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老郭散文

2021-04-22 散文

  老郭上了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模范。之于老郭荣登“中国好人榜”,既属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于其人太过熟悉,于其事耳闻目睹,感同身受,老郭当选中国好人当之无愧。意料之外是中国好人榜垂青最基层普通干部,让一个老实得近乎木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郭,走向领奖台,走向好人榜,走向全国。

  老郭是江西省永丰县国税局石马分局一位基层干部,江西省永丰县在地理上都属偏远山区县,石马分局又距县城六十多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旮旯。老郭就像一个钉子钉在这个最偏远最艰苦的岗位上,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创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他凭着细心、耐心、爱心、真诚、责任感动着评委,感动着纳税人,感动着基层干部,荣登中国文明网八月份“中国好人榜”。

  认识老郭是二十年前的事,转业到税务部门后,老郭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农民,极为朴素。一年四季总是穿着已经洗得发白的老税务制服,不多言,不多语,只顾埋头做事。我曾经问他为何不穿新的制服,他憨笑着说:“新制服留着重要集会和过年时穿,平时有这样的衣服穿已经很不错了,既标明了身份,又和纳税人拉近了距离。”

  群众路线教育,干部下基层换位大体验,我来到了那个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基层分局。大老远老郭就跑了过来,紧紧握着我的手,客气地寒暄,似乎很正式,却也多了一份老熟人的亲情。握着老郭结实有力的手,聆听中气十足的男中音,看着周围已然变化的一切,捕捉老郭脸上用皱褶勾勒的沧桑,我心里突然泛起一阵酸楚。内心默默对老郭说:“老郭,真的辛苦你了,我都离开这里十多年了,你却依然在山沟沟里,整整坚守了三十五年。”

  一个人让人尊敬并不要豪言壮语,也不是居高临下,是他平时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在人们心中的积淀。启功、季羡林堪称一代大师,但在生活中他们都是平凡的“老头”,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弟子千万,也丝毫不影响景仰他们的信徒万千。大师如此,平凡人也如此,平凡的老郭却让我无限祟敬。

  三十五年,甲子一半多,分局办公地点腾挪数次,办公人员更替数茬,但他从未离开这个分局,一直在这个山沟沟里最基层工作,一直扎根在这个最基层岗位上。

  老郭性格随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纳税人,始终保持着一副微笑的面孔,是纳税人贴心的邻家大哥。他走遍了辖区内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村村组组,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是业内的活地图,百事通。纳税申报,他都提前准备好各类申报资料,不厌其烦地指导纳税人填写,遇到有困难的纳税人,毫不犹豫掏钱垫交。有一次一家砖厂因风灾损失巨大,老板无钱缴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听到后,主动找到老板,在核实损失后,当场借了几千元给老板缴税,那位老板感动得热泪盈眶。

  有一年冬天,正赶上年终结算,有家矿产企业的税款没能按时入库,数额较大,如果不及时收缴,将影响任务完成。其时正值寒冬,大雪封山,所有的车辆都不能进出,电话也打不通,他不顾天寒地冻,带着一位同事,抄小路步行进山,经过近六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整个人冻得瑟瑟发抖,开票都伸不直手指。连企业老总都看不下去了,说:“老郭呀,老郭,你这是何苦呢。也是大雪封山,要不然我们早就送来了。”

  老郭不善言辞,敦厚老实,不喝酒,烟瘾却挺大。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圩镇,收税几乎没发过脾气,遇到有困难的,帮忙想办法,多磨几次嘴皮,多跑几趟路,遇到胡搅蛮缠的,耐心解释,解释不通,最重的话也就是“你个叫化子,还不把那点税交掉。”

  工作之余,老郭喜欢到圩上的.店里坐坐,跟纳税人聊天,不谈业务,都是家长里短的事,很快就有了自己的一个人际圈子。谁家的孩子考上什么学校,谁家的女儿嫁到哪儿啦,谁到哪家进个什么货,卖了多少东西,都一清二楚。这叫一个了如指掌,工作没有做不好的道理。

  老郭不喜应酬,不贪不占,滴酒不沾,跟他吃饭毫无乐趣,纳税人也知趣,极少会请他吃个饭什么的,生活中离这样的纳税人远了,收税倒利索了。老郭办事热情,童叟无欺,谁来都是一副好脾气。近一年的时间里,好多纳税人都不知道他是一所之长,临近申报期,一些困难纳税户交不了税,老郭总会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的工资垫上,从没怨言。工作中离这些纳税人近了,收税同样没有障碍。就是凭着这股好脾气,凭着真心为民、踏实纯朴的好作风,工作任务年年完成,工作成绩年年出色,一直在单位遥遥领先。

