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界塘村的散文

2022-09-03 散文

  桂东各县多有以塘命地名的习惯,黄姚镇的界塘村就是其中之一。界塘,因墟场西数百米处有一水塘而得名。该塘约三四十亩水面。春夏积水,秋冬灌溉农田。上世纪七十年代,造田造地,水塘造出水田。由于缺水无法种植水稻,成了旱田。近年,寨子扩建,水塘就消失了。

  界塘古有“畚箕地”、“聚宝塘”之说,因此古代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唐宋以来,汉族与瑶族、壮族在此杂居。元朝以樊家村人数最多,后人称万家寨,人丁兴旺,有数百户人家,皆为青砖木结构建筑,足见其富足,这一辉煌来自于樊相国。民国廿三年的《昭平县志》记载;“元初,狗儿巢(今凤凰乡)瑶壮人民起义,数千人围攻樊家村。数日,攻破城堡,樊相国的家族被杀。”樊家村被夷为废墟,遗址在今天岩头村口的空旷地,现在已经被桂梧高速路分成两半,但遗址尚能看到残砖石柱。攀相国的辉煌从何而来,由于战火等原因,史料被毁,如今已经无法考证。据当地人传说,樊相国原名叫樊五能,为当地瑶族首领,因带领黄姚一带的瑶族参加南宋的抗金活动有功,保卫南宋政权受封相国,统领管辖蛮夷之地,跟随的族人也受到了封赏,因此樊家寨生活富足。元朝初年,樊家寨受到附近瑶族和壮族起义军的围攻抢劫,樊相国全家被起义军诛杀,没收了田产和财务。幸好樊相国有个儿子和少数族人在外收租,侥幸逃过了劫难,后来他的后裔逃到黄姚一带隐居。

  明万历年四年,界塘至黄姚街一带设宁化里,民三瑶七,人口以瑶族居多,界塘属宁化里,经济十分繁荣。民国18年,界塘属于昭平县关区管辖。民国22年,关区改称昭平第十一区(后称黄姚区),开始设界塘乡,开设墟场,管辖凤律、峰门、岩头、杨村、篁竹、阳朔、白山、北莱等十多个村寨。民国38年,界塘乡归属黄姚区管辖。解放后,界塘乡建制撤销,分出界塘村、北莱村,篁竹村、白山村四个行政村。1984年,界塘村分出岩头村和杨村。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村落,界塘村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古迹遗址和民俗风情,《昭平县志》均有记载。著名的五指山形如一只手掌,五座小山恰似手指,位于界塘墟东两公里处。山前有座不经修筑水坝而成的大水塘,后人称下垌水库。水库面积约数百亩,鱼虾肥美。水库西边有一座山,山腹有一座溶洞,名出气岩。出气岩在五指山前蜡烛山腰上,出气岩洞内曲径通幽,洞内有一个大厅,厅高约10米,宽敞无比,可容纳近千人。70年代国家号召“深挖洞,广集粮”,解放军进洞施工,使容纳可近万人。大厅连着两叉洞,左叉洞通往五指山底,在七穿岩尾部有个小出口。据老人们说,左边叉洞无法走到尽头;右叉洞略爬坡地走10多分钟有一个出口。此出口在悬崖陡壁上,且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横摆在洞口。洞口周围荆棘丛生,极为隐蔽,可以远眺不远处茫茫的水库,碧波荡漾。

  出气岩冬暖夏凉,冬天北风吹来,岩内的暖流徐徐上升至洞口后化为水蒸气,洞内的气体温度恒温在18-26度左右,洞外5-10度,人站在洞口,如沐浴着暖和的空调。炎热的夏季吹南风,气体从七穿岩尾部峭壁上的洞口出气,洞外37度左右,站在洞口凉爽之极。

