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产生背景:新诗产生于五四时期,其直接目的是作为五四思想、政治运动的一把匕首,与旧文学、旧思想抗争。由于其本身的功利性,导致新诗的诞生,不是为了诗歌本身,而是为了迎合一场政治、思想运动。所以,新诗自诞生以来,一直染着浓郁的政治气氛,如郭沫若的《女神》,以及胡适、艾青、贺敬之等人的某些作品。由此1980年代也同时出现了一批反政治的诗人,他们以一种隐秘的姿态,书写着对政治的反抗,以及对诗歌政治化的反感。他们打着歌唱自由、和平的旗号,写作、生活,其本身就是一种反政治的消极政治文化运动。政治化的诗歌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诗歌,而成为政治家的鼓手。脱离了诗歌的单纯性,诗歌创作成了功利性工具。
新诗的诞生是在文学口语化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几千年的文学精髓皆在于古文,而非现代文。诗歌努力从西方文学寻求答案而放弃对古代文化的研究的舍本求末的做法,其结果只能造成诗歌发展的断层。无论中国的诗歌,还是诗歌理论,其精华都会聚于古汉语文化中。而新诗不法古文,却效西洋的做法的确是荒唐至极。
从诗歌发展史看,中国新诗的最初形式和基本思想都于西方。即使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关不住了》也是胡适用白话文翻译的一首英语诗歌!而一代文豪鲁迅则思想上于“进化论”和尼采。而闻一多、徐志摩、梁思成则“都深受英国影响,不但在试验英诗体,艺术上也大半模仿近代英国诗。梁实秋氏说他们要试验的是用中文来创造外国诗的格律,装进外国式的诗意。”(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一位哲学家说:先是文学家的堕落,然后文学。中国新诗在当代的低迷,不是诗歌的`堕落,而是诗人的堕落。诗人的对社会的畸形的认识,反抗,导致了诗歌逐渐远离大众,诗人的过于玄迷的语句、晦涩难懂的表达、竭思底里的呼喊直接的结果是,诗歌的背离,孤立。诗人在自己的周围筑了一道墙,然后开始呼叫: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蓝天。
诗人的所谓的“世界化认识”。自80年代起,一批诗人、作家应邀到国外访问讲学而“黄鹤一去不复返”。主要的“朦胧”诗人,除舒婷、芒克仍留在国内,其余的大都过海“插洋队”——到外国定居去了(北岛、江河、多多、严力在美国,杨炼在英国)。作家、艺术家的金钱观念都是很淡簿的,况且,以汉语写作在国外也是赚不到多少钱的。仔细推敲,我们却可以发现,是一种畸形的思想——“走向世界”的梦想在驱动着他们。在他们看来:西方就是世界,走向西方就是走向了世界。这个“世界”的某种虚幻性很快就会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些怀着朝圣般的热情到西方去的游子们,不仅没找回那支失落的圣杯,反而把带去的理想破灭了。尽管如此,中国新文化人对西方天堂的神往仍然热情不减,一往情深。
新诗未来之路,复古还是创新?我认为,首先要搞好祖先的东西,提倡复古。当然此处的复古决非生硬单纯的古文运动,而是对古文学习、认识的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程度的继承和发展。在“复古”的基础之上创新发展!
诗歌是精英文学中的精英。是文学最美丽的浓缩。但随着精英文学的没落,大众文学的兴起,诗歌的死亡似乎已成必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伍尔夫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片原始森林,一片飞鸟都不曾经过的原始森林,等待着被开垦。诗歌就是心灵最好的开启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等待被开启的期待。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对诗歌的潜在的需求。诗歌不会死去,诗歌的振兴就在不久的将来,只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需要我们觉醒时的泪水和拼搏中的汗水。
【浅谈诗歌的发展】相关文章:
浅谈诗歌06-13
浅谈诗歌精选06-12
浅谈诗歌精选12-13
浅谈的诗歌07-19
戴望舒的诗歌浅谈11-11
浅谈诗歌赏析06-13
浅谈名人诗歌12-11
浅谈诗歌的起源10-16
浅谈OpenPOWER 的发展论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