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 1
名称:探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方法
班级:高二(5)班
成员:
指导老师:
成员分工:
一、简要背景说明:
生活中许多产品都要用到电池,电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我们都会发现,电池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容易没电,需要频繁地购买电池,这个问题给我们造成了许多麻烦。而懂得如何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法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所以,我们小组决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设计能够改善此问题的方案。
二、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研究出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电池更换频繁的麻烦,而且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作用,从而与现代高效率、环保型的社会相适应。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目标:了解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找到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法,并设计出一份有效的改善方案,从而帮助我们省去一些由于电池寿命太短而带来的麻烦。
内容:
1.电池的内部结构及其化学成分;
2.不同品牌的电池的寿命是否有差别;
3.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
4.找出延长电池寿命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任务时间方法
第一阶段查找电池寿命的相关问题20xx.12上网查找资料
第二阶段收集实验材料20xx.1
第三阶段探究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20xx.2实验
第四阶段针对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提出有效可行的改善方案,并进行实验20xx.2—20xx.3实验
第五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结题报告20xx.4—20xx.5整理和汇总
五、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一定社会意义,组员积极性较高,但仍存在一定困难,比如研究方法较复杂,资金消耗较高。所以我们决定,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多次进行实验探究,仔细记录实验数据,组员之间团结合作,并请指导老师一同协助我们完成本课题。
六、预期成果的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
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 2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理想的教学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将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既要走在学生独立发展的前面,又不能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布置弹性作业即分层布置作业的作法,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口号。
分层布置作业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即关注学生(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学情分析),再进行教案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课后反思必不可少;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而正是这些改变,对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有极大的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课题选题的理论意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能力是经过由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广泛迁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具体化的结果.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妥善地解决好既满足尖子生求知欲,又促进学困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一个矛盾。
A、知识与技能:
课题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预期在我们的研究实践中将就学生读、写作业分层,课后作业分层与预习作业分层,等等,这种阶梯作业效果与课堂融合进行系列分类研究,形成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练习分层设计原则方法。
2.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目标激励,分层促进。作业的布置是因生而异,即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被评价者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学生都能受到老师不同地鼓励性评价且将预习作业与课后作业相结合,作业成果在课堂展示,设计在课堂教学之中与之融合。这样评价方式随之改变,从而真正做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B、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1.本课题是经课题组成员充分酝酿,深入讨论从而一致选择的课题,全体成员对本课题的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理解是全面而深刻的,具有强烈的主客观需要,这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强烈的人文基础。
2.本课题一经提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科组申报本课题,同时街道教研中心的英语教研员也加入了本题组的研究行列,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强的经费保障和专业技术支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念内涵
“分层”作业理论: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训练目标,运用恰当的训练策略,辅以不同的.作业练习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开展研究性学习,形式比较新颖,学生对其有一定的兴趣,能够保持一种好奇的心态进行学习研究。
2、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有助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着重于作业的设计、布置和设计研究的过程,理论性强,学术、文字性要求高,所以,要把握好几个“度”:
(一)、把握好学生的尺度;
(二)、划分好教材内容的难易;
(三)、不同层次学生做不同的作业;
五、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在这里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流程,了解研究方法
1.介绍研究性学习
2.介绍研究方法
3.经验介绍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列举课题名称
提供课题选择范围
成立课题组
协调分组情况,组织小组分工,选派组长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小组讨论研究,确定研究方案
引导方案确定
开题报告和评审
书写开题报告
指导书写开题报告,评审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搜集资料
问题研究
整编资料
指导研究过程
监督研究进程
指导资料整编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成果展示
分享交流
总结反思
评价交流
研究总结
六、总结提高
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意见与建议(在研究性学习结束时,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进行填写)。
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 3
为切实落实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推动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特制定《xx省xx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实施办法》。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定义
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文献研究、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等形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习得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目标
