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漫语散文

2021-06-20 散文

  自打记事起,我就看见烟雾缭绕的香烟,那呛人的烟,从老爷们的嘴里喷出来,从鼻孔里冒出来,弥漫在整个屋子里。我清楚地记得,父亲抽烟先从嘴里喷出烟,又被鼻子眼儿吸进去,静静的待上一小会儿,眯着眼睛,然后又从嘴里喷出去。那滋润的劲头,那神奇烟雾,还有那增明瓦亮的烟袋锅儿,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那时候的人穷,没几个能抽得起烟卷儿的,但是哪家也得准备着一盒,万一来个客人什么的,那是起码的应酬。一般情况下,都是抽烟叶儿,当然了,烟锅子是配套的家什。

  早先,抽烟难啊。穷是一方面,生产队的地都种着庄稼,自家的自留地谁也舍不得种乱七八糟的。烟瘾大的,在田边地埂种几席烟叶,可就这么一点好光景,没几天也被当“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因此,房前屋后就成了自己种烟叶的地盘儿。为了自己抽的舒服点儿,人们尽可能的伺候着那几片可怜巴巴的绿叶儿,精心的从井里打上水浇灌,还想方设法的搞来些麻饼施肥。麻饼是榨油剩下的渣滓,给烟叶施上去效果肯定不错。

  城里人就惨了。只能到集上圩上购买,碰上个施了猪粪的,那烟抽起来臭烘烘的。好的烟叶呈金黄色,叶片大,厚墩墩的。看上去干中带柔,叶茎分明透着经脉,用手一摇哗哗带响。稍差一些的,颜色,叶片大小递减,有些晾晒不好的,拿起来就掉渣。最次的烟叶是,脱落的叶子加上烟梗子掺在一起,反正算得上是烟就行了。人们根据自己的腰包层次购买,平平常常的城里人,买上烟叶以后,有的回去还添上香烟丝,这是一种人为的添加了香料的烟丝,抽出来的烟怪好闻的,人们戏称这是“溜沟子、拍马屁”烟,香味儿让人家闻。

  领导干部那时抽的烟也就三毛多钱,大都是本地的高档烟。‘恒大’,‘前门’等知名品牌,老百姓难得一见,那时的好烟是要批供的,有钱也买不到。城里人用烟袋锅的不多,抽着低廉的烟卷,更多的是抽自己卷的烟,俗称“两头拧”,既方便又实惠,所以,那时候的商店里有卖卷烟纸的,剪裁的尺寸适中,一种即薄点燃后灰屑发白的纸。和卷烟纸摆在一起卖的还有各种质地的烟锅,铁制的图案挺好看的烟盒,还有烟荷包。现在想起来真觉得不伦不类,在当时,能摆上柜台的商品也算是登上了大雅之堂。

  不知怎的.,我们那儿一时间兴起了一阵自己做烟袋锅的热潮。记得父亲下夜班以后,顾不得休息,肩扛镢头,饶有兴趣的自己走到荒山野岭,刨起了酸枣疙瘩,也就是枣树的根。回来后,锯出烟袋锅的雏形,泡进了桐油里,也有称清漆的。大约一个月左右,捞出阴干,然后精心打磨。又是锯,又是锉,又是用砂纸擦,经过好长时间的一气儿忙活,一件外形美观,呈方形,带着树根天然纹理的烟袋锅制作成功了。浸了油的枣木,须臾不离的把玩,那烟袋锅,红中透亮像玛瑙,光泽润滑似美玉,成了大家羡慕的极品,父亲的烟抽得更有劲了。

  渐渐得有了过滤嘴儿烟,品牌渐渐的多了起来,多得数不胜数。烟叶,烟袋锅,卷烟纸,烟荷包淡出视野,天晓得都跑到哪里去了。不好的是,我也加入了烟民的队伍,也像父亲一样的抽着烟,只不过是有时怀念起逝去的父亲,还有那与烟有关的故事。

  现在想戒烟了。想不好的道理,为什么烟民越来越多,越限制越多,老年人抽得少了,年轻人反而抽的多了,女烟民也不在少数。但愿大家一起戒烟,还自己,还环境一个清白。

【吸烟漫语散文】相关文章:

漫耗散文08-17

老街漫想散文03-16

漫川古镇散文07-12

西湖漫想的经典散文08-21

童年漫忆经典散文10-27

漫数回忆散文07-23

漫雪烟台散文08-30

雾漫故乡-散文11-18

流沙漫心经典散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