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的社会实践报告

2023-01-17 社会实践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训机构的社会实践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调查范围及对象:

  进贤县民和镇一小区内家长;

  调查内容:

  家长对辅导班的态度及想法;

  调查目的:

  了解暑期辅导班的维系状态及家长的看法;

  暑期到了,作为大二师范班的学生,找了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事做——暑期辅导。

  刚来到工作地点的时候,大家都要打地铺,而且是在一楼,尽管条件艰苦了点,但为了将来,这点苦又算什么呢!然而在这里十来天的招生日子里,却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苦楚,在这利益当头的社会当中,它究竟还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于是回家之后便做了与之相关的调查,意在让家长透过实物看本质,然而仅凭一人之力,也确实受了不少挫折。

  为了这次调查,特意打印并复印了共50份调查问卷,并且打算在我所居住的小区内跑楼让家长填写,然而实践显示,除了本人所待的这栋楼房居民基本上愿意帮你填写问卷之外,其他几栋不容乐观,而大多数是不敢或者是不愿开门,甚至有家长在听了本人一大串无奈的解释之后还毅然将你扫地出门,尤其是当家长听到“辅导班”这三个字的时候。

  在我所面临的这种情况下,也让我萌生了一些想法——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到底还有多少?

  以前的社会尽管贫穷落后,但相处却甚是愉快。尽管古人说过,贫穷可以导致盗窃、欺骗等等,但像如今这样的社会不也可以导致人类萌生“一夜暴富”、“不劳而获”之类的想法吗,于是,各种各样的诈骗也就层出不穷,传销更是从此崛起,而最终受害的便是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作为一个市井小民,不敢怎样的大发言论,但有时候我真的在想:小康社会基本上已经达到,但社会主义社会是否也像它一样呢?

  当然,这个话题我不便讨论,在论述调查结果之前,先来说说目前我对辅导班的了解。

  尽管暑期辅导班是何时兴起的我并不清楚,但据很多家长反映,前几年它办的确实不错,但后来却越办越糟,使得像这样的暑期辅导班给人的信誉度大大降低而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像我这次呆过的在南昌南柴保育院的一个辅导机构,就在前年,由于这个点的负责人最后卷款逃走了,而且打着“新课堂”的旗号,使得一些家长到现在也记忆犹新,同时也让本人所处的这个辅导机构面临着重重困难,起初,我也认为前年的风暴乃是“小人”所为,然而招生途中,我却通过同学了解到,另外一个点的负责人卷款逃走了!我不得不去分析,去年在这呆过的“新课堂”和今年的究竟是不是同一个。然而造成“负责人卷款逃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像如今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各式各样的暑期辅导班也是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什么冲刺班呀,提高班呀,兴趣班呀,英语班呀等等、等等,但最终能够真正开班的却屈指可数,少之又少。我们都很清楚,像这样的辅导班,也或许可以叫做“白手起家”吧,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场所,也没有固定的老师,更没有固定的教材等等,但却要在这方面下足资本,比如租房子,租教室,聘老师等等,加上辅导班所收取的费用也较为便宜,不冒点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正因为如此,在所招的人数不够的情况下,自然而然要面临着亏本的生意,倘若亏本太多,叫这个班如何能开得起来。要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负责人面临着这种情况,卷款逃走也是正常的。另外,在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质量等等明显不足的情况下,竟也有不少辅导机构锤锤自己的胸膛向家长保证并承诺什么都不会少,总之,先把家长骗进来再说,一切等到招生结束后另行处理。可是我们是否想过,这不仅仅是这个机构在冒险,家长也同样在冒险:万一这个辅导班开不起来,孩子的学习被耽误了怎么办?万一负责人卷款逃走了怎么办?万一这里的老师是骗人的怎么办......所以在担忧孩子学习的同时,家长该如何抉择似乎也变得重要起来,然而,面临着这样形形色色的辅导机构,家长对它的看法又是什么呢?它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呢?它该不该列入“诈骗”的行列呢?我们该打击它,还是任它自上自灭呢?它到底还能在这个失去信任的社会上存在多久......

