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散记之在路上散文

2021-04-23 散文

  日常生活是“衣食住行”,行是放在末尾的;出门在外顺序则完全地倒过来了,成了“行住食衣”,行是要放在首位的。这次国庆出游,如何过得有意义,而又不被堵车烦扰?我决定反其道而行之,避开行车的高峰,让出行更快乐,更有意义。

  首先我选择了省内旅游,这样不用坐火车,可以自驾游,就能够避免挤车转车的麻烦。离目的地大约二百多公里,自驾游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其次,按照以往的经验,1号和7号是出城和回城的高峰期,无论高速路还是出城进城的路,大多拥堵。从国庆节当天的新闻里我们也看到了,国庆节当天好多的高速路又成了停车场,尤其是有交通事的路段更是如此。而且今年还有个新特点就是:高速路上的行车高峰期提前了两三个小时。以往一般都在上午九点到十点到来,而今年提前到了上午七点钟,说明大家都想挤在高峰期到来之前走出去,结果想法撞车,还是“挤”在了一起。

  我选择了在2号出行,没有走高速,虽然它免费,我查看了地图,如果走高速的话还需要绕远,走国道直线距离更近些。我们旅游的意义不仅仅是“到此一游”,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心灵放松的快乐。事实证明我的选择非常得正确,行走在平坦宽阔的国道上,车辆很少,有些路段都能开出高速的速度来,让我走在国道上不但享受着高速行车的快捷和畅快,而且还能欣赏着一路的田野风光。

  2号早晨九点多,我们从家里出发,平常拥挤的城市马路出奇地安静,没有堵车,连红绿灯都温柔了许多,每到一个路口,要么绿灯,要么稍微一等就过去了。我从二环路就近的一个匝道上了外环,平常差不多要跑半个小时的路,那天在外环路上只用了十分钟,跑了十公里,就到黄河大桥了,下了黄河大桥就可以上国道了。

  我的心情随着车辆的飞驰逐渐地好起来了,像是一只久在笼中的小鸟,被放飞到了天空。想想自己已经有两年没有出去玩了,上次出去旅游还是前年的国庆节,那次我们也选择这种攻略,到偏远的地方去。在城市里待久了,尤其像我们这个城市,天空永远是灰色的,像是盖了一块天大的蓬布,就是偶尔有一两天的太阳,也像是没有洗脸的女人,蓬头盖面似的,不让人待见。我总想冲出去,却始终被这份沉重的云雾压抑着。以至于我都不敢去友们的空间看,看到他们那湛蓝的天空,我除了羡慕之外,就是压抑与苦闷。

  这次我选择的目的地是海边一座小城,滨州市的沾化县。空气自然不用说,靠近海边,又没有重工业,应该是天蓝蓝、海蓝蓝。选择这里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是我爱人的第二故乡,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因为我们认识后,她们家就搬走了。在我的印象里,只知道这里是全省的贫困县,因为到处是盐碱地,黄河滩,不生长庄稼的。

  从二环路上下来,过了黄河大桥收费站,看到一座大桥,我就惊呼起来,让儿子快看要过黄河了。儿子问“黄河在哪里?”我从视线的余光里看去,是啊?怎么没有水呢?这个季节难道黄河断流了?不会吧?自从国家修建了黄河小浪底工程后,黄河基本上是不断流的。这时爱人在一边说“这哪里就黄河啊?是引桥,前面才是呢。”我哑言笑了,怎么像个孩子似的呢?也许是太想看黄河了吧!虽然离得很近,可是平常很少来到这里的。现在黄河南岸的护堤上,种满了防护林,大约有一两里宽,保护南岸的城市不被大水淹。

  汽车快速地向前行驶着,远远地我看到了一座斜拉索大桥。几十根的钢索从桥梁高高的支架上斜着下来,紧紧地固定在桥面上。看上去是那么高大威严,像是两排英武的解放军战士在守护着我们的钢铁大桥。

  “快看,到黄河大桥了。”爱人坐在一边惊呼道。

  “哪里?”儿子从后座上起身,往前望去。

  “儿子,前面就是,看看桥两边的黄河水。”我一边开车,一边给儿子指引着。我从小在黄河边长大,对黄河水有很深的感情。我的老家离黄河岸边只有两三里地,春节回家的时候,我和哥哥们都会去黄河边看一眼,说不上为什么。只是觉得去看了,亲近了,心里才会安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有幸在她的身边长大,生长在她的怀抱里,听着黄河的故事,枕着黄河的波涛,吮吸着她的乳汁,我的骨子里流着黄河的血。有时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来到黄河边,看看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心情就会开阔起来,许多没有解开的思想包袱在那一刻释然了,自己得到了解脱。

  黄河水几千年了,奔流不息,诞生了中华文明,也哺育了黄河流域的中华儿女,作为黄河平原上的子孙,我对黄河有浓厚的感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放慢车速,让儿子可以认真地看看黄河水。可是儿子只是看了一眼,就坐回到了座位上,继续玩他的手机了。我斜眼看到,黄河水依然雄浑热烈,裹夹着浑浊的泥沙,一路东下,岸边的泥滩被冲出一层层的“梯田”,那是河水亲吻沙滩的印记,那是河水留下的唇印。

