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2024-10-28 生活感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1

  我情不自禁决定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是因为这个题目吸引了我。我是如此深切地感到在我们的教育中充满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息,能有多少人有底气用“美好”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们的教育和生活的关系呢?

  作为一名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书占有重要的位置,“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经常浏览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并情不自禁的重读了令我心醉沉迷的《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培根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读书可以赏心悦目、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当我们以快乐的心态读书时,读书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读书能够为我们答疑解惑,我在读过《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后,体会到怨天尤人不会带给你幸福,碌碌无为也不会带给你幸福,只有懂得去寻找阳光普照的地方,懂得放弃忧伤的人才会自己创造幸福。读书能够让我们心境平和,如同泛舟于静静的湖面,周围绿色相伴。在喧闹的城市中,在重重的压力下,一杯茶,一本书,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在工作中延续幸福。工作中的幸福体现在为自己建立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这一目标应是自愿的,可实现的,体力上、精神上可以承受的。曾经有人一度提出“只有教不会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可能很多人为此而奋斗,可能这些人因奋斗无果而悲伤、失望。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以下四种特征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教育与美好生活》告诉我们,现行的教育是选拔式教育,选拔就要淘汰,淘汰必然导致一些学生学业上的不成功,老师不能因这一永远达不成的理想而承受相应的压力。解压是在工作中延续幸福的焦点,也许在工作中解压并不如电脑中解压那么方便,简洁。但为了我们的幸福,请学会解压。

  在生活中展示幸福,《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告诉我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身份不同的人应该做着不同的事,穿着不同的衣,和谐才是一种美,这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我们幸福,因为我们懂得,生活中不仅有工作、家庭,还有一个真实的自己。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2

  在《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中,罗素从他的经验出发,探讨了许多教育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那些宏观的涉及教育性质或政策的问题,而是那些细小入微的家长或教师们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很迫切,很热门,正是令成人挠头的教育问题,有些虽然冷僻,但一经提起又引人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所涉猎内涵广泛,无所不包。涉及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问题,涉及知识技能以及思维品质教育的问题,涉及不同学科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问题,涉及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的问题,涉及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问题等等。其中很多问题,虽然点到为止但却发人深省。整本书的行文,用词通俗易懂,基本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

  关于品性教育,即道德教育。罗素认为道德教育主体是家庭,而且应该在入学之前完成多数道德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应该从儿童出生之日就开始,通过父母的反馈来帮助儿童养成好的习惯和品质。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是“现在进行时”的,也就是就事论事的。在道德问题出现的当下进行教育,而不是延迟或提前,空对空的教育更是不可取的`。

  关于知识教育,或者说智力教育。所谓智力教育,是相对于道德教育而言的,一般是指向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教育,当然也包括认知方式和认知品质的教育。观察力、专注力、理解力、意志力等学习品质都是在智力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注力,如果没有长期的智力教育,儿童几乎不可能获得足够的专注力。成人帮助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打断儿童的思考,这样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并非绝对分隔、各行其是。实际上,大可不必在某些道德教育的问题上花费大量的心思,如耐心、勤奋、坚持等,这些美德应该是伴随智力训练而自然产生的结果。如专注力、敏锐的观察力、韧劲和意志力等,这些都是在智力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

  关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罗素生活在20世纪,正值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发展的转接阶段。虽然罗素心向现代教育,但在某些角度上,罗素也客观的分析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优劣问题。一是关于意志力的问题,罗素认为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意志力、克服困难的韧劲等方面要优于现代教育。虽然传统教育是强迫性的学习,却在意志力的培养上更胜一筹,传统教育下的学生更能够专注于学科知识本身,能够强迫自己从事枯燥乏味的繁杂运算。二是关于精确,传统教育更强调精确,而现代教育则淡化精确,代之以多样化、个性化。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学习,精确应该是一种重要的品质。比如肌肉的精确、事实的精确和逻辑的精确等。精确是每一种卓越所必备的品质,越是深入和高阶的教育,越需要精确。

