各地建寺的命令。今知碎叶亦有大云寺,其地且已发掘出两座佛寺的遗迹,及安西副都护杜怀宝造像题名,说明李白的祖辈在此生活时,直到李白降生,碎叶一直属于唐王朝的疆域。

  李白生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的长安元年,即公元701年。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云:“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此表作于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此上推,可知李白应当生于武后大足元年,即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此时下距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有4年之久,说明李白在其父从西域携至蜀中时,年已及5岁。这就是说,李白应当生于西域碎叶。碎叶是李白出生地,当然是李白的第二故乡。

  长于江油

  李白的六世祖于隋末西徙碎叶,到了他的父亲时,于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带着5岁的李白至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居住。现在的江油市内有太白公园,距市区5公里的青莲镇有李白故居。李白少长于江油,江油自然该是李白的又一个故乡了,但李白故居原名“陇西院”,不称李白故居。

  昌隆地广人稀,离成都虽不远,但交通不便,李白一家徙居此地,生活应当很稳定。李白一家是同族中人一起迁徙此地的,这由李白排行十二的情况可以得知,说明堂房兄弟不少。

  李白祖籍天水秦安,过天水时是将近5岁之孩童。在天水倒是流传有一首李白的《南山寺》诗,诗曰:“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东泉澄沏底,西塔顶连天。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这是一首咏天水南郭寺的诗,诗中之景完全符合实际,但诗的格调与李白诗相差甚远,有人认为是后人伪作,似有道理。研究再三后,我突然发现,假如这首诗就是李白5岁时过秦州所作,岂不相匹?以李白神童之才,5岁作此诗当是能够的,而诗的表述也像一个孩子的口气。

  酒隐安陆

  李白在蜀地生活了20年左右,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他24岁时,便离开四川。李白自三峡东下,至江南,又北上扬州,再到金陵,南下游历了浙江一带,最后从江南回到楚地时,钱财已经荡尽。他决定在安州安陆郡(今属湖北)的寿山隐居。

  安州安陆郡属淮南道,郡治在今湖北安陆县,其地在武汉市之北偏西。李白在寿山隐居了一段时间后,就入赘曾在高宗时拜相的许圉师之府为婿。

  李白在安陆时期的生活并不惬意,自己也说“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大约在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前后,即经南阳向长安进发,去谋求发展。

  别室兖州

  开元后期,李白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时称“竹溪六逸”。徂徕在兖州,即今山东兖州市。这时,许夫人大概已经去世,为李白留下了一子一女,子曰伯禽,小名明月奴,女名平阳。于是李白带着两个孩子移家东鲁。魏颢在叙及李白家室时,曰:“白始娶于许”,“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宗)”。这里的“娶”“合”含义有别,许、宗是正式成婚的关系,所以称“娶”,而刘氏与鲁一妇人是同居关系,所以叫“合”。鲁妇为李白生下了另一个儿子颇黎,李白别室于东鲁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80年代在兖州市沙丘河中曾发掘出一块石碑,上边清楚地记载了李白在兖州的行迹。

  逝于当涂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李白因受永王李璘事件的牵连,虽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但其时已日暮途穷,只得前往当涂依族叔李阳冰,无奈病情加剧,遂将诗文草稿交付于李阳冰,嘱其代为整理。李阳冰编为《草堂集》,在序中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与成就。现在的安徽当涂县青山有李白茔墓。

  • 相关推荐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诗歌赏析】相关文章:

送贺宾客归越原文及赏析12-13

送贺宾客归越原文翻译及赏析07-06

送范山人归泰山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李白《越女词》的翻译赏析01-26

李白诗歌赏析03-24

等你归诗歌赏析06-12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原文及赏析09-23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原文及赏析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