研究性学习活动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在课程实施中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取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和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在开放性学习的环境下,围绕研究主题,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处理,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加工处理信息,恰当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尊重他人的创意和成果,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习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内容
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来源于自然、社会、自我三大领域。人与自然。如环境保护研究、生态建设研究、能源利用研究、农作物改良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自然资源保护与开放利用研究、天文地理研究等。人与社会。如社会关系研究、企业发展研究、社会管理研究、人群心理研究、人口研究、城市规划研究、交通建设研究、法制建设研究、政治制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与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等。人与自我。
如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问题研究、中学生行为方式研究、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关系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研究、班级制度与文化研究、社会适应研究等。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 4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这次研究的课题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春天。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在这个温暖的季节里,所有的枝头都绽开了花苞,所有的小鸟都舒展了羽毛;在这个温暖的季节里,园林工人撒下花的种子,农民伯伯插下稻谷的秧苗。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了解植物的变化,欣赏春天的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与学生定下了“我爱春天”的主题课题研究。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设计本次《我爱春天》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让生活在顺德这片土地的农村低年级学生能从各个方面了解春天,积累写春天的词语,学习写春天的诗歌,学唱写春天的歌曲,欣赏关于春天的音乐、图画、影片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学生学会用心感受,学会留心观察,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
3、课题介绍
本次研究性学习,是围绕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主题,着重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欣赏的综合语文能力,感悟春天的美。首先通过语言文字的描写,初步激发对春天的热爱,再以“春天”为主题,通过课外的观察以及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网上搜集,让学生去发现春天的特点。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美文。通过画春天、写春天,培养学生观察、应用、表达、欣赏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认识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
积累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朗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个人学习、小组合作、老师协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资料整理、归纳——实践探究——交流汇报——收获感言等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研究活动,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魅力,积累描写春天的美文佳作、诗歌、图画等,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这次研究性学习是与课本上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的,是对课本学习的巩固以及拓展。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普遍比较小,认知水平也有限,会写的字不多,对春天的认识比较不深,但对春天充满了喜爱,很喜欢各种新鲜的活动,所以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作为任教低年级的老师,我觉得教师发挥引路者、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十分重要,应该大力支持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获取、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为最终目的。
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 5
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自创的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某些课题或专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着眼于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促进学习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最终促使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一、课程目标及整体结构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包含多方面的活动和内容,尤其注重鼓励学生发展下列品质和能力:
1、通过发现、研究、尝试解决生活实际、工农业发展、工程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型课题,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外广阔的社会课堂学习空间,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发展学生特长。
2、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技竞争能力。
3、提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参观、访问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完善学生的自主人格。
5、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
6、通过对研究方向的选择和初中,树立全新的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初步确立将来发展的方向。
(二)课程整体结构
在课程安排上,分年级和阶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构成系列:每周5课时,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高一年级:
(1)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研究性活动课和应用型的小课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方向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支持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设计的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了解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区别。
(2)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紧紧结合科技教育和实际问题展开学生自创性的研究型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
2、高二上学期:
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科技、生产、生活等某一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研究,拓宽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初步确立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打下一定的基础,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一)研究课题的实施
1.课题的产生
学校每学期在学生、教师中开展征集研究课题工作(高一在开学后进行),尝试建立课题库,供学生选择课题时参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确定研究课题。
2.选题和成立研究小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短期和长期课题,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每班组成5—6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