  现代教育能否克服自身的问题?罗素认为还是有径可寻的。比如改变教学内容,设计操作性和控制性强的活动,锻炼学生自制力和意志力。国家层面多设计一些观赏性强的影片,如历史、地理等人文性学科,可以通过视觉感官的刺激来学习。设计有趣的、恰当的学具,鼓励学生大胆的操作和尝试,边玩边学。这一点,深受蒙特梭利的影响。实际上,只要玩具选的恰当,儿童就会积累丰富的直觉和经验,从而为学科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折叠类、拼装类、实验类和工程类的玩具都是非常好的选择!会选择玩具,也是考量家长教育智慧的重要方面。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3

  《教育与美好生活》,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作者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对当时传统的公学教育很不满,认为在干涉儿童教育的各种力量中,没有一种是站在儿童自身幸福的立场上,而真正的教育者所做的应当是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一种真正的现代教育”。这种教育既不训练儿童的偏见也不教条,而是“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这个变化着的世界的各种问题。”为此他还身体力行地投身教育实践,于1927年创办灯塔山学校,并自任校长。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有一句我非常喜欢也让我很感动的话:“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罗素相信教育的力量。虽然在他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并不如意,但他以自己的教育情怀滋润他孩子的心灵,并将这些经验浓缩到《教育与美好生活》之中。他所孜孜以求的是与“美好”、“幸福”相联系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断地在人们的内心传承——既受教师内心的鼓舞,又源源不断地鼓舞他人。这种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的内心将会充满着“生命、希望和喜悦”。

  作者还分别站在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道德教育从婴儿期一直讲到青春期,智力教育则从幼儿期一直讲到大学毕业。他还详述了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课程安排、学习方法、授课技巧和美感培养等具体问题,立论有据,极富哲理,处处表现出哲学家思想的深刻性。罗素认为,人生的一个真谛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上,“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的各种问题。”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循循善诱,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情,每一堂课都认真地、巧妙地设计,使学生们在游戏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啊。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4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罗素写的一本教育学著作,他对孩子的品性教育和智力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主张绝不能像旧时那样通过恐吓、强迫,甚或是体罚来管束学生和训导儿童,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律和主动。一方面要借助现代心理学知识来把握和利用儿童的心理特性,另一方面要传授真正具有价值的知识,激发儿童的求之欲望。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罗素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他用自己的实践向我们展示了教育如何创造了美好生活。下面摘抄一二,略谈感想。

  一、无用之用

  曾几何时,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的声音。看这些专业书是有用的,看那些闲书有什么用,浪费时间;学习这项技能是有用的,玩那个有什么用,玩物丧志;学好这门主课是有用的,学习那门副课有什么用,又不计分。在学业压力下,学生被要求掌握考试必考的知识,老师帮忙划出考试重点。我总能回想起老师敲着黑板,提高嗓门不断提醒我们的样子,这个是考试的重点,注意了。我们急功近利,抱着功利的态度去学习,学习“无用”的东西就被看作是浪费时间。

  罗素在第一篇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旨在灌输具有直接实际效用的知识,还是应当设法给学生那些本身而言好的精神财富。他回答道,无用知识给人一笔精神财富,没有它会令人遗憾,某种意义上它还使人变得优秀。的确,无用知识在当下也许没有价值,但日积月累,总会在生活中帮你开启一扇门,点亮一颗星。比如闲书中的某一句话有一天使你豁然开朗,某一项兴趣爱好让你充实地生活,某一门副课的知识帮你解决开阔你的解题思路。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我们不能把知识简单地分为有用的知识和无用的知识。而应在保证学好必考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及鼓励孩子自己去学习喜欢的东西。同样,作为学习者,我们不能仅仅阅读专业书籍,也要阅读其他文学、哲学、历史等书籍。无用之用,是留给有心人的惊喜。

  二、以身作则,不说谎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想要培养一个诚实的孩子,首先父母就需要不对孩子撒谎,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中国古代曾子杀猪的故事,就是一个好例子。既然答应孩子要杀猪,作为父母就不能食言,曾子杀猪来兑现诺言,告诉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说谎的另一种形式是以惩戒相威胁。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再哭以后就不给你饭吃”,其实家长也没有动真格,反而哄着孩子吃饭。家长的言行不一致就会误导孩子,孩子也会学得言行不一。

