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2022-08-07 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方案 篇1

  一、利用微视频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保证英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营造教学氛围,而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可以为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结合课程内容来进行微视频教学资源的选择,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微视频教学资源集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并且较好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为英语教学氛围的营造创设了有利条件。[1]

  例如,教师在讲《This is my sister》一课时,就可以通过微视频教学资源来达到教学目的,先给学生播放一小段相关的微视频并让学生注意听其中的内容,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之后,再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就会容易很多。

  二、借助微视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微视频教学资源突破了图片教学资源以及音频教学资源的局限,实现了二者的有效结合,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2]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有效的微视频,然后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使学生亲身体验其语境,进而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的兴趣大增。

  例如,在讲《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由于本课所学的知识涉及商品购买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在运用微视频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就可以有选择性地播放几段关于购买食品、蔬菜以及水果等的视频。根据播放的内容展开对话,有效完成“What color do you want?Do you have...?”等句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效使用这些句型进行日常交流。

  三、充分借助微视频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

  微视频教学资源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能够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借用网络中优秀的、科学的视频来丰富学生的知识。所以教师应将微视频教学资源有效地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以达到拓展学生视野的目的。[3]播放各类影像资料,不仅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情境,还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设计方案 篇2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给你无期限的保护,为你的成长而终日不停的忙碌,是不善言辞却又大爱无边的慈父,父亲节到了,板报网小编祝愿天下父亲节日快乐,幸福安康!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有关20xx小学父亲节活动方案。

  为更加有效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淮河小学少先队继母亲节活动后紧紧抓住父亲节契机,精心组织策划了主题为“感恩孝行父亲节”感恩教育活动。

  活动分四步进行。大队部在周一升旗仪式上首先进行动员,随后利用晨会课分班介绍父亲节的由来,接着放手让学生进行活动的自主设计,最终确定活动方案并实施。具体要求全体少先队员开展“四个一”活动:

  1、对父亲说一句节日祝词,并汇报近来的学习情况。

  2、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烧菜、盛饭、洗碗筷、烧开水……

  3、送给父亲一件自制的小礼物。(如心意卡等)

  4、一边给父亲捶捶背,一边听父亲讲孩子小时候受到无私关爱的一件事,并倾听父亲的教诲,改正自己的一个缺点,用实际行动来感恩。

  连日来,学生精心制作贺卡,并在贺卡上写下对父亲的祝福。同时发放倡议书,倡议全校师生利用周末做力所能及的事,用实际行动感恩,让爸爸们能在这一天忘却平日的忙碌和艰辛,温馨的度过这一天特殊的日子。本次活动大队部还把它作为下半年评比校“孝敬之星”的一个依据。

  在父亲节即将来临之际,灰埠小学校园里,“父亲节”礼物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很多学生都想借这个特殊的日子,向他们的父亲致意。

  节约一粒米、节省一分钱就让父母少流一滴汗;奋发上进、勤奋学习就让父母感觉一丝欣慰;知冷懂暖、身体强壮就让父母少担一分心;善解人意、与人和睦就给父母带来一些安宁。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都可以让父母了解到我们感恩的心

  为此,学校大队部根据本年“感恩教育”活动方案,学生除了每天都要做的爱心作业外,(如:为父亲倒杯茶、洗洗脚、捶捶背等),我们还设计了“爸爸我爱您,祝您节日快乐”的主题活动,3-6年级给爸爸写一封感谢信;1-2年级给爸爸写一段感谢的话,并且读给爸爸听,让爸爸写出听后感言,让学生们在父亲节这一天给父亲过了一个特别的节日。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阅读课外书感兴趣。

  3、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是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老师板书:种)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会填这个空儿吗?(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种鱼》

  2、读题质疑:齐读课题后问:围绕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3、初读课文:

  a)自由读问,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圈画生字及标出自然段序号。

  c)同桌合作读书,当个小老师,纠正读错或不准确字音。

  4、朗读感悟: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b)图文结合,小组讨论:小猫会收获很多小雨吗?为什么?

  c)出示句式,品读:

  农民把 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用着个句式练习说话)

  5、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I.谁能告诉小猫,他错在哪里?

