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愿相信,家乡彝寨的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就这么被尘封进历史的土层里,只有漫山漫野的火把果,依旧绽放成燃烧的火把,倾诉着难耐的孤独和寂寞。
如果心有不甘,慢慢展开五彩缤纷的记忆画卷,最清晰、最绚丽的一页,就是家乡的火把节。
当火把果像一束束熊熊燃烧的火把,点亮彝家的山山岭岭、沟沟箐箐,火把节终于在彝人火辣辣的期盼中粉墨登场。
火把节是彝寨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禄劝县志》载:“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亦谓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汉人之星回于天除夕也。会饮至旬余不息,犹汉人之春宴相聚也。”曙光刚撩开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面纱,整个村寨就忙碌起来。男人忙着宰牛杀羊、搭建火把台子,女人忙着准备饭菜、酒水,孩子叽叽喳喳、乐呵呵地东窜西跳……再忙,伙子们也不会忘记把六月六刚晒过的火把和松香粉,又一次拿到太阳底下晒;再累,姑娘们也要把缝好的服饰拿出来,对着太阳细细检查,生怕哪个针脚不精致,有损彝家姑娘心灵手巧的美誉。
火把节的乐趣,不是吃喝,而在丰富多彩、意义深刻的活动上。
六月二十四日晚饭后,火把节活动的序幕就徐徐拉开。天将黑未黑,嘹亮的牛角号回荡寨子上空,老人用藏了一年的那两块黑色燧石,“嘀嗒”几下点燃火草,随即各家大门口的火把便熊熊燃烧起来。整个村寨火光映天,蔚为壮观。此时此刻,穿着节日盛装,像孔雀开屏一样艳丽的姑娘,手里挎着装着松香粉的竹篮,摇头晃脑地等在大门旁,“叮叮当当”的银饰碰撞声,在夜风中回旋成溪水击石的脆响;等待已久的小伙,把手里待燃的火把递给老人,用双手拉着黑色披毡的两个边缘向胸腹前一拉,得意地在原地转两个圈,让自己成为振翅而飞的黑色雄鹰。
家乡人火把节之夜点燃火把,目的有二:一是照天祈年,除秽求吉;二是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云南通志》说:“一曰焚虫,一曰逐疫。”光绪《云南县志》:“村中举火照田,谓能避蝗。”元李京《云南志略》:“谓之驱禳。”小伙子迫不及待地从老人手里接过松明火把,往外就走,姑娘连忙抓起篮子里的松香,撒向火把。“嘭”的一声,火焰腾起,绽放成绚烂的花朵,姑娘小伙齐声念道:“呿,呿,阿哆哆呿,哔啲哔啷呿,吗啲吗嘛呿(彝语:撒,撒除邪祟,撒死害虫,撒掉不吉祥)……”撒一把,念几句;再撒一把,再念几句。一路走,一路撒,一路念,火把一路腾起“嘭、嘭、嘭”的艳丽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表示着人们的美好心愿。大家相信,火把所过之处,邪祟逃逸,万事吉祥;害虫死尽,五谷丰登。
老人说:“过火把节是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不玩火把庄稼就会被火烧焦,耍耍火把将地下的火种引出来”,“耍火把是为扑灭秧苗的病虫害”,“希望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等等。不一会儿,无数条火龙在田地间游动着、穿梭着、交织着,整个田坝成了火的海洋,欢声笑语震荡云霄。谷穗在直起腰杆的稻稍,欣喜地鼓掌欢呼;红缨在包谷树腰,兴奋地舞动红丝带;圆个圆个的南瓜,在伞样的瓜叶下探头探脑……像火把一样燃烧在田边地脚的火把果,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挥着红衣袖欢呼雀跃。