  书中还说道另一张不可取的`欺骗形式,即将无生命的对象当作活的物来看待。仔细回想起来,我的家人也这么做过。比如,当孩子走路不下心被桌椅绊倒时,大人会教小孩去打绊倒他的桌椅,一边打还一边说“椅子不乖”“桌子不乖”。家长也许是想逗笑孩子,让他忘记疼痛。但孩子潜意识里认为不是自己走路不小心,而是别的东西故意绊倒他了。长期以往,孩子始终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总是把责任推给别的东西或别人。

  三、智慧运用惩罚

  孩子大多数淘气的,当孩子在集体活动时抢了别人玩具,或者因为自身淘气影响了别的小朋友,那么你将会如何处置他呢?也许我们会走过去和他说理或者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但要是还不奏效该怎么办?

  罗素就善于抓住孩子的而心理特性来解决。他运用了隔离法,将淘气的孩子带到一个房间,把门开着,并告诉他,等他改正了就可以回来。他大哭之后,短短几分钟就回来了,而且的确是改正了行为。这种方法确实奏效,因为在孩子关小屋时,他失去了别人所享受的快乐,从而想改正错误,继续加入伙伴。我在实习时也见老师常常运用这样的隔离法。当某位学生下课游戏时有严重打闹的行为,班主任就会将他隔离出来,让他站在墙角,任何人都不许和他说话,直到他认识错误为主。

  另外,在称赞和责备的运用上,作者还特别强调,称赞和责备都不应该采取比较的方式,不应该对一个孩子说他比某某孩子做的好,抑或某某孩子从不淘气。我们的家长在批评或惩罚孩子时,总会犯这样的错误,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这会让孩子产生轻蔑或怨恨,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

  四、激发求知欲

  关于教学,罗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你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然后将他想要的知识作为一种恩惠给予他,那么情况将完全不同。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内在动机。我们可以创造一种适合学习的环境,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比如,为了鼓励孩子阅读,许多教室会设计出读书角,读书角的书柜上放着孩子们喜爱的各种图书,创造一种适合阅读的环境。为了让孩子学好科学,发现科学世界的奇妙,科学老师会鼓励孩子课外时看一些自然科学纪录片,有些老师也会做各种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他们自主探索。一个有了强烈求知欲的孩子,就不需要父母去催促他们学习,因为学习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乐趣。

  除此之外,罗素还谈论了必须重视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理想的人及理想的品格:必须克服传统偏见,善于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成果来改进教育方法;给予儿童较多的自由,反对压制和强制。虽然罗素离我们有百余年之远,但他的教育思想仍熠熠生辉,值得我们深思。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5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 几乎没有一个做教育的不会被书名所吸引,我也不例外。教育怎样与美好生活联系?每天都干着教育工作,自己似乎都说不清楚,教育真会带来美好生活吗?带着疑问与好奇读完了这本书。读罢,最直接的感受是很爽,很受鼓舞,这才是教育,如果我们这样做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美好生活都会开启的。

  人生的一个真谛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罗素认为,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上,“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的各种问题。”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我们现在的教育有考虑过学生的幸福体验吗?教师备课往往只是关注知识的设计与传授,课堂上也很少关注学生求知以外的需求。高中的学生有几个能说自己学习是幸福的呢?家长在全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之外,几乎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体会。试想,如果我们本着“教育带来美好生活”的理念去思考教育,做教育,从孩子的视角,从孩子的层次去设计课堂,传授知识,结果会是多么温暖。没有幸福体验的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绝对培养不出能够让幸福良性循环的人生。

  高中教师为了学生的“大学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付出,教师们喊“累”;孩子们每天在教室坐十几个小时,孩子们喊“累”。现在有几个孩子能说我因为学习的乐趣而喜欢呢?学习除了考上理想大学,还有什么意义?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和能力去思考学习对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他们以及家长,甚至全社会可能就是简单的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最伟大的目的,考上名校的话,这个孩子就是最优秀的。事实是这样吗?