(2)根据活动小组确定的课题,选择合适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3)每位指导老师一般指导1—2个研究性学习小组。
(4)小组推荐小组长一名,组长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安排具体分工,明确任务。
3、研究方案的制定
研究课题或问题确立后,指导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考名称,学生阅读讨论,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小组长先负责组织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后,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研究主题;
(2)课题名称;
(3)课题组长;
(4)课题组成员;
(5)导师;
(6)简要背景说明;
(7)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8)、预期的成果与完成时间;
(9)活动计划,包括任务分工、活动步骤、计划访问专家和活动需要的条件等等。
4、课题结题或中期结题
课题结题后,除有相应的论文、作品、建议之外,还要有相应的研究工作报告或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所做的工作,参与课题的研究体会,汇报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取得的成果。课题结题或中期结题完成后,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答辩会;答辩结束,选择比较好的小组,组织全年级答辩会,实现成果共享。
5、成果展示、综合评价
学生完成研究成果后,学校组织教师听取各课题组成果报告。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总结报告》,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简明阐述小组研究的意义、经过、及取得成果(包括参考资料摘要)和吸取教训、感受。过程中必须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手段,配合展板、实物、照片等。报告完成后,小组成员回答教师组和专家提问。评选出若干优秀的课题,进行校内展示和装订成册,作为可供低届学生的进行参考、参阅的有用资料,以此增强学生的荣誉成就感,也以此鼓励其他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二)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各年级要协助做好本年级各班的研究型课题的学习动员。学校教科处要组织全体教师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研究性学习。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每周1节,(课内1节,课外3节)。每个研究小组一般要有固定的校内活动地点。活动可以在校内外合适的'地方开展,鼓励,引导学生节、假日坚持研究性学习。
3、研究课小组活动时,可以使用学校已有资料。研究性学习所缺资料,必须经指导教师审核,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由学生购买。学生在校期间去校外调查、参观,必须由指导老师统一安排,比较大的活动要经学校批准方能实施。
4、各班要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领导小组,每班学习委员任组长。
三、 成果评定和学分认定
1、研究性学习课题评价基本要求
研究性学习与模块学习相比,不论是学习的问题、途径、甚至学习的成果呈现都远远超越了原有课堂和教师的封闭状态,因此在学习评价方面,更要突出其过程化、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重视三个环节:开题阶段的评价,主要评价课题形成的问题意识,课题的可行性,合理性;学习探索阶段,主要评价信息的集取与处理,针对学习问题开展的实践活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同伴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小组的整体精神等;结题阶段,主要评价凝炼观点和科学论证的能力,语言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针对问题的反思与总结能力。
2、研究性学习学分确认
研究性学习的学分,分配到课题上。若每个课题学习达到合格以上,可取得相应的学分。完成三个课题,每个课题5分。
3、评估表的使用,可以分阶段进行,也可以在探讨阶段多次评估,然后在结题时进行综合评估。任何阶段的评估都要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的方向,掌握研究的技能。学生对评估不满意,允许学生申请复议,最后由评定小组确定。
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 6
一、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开设的目标
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规范运行,我校于20xx年秋季制定了《昌宜市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目标、具体内容作了界定,具体为:
1、总体目标: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
一是自主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和项目,老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去选择课题和项目。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取提供课题指南等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二是开放性。学生学习的时空是开放的。在空间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还可以到校外;在时间上,既可以是在学校规定的集中时间内,也可以是在其他时间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开放的,既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体的。指导教师是开放的,既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信息来源渠道是开放的,既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一切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诸如三峡大学、市图书馆或因特网以及全社会采用查阅、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
三是差异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既要尊重学生因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形成的个性差异,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年级、不同研究阶段的要求方面有层次上的差异。在研究的过程中,即使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可以各不相同。从而为学习者,同时也是为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是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三、课程运作模式
1.课程式研究性学习
这种模式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紧密相关,基本以某学科内的某一内容为中心进行扩展辐射,展开研究,而较少涉及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如高一语文学了《论语》中篇目《季氏将伐颛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孔子研究"、"《论语》研究"等。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尝试学术研究的乐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形式具有学科课程性质,有特定的问题情境,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20xx年版的新教材,配合一定章节的教学内容设置有许多研究性学习专题,如数学的"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物理的"研制水火箭"、"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化学的"白酒中甲醇的检验",历史的"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等。所以,课程式研究性学习原则上由任课教师负责,按教材和大纲规定的学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学习,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学术研究的兴趣。
2.课题式研究性学习
这种模式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学们在生活、社会、自然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设置专门课题,然后到身边的环境中寻找和开发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进行自主的探究,最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并形成研究成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课题式研究性学习区别于课程式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选择的课题不受某一学科某一教师的限制,而且研究主题综合性强,与传统学科相关程度较低,课题研究的特征明显。
四、实施原则
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正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一个课题的研究时段原则上为一学年,活动时间固定为每周五下午二、三、四节(原第二课堂时间)。