整个村寨沸腾起来,人们拎着自家酿制的小锅酒,拿着瓜子、核桃,蜂拥到场坝上刚点燃的火把塔前。火把塔有十六米高,有直插云霄之势,共有十层,象征着一年十个月。巨大的火苗以禾苗生产的姿势,向上攀升,照彻天宇,照亮了整个村寨,照得人心里透明透亮。是啊!只要有这升天入地的火焰,邪祟怎么不仓皇而逃?害虫何愁不能烧死?天宫还有敢于挑战彝人、祸害百姓的神吗?天上的神仙该不会忘记,天宫的恶魔斯热阿比竟然被彝人的大力士阿提拉八摔死的耻辱;更不应该忘记彝人能用火烧死天菩萨派来复仇的蝗虫、螟蛾,保护了庄稼的智慧。
月亮不敢露脸,星星慌不择路地逃跑,人越聚越多,笛声骤然响起,跌脚舞开场了。俗话说:“笛子响,脚板痒。”手持火把,游弋在田间地头的姑娘小伙,脚板痒,心里更痒。他们急忙把火把插在地头,飞一般回到场坝,挤进人流。一束束红艳艳的“火把花”,携着田边地脚的火把果,和着跌脚舞曲的节拍,在夜风中翩翩起舞。
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塔,踩着悠扬欢快的笛声,手拉手,心贴心,尽情地跳,尽情地唱,让人生在燃烧中旋转,让热情在燃烧中沸腾。彝家汉子霸气十足,他们高声武气地吼叫,疯狂地跳跃,那种粗犷,那份豪放,有天崩地裂之气势,有松涛翻腾之澎湃;彝家女人漂亮温柔,她们宛转清脆地唱着,那种秀气,那份斯文,有锦鸡出林之美丽,有画眉鸣叫之委婉。从简单的一边一脚,跳到复杂多变的八脚穿花;从欢快的酒歌,唱到古老的火把歌谣;从夜色微黑,唱到东方发白……“从前山上的歌哟,被微风吹走了;从前河边的舞啊,被水淹没了;从前石头里生出来的火啊;今夜起舞又跳歌哟……(火把古歌谣)”
火光璀璨,人心沸腾,歌声嘹亮,脚步豪迈,热闹异常,通宵达旦,快乐源源不断地在山寨流淌。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早晨,兴奋得忘记疲倦的人们,一大早吃过饭,穿上节日盛装,踩着太阳的金线,迤逦在麂子脚杆一样纤细、羊肠子一样盘结的山路上,兴高采烈地从四山八箐涌向斗牛场。
斗牛场是一块宽敞的空地,空地碧草如茵、四面环山。空地周围的山坡一节节攀高,树木一点点浓密;山脚的火把果沉醉在节日的气氛中,热烈地燃烧成一片火海;一条清溪唱着欢快的歌谣,慢慢悠悠地绕着东西走向的山峰流淌。山坡上,人群攒动,环佩叮咚,笑语喧哗,弥漫着快乐;树林间,鸟儿惊慌失措,呼朋引伴,叽叽喳喳飞走;空地上,等待上阵的黄牛,瞪视着对手,信心百倍地吼叫着,跃跃欲试地用前蹄刨地。
俗话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斗牛场上如海潮般的人流,目的不同,自然分为三层。距离空地最近的是老人和小孩,他们早已选择好有利的位置,铺好蓑衣、放好篾帽,迫不及待地等待着。他们是斗牛场上的忠实观众,整个过程他们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生怕错过一个细节,不到结束,绝不退场。每当精彩处,小孩子会激动地站起来,毫无顾忌地喝彩,指手画脚地大声嚷嚷。老人对孩子总是溺爱的,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因小孩的快乐而露出缺牙半齿的笑。
再往坡上,是一群群或坐或站的中年男女。他们三心二意,既看斗牛,又找熟人。老表弟兄、叔伯舅子聚拢,男人们掏出衣兜里的酒壶,你一口,我一口,喝起转转酒。这家的喝喝,哪家的尝尝,脸色随着转圈的酒壶灿烂,话语随着转圈的酒壶升温。喝一口,抹一下嘴唇,夸夸人家的酒香,赞赞别人的婆娘酿酒技术好,自家也收到同样的赞美。斗牛场上掀起的高潮,也能暂时吸引他们的目光,但不一会儿,兴致又转到喝酒聊天上。他们把平日的郁闷和艰辛抛到脑后,把快乐灿灿地挂在脸上。姊妹妯娌、婶婶姑子团拢,女人们从绣花包里拿出糖果、瓜子,你分给我,我塞给你,嘁嘁喳喳,嘻嘻哈哈,说不够,笑不完。彝家女人最高的荣耀是心灵手巧,无论何时何地,她们都不会忘记谈论针线活。笑够闹饱,各自拿出针线活,头攒着头,看看这幅,瞧瞧那件,满意的夸两句,不满意的耐心指导。满意的或不满意的都有所收获。斗牛场上的热闹和精彩,她们毫无兴趣。她们把锅前灶边、没完没了的操心和劳苦,狠狠地甩到九霄云外,快乐像山脚的火把果一样绚烂地绽放。
