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团团圆圆,元宵节历史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习俗,也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元宵也是我国代表小吃之一。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吃元宵,表示团团圆圆,汤圆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花样翻新,有玫瑰、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馅的。如今,就是不过十五也有人爱吃汤圆,预示新生活新气象了。
最早的汤圆叫“浮元子”,因为这种糯米球在煮在锅里又“浮”又“沉”,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名“元宵”。
宋代周必大作《元宵煮浮圆子诗》:今昔知何夕?团圆时时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工。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汤圆原名元宵,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因为“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1913年元宵节之前,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
小时候,常听人们议论汤圆,说是正月十五吃元宵,也就是汤圆。不止一次听老人们讲三个老婆吃汤圆的故事,三个老婆正月十五去赶庙会,那时的`人穷啊!买不起也不舍得吃汤圆,可又想尝尝味道。三个老婆经过商量,三个人就对钱买了一个汤圆,准备每人咬咬点尝尝味道。她们互相谦让着,叫对方先尝,一个老婆端起碗,加起汤圆送往嘴里,其他两个老婆伸着头紧张的看她尝,准备下一个轮到自己;谁知汤圆又光又滑又热,一进老婆的嘴,老婆还没来及咬,汤圆就顺着食道滚进了老婆的肠胃里。其他两个老婆急着问:“啥味?啥味?”
吃汤圆的老婆伸伸脖子:“囫囵着下去了,我也不知道是啥味。”其他两位老婆都很失望。每次听完,我们都会笑的前仰后翻。心想汤圆肯定很好吃,啥时候自己也能常常汤圆的味道。可我从没见过汤圆长啥样?我很想见见汤圆的样子,尝尝汤圆的的味道,可我想了二十多年,也没实现我的愿望。
后来我进城上班,才见到了汤圆的真面目,看到汤圆原来是圆乎乎,白白的小圆球。可还是不知道它的味道,听人说汤圆是甜的。又过了多少年后,生活有所提高,在八十年代的一个元宵节,我终于尝到了汤圆的味道。也没觉得有多好吃,粘粘的,咬开里边是甜的。原来自己日思夜想的汤圆不过如此。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的生活日新月异,汤圆也随着花样翻新,各种馅的汤圆都有白糖、玫瑰、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各种各样。想吃啥就买啥,以前只有在元宵节时能吃到汤圆,而现在,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汤圆,啥时想吃可随时买来。
今天早上没起床,就听到鞭炮声不断,原来今天是十五,也就是元宵节,今天是团圆的节日,也表示着春节过完了,该轰轰烈烈的投入到生产中去了。今天也是浪漫的节日,在封建传统社会中的元宵灯节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子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是过元宵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未婚男女借着赏灯正好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佳节也是情人相会的时机。
朱淑真(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青玉案)写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写元宵节的情景。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灯相遇一见钟情的,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在这个元宵节里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急忙起床,洗漱完毕,拿起一挂鞭,跑到楼下把炮点燃,噼里啪啦的炮声嘣走我一年的的晦气,我去买汤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