  出气岩还有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旧《昭平县志》记载:“五指山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宁化里樊家上屯众山中,特出五峰,岩内空广,可容万人,内有江水穿流,岩口四围陡壁仅一线可通,一夫扼之则万人莫过。万历三年,山贼黎福庄作乱,抚臣吴文华遣兵袭击,久而始克,诚要地也。”县志记载,万历三年(1575年),黎福庄、黎天龙父子(今天钟山县同古乡和平村人)因不满朝廷的苛捐杂税,率壮族起义于五指山和白帽山一带,聚众起义,劫富济贫。黎天龙年少彪悍,武艺高强,为人正直,讲江湖义气,其父黎福庄时任上四屯酋长。万历四年,黎天龙与白帽的瑶族结盟,不到一年,瑶壮起义军发展到1万余人,震惊朝野。万历四年,昭平建县,广西巡抚吴文华调派广西府江兵部副使徐作调兵遣将,配合广西总兵李锡围剿起义军。吴文华巧施计谋,以度田诱引黎福庄中计被擒,黎福庄受降就吏,巡抚派使何有信持檄示天龙,令天龙献出韦方相等起义头领方不治罪行。黎天龙不予理睬,与父断绝关系,并扎寨土龙,立“黎天朝”,决心与朝廷作对到底,和樊屯诸壮相约起义,屯兵五指、白帽诸岩。吴文华奏请朝廷增兵遣将,重兵镇压。土龙被拔,五指、白帽诸岩均被攻破,1300多壮胞被斩,天龙幸免被擒,被迫隐匿他乡。后来在韦峒(今清塘乡桔芬一带)与敌作战,被官军大炮击中,不幸饮弹身亡。黎天龙等瑶壮起义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争取民族自由平等的壮丽诗篇。

  从界塘村的五指山到潮江村的山根,南北延伸19公里,属于峰林——槽谷岩溶类型,石山较多,溶洞多,既有地面洞穴,又有地下溶洞,还有众多的名山和古迹。

  白帽山又叫纱帽山,“纱帽山在文化里巩桥墟对河,其形酷肖纱帽,故名,宋樊相国祖墓在焉。”白帽山是当时瑶族和壮族起义军活动的主要地点之一,内有天然岩洞可躲藏居住。

  在界塘村峰门北还保存完好有一条接官坪古道,自峰门至钟山县同古镇的岭坳上,长6公里,现存路面长约30米,宽11.1米。此路为黄姚通往钟山同古的要道,路面用鹅卵石铺成。旧《县志》载:“万历二十六年,设土龙巡检司于同古,并著骑龙、丁狗、鸭公、松柏、高粱五营,授予在镇压二黎起义有功的土著潘积穰为世袭巡检司职,驻土龙(今钟山同古)。巡检司为州、县在边地设置的治安机关管理缉盗、刑罚等事务。此职实弹压瑶、壮而设之。土龙巡检权倾一方,威显一时。出巡时,各营大小属官远道迎接,故修筑此古道和接官坪。”如今黄姚崩江村的壮族潘姓人家,就是潘积穰的后裔。

  董家祠堂位于新颖寨,距界塘墟2公里,祠堂大门是罗马式建筑,有宽阔的天井,祠堂正座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民国时期曾作为界塘乡所在地,门楼装饰有一个十二齿星的民国国徽,至今还隐约可见。门楼内设有屏风,屏风书写有“青天白日”四个大字。

  “宋朝,樊家村的樊相国造出龙脊桥,止一巩,高数丈,历久不圯疑有神功。”如今,龙脊桥遗址尚存。

  界塘村还有李道清墓和振兴祠遗址,旧《县志》载:“李道清,关区宁化里水砦村人,与黎宗远相友善。万历处匪首黎天龙啸聚党类于五指山之岩洞,屡为民患。道清与宗远同心协力,集团防剿历年余,始堪定之。后嗣念其功塑像奉祀于振兴祠。”如今界塘有李道清墓,“安乐寺在黄姚街中,清顺治间建,先是瑶壮猖獗,千户李道清等率官兵讨平之。遂立此祠,故名安乐。”

  柳山巡检司。距界塘墟2.5公里的柳山,柳山高数十丈,古树环绕,参天耸立,小溪盘旋而过,常年水声潺潺,民居古朴,寨因山得名。旧《县志》载:“文化里柳山为祖,其水自王龙而来,环绕回旋资灌溉焉,天门山即其水口也。宋名太平乡,旧有巡检司镇守,废圯已久失考。宁化里去县城二百里,与文化里绣壤相连,脉同柳山水汇天门,皆自贺县分入昭平者。”柳山之水为桂江支流富郡江(今富群江)之源。

  龙吊岩,距离界塘2公里的杨村,岩洞宽且长,多分岔,洞中有河,钟乳石绚丽多姿,有雕凿过的石块建筑。据说,太平天国末期,太平义军余部数百人,驻扎于此数十年之久,坚持奋斗,最后散去。