最热闹的是越来越往后躲的那一群群青年男女,他们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以村为单位,这儿一群,哪儿一簇,在树林中半掩半露,半躲半藏。先是男女分开,各自为阵,渐渐的,就有男青年靠近自己满意的姑娘群,管他认识不认识,搭讪上再说。彝家伙子天生能说会道,一番甜言蜜语、幽默风趣,就能把姑娘逗乐。说到热络处,伙子们就趁机邀约姑娘晚上和他们去吃山酒(“吃山酒”,是彝族青年男女们说笑唱调、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彝语叫“熬依妁”,意为找乐子、找乐趣。)伙子们轻言细语,热热大方;姑娘们羞羞答答,忸忸怩怩。边商量,边往密林深挪移,斗牛场上的热闹与他们毫无瓜葛。
夕阳西下,中年男女早已回家做饭,小孩和老人懒懒散散地往回走,只有那一群群青年男女,还在山上流连。他们东山一簇,西山一群,小心翼翼地往山后转移。眼要明,耳要聪千万不能和别的姑娘小伙碰车,否则就是不尊重。木叶声、唱歌声、说笑声,此起彼伏。
斗牛场恢复了平静,只有山脚的火把果,像一簇簇燃烧的火把,点亮了山野,热烈地欢庆着节日。
火把节的山野,草绿山青,各种菌子散发馨香。红霞笼罩的溪边,姑娘们悠闲自在的聊着闲天,却忙坏了心甜如蜜的伙子们。他们有的生火,有的找菌子,有的回家拿米拿菜……随着一缕缕蓝色烟雾袅袅升空,铺着绿茵茵的青松毛的野地上摆满菜肴。嘻嘻哈哈,打趣逗乐,用笑话下酒,用歌声当佐料,快乐飘满山野。
夜幕笼罩着山野,无比静谧,山溪源头的.松林旁,燃起篝火。以火为圆心,姑娘小伙围成一个圆,在青松毛地上席地而坐。夜风徐徐,溪水潺潺,树木簌簌,火把果灿然地欢笑。
“好久不走这方来,这方凉水起青苔;掰开青苔吃凉水,这回好吃二回来。”篝火熊熊,暖意融融,伙子试探性的唱起开场歌。粗犷的野山是背景,蓝空的星星是转灯,把风当话筒,把地当舞台,浑厚嘹亮的男声满山满箐翻滚,惊醒树梢说着梦话的鸟儿,扑棱棱往山后飞。青山静默地倾听,溪水和着歌唱。
“郎有心来妹有心,不怕山高水又深;山高也有人行路,水深也有渡船人。”山风闲闲吹,溪水静静流,姑娘字斟句酌、含蓄委婉。宛转清丽的女声,裹着着野花和青草的气息,随风飘散。溪水声更其响亮,火把果肆意地起舞。
……
“郎一声来妹一声,好像花线配花针。”也越来越深,情意越来越浓。没有主角和配角的区分,没有观众和演员的差别,男唱女和,一应一答,时而独唱,时而合唱,可大多时候还是男声或女声二重唱,对手是不同性别的男或女。那是智力的竞赛,歌喉的展示,遣词造句的测验,……没有裁判,没有选手。大家都是裁判,大家都是选手。尽情的唱,尽情的笑。忘记了世俗的偏见,人间的忧烦狂放地释放着真实的自我,画一幅人间完满的图画。
这里是芳馨的的玫瑰园,浪漫的温柔乡;这里有蜜一样香甜的话语,酒一样芳醇的情感。这里没有谎言和欺骗,这里不需要戒备和伪装。这里,姑娘的温情能温润你干涸的心田,让你乐不思蜀;这里,小伙的热情会融化你冰冻的心灵,让你流连往返。
“抬头看天天要明,低头看路路不平。”篝火渐渐微弱,爱意却越来越浓,不知不觉启明星升起来了。不得不分手了,姑娘们唱着依依的歌,恋恋不舍往回走。
“不想分来不想分,一心一意把妹跟。”伙子们心里一阵惆怅,但只好无奈地唱着相送。他们的歌声,不再浑厚嘹亮,而是低沉缠绵。青山恋恋不舍,溪水恋恋不舍,火把果恋恋不舍。
山路曲折,曙色朦朦,姑娘小伙们有些懒懒的,但随即想起火把节还有精彩的活动等着他们,他们又抖擞起精神。
在我的记忆中,彝山的火把节隆重而热闹,漫山遍野的火把果绽放成热烈的彩霞。可随着进城的浪潮,一波波卷进山村,偏僻的彝家山寨,人烟稀少,热闹不在,再也见不到火把节的活动。只有火把果燃烧成火把的模样,无奈而寂寞地伫立在山里。
【寂寞的火把果散文】相关文章:
梁实秋《寂寞》寂寞散文09-13
寂寞散文12-30
寂寞的梧桐,寂寞的我散文05-20
彝族火把节散文08-20
今昔火把节散文07-16
心灵的火把抒情散文07-10
有关寂寞散文12-01
寂寞的雪散文01-13
寂寞的刺猬散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