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景观游记散文

2022-09-28 散文

  时值入秋时节,山外仍烈日炎炎,就是清晨的金阳,也如捧着熟透的瓜薯。可车子一过朝古岭,温差就渐渐有所不同,就连风也温和了许多;至船场古镇往东,缓缓拐上六十度的陡坡,我才庆幸提前于国庆进入这深山老林,作一回石门景观采风行。因为此时此地的风,是凉飕飕的,明晃晃的金阳挂在头顶上,也只能在茂密的树林间漏下点点滴滴地碎片……

  很快,我们便到了漳州市南靖县船场镇梧宅尖山东麓,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的广场,顺着广场左侧深入,左右两旁各矗一尊男女招财童子及十二生肖石像,至“石门寺”大门,是一对醒目的对联“石门鹿苑藏宝佛,门寺鹰峰隐真仙”。石门岩历史悠久,据考古专家从1986年山间水帘洞出土的石锛,尖石器鉴定,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虽然这仅是一个时间区段概念,但可以说至少在三千年前,这里就有闽南当地少数民族——畲族人的定居。因为据福建省人类学家证实:闽南最早的居民来自西方高加索人种(白种人)和北方海洋蒙古利亚人(黄种人)的混合种族“古越人”,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这些石器是三千年前,古越人中的畲族人所遗留下来的。

  故而,今日真的很有必要来浏览一下我们闽南先人所生活、生产与居住的地方。沿着右边新铺就的水泥台阶,我一步步往上走,很快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泓巨大的圆形水池。说它“巨大”,是因为它直径至少也有一百二十多米,池前植有数株硕大的棕榈,池里正游弋着零零星星巴掌大的金鳖和乌龟,以及红灰两色的鲤鱼。最引人注目的是——池中央莲花石座上矗有一尊高大花岗岩“送子观音”,高至少五米,她怀抱一个稚气纯美的小孩,正日日目视前往的行人游客。据说,大凡情定终身的恋人,或初婚未孕夫妇,都乐意来此敬拜,以求得一个可爱的娃娃。

  接着,我们缓缓再上一个台面,便到了大雄宝殿,这一殿寺是石门岩最大的佛寺,寺前有800多平方米的广场,佛寺有300多平方米,寺廊有6根直径约70厘米的外层镂空龙雕石柱,与其他佛寺龙雕石柱不同的是,石柱上多了十二生肖的雕像,左右两边各有一只大石狮。倘若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左边的大小石龟,其实是在同一块巨石上雕就的,因为在雕成大小石龟后,中间再覆上石砖,使得两龟相距便有数米远。在大小石龟中间有一石洞,名曰“水帘洞”,我们借着手机的微光进入其中,里面虽然黑乎乎的,除了石头什么也没有,但我总感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因为有“石”且是“巨石”,自然就会有很多“洞”。果不其然,我们爬出洞外,再仔细一看,佛寺的对联就醒目地题着:“石室灵山藏宝佛,门严古洞隐真仙”,进入其中,供奉的便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称“佛祖”、“如来佛祖”或“释迦佛”等),及左右两尊观音像和十八罗汉。寺的左边就是霞烟洞,也称“隐身洞”,是由一块数百吨重的巨石覆盖而成,进入其中,或明或暗,断断续续总长四百多米,内有石桌石椅,有许多诗句,如“云舞霓裳曲,遐离市井喧。山风知客意,遣涧送禅源。”据说,古寺后山还有冬暖夏凉的怀阴洞,以及近千米长的螺旋洞。而为了观赏历史悠久的石门岩的寺与庙,我们还是先攀至大雄宝殿后面——大众爷公庙。该庙有一付对联“石落水出游名地,门岩山深藏宝佛”(此前是“石出水落幽明地,门岩山深宝佛藏”),前廊共有4根直径60厘米外层镂空石柱,同样雕有十二生肖,一对较小的石狮,庙里供奉的是大众爷公。在闽南,每年一度的“大众爷公”生日(农历七月十九日)活动,是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而举办的,从明朝延续至今。