  过了黄河大桥,我们车向东行,就行走了县际间的国道上了。道路不宽,只能跑开两辆车的宽度。我看到路边的石碑上写着“220”国道,我心里感觉很温暖,那不是通向我家乡的道路吗?多少年来,我回家都是看着它走的,只不过现在我是向东北,而我家的方向是西南。无论是上初中的时候,还是上高中的时候,我和好友洪都是骑着自行车,数着这样国道上的石碑走路,一走就是六年。那时候,我觉得这样的`石碑像极了冬天我娘切的红萝卜,粗粗的,方方的,只不过萝卜是红的,它是灰的。数着路碑,我从小村庄里走向了乡镇,又从村庄走向了县城,我就是在这条熟悉的“220”国道上,越走越远。现在又一次看到了它,所以感觉非常亲切,就像是看到了老朋友似的。

  国道上车辆很少,偶尔一些收庄稼的农用车“嘟嘟的”通过,车上拉得却不是庄稼,而是蒙着头巾的妇女或儿童;还有一些骑着摩托呼啸而过的年轻人,后面往往坐着他的长发飘飘的媳妇儿,在快速地前行中体验飞的感觉。我的速度放到了六七十迈上,不敢太快,怕有路人从叉路口上过来,只有在没有人和车的时候,才会放心地飙上一会车,总体算下来速度也不慢。

  出了市区,我看到道路两边的风景树还是柳树,这可是我们城市的风景树,尤其是在“一城山色半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泉城,更是处处杨柳枝拂岸,那长长的低垂的杨柳枝,像女人那飘逸的长发,风情万种,婀娜多姿。这里还属于市区管辖,连风景树都一样呢。看着熟悉的杨柳树,呼吸着混合着庄稼和泥土味道的空气,我享受着这份静谧,这份安逸。虽然天空还是有些浑浊,我的心儿却像解开了枷锁,这份感觉是在城市的环境里享受不到的。

  旅游不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放松吗?行走在路上,我把繁忙的工作抛在了九天云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我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享受生活的自然人,我自由地呼吸,自由地行走。每次出去玩,儿子都喜欢问“什么时候到啊?”或者“怎么还没到啊?”我用行动告诉他“风景在路上,享受路程中的风景才是旅游的真谛”,如果真到了目的地,也许会说“也不过如此。”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其实也都是这样的,追求幸福与成功的过程是艰苦的,也是幸福的。一旦追求到了,也许我们会说“也不会如此”,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好心情放在路上呢?

  我愉快地开着车行驶在平坦宽阔的“220”国道上,看着路上的指示牌,很快就进入了滨州地界。此时,我发现路两边的树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换成了槐树。那平顶的树冠,看起来像是个半大小子,初看起来不如我们的杨柳漂亮呢。那随风飘扬的柳枝多么像那长发飘飘的少女呢!

  我是第一次去滨州,大道可以看路牌,可是小道就要靠爱人来指引了。可是她来的次数也不多,而且以前都是坐车,也没有自己开车回来过,所以对道路也不是很熟悉,只能凭记忆来走。我们到了市区外环的时候,爱人说是我们不用进市区的,因为沾化县在市区的北方,我们需要走外环,可是在哪儿拐弯呢?为了不走冤枉路,我们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下了车,一打听,正好需要拐弯,真是幸运,否则就要进市区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出来呢。

  越靠近县城,小道越多,虽说条条小道通县城,可是我们还是走过了,错过了去县城的最佳道路。一路打听着,七拐八拐,我们面前的大道越来越宽阔,眼前出现了一座崭新的城市,还有一座大桥,那不就是沾化新城吗?我在照片上见过的。

  此时行驶在双向六车道的县城马路上,看着道路两边成排的新的住宅楼,我心中那个矮小破旧的沾化县城哪儿去了?我不敢相信这个曾经的全省贫困县现在如此美丽。我们看到一座新的大桥横跨一条宽阔的大河上,看路边的标牌是“徒骇河大桥”。我们在桥附近停了下来,真的不敢相信这是在一个县城里?这条河是发源于河南的一条河,跨越了河南、河北与山东的十几个县,全长400多公里,在沾化县境内48公里,在这里流入了渤海。

  我们下车看到,在这条横跨三省的大河上,河水两岸都修砌起崭新的景观大道,有台阶,有景观造型,有夜景灯,是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也是县城的一处旅游景点。站在大桥上往北往南望去,一派秀美风光,河水自南向北一路蜿蜒,向大海流去。

  沾化,我来了,我第一次投入到你的怀抱,就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我心目中的贫穷落后的旧沾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里的人们靠着丰富的海水资源,还有闻名全国的“冬枣”资源,已经逐渐走向了富裕奔小康的道路。

  历时三个小时,行程200多公里,我结束了旅游的第一行程,我来到了沾化。接下来我要用心去感受这里的一景一物。

【旅游散记之在路上散文】相关文章:

国庆游记之在路上随笔09-12

时光散记经典散文04-14

啤酒散记散文11-22

光阴散记散文02-20

故乡小城散记散文10-19

海南行散记散文10-23

摘棉散记散文11-21

马莲台散记散文10-26

春晨散记散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