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的古诗

2022-04-13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大雁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雁的古诗1

  早雁

  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七律】类别:【动物】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归雁

  年代:【唐】作者:【钱起】体裁:【七绝】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

  年代:【唐】作者:【崔涂】体裁:【五律】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规雁

  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五绝】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秋雁(一作虞世南诗)

  年代:【唐】作者:【褚亮】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为有传书意,翩翩入上林。

  鸿雁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闻雁

  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五律】

  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

  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

  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犹赊。

  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雁

  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七律】

  万里衔芦别故乡,雪飞雨宿向潇湘。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大雁的古诗2

  潇湘何事等闲回,

  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

  不胜清怨却飞来。

  钱起诗鉴赏

  诗人客居在北方,看见大雁北返,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诗。

  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这两句用的是倒置法。 意思是说:潇湘水清沙白,两岸长满青苔,水暖食足,风景幽美,大雁正好栖息,为什么要随随便便飞回来呢?

  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杜牧的《早雁》诗:莫厌潇湘人少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大雁的古诗3

  原文:

  题郑防画夹五首

  【其一】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其二】

  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

  却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其三】

  徐生脱水双鱼,吹沫相看晚图。

  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

  【其四】

  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

  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

  【其五】

  子母猿号槲叶,山南山北危机。

  世故谁能樗里,彀中皆是由基。

  赏析:

  《题郑防画夹五首》,是黄庭坚题咏郑防画夹中作品的组。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第一首诗题惠崇的画。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图绘宝鉴》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图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正因为惠崇的山水、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

  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买”字不如“唤”字灵活。这三句不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诗,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长,容易写的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诗:“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晬语》)杜甫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杜甫的题画诗,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在描绘画境中道出画理。如《戏题王宰山水图歌》,因题画而道出“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的艺术见解。黄庭坚在此题的第二首诗,题咏的是郑防收藏的郭熙的画,也运用这一表现手法。郭熙是北宋山水画家,其画强调“取势”。他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他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提出的“三远”——高远、平远、深远,就是要取山川之远势。黄庭坚对绘画有很高的艺术素养,所以这首诗的前二句“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是很精当的评价。

  三四句具体咏赞画夹中郭熙之作。郭熙曾为苏才翁家摹写宋初北派山水画家李成的《骤雨图》六幅,因此笔墨大进。诗人在郑防画夹中得以见到《骤雨图》真迹,非常兴奋。但三四句不直说,而是曲折达意。自从见到郭熙画后,他禁不住跃跃欲试,也来摹写《骤雨图》,但一时找不到六幅好绢。“鹅溪”,在今四川三台,以产上好画绢著称。把六幅画绢说成是“六幅鹅溪”,以出人意料的语言,创造出新奇的意象。溪水清澈透明,恰似皎洁轻柔的画绢。黄庭坚学杜甫诗,以善于锤炼句法、字法著称,于此句可见。这两句既奇警,又自然天成,而且给整首诗增添了盎然意趣,补足前二句之意,使全诗不流于枯燥。从章法和句法来看,第二首诗的第三、四句,一起一落,折出笔势,同前一首的第三句一气连贯、第四句陡然转折不同。可见诗人用笔灵活多变,决不重复,总是力求创新与出奇。

【关于大雁的古诗】相关文章:

大雁北归古诗苏轼03-04

《大雁归来》说课稿02-27

《大雁归来》说课稿03-16

关于家的古诗01-22

关于元旦的古诗01-04

关于的元旦古诗12-27

关于春天的古诗12-27

关于大寒的古诗01-22

关于新年的古诗12-14

关于秋天的古诗09-16

表示愤世嫉俗的诗句 秋天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