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的春昼散文

2021-07-03 散文

  “十年风雨契名山,挈伴寻游一解颜”的情怀牵引着我向岳麓山走去,和慕名而来的游客一样,“千里望衡”总想“先望麓”,亲自体会一番文化名山的魅力。

  麓山的春风携着一股馥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可听,可闻,可感。不仅有春风拔出嫩芽的清脆声 ;嗅着,仿佛还有古建筑木椽散发的芬芳,隐隐约约,恰若沉香;空气似乎有了檐角的轮廓,有形有状,具体可感。此时我已置身于岳麓书院之中,脚步也变得留恋起来,让我有了“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放空之感。在斜阳不耐烦的催促下,方才加快了脚步。

  临近了后门,感觉痛快淋漓,可能是酣畅了岳麓书院人文与自然融合的园林式之美的缘故罢。潺潺溪流,虬枝盘旋;翠竹郁郁,参树葱葱;池鱼穿梭,怪石槎桠;塑像俨然,碑刻苍劲……无不风韵十足,让人陶醉于太古的静美。出了门,便沿着塘边绕往爱晚亭的小路走去。春天的爱晚亭恰似人类镶在碧色山涧里的一颗红玛瑙,锦上添花般多了些许诗意;可以想象,秋天的它又会宛若红枫叶央的一把洋伞,伞下坐着些许有心人。眼看就可近距离端详爱晚亭优美的曲线了,可我们却选择岔开了道,顺着一条幽径爬上坡去。

  一排排整齐的石阶如弯腰拱起的脊背,直达山肩,两傍粗大的树木耸立,一把把绿伞稀稀落落地遮盖着上空,光影斑驳,形成曲折而平旦的天梯幽径。这是人类在大自然身上描出的完美曲线,也是人类在大自然身上划开口子留下的伤疤,好把人类装进去。顺着石阶往上爬,每一级被风雨刷得灰白的石阶都被淡绿的苔藓点点地缀着,像淌在古铜锏上灰白的蜡。爬到山腰,看见路牌有名曰:“白鹤泉”,向着所指方向寻去,却到了一刹佛寺跟前,就暂且歇脚于寺前石阶,看佛寺大门微掩,赤墙金边,香烟袅袅……

  重整步武,换了个小山头,沿着一道狭窄且弯曲的石阶往上爬去,路边树枝低低地垂着头,似乎在使劲伸展以够亲吻大地,可始终存在距离又给人垂头丧气之感。爬爬停停,抬头望见顶上有石栏和石墙,好奇便驱使我快步往上攀去。当头高过石栏,云麓道观的古楼和平整的石板院落映入眼帘,楼檐下参差不齐的许愿带随风舞摆,宛若“梦游天姥”一般难以置信,这高山之上,丛林庇护下,竟然坐落有如此仙界般的院落,富有“深山藏古寺”的韵味。

  平日里仰止岳麓,以为山仅是山,绿只是绿,今日一游,方才知晓自己眼界小得可怜。防人倾跌下山的石栏及腰,竟像石凳般可坐卧游息。一路登来,身淹重林,回望不知已攀多高,现在凭阑观望,才知已在一坡之巅。河东看山,河西望市,极目远眺,长沙城齐齐林立的楼盘自然繁华;然而,湘江细长弯曲的铅带西岸,那缓缓隆升的茂绿更显得惹人喜爱。退一步近看,发现这高山石栏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一竖排刻着许多湘战中牺牲的烈士之名,这貌似超出尘世的隐居之观顿时让我心生敬畏,存于世间是不可独立而在的,国土沦陷,哪会有一寸清静之地,修道者是该关心国家命运,是该带着和烈士一样的精神修行。

  “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寒而不理”,山与水相偎相依,缺一不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我们听说山上有湖,便开始寻觅起来。看到路牌写着“穿石坡湖”,欣喜万分,便箭步飞奔而去,眼前一阔,便见了湖。湖是一个半圆的,仅有的一条直径被一道笔直的长廊所替代,廊上起着木楼,乍看貌似湖上腾空的舟,又感觉湖水正在倾斜地装进楼里,人工的美便是在湖的一头画上一笔古色古香的地平线。把视角拉回湖畔,垂柳蘸点湖水,樱花红晕,畔草芊芊,无不是诗境画意。不知道开发和装扮岳麓山的是诗人还是画家,但他们一定是大自然的产儿,是美的设计师。

  心还在山上,人却已经下山。求学麓山下,自然不会有“老眼念后期,未之重来否”的不舍和叹息。唤回流连忘返的心,暗自说道:他日必会重游。

【麓山的春昼散文】相关文章:

春山行的散文10-29

山春随记散文10-09

春山可望散文10-07

彩色的麓山作文10-12

麓山印象作文09-10

安昼的散文09-11

佛慧山的春散文01-15

春到穹窿山的散文01-17

春山杜鹃唯美散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