  对此,我十分不解,既然供奉的是“大众爷公”,是“神”,是人的偶像化,怎么还出现“藏宝佛”的字眼?在中国古代,“寺”与“庙”是有严格区分的。“寺”是指和尚修行与居住的处所,供奉的是“佛”,是超然世外的境界;而“庙”则是历代炎黄子孙为纪念国殇、忠孝、义勇等优秀人士而供奉的地方,祭拜的是“神”,是人的偶像化。后来,我细心查阅资料,唐高宗年间,陈元光(公元657-711年)随其父陈政入闽平乱,当地畲民首领柳斜踞此大小相通的奇险洞穴,率众出没于山坳林间与官兵对抗。至唐顺宗贞元年间(公元805年),法号“禅苑”的高僧王枚玉从江西跋山涉水一路化缘至石鹰山上。他放眼望去,但见群山连绵,峰峻林茂,石奇岩峭,水秀泉清,胜似神仙境地,便在山下石鹰岩建起三间土墙茅盖的草屋(遗址尚存),供奉由他随身带来的如来佛像(也就是闽南人所说的“佛祖”)。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迁居山下的水帘洞,翌年在洞前林间建第一座寺——石门岩寺。所以此庙最早供奉的是“佛”,而不是“神”,应称“寺”。如今佛寺改至下面新建的大雄宝殿,这里成供奉大众爷公,对联为吸引游客有做了少许的修改,但其最重要的中心字眼也要相应地改变,这才是正确的,才符合中国“寺”与“庙”的传统说法。倘若能将“藏宝佛”改为“藏宝圣”,那就非常妙!

  顺着路标的指引,我们有意去瞻仰素有“万世师表”尊称的中华文化思想集大成者,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前551-前479年)庙。据寺庙管理员说,顺着这条山道直往上攀,很快就能到。可我们攀爬了十多分钟,看到的只是一尊巨大的石佛,它时时在向世人召示——大肚能容天下事,笑口常开万事祥。我们只好继续往上攀,不久便发现有一处景观节点,可走近一看,还仅是山腰上的一处较小景点“明秀园”。我们爬得已经气喘吁吁的,脚也渐渐酸软了,还是看不到我们要寻找的目标,我有些气馁,一手扒在树上,一手插在腰间,望着那么高的山,也不知还要爬多远的路程……不是常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曹操),接着我们相互鼓励着,继续往上爬,渐渐地,我发现远远的林木树叶间有一个突兀的檐角,我心里特别兴奋,石阶四级并两步地飞奔而上……可走近一看,还只是一处观景节点,是一座双层凉亭,一爬上第二层亭台,其实也看不到几许亮丽的景点,因为四周都是高大的树木,不知是气候,还是树种的缘故,这里就是松柏也长得特别修长……再翘首望一眼遥遥的山峰,它似乎就在眼前,可俯视底下的庙宇,已深在远远的山脚。哦,难怪当地百姓称此山为“尖山”——原来它竟是如此之高,如此之陡。我们已经爬了一个多小时,这么高的山,走了这么长的路,“半途而废”的人生可不是我的最佳选择!于是,便捡起一根拐杖,再一步一步地攀爬上去,当我转过一个山坡,远远又发现一处景点,这回我不抱太大的希望了。是的,人生有时候也是常常如此,对一事一物一人,怀抱希望有多大,失望往往也会有多大或多重,倒不如顺其自然地来个“果真如此”或“意外惊喜”,我还是紧走自己的行程吧。然而,当我攀上一块巨大的石头,再跃上十多级台阶,这时我终于看到了我所要找的目标——孔子庙。上面由两块相互顶着巨大的石头充当屋顶,下面有两块形如“车轮”般的巨石托着,所以古时便尊称此处为“孔子坐车”。如今把石室修成庙宇,供有孔子塑像,内室约为30平方米,外面庙场虽不很大,但也有70多平方,两旁对联是“功在当代,名扬千秋”。

  一番祭孔之后,我们恋恋不舍地从另一条山路离开了孔庙,在下山的途中,我们还看到了另一处景点——文广亭。从“文昌福地蕴禅意,广布佛绿施善心”的联意来看,这当该是鼓励人们学文从善,为人做事要目光长远之意,从站在三层亭台上,放眼就能看到遥遥美丽的村庄、田园和归来的牧童……足见,此亭的用意也就在其中了。从亭上下来,我们依路而下,还看到了许多石洞、石鹿、石雕、石刻等。

  如今的石门岩寺,已历经宋高宗绍兴元年,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5年),社会各界名流和当地百姓多次募资修缮;整个园区于1983年又被列为福建省南靖县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政府与民众的进一步修善和保护,现已形成“景中十八观,景外四名胜,景下三大洞”的美丽格局。据《石门岩志》所载,宋代理学家朱熹(公元1130-1200年)在鹅髻山讲学期间,曾到山中游览;清代大数学家庄亨阳(公元1686-1746)也曾在寺后“听泉”边结庐求学;清代学士吴铎也多次到石门岩朝圣、游览,并留下多篇诗赋。难怪先时的石门岩寺是以“石出水落幽明地,门岩山深宝佛藏”为联,它的独特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将继续传承下去。

  • 相关推荐

【石门景观游记散文】相关文章:

与石门坎有个约会散文05-02

石门栈道的游记作文01-28

经典游记散文06-22

经典的游记散文06-12

游记散文:漓江游记06-26

游记散文60005-14

登山游记散文05-14

乌镇游记散文05-17

南岭游记散文04-25

蓉城游记散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