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2022-05-22 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方案 篇1

  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辨别物体的轻重,并进行排序,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学会使用轻重的词汇来表述事物的特性,认识轻重。

  准备

  1. 轻重明显不同的三种物品(最好同样大)如砖块(半块或三分之一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各一块;轻重明显不同的三种装在包中的物品(最好同色的包,同样大),里面可分别装小石头、豆子和稻子(带壳的米)或其他物品各一包;天平称一个(可以用筷子和绳子自制成手拎的天平)。

  2. 幼儿每两人一盘小石头、一盘纽扣、一盘木块(数量相同)、一个天平称(自制,也可不要)。

  3. 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过程

  1. 比较两种不同轻重的物品

  (1)教师出示砖块和木块,提问:哪块重?哪块轻?怎样才能知道?(用手掂)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轻重,选出重的交给教师,幼儿教案《认识轻重》。教师再出示木块和泡沫块,提问:哪块重?哪块轻?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轻重,选出轻的交给教师。

  (2)教师请幼儿找找活动室内有哪些物品比较重,有哪些物品比较轻,也可以回顾在生活中碰到过哪些不同轻重的物品。

  2. 比较三种不同轻重的物品

  (1)教师出示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请幼儿猜一猜:这三包物品,哪包最重?哪包比较重?哪包最轻?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比较的结果。教师出示天平,讲解如何用天平看轻重,然后用天平称一下上述三种物品,验证轻重给幼儿看。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三包物品同时比较时,怎样来说清楚每一包物品的轻重,幼儿讨论过后,教师小结: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同时比较时,可以说最轻的,比较重的,最重的。然后请一名幼儿上来,再做比较,将三包物品从轻到重排队,其他幼儿做评判。

  (2)幼儿两人一组,用手掂或用天平称的方法比较手里的小石头、纽扣和木块的轻重,先找出不同轻重的物品,再按轻重排队,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比较重和最轻的包,在天平上称给幼儿看,提问:哪包重?哪包轻?幼儿确定以后,教师把最轻的包拿走,出示最重的包与比较重的包在天平上相比较,提问:哪包重?哪包轻?幼儿确定以后,教师再把最重的包拿走,出示比较重和最轻的包相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在两包比较中较重的包,和另一包包比较时可能是轻的(或重的),在两包比较中较轻的包,和另一包比较时可能是重的(或轻的)。所以说物品的轻重,要看和谁比。

  3. 操作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4页上的练习。

  认识轻重

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虚词“而、为、之”实词“穷”。

  2、学习文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柳宗元的山水诗文都流露出借游解忧的情绪,试找出有关诗文加以体会。

  2、学习本文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

  【自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中,首先要使用古汉语字典查找相关生字词、多义实词、虚词的读音和意思,疏通文章大意,圈划疑难语句相互讨论。然后,要结合作者人生经历(《晨读晚练》p111《独钓寒江雪》),抓住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游记中寄寓的人生感悟。最后,可以结合柳宗元的其他诗文体会诗人被贬永州终生不得复用的绝望与排遣,进一步品味文中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知识链接与巩固】

  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三戒》(《永某氏之鼠》、《黔之驴》、《临江之麋》)我们初中时学过其中的 ,还有他的另一篇文章 ,以及他的诗 。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3、平日的游览,平淡无奇,索然无味,而西山景色新异,令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是作者第一次真正的游览,所以在题目上冠以“始得”二字。“始得”二字为全文的线索,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自读导学】

  通读第一段,在()中为生字注音,解释加点的多义实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翻译划线语句。

  (1)自余为僇( )人,居是州。恒惴慄( )。

  (2)其隙( )也,则施施( )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3)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 )而起,起而归。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解释:

设计方案 篇3

  课题

  化石吟

  课型

  诗歌

  教材分析

  《化石吟》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讲解时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但要注意不能讲的过多,否则成生物课。本文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内容,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本诗,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2. 理解诗歌内容,,体味“吟”字的含义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使学生从文学的角度认识生物史,从生物史的角度体味文学, 激发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伟大。

  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化石的图片。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采用多媒体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板书:化石

  l 二、整体感知

  化石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在给我们讲着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化石爷爷今天将给我们怎样一个故事。

  学生带着思考朗读全文

  感知全文

  本文是首诗,请同学们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语感,下面请听录音。

  熟悉文本

  l 三、文本探究

  l .刚才听了录音,下面我们请女同学为我们朗读本诗的第一节,男同学思考:这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女同学朗读,男同学思考、回答(诘问句、排比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l 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化石便向我们讲述那奇幻的神话,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化石的故事。请第一组同学读第三节,其他组同学思考:“平凡的真理”指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引出板书:平凡的真理

  l .事实依据在哪里?请第二组同学朗读第四节找出依据。

  学生思考、回答(黑色的躯壳……珍贵的密码)

  引出板书:承载着古老的信息

  l .同学们知道树的年轮是用什么来记录的?那么刻在爷爷奶奶的脸上的皱纹又说明了什么?请第三组同学朗读第五节。

  学生思考、回答(都记录着一个生命的过程)

  引出板书:镌刻着生命的档案

  第四组同学朗读第六节。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看到了什么?

