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全诗鉴赏

2022-07-18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全诗鉴赏,欢迎阅览。

  【关键词】

  诗词名句,记事,植物花卉,荷花,藕花,乘舟,游赏

  【名句】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出处】

  宋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注】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说明】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更多有关荷花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赏析】

  这是一首回忆游赏之作,“常记”句表明追忆往事的时间、地点。“沉醉”句写作者兴致之高,愉悦之至。“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终于到了日暮时分,作者得以畅览溪亭精致,于是驾着小船回家,不料却闯入了荷花深处,结果“惊起一滩鸥鹭”。“误入”句,行文流畅自然,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沉醉忘情心态。“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这里是为了符合格律的要求而用藕花。这两句虽为记事,却勾画出一幅美妙灵动的荷间少女图。田田的荷叶间,点缀着盛放的荷花,忽然一阵骚动,荷叶、荷花都摆动起来,原来是一位少女泛舟闯入,她正胡乱地划动小船寻找归路。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把美景与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年少时的欢乐趣事,让人忍俊不禁,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整体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以悠闲的游兴始,中经溪亭玩醉,急切回舟,误入藕花,最后惊起鸥鹭,全词最后一切都统一在白色鸥鹭苍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动作和情绪,起伏变化,很富于节奏感。词人把瞬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生活画面。这是一个永恒的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这是画面在清新之景中渗透了野逸之情。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它不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那样带着富贵之气,也不像《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那样带着衰飒之气,而是表现了作者青春时期的野逸之气。

  【名家点评】

  现代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别见杨金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上,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卷四,误作无名氏词,注“或作李易安。”(《词林万选》所注或作某某,殆为毛晋所加,非杨慎原文。)又见《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卷一、《唐词纪》卷五、《古今词话·词辨》卷上、《历代诗馀》卷一百十二引《古今词话》,俱误作吕洞宾词。

  现代唐圭璋《百家唐宋词新话》:李清照《如梦令》第一句云“常记溪亭日暮”,“常”字显然为“尝”字之误。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原为抄本。并非善本,其误抄“尝”为“常”、自是意中事,幸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卷十一荷花门内引此词正作“尝记”,可以纠正《乐府雅词》之误,由此亦可知《全芳备祖》之可贵。纵观当代选本,凡选清照此词者无不作“常记”,试思常为经常,尝为曾经,作“常”必误无疑,不知何以竟无人深思词意,沿误作“常”。以讹传讹,贻误来学,影响甚大。希望以后选清照此词者,务必以《全芳备祖》为据,改“常”作“尝”。

  现代吴小如《诗词札丛》:我以为“争”应作另一种解释,即“怎”的同义字。这在宋词中是屡见不鲜的。“争渡”即“怎渡”,这一叠句乃形容泛舟人心情焦灼,千方百计想着怎样才能把船从荷花丛中划出来,正如我们平时遇到棘手的事情辄呼“怎么办”、“怎么办”的口吻。不料左右盘旋,船却总是走不脱。这样一折腾,那些己经眠宿滩边的水鸟自然会受到惊扰,扑拉拉地群起而飞了。检近人王延梯《漱玉集注》,“争”正作“怎”解,可谓先得我心。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全诗鉴赏】相关文章:

兴尽晚回舟杂文随笔01-05

韩偓《春尽》唐诗全诗鉴赏10-15

白居易《杭州回舫》全诗鉴赏11-27

《济江问舟中人》全诗鉴赏08-27

“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全诗的鉴赏01-14

晚次乐乡县全诗鉴赏01-17

莲骨拾遗之误入藕花深处唯美散文12-23

江舟晚回时作文05-10

《溪桥晚兴》诗词鉴赏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