五、实施步骤(课题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为每个学生提供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索的机会,整个实施步骤按照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解决。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明确要求,课程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据此我们可以将实施流程细化为:"提出问题――设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研究――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成果表达。"具体步骤如下:
1、前期准备
(1)学校遵照《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2)前期培训
动员教师、学生,以印发资料和辅导讲座等形式对老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培训,让师生共同转变观念,熟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并作好选题准备。
(3)以备课组为单位,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及下学期的课程内容,提供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4)发放《昌宜市一中课题选择意向调查表》,酝酿准备选题。
2、确定课题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及社会关系交往等情况,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为研究内容,结合本地社会、人文、环境、风情和习俗,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并聘请指导老师。自定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不宜太大或空泛。无自定课题的同学应选填教师提供的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每个研究小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原则上一个小组聘请一位指导教师,学生不得一人单独组成研究小组。学生填好《课题选择意向表》后上交年级组。
3、公布分组情况
由学校综合考虑教师选题和学生选题情况,对研究小组成员、研究专题、指导教师进行分组公示。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小组成员与指导教师见面,交流讨论对本课题研究的构想与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和《小组活动约法》;指导教师制定《指导计划》。
5、评审研究方案
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对所指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方案逐一加以评审,凡不合格者,指导教师应指导研究小组同学重新设计制定研究方案,直至合格。凡备课组评审优秀者推荐到学校(全年级不超过10个),由学校组织"专家小组"对各备课组推荐的研究方案设计优秀的课题进行复核确认,并予以表彰、展示。
6、研究实施
(1)各研究小组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自主开展研究学习活动。研究活动的形式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如网上资料查询、图书资料查询、专题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实验等。
(2)各个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研究学习从观念到方法,尤其是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提炼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并亲自参加一两次小组研究活动。
(3)每周五下午二三四节为固定的研究性学习时间,各研究小组到固定地点与指导教师见面,汇报确定活动计划,领取《活动记录表》和《外出活动批准单》。指导教师接受学生咨询,检查外出学生的各项准备工作,签发《外出活动批准单》,交待注意事项;对学生的校外活动,指导教师应不定期进行核实检查。
(4)每个小组配备一个课题研究学习"资料包",存放于指导教师处,由各小组组长负责本课题组的资料搜集和档案管理;每个学生一个研究性学习笔记本,随时记载研究学习情况和各方面的收获,记载内容包括:临时计划、访谈提纲、活动记录、资料摘录、心得体会、书面小结、待解决的问题等。
(5)各小组组长每周五之前向指导教师汇报上次活动情况,征求下次活动意见,并做好资料搜集整理。
(6)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阅读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及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定期批阅学生的学习笔记。
(7)中期检查汇报。教务处、教研处对各研究小组的资料搜集、档案管理情况(资料包)和中期研究成果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凡中期检查不合格的课题,应及时调整实施方案,改进研究计划、方法。
7、形成成果
(1)各学习小组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形成研究成果。成果表达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形式不拘,可以是研究论文、科技制作、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多媒体演示、报告会、展板等,要求方式规范,内容具体,鼓励创新。
(2)结题准备
各学习小组在两周时间内做好结题准备。准备工作以评审材料的准备为主,需准备的评审材料包括:
①研究成果(论文、报告等)1份;
②结题报告1份;
③小组学习总结1份;
④各成员总结1份;
⑤小组成员学习成绩互评、自评表每人1份;
⑥所有原始资料及资料目录1份;
⑦学生学习笔记每人1本;
⑧指导教师总结1份。
8、评审答辩、报告会
(1)初级评审:所有课题均应通过初级评审;初级评审以学科为单位,由各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对所指导的各个课题进行评审,并确定参加校级优秀课题评审的课题。
(2)校级评审:由学校评审专家小组,对各备课组推荐的优秀课题进行复评。评审的方式可以是查看验收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其他资料,也可以是答辩会、报告会的形式。学校对经过复评而被确认的"优秀课题"予以奖励。
9、成果展示
学校集中将"优秀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向全校展示,并及时向校外推荐。
10、总结
召开专题研究总结会,总结成绩,明确不足,完成书面总结。
11、确定下一学年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六、课程评价
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评价的重点:
(1)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认真参加每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能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收集、积累、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善于与他人合作。
(2)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的体验情况。评价的依据是学生的研究笔记、小组讨论记录、交流和总结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3)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他新技术的情况;研究结果的表达和交流情况。
(4)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情况。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的意识;相对个体的能力发展动态评价。
(5)研究成果。
评价的方法:采用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重视过程评价,突出学生实践体验、学习态度、探究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的考核。
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 7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是每个高中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强调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开设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要求学生全员、全过程参加研究性学习课程。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从选题、设计、研究、实践至结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力求让学生通过这一实践培养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生主题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组织、支持、指导和考评的作用,目的在于调动所有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创造力。
2.问题性原则。
本课程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而是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引向实际,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沿着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探索问题最后到解决问题的轨迹进行研究,不仅使解决问题有所突破和创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前瞻性原则。