  学生想像、回答。

  拓展学生想像,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

  同学们都看过机器猫,是否都曾梦想有那么一只猫呢?我们现在假想有那么一只猫,可以钻到抽屉里,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远古。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看到的将是一幅怎样奇丽的画面?

  四、想像延伸

  l 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一些古生物

  l 总结: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中去慨叹,遐思,这更多的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你希望你喜爱的小金鱼留在化石里吗?你希望美丽的玫瑰只剩一抹淡淡的石痕吗?那么从现在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吧

  五、升华主题

  刚才,我们发现,化石告诉我们在远古时代,自然界已经有了许多生物,他们的生存和灭亡甚至早于人类的出现,以至于有很多事情至今也是未解之谜,众说纷纭,所以说:自然界是神秘的

  引出板书:自然界是神秘的

  l 自然如此神秘,但并不是一味的秘而不宣,我们有生物进化的理论,可以从黑色的冰冷的躯壳李发现珍贵的信息。那么我们是凭借什么来解读这些密码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板书:科学的神奇

  l 自然如此神秘,科学如此神秘,神秘的自然又是通过神奇的科学来破译,那么是谁在感慨自然的神秘?又是谁渴望揭秘自然呢?又是谁掌握了揭秘自然的科学呢?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板书:人类的伟大

  l 说到这里,我们好像忘了两节诗,请四组同学读第二节,其他同学最后一节。提问:两节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简述呼应的好处

  l 全诗开篇既是化石在讲述古老的故事,我们改为化石“说”或“谈”之类好吗?

  是诗的一种文体;“吟”含有赞颂之情,是诗化语言的体现;拟人手法。

  板书设计

  自然神秘 阐述着平凡的真理

  科学神秘-——化石吟—— 承载着古老的信息

  人类伟大 镌刻着生命的档案

  作业设计

  课件

  投影电脑中的关于古生物的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计方案 篇4

  1. 负责在接到组长安排的任务之后,了解方案的原有材料进行分析,根据方案要求搜索相关资料并整理。

  2. 负责收集和整理景观工程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

  3. 负责根据所整理的资料和自己的思维绘制手绘稿,及时高效高质量完成。

  4. 手绘稿通过之后,扫描到电脑上。

  5. 负责根据设计风格,对手绘稿进行上色。

  6. 负责上色之后,施工图的绘制。施工图绘制过程中要与现场尺寸校对,并与工程部交流。

  7. 负责对设计方案进行排版,准确及时完成。

  8. 设计方案须通过领导的审核通过之后,与甲方沟通协商。

  9. 与甲方沟通协商之后,负责对甲方就设计内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修改、补充,直至方案一致通过。

  10. 负责协助设计组长与工程部,雕塑部的沟通协商,将设计方案的落实。

  11. 负责现场施工的同时跟进施工进度,随时完成补充方案。

  12. 负责为工程部、雕塑部提供图纸,并互相商讨制作安装问题。

  13. 熟悉工程规范,管理景观施工现场,审核施工质量、监督施工进度,解决施工技术难题。

  14. 负责每个月3号前做好上个月的个人工作进度表,并发给总部。

  15. 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上级的工作分配与工作调动,认真完成工作任务。

  16. 其他临时工作。

设计方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学校是人成长的摇篮,肩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学子的重任。因此,学校要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探索,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部分,少先队教育要认真探索和研究。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少先队员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入手,是全面提高少先队员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二、活动名称: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三、活动主题: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四、活动时间:

  XX年10月——XX年1月

  五、参加对象:

  全体学生

  六、活动内容

  1、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

  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教育作为本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让所有学生了解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在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认识,

  (1)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校长为启动仪式致词。(全校性集会)

  (2)全体师生共同学习《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

  (3)编写“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走文明路、做文明人”的宣传童谣(顺口溜),大力倡导礼仪风、文明风,争做文明学生,让“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别客气”等文明用语成了校园里最流行的言语。(各班级参与,届时每班于11月中旬选取1则童谣参加学校评比,并择优进行播报、展出。)

  (4)用好体态语言,如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等。

  2、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开展“问好”主题教育活动(一—六年级各班级)

  不管是在校内外,见到同学、老师、领导、客人,要主动问好,根据个别走路和路队行进的具体情况,分个人问好和集体问好:

  a、个人问好

  (a) 远处:招手;