  调查发现,如今竟有47%的人鼓励孩子参加这样的辅导班,而仅有16%的人群表示反对,另外,如果孩子基础太差,大多数家长还是会选择找辅导班进行辅导,可见它还是具有一定存在意义价值的。而家长报名的动机主要还是因为孩子基础太差,其次是暑假太长,怕孩子无聊或者是只顾着玩,让他报名,一来可以巩固他的学习,二来可以充实他的生活,可谓是一箭双雕,然而,家长这样做,孩子就会乐意吗?尽管调查显示,有61%的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意见,33%的家长选择自己做主,但就效果而言,它,真的就是好的吗?开始,我以为,家长这样给孩子安排学习的时间,是剥夺了他们合理利用时间的机会,大多数孩子应该会感到消极,然而调查结果确实让我出乎意料,竟有65%的孩子在暑期补课期间表示积极,而仅有18%的孩子消极、没有精神,难道辅导班真的有这么好?仔细分析一下,这也不一定,毕竟在我所调查的这些家长中,大多数还是年轻的,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填写,所以,大多数孩子还是很年轻的,基本上在上幼儿园或者是小学一二年级,我们清楚,孩子的年龄越小,对学习的乐趣也越深,当然,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我也不便讨论。但不能因为如此而忽视辅导机构存在的价值,毕竟,大多数辅导班所招纳的成员也就是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呀、小学生的。但是什么又是影响家长报名的最主要的原因呢?据调查有69%的家长选择了教学质量,当然,这个结果我也已经预料到了。本来考虑到有些家长视力短浅,看不起一些非重点大学的学生,但仍然有67%的家长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即使他不是一个正规的老师,也不是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但对于老师而言,又该不该值得信任呢?就比如我所处过的这个辅导机构,开学之初,负责人就叮嘱千万不能让家长进入保育院内旁听,因为老师对这个还没有经验,万一被家长发现了啥就糟了,这样的解释确实让人哭笑不得,因为事先我们还向家长承诺,我们大多数来自师大,老师都是当过家教的,都有一定的经验……先申明一下,我们这里的几个老师一半以上都没有当过家教,根本就没有实战经验,甚至还有一些是大一的,更谈不上什么经验了。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作为这样一个辅导机构,聘用学生才是最划得来的,然而在没有任何培训,仅凭一次面试就认定了的老师值得相信吗?加上面试又是在考验学生什么能力呢,而对于我这次面试,很明显是在考验学生的招生及宣传能力,看来这个“教学质量”的保证恐怕是很难过关。

  面临着这种情况,家长又该如何做出选择呢,这个机构该不该相信呢,而调查显示,有42%的的家长选择会听听同事及周围朋友的意见,本人认为这种方法还算是明智的,但如果要了解这个机构的本质,与这里的老师取得联系是有必要的。

  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的心情是急切的,但如果过于紧张,往往会做出适得其反的决定,就比如一些家长甚至会一次性给孩子报多个辅导班,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还好大多数家长还是比较理性的,有55%的人一次性最多只给孩子报过一个辅导班。

  最后就是来讨论一下开班的情况,据调查,47%的家长希望一个班的人数要控制在5到10人,这个结果对于机构来说是可取的,因为我所呆过的这个机构,平均每班的人数也就是在这两个数字之间。我想,家长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是考虑到孩子需要这样一个学习氛围,二是考虑到人数越少,老师教育学生也越方便,孩子也越容易管理。

  经过这样的一次调查,可见辅导机构的衍生尽管从起初为孩子着想的理念变成了现如今以利益打头的机构,但它在人民群众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谁叫“学习成绩是一切”在我们中国这么流行呢!不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大多数家长会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在帮助

  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会保持着清醒而谨慎的头脑。但转念一想,家长可以说是越来越谨慎,这不也是人和人之间缺乏信任而导致的结果吗?

【培训机构的社会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培训机构社会实践报告03-25

培训机构的社会实践报告03-25

培训机构的社会实践报告01-01

培训机构社会实践报告08-12

培训机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2-24

培训机构的社会实践报告8篇01-17

大学生培训机构社会实践报告03-29

大学生培训机构社会实践报告12-05

培训机构述职报告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