本课程不仅在指导思想上突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即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亲自进行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的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支撑,而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前沿性、尖端性的命题,从而促使学生在一定的制高点上学习、思考和探究问题。
4.开放性原则。
本课程在学习研究专题的确定、研究过程的操作、研究方法的运用、聘请专家的选择、结果的表达以及研究时间、地点的安排等方面,均有相当大的灵活性,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为学习者、指导者潜能的发挥留有充分的余地。同时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一种开放性思维。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每一个问题由于所获取的资料不同,对资料的分析处理不同,其结果会有很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已不可能。因此学生没有了思想的束缚,完全可以在自己负责的研究领域中任思绪自由驰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5.整体性原则。
本课程以现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为重点,鼓励学生尝试打开各学科知识之间的通道,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分析、综合、交流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与资料的能力,自主地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力量的社会实践能力。
同时,本课程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的整合协调,特别是对学校师资力量的组织和协调。
6.社会性原则。
本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同时,注意开发社区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和充实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的力量。
7.实践性原则。
本课程注意到学生在积累和综合各类间接经验的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直接经验,并在探究性实践中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能力,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和机会。
8.全程性原则。
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全程管理。以学生主题研究性学习过程为基本线索,从选题到设计到实施研究,最后到结题都注意把握学生研究情况,跟踪分析,及时指导,最后进行考核评价并给予学分。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操作要则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进入问题情景阶段、实验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具体实施的流程图如下:
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评定学分
成果答辩,年级报告会
整理分析,撰写报告
科普辅导,动员布置
指导选题,初拟方案
班级交流,教师初审
组建小组,制定方案
开题报告,方案评审
实施研究,教师监控
中期报告,示范指导
以上三个阶段原则上都应以课内、课外相结合完成。一般第一和第三阶段侧重在课堂上完成,而第二阶段侧重在课余完成,所用时间根据研究的课题和研究进程,采用分散、连续的常规性安排和临时性调整相结合。各阶段具体实施要求如下:
1.动员布置,提高认识。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学习教育部关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统一认识,组织校内各方面的师资力量,协调行动。
第二,分年级进行动员,讲明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意义和实施方法,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诱发探究动机。
第三,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来校作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辅导报告,使学生基本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程序、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2.指导选题,确定课题。
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提出建议,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思考意向以及就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提出课题。教师从学生选题、立题到设计予以开拓性指导,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在此过程中可体现学生知识储存和掌握社会发展背景的程度。
3.班级交流,教师初审。
研究课程的名称在班级交流,并由校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指导小组教师进行初审,要求是:课题名称思路切合实际并且无明显的科学性错误。教师初审时可对课题的确定性的含义从科学性、实践性、逻辑性、可行性等角度提出商榷性建议。
4.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
经过班级交流、教师初审后,学生自己协商后做出选择,并自由结合组成课题组。课题组的建构必须坚持学生自主性原则,教师在人员安排上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提出改动或补充建议。
研究方案应包括对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依据、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特点与突破点、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研究过程与步骤以及课题组成员和顾问、指导教师等,学校可通过颁发“研究方案”,以此为导向,帮助学生整理研究思路;同时也可就具体内容如内涵界定、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等一些主要问题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根据学生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指导,当然也可由学生自主邀请校外专家进行指导。
5.开题报告、方案论证和评审。
首先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开题报告会,相互交流、切磋、启发。在此基础上可由学生推荐出3—4份较为优秀的方案即具有超前性、清晰性、实践性、可行性等特点的方案参加全年级开题报告暨评审会。年级主持的开题报告暨评审会是研究性学习课程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年级组可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参加论证和评审会。专家评审主要依据“课题设计方案评审表”的细目进行课题论证、评审,最后由专家小组对各小组研究方案写出评定意见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6.实施研究,教师调控管理。
学生个人或小组在研究方案通过后即开始运作,利用可能的时间、空间,在校内外按课题要求运用搜集和整理资料、参观调查、实地考查、实验、电脑信息的搜集与储存、聘请校内外顾问和指导教师讲座等手段。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通过各组填写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研究管理、评价量表,及时掌握研究情况,并在研究进程上予以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给予指导。
7.中期小结,示范指导。
在课题研究的中期,要求各课题小组填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表,同时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得较好的几个小组举行中期报告会,总结经验,示范指导,推动全局。
8.整理资料,分析研讨,撰写报告。
各小组(或个人)经过课题研究,在通过多种手段获取大量的文字信息资料、电子信息资料以及实验中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必须依据课题方案,对所获信息进行筛选、归类、综合、分析、提炼,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升华为某些结论或研制为某种成品。据此,各小组或个人撰写研究报告或调查报告。
应该说,这是整个研究的关键环节,教师(含校外指导教师)工作须深入细致,不仅在具体科学知识方面进行指导,而且在科学精神和态度、资料整理和加工、思维程序和方法乃至成果表达、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指导。
9.研究成果答辩,组织年级报告会。
学生最终的研究成果需在班内进行成果答辩,在此基础上由班级推荐向全年级学生、教师和家长举行研究报告会,也可由同类型课题研究组织交流和讨论,使彼此间的认知和思维相互撞击,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领域更加开拓,科学精神得到启迪,思维空间更加激活,探究热情得到增强,情感体验得到提升。应该说,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