  (b)迎面而来:见到同学/老师/领导/来宾/,少先队员见长辈要行队礼,并打招呼:“***(同学名)/*老师好/领导好/客人好/”或者,“***(同学名)/*老师/主任、校长等职务/,你好/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亲切,大方,声音能让对方清楚的听到。

  b、集体问好

  见到老师/领导/集体打招呼:“*老师好/领导好/客人好/”亲切,大方,声音统一洪亮。

  3、“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活动

  (1)宣传橱窗、广播站、班级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渠道,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宣传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文明礼仪常识,并根据各阶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安排表,让文明礼仪教育深入人心。

  宣传活动“六做到”:

  a、出一期“文明礼仪主题”班级黑板报、

  b、充分利用广播站报道好人好事,及时宣传学校文明礼仪活动的进程;

  (2)文明礼仪普及教育班队会

  a、根据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进度,制定班队会计划;

  b、由学生自己主持班会,班主任和班级全体同学参加;

  c、全体同学结合自己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感受和参加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的体会,自由发言;

  d 、确保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成长、进步;

  4、“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观摩活动(二年级)

  目的:通过主题观摩活动,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文明礼仪的意识和能力。

  5、组织少先队礼仪部成员定期对学校的文明礼仪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公布、通报。

设计方案 篇6

  一、接站

  11月5日

  在桐城汽车站、火车站和高速路口处设立接待处,各处安排二名教师和4名学生引领来宾、校友进入预定宾馆。汽车站和火车站各安排交通工具一辆。

  教师安排如下:

  火车站:程军升、章田

  汽车站:王桂斌、郜峰

  高速路口:汪根旺、汪浩

  负责人:姚平

  二、宾馆接待

  11月5日

  来宾及校友报到统一安排在桐城国际大酒店。宾馆内外应设置宣传标语,营造喜庆氛围和明确的报到标志。

  总台处安排4名教师和10名学生,分别负责来客的登记、礼金(品)的接收、开有关发票并发放庆典活动指南,贵宾(校友)证、礼品及住宿就餐安排。

  教师:舒新友、陈迎松、孙大涛、潘新征

  负责人:胡春明、李季农、姚平

  三、天中接待

  1、11月6日

  在南大门外设8处报到点,分校友报到点和来宾报到点两类,各4个。标志分别为校友报到点(1)(2)(3)及双港校友报到点和来宾报到点(1)(2)(3)及双港来宾报到点。

  2、每个报到点安排3名教师和若干名学生,负责来客登记、礼金(品)的接收,发放庆典活动指南,贵宾(校友)证、礼品券、就餐券等。

  教师:管荣生、朱敦磊、汪传玖、胡永平、王华杰、潘晓胜、余宗林、江传高、李健、刘黎明、方向明、雷龙江、陈来宝、邱海龙、程忠、开凯、张先胜、刘文忠、高峰、姚国秀、杨玉平、黄飞升、江兵、张泓

  3、礼品发放:

  凭礼品券在南大门门卫室(两处)领取礼品,每处分别安排4名教师和若干名学生负责礼品券的收取和礼品发放登记。

  教师:华向阳、张强、章二勇、潘承生、宋俊、金文斌、蒋胡明、程向前

  负责人:李季农、胡孝恒、李永梅

  四、庆典活动前:

  1、校友和来宾的自由活动期间,在校园内各路口处、主要活动场所入口处安排若干名学生志愿者迎宾、接受咨询作相关答疑及提供其它服务。

  2、在致远楼设立主席台就座人员休息室,在揽日楼多媒体A室设立校友和嘉宾休息室,每处安排1名教师和5名学生负责接待。

  教师:李晓霞、叶婷

  负责人:李永梅

  五、就餐及住宿

  1、就餐

  11月5日晚:自助餐

  11月6日早:自助餐;中:桐城国际大酒店和桐城迎宾馆

  2、住宿

  桐城国际大酒店和桐城迎宾馆

  3、桐城国际大酒店和桐城迎宾馆各安排2名教师负责住宿和就餐

  桐城国际大酒店:汪根旺、黄家先; 桐城迎宾馆:张宏亮、严忠明

  4、负责人:

  桐城国际大酒店: 胡春明 、李季农、姚平; 桐城迎宾馆:方俊、吴大龙、何逵

  5、相关人员联系方式

  姚平:13865182108,胡孝恒:13855645082,李永梅:13855628692,何逵:13805660565

【【推荐】设计方案汇总六篇】相关文章:

【推荐】设计方案汇总五篇05-18

【推荐】设计方案汇总8篇05-13

【推荐】设计方案汇总6篇05-05

【推荐】设计方案汇总5篇05-04

【推荐】设计方案汇总四篇05-03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六篇01-10

【推荐】设计方案模板汇总8篇05-05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5篇01-11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8篇03-13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