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时间为什么过的如此之快,“白驹过隙”也许是最恰切的描述了。
片片秋叶片片凋零,凌乱了思绪,纷扰了心情,这几天一直都是雾霾天气,给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国庆节宅在家里是最好的选择。
终究是抵不住诱惑的,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怎么允许蜗居在一室之中呢?
如果说中国大地是一块调色盘,那么只有大自然是最佳的调色师:央视新闻记者在云南东川红土高原、辽宁本溪大石湖、内蒙古西部额济纳胡杨林、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四川九寨沟、新疆阿勒泰和西藏纳木错等地设立直播点,利用多种拍摄手段,通过直播镜头展示了国庆期间祖国大地的壮美秋色。看到那一幕幕在虚拟演播室加工完成的画面,不禁深深思考,何为祖国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色的秋天才无愧于祖国。
秋已深,天已凉,飒飒西风送来阵阵凉爽,在导航的导引下,我们的目标就是五马山了。五马山为赞皇历史名山,相传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和州防御使马扩拥戴宋徽宗子信王榛,在此筑寨抗金,两河响应。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大名总管彭义斌与史天泽率领的蒙古军大战于此,并以身殉节,山上因有五马石而得名。而五匹石马的传说更有意思,传说山上有五匹石马,夜间变成真马下山吃草。后来石马被人识破,一匹马的马头堕落,因而五匹马化为石马,此山得名为“五马山”。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抵达山脚,我儿子是个分分秒秒会利用的孩子,上车就睡觉,到目的地就醒,屡试不爽。三百多米的山不算高,但是比较陡峭,汽车是爬不上山坡的,只能停在山脚下。“到了啊!妈妈。”儿子睁开惺忪的睡眼,环顾四周。
其实这里的景色并不怎么样。周围的山体被人为破坏的很是严重,多半都是裸露的山石,而山体也多半为红色页岩。山上的植物多为皂角树,叶片很小颜色依然是墨绿色,皂角却是一串串或绿或红缀于枝头随风摇摆,树叶子“沙沙”在窃窃私语。山脚下一丛牵牛花开的很是热闹,玫红的花瓣在绽放,黄色花蕊周围却是鱼白色。阴霾天气之中,目力所及范围极小,然山脚下或红或青的屋顶却是层次分明历历在目了!一路往上走,一路看到诸多庙宇,什么神都有:八仙、三清、财神、文曲星、路神、月老、送子观音,好像我知道的不知道的各路神仙这里全都有。因为这里每年农历三月、十月才有一些活动,所以现在一律铁将军把门,但是锅灶的痕迹却是那么明显,柴烟熏黑的一块块石头,足以说明彼时香火的旺盛。
很快我们到达五匹石马的位置。石马头北尾南坐落,五匹石马大小不一,最西边那匹最大,都有真马大小,材质却是青石,很是诧异,不是出自此山的石马是如何运到此地。顾不得多想,我们一家还是被它们吸引住了。
“爸爸,怎么会有五匹马?”
“他们是一家人!”
“那一匹马怎么没有头!”
还真是中间那匹没有马头。仔细观察五匹石马,也不像本地那种威武高大的马,颇有蒙古马的韵味。看来历史和传说都是有些道理的。马匹之上,鞍鞬、辔头、缰绳一应俱全,马身被抚摸的黝黑发亮。还有一家人也在此处游览,不大的空间霎时热闹了许多,许是山上许久没有游客的原因吧,许多蚊子在飞舞,撞头撞脸,不敢长时间逗留,匆匆下山。
抬头看天,灰蒙蒙一片,太阳却是黄亮色的。才两点多钟,回家有点儿早。于是我们就在直奔槐河大桥了。
槐河古代称泜水,为北泜水。南泜水在临城,现在称泜河。泜水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此地十分古老。最早见于《山海经》。“契居蕃”(《世本》)记载“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牵涉先商诸王的栖息地的讨论。这里在东韩台村西南位置,而韩台就是和韩信有关了。出自于《全唐诗》卷647-143,唐代胡曾所做七绝《咏史诗·泜水》为证:韩信经营按镆铘,临戎叱咤有谁加。犹疑转战逢勍敌,更向军中问左车。
另有清代郑板桥作品《泜水》为证: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漾漾浮轻波,悠悠江远浦。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逼侧井隆道,卒列不能伍。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何不赦陈余,与之归汉主?
此诗录自1962年中华书局《郑板桥集》。
滚滚槐水,至今奔流不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泜水不复清且浅,沙砾不再明可数,板桥有知的话亦会叹息,眼前是一河黑水,还散发着一股腐臭的味道。水底油油的水草只有轮廓,水面上偶尔有几条翻着白肚皮的死鱼,招来成群的喜鹊,喜鹊不怕人,很是肥硕,毛羽都闪烁着光泽。
孩子们喜欢河岸两边的细沙,很是细碎很是洁净。卵石布满河滩,因为水位下降,只在中央有奔流不息的河水。耳听到的是“哗哗”的水流声,眼见到的还是泛着白沫的浑浊的水。没有想到我们在这里竟然逗留了三个小时。
期间还有一个小伙子在这里撒网捕鱼。坠满铅坠儿的黄色渔网抛出去收回来,所得多是淤泥,不知道第几网了,他竟然捞上来了一条中指粗细长短的小鲤鱼,送给了我们,以后不知道他有没有再捞上来,只是走的时候还看到他在撒网捕鱼。
太阳快落山了,如一个巨大的红丹悬挂于灰沉沉的天空中。已经播种的土地绵软厚实,一块块黄褐色的地毯铺就在眼下脚底,那么多人工所做的沟渠,需要多少农民的付出?
广袤无垠的大地,厚重深沉的历史,不禁想到漫漫历史长河中:人,是多么渺小!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只有放任于山川草木之间,才会傲潇于江河湖泊,才可以感悟历史的厚重,才会品味到岁月的沧桑。没事的话出去走走,心境就会不一样。
- 相关推荐
【清秋印记散文】相关文章:
独舞清秋经典散文06-09
梦在清秋散文05-19
梦锁清秋散文06-20
清秋碎语散文06-19
与文友会清秋散文05-02
叶舞清秋散文04-29
清秋锁乡愁散文10-11
思绪染清秋散文06-30
清秋于冬慢步行散文06-01
有关清秋的散文随笔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