10.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评定学分。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必修课之一,必须对每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态度和成绩予以评定,以学分形式予以激励;同时就研究性课程开展情况予以总结,对成绩较为突出的小组、个人以及指导老师和校外顾问予以表彰和奖励。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开设方案
年段 项目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课程进程设计:
注重对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观察,学会选题、立题,开展初步研究
围绕某一领域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掌握开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引导学生按个人发展方向进行综合研究
课程内容设计:
侧重于人文教育、科学教育
注重社会领域、自然领域的问题
综合问题的研究与学习
课程达成目标:
感知基本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科学研究方法,适应研究性学习
能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探究能力
具备开展综合性问题的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程研究方式:
以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为主
以实验研究法、思辩研究法为主
以假设论证,构建模型的研究方法为主。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
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征来看,其教学不可能按某一固定的模式进行,根据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概括出了基于实验法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基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法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基于学生实验的研究性学习 基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研究性学习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 8
一、指导思想
自20xx年8月,本届学生从高一年级全面进入新课改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其实施根据新课程实施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意见、指导方案,采用学分的形式,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达到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课题研究活动主要的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它以获取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发展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直接目的,以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目的。
二、研究性学习目标
1、倡导学生主动参加与交流合作、探究发展等多种学习活动,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2、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培养与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合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信息工具等。
3、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内容
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然后组织课题的实施。
供学生参考的子课题:
1、糖尿病人的饮食特点
2、水的硬度和软化
3、洗涤剂的种类
4、洗涤剂的污染
5、健康的饮水
6、化学和能源(对现如今居民使用燃料的对比分析)
7、化学和科技(联系所学知识,认识化学科技前沿)
8、水污染的治理
9、生活中的奇特现象
10、现代居室中的杀手等
学生可以从上述子课题中选择一个展开研究,也可以自拟确定相应的研究课题,但原则上依据课本中涉及到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据,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学的研究性,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现有的经验为起点,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
四、研究性学习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做一些学术讲座。进行科研方法指导。
2、选题阶段:
学生根据教师的主题展示,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并按照学生意向分组,组成学习小组,承担各子课题。
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学生和指导老师见面,了解指导教师对主题构想说明。学生开始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人士等,确定自己具体研究的子课题。
3、课题评审:
对每个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评审,不合格的小组,需重新准备后再开题评审。
4、研究实施阶段:
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规范地填写相应表格。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
5、总结与展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选择最合适、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
最后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经过、论据和结论、效果分析,后附资料索引目录。
以大课题组为单位,在指导老师组织下,各小组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同学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每位学生交一份个人总结,字数800左右,主要描述个人的参与工作和贡献。上述材料于答辩前两天交给指导教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题组评议改进并完成研究报告,作答辩前准备。
6、答辩
A、小组代表报告本组研究内容、经过及取得的成果。
B、小组成员回答答辩教师组的提问。
7、评价:
学生根据评价表自评,并呈交个人工作记录本。
学生小组展开互评,评出每个学生的分数等第。
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研究进行评价总结。
五、活动时间安排:
学生在家活动:2010年3月8日~5月10日的周六周日(共16天)学生在校交流:2010年3月8日~5月10日的每个周三下午课外活动学生来源:高二理科班
小组划分:每班为一个大组,班长为组长
每班学生自由组合,分8~10小组,每小组5-8人,自行选小组长一名。
活动物品:由各小组自行准备
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 9
【针对问题】
以引导学生研究、探索、发现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目标,探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案例】
一、背景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何为军神,为什么对刘伯承的称呼由军人转为军神?从文中的语句中去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目标
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下,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圈画重点词语,品读片段,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最主要是能凭借具体语言文字,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下,分角色朗读课文品读片段,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难点:能凭借具体语言文字,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
四、教学方式
采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的方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军神》,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
2、课文里谁称赞谁为军神?
3、当刘伯承用假名以邮局职员身份出现的时候,沃克对他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质疑:由军人到军神,刘伯承到底神在哪?
4、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带有“军神”的句子。
二、品读课文第1节
自由读第1节,分清哪句话是谁说的,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人物对话。指名2生读。
提示:“冷冷地问”该怎样问?生练。你能试着用这语气读出来吗?
讲述提示语的用处。
