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常用诗句

2021-06-13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在西窗之下共剪烛花,让我向你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你的情景呢?②用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今夜的愁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话题,增添了重聚的欢乐。虚实相生,情景相融,表达了思亲的孤寂与痛苦。因而“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成语,活在后人的言语中。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①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的知心朋友时刻关怀自己,即使远在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②诗句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虽然离别,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意境开阔,格调昂扬,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①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有万木争春。②诗句富于形象而意蕴深远,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以达观态度来应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显示了诗人豁达开朗的胸襟。③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纯洁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②月亮本无情,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牵挂、思念之情。

  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①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排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②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得隐逸情绪。表达了作者欢悦、宁静的心情。

  7、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以声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9. 造华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集中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 “钟”字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了山高大。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意愿。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众山在脚下就显得渺小了。“会”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表达出一种坚定的决心;“览”有尽收眼底之意。诗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表现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被后人誉为“绝唱”。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星辰像是从沧海中升起,又从沧海中落下。用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1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庐山。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时无意间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表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

  1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这句诗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处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嘈闹是客观上的存在,谁也无可回避。要逃避它惟有从自我心灵上摆脱它,只要心灵脱俗,主观上便能够超脱现实,闹中取静。

  14、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长江两岸之间的水面宽阔,和风顺着航向,一面白帆高悬。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此两句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1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①“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时序交替,触景生情)②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语言上炼字炼句)③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蕴含哲

  理写出了新旧事物之间相互交替的辩证关系,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16.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象日金鳞开。

  前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主要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城内的守军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后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气焰嚣张,气势汹汹,局势严峻。“黑”、“金”等凝重的色彩,渲染了危机将至,背水一战、戒备森严的悲壮气氛。

  17. 枯藤老熟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照,更加引发游子的乡思。

  1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睛之笔,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愁思。“道尽天涯游子之悲”。

  19、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苍茫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此两句写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

  20.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声反而痛哭流泪、心惊胆寒。这里互文见义,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一则移情于物,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忧国)

  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思亲)

  2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二句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这两句实为咏雪的千古名句。

  2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鸣叫。以动衬静,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2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风送来了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它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侧面烘托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八年级上

  2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

  2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2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描写农村明媚绚丽、曲折变化的自然风光的名句,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也表现诗人的喜悦心情往往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遇到某种困难)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新的转机)。

  2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

  2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记功,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反映出诗人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主旨句。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31、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

  3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被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以小见大,借古讽今,间接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历史的变迁。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才能无法施展的惆怅之情。

  3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一死,我要以死报效国家而在青史留名。诗句透出一股凛然正气,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3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以落花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沦,仍要为国家与民族贡献力量。表现诗人甘愿奉献,牺牲自己的情怀。后也指一切无私奉献的精神。

  3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此三句描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与议论。

  3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篇的主旨句,因为封建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遭殃。表现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37、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主要写诗人对农民的悲惨境况而深感愧疚不安,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无议论,叙述描写时多用白描手法,语言平白如话,但在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情怜悯。

  38、当年万里觅封候 ,匹马戍梁州。

  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借用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 、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

  39、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在音节上,三个短句,声调急促,步步紧逼,给人一种紧张感紧迫感,从而表现词人对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人生的感叹。从内容上看,“胡未灭”是 “关河梦断”的具体落实,而“鬓先秋,泪空流”又是“身老沧州”的形象再现。“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古人常以"鬓先秋"比喻光阴似箭而此生虚度,以"泪空流"暗示心愁不懈而报国无门的怅恨,此处两者"连写",形象地写出词人心头之无奈和悲苦。

【总结常用诗句】相关文章:

春分的常用诗句03-21

常用描写长江的诗句03-17

关于钓鱼常用的诗句03-17

小升初常用诗句汇总12-11

常用的古代抒情的经典诗句11-12

常用的李白诗句11-08

常用的描写菊花的诗句10-31

中秋节常用的诗句09-18

常用关于端午节的诗句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