  对待同事,他有着热火一般的真情。同事的事他总是挂在心上,大到谈婚论嫁,小到一个普通生日,头痛脑热,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三十五年来,老郭从来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争名,不图利,敬业奉献,默默无闻。他一如既往地保持学习,谦虚、细心的态度,信息化后,电脑是基本的工作手段,他不因自己年纪大为借口,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及时地跟进了时代潮流。

  早些年还没有实行起征点,山里都是一些“芝麻税”,税小事多。山里贩运冬笋、毛边纸等农副产品税收,纳税人为了赶运,经常深更半夜来开票,为了方便纳税人,也为了照顾同事睡个好觉,他就主动揽下了夜里开票的工作,在冬笋和毛边纸征收的旺季,一连几个月几乎没睡过一次安稳觉。

  那时我还年轻,瞌睡重,倒在床上就不知道醒。每每冬笋和毛边纸征收的旺季,早上起来老郭又是一个通宵,熬红了双眼,熬白了头发。他迎着朝阳走出办公室,笑咪咪地对我们说:“小伙子们,征收资料已经准备好了,你们上班后接着干就是了,我先去打个盹。”望着老郭有些佝偻的背影,我们几个年青人不禁潸然泪下。我们都希望让老郭多睡一会儿,可是只要一到十点钟,他一定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他就是这样无声地激励着我们,感染着我们。

  他家离单位很近,大部分的节假日他都主动要求值班,春节更是连续多日在分局值守,让其他离家较远的同事能回家过一个安心的节假日。小小单位还有块菜地,是老郭挥洒汗水最多的地方,他农活娴熟,三下五除二就能把一丘田弄得工工整整,我们几个年轻人只能在旁边搭把手,栽个苗点个种子什么的。劳动之余大伙儿开心说笑,其乐融融!菜地一年四季都没空过,辣椒、茄子、空心菜、洋芋、白菜、葱蒜……种了收,收了种,正如老郭的同事,来了一茬,又走一茬。

  他在山沟沟里一呆就是几十年,组织上多次要求他回城工作,领导也多次找他谈心,可是他却说:“我是本地人,熟悉这里情况,便于开展工作,还是调那些更需要照顾家庭和老人的同志到县城工作吧!”其想法何其纯简,其胸襟何其博大。

  “铁打的老郭,流水的同事”,三十五年,我现在的单位上和老郭在这个小小基层分局同过事的,居然占了总人数三分之一还多。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敬业奉献,学会了淡泊名利。老郭如一个标杆激励着我奋发向上,向他看齐。老郭如一盏航灯引导着我前进的方向。

  晚饭过后,我约老郭出门走走,向右,拐弯,过桥后有条山路,山路的尽头是个水库,这条路再也熟悉不过了。记不清在多少个夕阳的余晖里,我们俩走在这条路上,谈家庭,谈工作,谈未来,谈困惑……看着田里的禾苗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儿子现在怎么样了?”我很关切他的家庭情况。

  “两个都在打工,大的在商场,小的俩夫妻都在富士康,公司要调他去外地,不愿去,想辞职回家找事做。”老郭很平淡地回答。大儿子我熟悉,在国税做了几年临时工,后来参军入伍,退伍后参加本系统的招聘考试,因指标有限而落榜。小儿子结婚的时候见过,老郭没在城里买房,妻子是农村的,一大家人的开支都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村里有四间瓦房,自己住一间,老人住一间,两个儿子一人一间做婚房。

  老郭的一个同村发小,一个中学同学都是市领导。

  “为什么不去找一下他们,帮小儿子找点事做?”

  “领导的事情多,不想给领导添麻烦。”老郭不愿意麻烦人,更不愿意走后门。

  “晚上不能陪你了,我要回家带孙子了。”老郭一脸的喜悦。都有孙子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我有些恍惚,老郭的样子和二十年前一样,平头,眼皮厚重。唯独不同的是,笑起来一脸的褶子。白驹过隙,光阴似箭,时间过得真快,从一般干部到所长,再到副分局长,最后回归普通税干,老郭平静地接受组织的安排,在角色的轮回中,在同一个最基层已经默默地坚守了整整三十五载。

  老郭的时间已酝酿成酒,发酵成蜜,沉淀在光荣榜上,幽香绵长。

【好人老郭散文】相关文章:

好人老范的散文10-24

高人老杨散文04-27

好人老张散文04-26

郭婆婆的散文10-15

最爱我的人老了散文04-28

羊官郭爷爷-散文04-08

岁月催人老,放爱去逍遥散文11-08

岁月催人老,人生如过客优美散文03-07

老郭惟愿你懂的散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