2、沃克医生根据什么判断刘是军人?他觉察到刘没有说真话,因而有些不悦。
师:从沃克的语言,你读懂了什么?刘的伤势到底有多严重呢?课前老师查到相关资料,请大家看看。
三、品读课文(2——5)节。
1、过渡:受了那么重的伤,刘伯承还能表现得十分镇静,这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请默读(2_5)节,找一找刘伯承还有那些表现超出一般人,让你觉得很神,圈画出关键词。
2、交流:
A、坚决不用麻药。读刘伯承的话。理解沃克医生的“愣住”
B、一声不吭。学生说体会。
哪些词句能看出他很疼?这都说明她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可他一声不吭,多么坚强的刘伯承啊。你能读出来吗?多么令人敬佩的刘伯承啊,让我们回到当年的手术台,看看当时情景。
3、师:同学们,你看见了什么?沃克的心情怎么样?课文还有哪些地方看出沃克的紧张?为什么?沃克医生没做过手术吗?刘伯承在做什么?同学们你们有过受伤的经历吗?会感动疼。可是,你们要知道刘伯承要疼一千倍。这种情况下,一般人会怎样?可刘伯承还在做什么?难怪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一块……一位军神!”
4、假如你是沃克医生的`助手,亲眼目睹了手术的全过程,你会对刘伯承说什么?
四、品读第6节。
1、过渡:沃克医生完全被刘伯承震撼了,请你读读第6节,看看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冷冷地到亲切地,沃克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是因为他见证了刘伯承由军人到军神的历程。
五、总结
看着板书说一说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六、作业
过渡: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课后可以搜一搜有关他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军人
军神
沃克-刘伯承
冷冷地-镇定
不悦-不用药
愣住-一声不吭
亲切地-数刀数
教学反思:
《军神》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德国医生沃克的诊所里不打麻醉剂成功地施行眼部手术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也表达作者对刘伯承的赞美之情。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品读人物的言行,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有着钢铁般意志的精神,体会军神的含义。
一、让学生主动问
本课首先确定“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刘伯承的表现及沃克的神态变化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一中心。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自己将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并把它整理好,以便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研究。
二、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独立感悟
《军神》一课中刘在手术中的表现一段描写细致,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句,特别是动作、神态描写,让学生独立体会语句内涵。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深刻地理解了刘伯承忍受巨痛所表现出的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课文中对于医生的描写有何作用?沃克医生的一系列神态变化从何而起?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刘伯承的关联之处。课文以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的眼光去看刘伯承的表现,更能体现他坚强的意志。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了侧面烘托的写法,也体会到了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今后运用于写作实践,从而学会了表达。
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 10
一、课题背景、好处及说
1、背景说明(怎样会想到本课题的):
当今的科技可谓是日新月异,电脑已成为城市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脑的游戏功能更以它的丰富多彩,新颖剌激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其中尤以在校的青少年为游戏的主力军。但学生一旦玩上瘾,真正的就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可心早已飞到家中的游戏机上了,脑子里想的是回家后如何攻下一关游戏的;甚至于为了早点回家玩游戏,能够“忘了”值日生工作,能够“忘了”完成家庭作业等。
2、课题的好处(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学生爱玩游戏,不能单给以简单肯定和否定,尤其是在全国推广素质教育的这天,这个问题的处理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处理不好甚至会给社会带来隐患。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到当今游戏良莠不分,哪些类型的游戏才是适合学生;玩电脑游戏的利弊;玩游戏就应如何合理安排好时刻,不能沉溺于游戏中。
3、课题说
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关游戏的知识,为这次实践活动奠定知识基础。
通过问卷调查,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与人沟通的潜质,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学生亲自参与调查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更具有真实感,比简单说教更有说服力。让学生懂得玩电脑游戏的目的,除了开心娱乐外,还能够了解和掌握电脑的技术、吸取有用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质。能够认识它的利弊以便扬长避短。玩的时刻和数量要掌握好,必须要适度,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视力。要学会辨别游戏好坏,多玩一些智力类的游戏,最好是有家长监督引导。在硬件上千万不好和别人攀比,更不好为了要钱去网吧而做坏事。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脑游戏的基础知识。
2、掌握收发邮件、网上论坛讨论、制作电子报刊、制作网页等信息技术技能。
3、掌握一些适合学生玩的益智类游戏。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收集问卷调查能写出调查报告,开论坛能写出分析报告,听报告能写心得体会。
3、最后能根据各种材料,整理出研究成果:电子报刊和网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沉溺电脑游戏的现状担忧。
2、积极主动去了解电脑游戏对学生的利弊。
3、正确对待电脑游戏,自觉抵触不健康的游戏,避免过分沉溺在电脑游戏中。
4、向周围的学生宣传正确的对待游戏的观点。
5、透过活动,增强互相关心、团结写作的群众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五年级的学生;
2、掌握了较好的信息技术水平;
3、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浓厚兴趣,贴近他们的生活;
4、有必须的收集信息的潜质;
5、学生自控潜质较弱,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辨游戏的利弊;
6、学生对采访、问卷调查、网上开论坛等活动很有兴趣。
四、研究的目标与资料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当今学生玩电脑游戏的现状。
2、学生沉溺游戏中的原因。
3、了解玩游戏的利弊。
4、正确对待电脑游戏。
5、向周围的学生宣传正确对待游戏的观点
透过以下资料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收集网络游戏的种类,分析哪些适合学生,哪些是不适合学生的游戏。
2、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到学生玩游戏花费的时刻、金钱以及对游戏沉迷的程度等。
3、分析数据和案例,总结玩游戏的利弊。
4、听专家讲座,采访老师、家长,总结如何玩游戏才最合理,写心得体会。
5、以开设网站、论坛和布置校园宣传栏等方式,向同学宣传正确对待游戏的观点。
学生可能的选题资料是:
1、我与电脑游戏
2、电脑游戏利与弊
3、玩不玩电脑游戏
4、正确对待电脑游戏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1、网上和学校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调查问卷,完成调查报告;
2、开设网上研究论坛、带给讨论主题给大家讨论。根据大家的发帖和回帖,研究如何正确对待电脑游戏,自觉抵触不健康的游戏,避免过分沉溺在电脑游戏中。小组讨论,得出“如何正确看待电脑游戏”分析报告。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报告,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4、小组将研究成果制作成电子报刊和网站。
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综合评价等手段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评价。
六、资源准备
教师带给资源:
1、各类电脑游戏的说(文字和图片);
2、学生玩游戏调查问卷
3、带给两则新闻:
(1)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总经理沈长富说,为防止学生沉溺网游,影响休息学习,推荐网络游戏分时段开放。
(2)配合政府、学校新推出的课本系列,日本任天堂公司开发了DS英文软件,让学生透过电玩学习英语。
带给三篇文章:
(1)学生玩电脑游戏心理的初探与思考
(2)“引导”还是“禁止”论如何正确对待小学生玩电脑游戏
(3)你如何看待小学四年级教材教学生玩网游?