  罗素在书中还提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这种理想品性包含了四种基本元素:智慧、勇敢、敏感以及活力。勇敢对于克服种种困难、障碍,树立一个人的独立性,铸就人类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敏感对于匹夫之勇有补偏求

  弊之功,但是必须适度,敏感的理想发展形式是同情,尽管世上不缺纯自然的同情,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使其扩充到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活力是一种生理而非生物素质,更是一种人类心理素质,它能使人情绪饱满而睿智,增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兴趣,理想品性的最重要一项是智慧。没有智慧,我们这个复杂的现代世界就就没有了有别于动物世界的基础,更不用工业文明的存在。智慧能使好奇心得到充分发展,但好奇心要转变为真正的知识,要想使知识富有成效,就必须与正确的求知方法相结合,需要养成观察的习惯、相信知识的可能性、耐心、勤勉以及敏感、勇敢等品质。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一批又良知和责任的社会公民,罗素提到的四个基本元素,教育中我们重视的只有智慧,或者还成不称不上智慧,只是知识。

  “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我们应该深信教育的力量, 努力发挥真正教育的力量,让教育变得有乐趣,有智慧,有生命力,这种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的内心将会充满着“生命、希望和喜悦”,引领学生走向美好生活,我们做教育的也就享受了美好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6

  作为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当看到书名的时候,想着教育是为了什么?以前教师传授知识,整天围绕着知识点答疑解惑;现在我们要教书育人,尤其是先育人再教书,强调德育美育,但因为测试、因为比较、因为学科质量,却在做着自己也不完全苟同的事情。跳出教育,人生而活着,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更好的活着。

  有时我们可能需要问一下,我们对学生的了解有多少?对人的这种生命的成长的过程有多少了解?我们还要问一下,我们怎样做对学生更有帮助,更有支持?将来,在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究竟是依靠什么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并创造自己的生活?是依靠强大的人格力量和心理力量,还是依靠提前学会的技能?作为教师,我们只是学生人生路途中的一站,但小学六年是学习生涯中最长的一站也是培养学习习惯、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

  书中说道:在考虑怎样施教之前,最好搞清楚我们想要取得何种结果。我们当然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什么是好,怎样对他们是好?现在很多孩子为了在考场上证明自己而学习,但学习应该是他们自发的兴趣,而不是苦役,对于教师也是如此。教育在于培养本能,而不是压抑本能。在现代教育中,我们的目标是将外在的管束降至最低限度,但这需要一种内在的自律。即好的纪律不在于外在强制,而在于自发地导向喜好的活动而非厌恶的活动的心理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刺激内驱力,才是教师最需要做的事情,也是学习的长久之道。我们只能陪伴学生一个阶段,但一个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性会伴随他一身。

  《教育与美好生活》中提到:教育的动力应该是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教师的威严;但这并不是说,教育在每个阶段都应该是轻松、容易和惬意的。一段时间快乐教育很风靡,好像学习要么是父母老师压着苦着逼出来,要么是随遇而安,快乐至上。书中作家罗素分析的十分到位,教师不该用威严压制学生,但在提倡多鼓励少批评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也不是那么轻松愉悦的。但在付出后的收获和欣喜是令人鼓舞的。自己在中学数学学习时常有茅塞顿开的感觉,那是令人欢欣鼓舞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应该能使学生产生这种感觉,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赞美、一个奖励所能代替的快乐。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激发着自己数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学习的魅力所在吧!

