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城散文

2021-04-26 散文

  听城,就是对这个城市的感悟和粗浅的认识。

  其实对于像我这样的外来者,对于包头这个城市的认识还远没有一个当地孩子那么深刻。这是因为这样的时代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感悟,去观察。只能在行走之间,在路口等红灯的间隙,在粗浅的言谈之间,慢慢认识和了解这个本来和我相距很远的地方。

  屈指算来,来这个城市生活的日子不算短了,终于慢慢从陌生到接受,到成为它的一分子,我也可以在这个城市的茫茫人流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也对这里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包头是那种让很多人一来就不想走的地方。因为在五十年前,这里曾经是中国最早开发的重要钢铁制造基地。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的人是这个城市原始的孵化器。因为它的包容,使这个城市具有了与生俱来的豪侠之气,这一点和深圳很相近。对于我这样的外来者,这个城市给了我最大的理解和宽慰。

  其实,追溯到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古包头作为那时的皮毛集散地和商贾云集的水旱码头,已经成为当时商业文明的繁盛之地。妇孺皆知的乔家大院也把这座城市的商业文化底蕴推崇到一个顶峰,这段历史在包头人看来是颇有自豪感的。

  想听包头的故事,了解包头的过去,你还不得不去那些遍布各处的烧烤摊店。在这里,拿几瓶雪鹿10度,来几个羊肉串、羊板筋、羊腰子,三两个朋友就可以把包头从远古到现在,以至于未来的发展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气势恢弘。喝到尽兴时,点两位当地艺人即兴唱点山曲,那浓烈的乡情和乡音,让你什么话也不想说了,只剩下频频举杯,喝得酩酊大醉,让友人搀扶着回家睡觉了。

  东河是包头的老城区,听东河人说话,感觉很过瘾。刚开始听不明白,对于很多发音只是能听个大概,更多的需要自己去揣测和琢磨,对于讲话的意思也只能是判断个大概,八九不离十罢了。他们说话的感觉很豪爽,字里行间充盈着江湖义气和侠肝义胆,略带音律的发音仔细听来很是悦耳。在这样的发音下,家长里短,油盐酱醋,这些平时烦琐的事情,在这时倒成为展示地域语言文化的绝佳平台。

  包头的美,是随意漫步不小心就走进的绿地广场,满眼都是风景;是越来越亮的夜色中的闪动,流光异彩让人惊艳;是漫步在广场看到的风筝、蘸水书法,温馨自在得让你感动。每逢节日,绽放的焰火就会把夜空照亮,使这里成为绚丽的童话世界。

  在建设包头时,超前的规划理念让这个城市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赛汗塔拉生态公园是城市的人工肺,给市民不断制造氧气,提供绿色生活保证。沿着这里的甬道前行,呼吸的是清新湿润、带有草香的'气息。站在这里,可以放歌而行,不用在乎嗓音的好与坏,你可以恣意放纵你的心情。

  听市民聊天和说话也是一种放松,更是体验本土文化的良好平台。经常你会在不经意间就能看到最市民的景象,从这些普通人嘴里,你能探寻到你想要发现的这个城市的痕迹。严格来说,包头属于文化融合比较好的城市,在这里,不像周边的城市那样充满着蒙古文化的情调,你只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才能看到原来这是蒙古民族的地域。

  现在的包头,正在努力追求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2004年以来,建筑物的高度在快速提升,这些在努力证明着,包头已经不愿再重复过去,要有新的突破,向更高的高度挺进。

  我喜欢怀旧,喜欢去想那些战天斗地的激情岁月。走在这个城市的街道,我感受到了战天斗地的激情。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这个城市具有许多内地城市不具备的开阔、大气、包容和积淀。许多人都对这里的钢铁集团引以为豪,包钢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无数的荣耀和光环。钢铁大街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荣光和兴衰,见证着几代人为之不懈追求的结果。虽然来自于他乡,我对这个钢铁之城的创业者是满怀感激的,也会经常在记录这个城市发展的雕塑前默默站立良久,不是为了追忆,却是自己对自己的激励。

  总是感觉包头有很深的底蕴,虽然这里还有很多没有被发掘出来的历史,即使这样,我仍然以为这个城市具备了成为中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素质。在这里,你可以呼吸最纯净的空气,可以站在城市的中央,在赛汗塔拉内对着敖包寄托心愿。在这个喧嚣的城市,情调的咖啡吧和原生态的二人台相融相生,旋律里流淌出来的是真情也是祝福。在银河烧烤城有个赵本四(事),也是取了赵本山的谐音,急尽其喜剧才分,把小品和表演唱与本土文化结合起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样温馨的城市,人们似乎生活得很安逸,行进的脚步不紧不慢,在纷纷扰扰的外表下面,人们在按照各自的节奏,在编织各自的梦想,期待着财富的降临。我想我就是很多这样的人中间的一个吧,虽然没有远大的志向,但是我至少可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努力付出,努力工作,努力在改善着生活。这其实也是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