作为学生开设论坛的讨论话题。
4、制作研究成果的技术方法:如何制作电子报刊,如何制作网页。
5、评价量规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录音笔、宣传板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明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八、总结与反思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将近一学期的研究成果:
阶段性成果:
1、调查报告;
2、分析报告;
3、心得体会。
汇报成果:电子版刊和网页
2、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由小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老师根据一个学期以来,各小组活动状况,给出教师意见。老师根据整个活动过程给出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
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 11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小学三年级起,在必修课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研究性学习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与生活相关的自然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学习过程中书本知识学习与行为实践活动的平衡和结合.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活动为中介,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活动去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和自由地创造。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兴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探究的出发点,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性活动中。
〈三〉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智慧潜能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潜能,也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类探究方式,关注自然、走向社会、发现自我,开发多方面的智慧潜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现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一〉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积极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品尝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获得问题探究的初步经验,激发对自然与社会问题探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倾向。
(二〉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小学生应当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发展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包括:针对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闯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采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作出简单但合理的解释或回答,用明白的话语与同伴交流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与心得,展示成果。
〈三〉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认真完成分工的自觉性,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
〈四)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在研究性学习中,初步形成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探究: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
〈五〉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小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初步形成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包括:初步形成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注意个人行为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后果,初步形成关注社会进步的意识,懂得社会发展人人有责的基本道理等。
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
(一)学习内容选择
1、尊重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持续并有效开展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积极地投入探究。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充分发挥他们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前提.教师在活动指导中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可供学生自我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不宜硬性规定研究的内容和题目。可以通过开设科普讲座、推荐科技书籍、介绍科学人物等途径和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形成问题.在学生中产生研究的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研究的题目和思路。
2、关注生活实际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此同时,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活动和探究的范围又有较大的局限性.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掘适合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是有效地选择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各种问题。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3、鼓励动手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研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更多地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多一点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一点教师的知识传授:多一点实地调查和实验,少一点书面资料的研究整理:多一点手脑并用,少一点纯思维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情境,要深入城出、注重实用,避免单纯的名词术语的讲解和记忆。
(二)学习内容设计
1、由扶到放原则
小学生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志向,需要有适当的引导和鼓励。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问题可以是来自学生,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学校和教师可以提出一定的选题范围指导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设计活动内容。在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社会生活中,都包含着可以探讨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资利用的丰富素材,应予以充分注意和发掘.农村、信息资源、环境特点,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多地与乡土教育、劳技教育、手工制作以及当地的生产、科技活动等结合进行。要注意选择和利用一些时间性、季节性较强的事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社会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比较引人注目,可及时用以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对于农作物栽培等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的活动,要掌握情况.预先设计安排.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这是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
3、逐步积累,资源共享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校可以根据校内外教育资源和本校的实施情况,总结积累有关材料,逐步构建有地区文化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系列:并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探究项目留有足够的余地.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是学生、教师共同学习、探究的过程,也是合作、分事的过程.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使不同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施围内共享资源.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过程、操作要点和经验体会通过案例形式总结出来,并分别从学生小组、指导教师、学校管理等不同层面或角度予以反映,在实践中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良好作用。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具体方法上,对教与学双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
〈一〉基本要求
1、全员参与.要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全过程中的自主性,特别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不能以学科成绩落后等理由,限制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2、任务驱动.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
3、形式多样.要从地区、学校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实施办法.提倡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其它指定领域,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学校、班级、少先队活动整合起来实施。
4、课内外结合。需要利用一部分课内时间.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或由学生边进行交流研讨等:也需要利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包括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由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研究活动。
小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不强,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缺乏,思想单纯,因而活动范围应以校内、家庭和所在村队为主:活动的组织应以教师带领下的集体活动和在教师或家长能有效控制范围内的分组活动或个别活动为主。
〈二〉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包括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立探究以及在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中展开的合作研究等等。
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应采取小组合作形式"研究小组,聘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研究小组一般由本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结合,也可组织跨班级甚至跨年级的小组。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指导技能,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并取得预期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
1、针对小学生的经验背景和知识基础,在研究性学习开始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例如,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何记录与统计数据等等,以便于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研究过程。
2、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或小组要进行辅导,创设必要条件校外活动前要特别做好安全防拖教育,使学生既能大胆进行探究活动,进行人际交往,义能很好地自我保护。
3、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4、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会面临既不能多臂,又不能不管的两难局面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做法,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允许学生在方法运用和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别,不要求全责备。
五、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一〉评价原则
1、正面评价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每一步的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视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动手实践和参与、体验情况,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通过自评、互评来改进学习.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评价结果也不宜给出数值成绩。
3、重视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自参与探索性活动、开展人际交往,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
〈二〉评价内容
1、学习态度。主要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如学生是否认真参加课题组每一次活动、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准时完成学习计划、不怕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等。
2、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如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和别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组中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等。
3、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快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如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以独特和新颖的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善于观察记录、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资料、积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等。
〈三〉评价时需要注意的儿个问题
1、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和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要鼓励学生的新想法,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六、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管理。
1、学校应建立起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过程洛实、实施检查等项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2、要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建立起必要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实行对研究性学习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三〉教师培训
教师是研究性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的教育研究、教师培训ll机构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把它放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要求并不断提高质量的关键位置上来。要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培训计划,并切实加以落实。
1、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促使教师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培训中,要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尤其要让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案例剖析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
2、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本身就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学校要把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与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研究探索结合起来,并通过鼓励、支持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实施问题的探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教师耍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研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 相关推荐
【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04-28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06-24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实用】07-01
(通用)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08-21
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02-28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精)06-27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必备)06-29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精选5篇)04-09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14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