  书中还提到称赞和责备的巧妙使用,第一,称赞和责备都不应采取比较的方式,不应该对一个孩子说他比某某孩子做得好或不好。正如我们说的邻居家的孩子,往往比较总是带来伤害。第二,责备应远远少于称赞。责备点到为止,而不应处处而在,适可而止的责备才能引起重视。第三,凡是理所应当之事,都不应给予称赞。多称赞,但不是滥用称赞。

  希望我们对学生始终以诚相待,作为回报,学生也会对你信任有加。作为一线教师,不以眼前的成绩而悲而喜,用心、脚踏实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让每个学生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7

  扬起快乐的风帆,挺进羊年温暖的港湾;奏响梦想的号角,驶入羊年幸福的殿堂。寒假里读完学校推荐的一本教育经典——《教育与美好生活》,感受颇深。

  伯特兰·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它太值得所有希望过一种美好生活的人一读,至于涉身教育行业的我们,就更不应轻易放过。本书提出的一些主张是极有价值的。如:必须重视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教育是开启新世界的窗户,与美好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应致力于培养理想的人及理想的品格;必须克服传统偏见,善于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新成果来改进教育方法;重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要给儿童以较多的自由,反对压制和强制……此书虽是20世纪早期作品,然而读来毫无隔世之感;相反,只感觉一股清新的晨风扑面而来。作者所针砭的弊病,仿佛是针对我们随处可见的教育弊病而发,其言论足以让人振奋,让人思索,让人回味。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根源。一切教育的内在主导思想应是从孩子来、到孩子中去,一切教育行为的主导更应是从孩子意愿和需要出发、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我们学校的教育对象就是孤儿孩子们,面对这些有许多缺少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的孩子们,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做?我们有没有真心实意地想到孩子,有没有重视这些孤儿孩子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我相信每个孤儿学校的老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都会不断的思考:孤儿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我们肯定是要关心爱护孩子们的,但绝对不能放纵。关爱孩子的身体,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关爱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关爱孩子的每一个想法,让他们自信地成长。但,不能因为爱他们而使孩子认为自己就是孤儿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中心,更不能因此而使他们目无尊长,觉得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对社会各界人士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视而不见。对于孩子无理的要求要果断拒绝并给予其合理的解释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要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同时,从小就应使孩子懂得“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道理。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老师率先垂范。应该说与孤儿孩子接触最多的非孤群体就是常年夜以继日的工作在这里的老师们。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孤儿孩子们成长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他所接触到的老师影响。如果他接触到的老师精神状态良好,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孩子们也会受其影响,阳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反之亦然。所以要想让孤儿孩子们积极健康的成长,必须要解放老师们的思想。老师们不能每日机械的应付日常工作,要利用充分利用好教学闲暇时间自修提升自己,保持神清气爽、思想活跃的精神状态,从心底里接受、热爱我们的特殊教育工作。能够“想到孩子”、善待孩子们的精神需求,改变僵化教条的训导、填鸭授课方式,增加“讨论和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意见的机会”。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参与、互动、协商。它本质上就是在培养学生日后如何生活的一种方式。

  春天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所有人心中的.梦想,或许我们孤儿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也会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师生互动、共同协商,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和发展量身定制成长计划。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创新的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打造孤儿学校有内涵、有特色的教育;全力打造一流的校园文化,让全体孤儿孩子不仅在这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更接受到一流的教育、享受最真的爱的滋养!

  聆听春风的歌声,描绘羊年灿烂的画卷;触摸心灵的颤动,传递羊年温暖的祝福。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用阳光之心努力培育阳光之人,培养孩子们完整的人格,使他们具备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愿我们的学校内的每一位老师、每个孤儿孩子的生活都能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8

  《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本质和意义的认知之路。作者罗素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视角,阐述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创造美好的生活。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罗素强调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个性、兴趣和才能的培养,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这让我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是否过于注重成绩和标准化考试,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需求。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有机会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书中还提到教育应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一个美好的生活不仅仅是个人的幸福,还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通过教育,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且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担当、有爱心的社会公民,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此外,罗素对于教育方法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主张采用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和探索。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让我想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读完《教育与美好生活》,我深感教育的使命重大而神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或者作为家长,都应该以更加全面和长远的眼光看待教育,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能够培养他们综合素质的教育环境。让教育真正成为开启美好生活的钥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9

  在阅读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和启迪的教育世界中。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美好生活的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