  犀牛山,距界塘3公里的岩头村有一山,山有一洞。春天,时而汩汩喷水,时而滴水不泻,称之为“犀牛翻身”戏水,寨因之得名。

  踏碓岩,距界塘墟3公里的岩头村有一山洞。洞里有几座石磨、几座石碓。雨季,农妇挑稻谷进洞,磨谷、舂米,故得名踏碓岩。

  “回龙庵,在宁化里篁竹村前,明万历中建,清道光、同治、民国十年三次重修,辛酉冬戏台火毁及,乙丑冬修复。”

  “冯都庙,在宁化里篁竹村旁,明万历初,黎宗远倡建,清道光、光绪中皆重修。”“黎宗远,篁竹村人,庠生,嗜文学谙兵法,道清器重之,与订金兰。道清剿灭黎天龙,宗远有运筹之功,宜乎得配享于冯都庙。”

  “兴福观,在宁化里踏碓岩村后,明万历初建,道光二十七年、民国十二年重修。”

  “钟福寺,在宁化里杨村左侧,明崇祯十四年建,清光绪十九年重修,寺内有钟重二百余斤,声最洪烈铿锵。”

  “永福寺,在宁化里柳山村前,乾隆五年、民国十二年重修。”

  “振兴祠,在宁化里水岩村龙凤山麓,该村李姓建之,以祀李道清者也,原在大营,光绪二十年移建于此。”

  界塘村民风淳朴,正月初二至初三有庙会,最大的节日数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开春节和十月十六祭祀盘王的节日。每年二月二,三县交界的群众纷纷赶来“吃节”,看大戏,参加抢花炮,庆祝龙抬头,祈求新年的丰收。老人们说,以前的庙会除了看古装戏,抢花炮之外,还请有师公来祈祷祭祀,祈求五谷丰登,有上刀山、过火海等惊险节目,勇敢的人们踩着锋利的刀山爬上高高的刀山,然后从另外一边下来,令看的人心惊胆颤。过火海时赤脚走过通红的火炭,脚板也不会受伤。

  “吃节”就是邀请亲朋好友过来吃喜宴,不用礼物。前来看热闹的陌生人都可以随便到哪家吃饭,热情豪爽的界塘人以谁家客人多、谁家今年的日子就越红火为荣,他们摆上一桌桌的流水宴席,大鱼大肉(上接48页)的款待亲朋好友和过往的陌生人。现在,来吃的人一般也会象征性地带点礼物到主人家吃饭,亲朋好友和隔壁寨子的人们趁着过来看热闹,来“吃节”互相叙旧,增加友谊,增进团结。一些在平时生活中发生某些小误会、小摩擦的人,会趁着吃节过来吃饭,以示和解,因为这一天大家是不允许生气的,于是大家一笑泯恩仇,重新和好。

  界塘人生活朴实,习俗以董家习俗为主。董家注重盛情,菜谱崇尚大鱼大肉。办喜宴时,有客人先夹菜包装起来,带回家给老人和小孩品尝的习惯。婚嫁有哭嫁闹洞房、对山歌的习俗。节日讲热闹,常演古装戏,如《穆桂英挂帅》、《薛元贵征西》等。清朝光绪年间,界塘墟建起一座戏台。清末,界塘开始成立业余彩调戏班和桂剧班。此后,每年墟日节日均演古装戏。现在,几经重修的古戏台尚存。

  界塘村的物产丰富。夏天,满山遍野盛开杜鹃花。干旱的山岭适合种植多种水果药材。水果有青梅、柿子、三华李、沙梨、桃子、甘蔗等,特产有竹笋、木耳、香菇、柿饼、红薯干等,药材有金银花、山苍子、山姜、野菊花等,杂粮有黄豆、黑豆、红薯、木薯,玉米、高粱等。此地有竹藤编织器等工艺品,小食有白糍、大肚糍、水浸糍、油炸麻旦糍等,副食品有腐竹、干米粉、木薯粉等。这些美食小吃和土特产令人垂涎三尺,大饱口福。

  借问美景何处有,村叟笑指界塘村。如今,在自治区文化厅等各部门的扶持之下,相信明天的界塘村一定会更加美好。

  • 相关推荐

【探秘界塘村的散文】相关文章:

美丽的塘猛村经典散文05-09

探秘长寿村作文08-09

在塘下散文06-06

探寻狮子塘经典散文05-11

苦草塘散文06-25

前后楼怪物塘散文04-23

八角塘的经典散文05-11

村医经典散文12-06

村戏散文04-24

暮村散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