  II.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III.(出示挂图)看图讲故事。(复述故事)

设计方案 篇4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在学习了前两节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基础上,结合此两种随机抽样特点和适用范围,针对总体的复杂性,为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有学习掌握分层抽样这种随机抽样的必要性;为下节“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重要。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本章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良好,具体表现在:概念比较清晰,基础扎实,掌握情况总体不错。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着以下缺失:书写不认真,数字抄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两极分化明显:优生与后进生,水平相差较大。大部分学困生却和优等生却相差好几十分,较为悬殊。这是由于学困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较差,并进一步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从而出现了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

  (2)掌握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

  (3)区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并选择适当正确的方法进行抽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分层抽样,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统计学知识的研究,感知数学知识中“估计”与“精确”性的矛盾统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四、重点与难点

  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定义,灵活应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并恰当的选择三种抽样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抽样问题。

  五、教学方法

  因本节内容较简单,且主要内容为概念型知识,故本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

  六、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依据五步教学法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实践添加承前启后的内容,主要激发学生

  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其次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当堂吸收本节课的知识。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启发引导,理性概括→观察感知、例题学习→反思小结、自我提升→课后作业,自主学习→设置思考,埋下伏笔。

  (一)复习回顾、设问

  问题:上节课学习的系统抽样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系统抽样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思考:设计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其核心问题是保证抽样公平,并且样本具有好的代表性,如果要调查我校高一学生的平均身高,由于男生一般比女生高,故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都可能使样本不具有好的代表性。对于此类抽样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抽样方法。

  [设计意图] 我借助这个环节既复习了前两节课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又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层层递进

  近视率(%)请学生思考探究:假设某地区有高中生2400人,初9085中生10900人,小学生11000人,此地教育部门为了了解8070本地区中小学的近视情况及其形成原因,要从本地区的小6045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50近视率4030本? 20xx[设计意图] 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兴100小学初中高中趣。问题设计层层递进,难度呈现梯度,可以满足不同水

  平学生需要。同时该过程运用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为给出分层抽样的定义做准备。

  (三)启发引导、形成概念

  首先设置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结合上一环节的具体事例的探讨容易表述出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但表述过程不具有数学的严谨性是可想而知的。结合学生的表述,教师给出分层抽样定义的规范表达。并结合上一环节的具体事例与学学生探讨分层抽样要遵循的原则。总结分层抽样的具体的操作步骤。

  [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对话,深化对分层抽样概念及要遵循的原则的理解,加深对分层抽样过程的理解,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

  (四)观察感知、例题学习

  例1、某高中共有900人,其中高一年级300人,高二年级200人,高三年级40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抽取容量为45的样本,那么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多少?

  例2、一个地区共有5个乡镇,人口3万人,其中人口比例为3:2:5:2:3,从3万人中抽取一个300人的样本,分析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已知这种疾病与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水土有关,问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并写出具体过程。

  请学生解决例1,让学生初步应用分层抽样的知识,理解分层抽样的方法。 对于例2学生可以确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但对具体过程的书写存在一定疑虑。于是我板书例题2的具体过程,引导学生对具体过程的规范书写。

  [设计意图]此题引导学生运用分层抽样,加深理解分层抽样的步骤及优点,巩固知识的掌握。

  (五)反思小结、培养能力

  [设计意图]小节是一堂课的概括和总结,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较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也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六)课后作业,自主学习

  必做:课本练习1、2 选做:课本练习3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对作业实施分层设置,分必做和选做,利于拓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八、教学反思

  主要是学生自习为主,老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进行自学,参与学习中,合作交流学习本节知识。引入导学案提高高利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九、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分为两个版块,左半部分为主板,主要书写本节课的标题和主要知识,右半部分为副版,主要用于练习和草稿的书写。板书具体内容根据实际当堂发挥,在此不作具体表述。

  (板书设计要求: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07-08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消防设计方案07-29

设计方案范文08-02

音乐设计方案08-02

教室设计方案07-25

网络设计方案07-20

设计方案模板07-22

教学设计方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