  罗素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而这种品性包括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等多个方面。这使我意识到,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内在品质的塑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对他人情感的敏感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培养。我们应该通过教育,让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活力,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拥有勇气去追求真理和自己的梦想;学会敏感地感知他人的需求和世界的美好;同时,培养他们的智慧,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书中提到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罗素强调,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让我反思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给予的教育是否足够全面和科学。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让他们在温暖中感受到安全和信任,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从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罗素对于教育方法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他倡导自由教育,认为学生应该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思考。这与传统的严格管教式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实际教育中,我们确实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发展。而教师则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与美好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具有优秀品质和能力的人,而这些人又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以罗素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实践,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既能够获取知识,又能够培养良好品性和能力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真正享受到美好的人生。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10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一本富有深度和启示性的著作,它让我对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罗素在书中指出,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帮助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这让我不禁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呢?仅仅是物质的丰富和外在的成功吗?显然不是。通过阅读,我明白美好生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了个人的身心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多个方面。而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

  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塑造人的品格和价值观。书中强调了培养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等理想品性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我们需要培养具有活力的人,他们充满激情和动力,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勇气则让我们敢于突破自我,追求梦想,不畏惧困难和失败;敏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智慧则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些品质的培养,不仅仅关乎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同时,书中对于教育方法的阐述也让我深受启发。罗素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天赋和兴趣爱好。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去教育他们,而是要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关联的社会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通过教育,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关乎着每一个人的未来,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和负责的态度对待教育,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在教育的熏陶下,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能力、有担当的人,从而实现自己的美好生活,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11

  当我翻开《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时,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理想国的大门。罗素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解,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与美好生活相互交织的美好画卷。

  在书中,罗素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体幸福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创造力的人。这让我深刻反思了我们当前的教育现状,在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意义?我们是否真正关注到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全面发展?

  罗素提出的关于培养理想品性的观点让我深受触动。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这些品质是构成一个美好生活的重要元素。我们的教育应该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活力,让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勇气,使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教导他们保持敏感,能够细腻地感受他人的情感和世界的美好;同时,提升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学生们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享受到美好的人生。

  书中对于教育方法的探讨也给了我很多启示。罗素主张采用自由教育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学习中成长。这让我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分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而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鼓励他们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深入探索和研究。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罗素还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这让我更加意识到作为家长的责任重大,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

  读完《教育与美好生活》,我深感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充满挑战的事业。我们需要以更加全面、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教育,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内在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有利于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拥有美好的人生,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12

  《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感悟。罗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论述,阐述了教育与美好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我受益匪浅。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是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罗素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从而让人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这种理想品性包括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等多个方面。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内在品质的塑造和培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活力,让他们拥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教导他们学会敏感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和世界的美好,同时提升他们的智慧,使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立足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书中关于早期教育的内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罗素强调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认为在儿童时期,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观念。这让我反思我们在孩子早期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采取的方法。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是否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小时候起,就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方法方面,罗素主张自由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这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教育往往强调纪律和规范,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应该借鉴罗素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鼓励他们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潜力。同时,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社会则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资源,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教育的熏陶下,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人。

  读完《教育与美好生活》,我深感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从事教育工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教育环境,让教育真正成为开启美好生活的钥匙。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13

  在阅读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对教育的深度探索之旅,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深刻的思考。

  罗素提出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人的理想品性,这让我对教育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这些看似抽象的品质实际上是构成美好生活的基石。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这些内在品质的培养。在现实社会中,一个拥有活力的人能够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充满热情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勇气则使人们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尝试新事物;敏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智慧更是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明智的决策。教育应该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具备这些品质,从而能够真正享受美好的生活。

  书中关于教育方法的论述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罗素倡导自由教育,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这让我反思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否过多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否没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探索知识的海洋。例如,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更加多样化,提供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同时,教师也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另外,罗素还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同时,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与美好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我们应该以罗素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点亮学生美好生活的明灯,为他们的未来开启无限可能。

  • 相关推荐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相关文章:

美好生活的语录11-10

对美好生活的感悟09-05

美好生活作文02-25

美好生活作文04-03

教师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有感04-26

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主题教育活动总结(通用11篇)04-10

形容美好生活的诗句11-09

缔造美好生活的标语01-17

期待美好生活的说说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