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真有点让人难以置信,隋唐时代的古城扬州,依托古运河的贯通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一跃而成为仅次于都城长安和洛阳的全国第三大城市和最大的商业城市。而古城北郊的蜀岗则是当年扬州的城郭,虽然岗上断续的城墙已经破败,垛口的缝隙早已生出密密匝匝的藤蔓,但这样青翠的一段山岗,依然能让你领略那千年前的唐风古韵。
据史载,唐代扬州城包括子城和罗城两个部分,子城筑在蜀岗之上,为官府衙署集中区,也称牙城或衙城。如今我们于蜀岗之上看到的扬州唐城遗址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遗址之一。此次返乡,我则循着蜀岗上依稀可见的古城桓,来到了神往已久的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
立于偌大的唐城遗址广场,仰望建于唐城遗址东南一隅的仿唐古城门,高大巍峨,颇有气势。据说,这唐城遗址博物馆的门道,门楣条石,上下千层石阶皆是依据唐代宫城旧制。我一口气登上陡峭的石级,进得城门,只见馆内风景优美,古朴典雅、山水相连。唐城古遗址与唐式平桥、仿唐城墙厥楼、唐式宫廷建筑等交相辉映,再现了盛唐宫廷市井风采。登上城墙阙楼,俯视扬州城十里秀色美景,远眺江南吴楚诸山,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是唐式建筑延和阁,现为唐城遗址出土文物陈列厅,名为《明月扬州》。漫步厅内,我细细领略着唐代扬州的历史遗迹,珍贵遗物,耳边飘来清幽的唐风古韵,悦耳动听;感受着盛唐文化的风采,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馆内藏有陶瓷器、铜器、金银器等唐代扬州各类出土文物三百余件,异彩纷呈,件件珍贵。不过,给我带来最大惊喜的乃是我寻寻觅觅多时而未得见,号称扬州国宝级文物的唐代“三绝碑”。
对于古代碑刻,米芾与《露筋之碑》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名闻遐迩,然早年存于江都邵伯宝公寺“三绝碑”,却鲜为人知。相传,唐代扬州僧人怀演法师,在京城得到当时宫廷画师吴道子所绘《宝志公像》(宝志公即为民间传说中的济公和尚),将其悬挂在禅堂之中。李白游历扬州时,入寺见到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公和尚像,即兴作诗为赞,大书法家颜真卿后来手书了此诗,于是形成了今天依然可赏的融诗、书、画一体的“三绝碑”。此碑立于寺内碑亭,南来北往的官宦商贾、文人雅士经邵伯登岸观瞻者不计其数,自古以来素负盛名,十分珍贵。
去年的烟花三月,我曾在史公祠的.梅花岭畔发现有个三绝碑亭,然而,这三绝碑亭却有名无实,碑亭虽在,三绝碑却杳无踪迹。带着这寻宝而未得见的失落感,在秋日再次返乡之时,又一次次在古城郊外寻找三绝碑的踪迹。先是听说,三绝碑在元代战乱毁寺后,被嵌于唐代扬州上方禅智寺内壁上,为当年的“竹西八景”之一。我乘着公交,几次三番,来到古城北郊的上方寺路,沿着地图所示方位,一路寻找,直到最后,一群在路边下棋的老人告诉我,上方寺地名虽在,然而寺庙早年已拆除,我只好怏怏离去。
就在我为四处寻觅三绝碑无果而暗暗焦急之时,今日无意中,却有幸得见三绝碑真容,真让我喜出望外。穿过延和阁青石铺就的甬道,朝东绕过曲池花径,不远处看到碧绿的草坪上有一方亭,并排陈列一幢一碑。西边一块用玻璃罩上约两米高、不到一米宽的青石碑,其上端刻着隶书“三绝碑”三个大字。由于原碑是“嵌”在禅智寺廊壁上的,只有一面朝外,故背后并不工整,凹凸不平,碑体中部有二道裂缝,所幸者,由于碑体比较厚重,并不影响观瞻。向馆内工作人员打听,方知,此碑原先确实从上方寺移至史公祠,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重新移放于此。但令人稍感惋惜的是,唐代原碑已不存,此碑乃明代初本和尚依照拓本重刻,然而,在我看来,这丝毫不影响三绝碑在中国碑刻史上所占有的至尊地位。
我驻足三绝碑前,欣赏着这绝世珍宝,画圣吴道子所绘济公和尚像,僧袍飘逸,线条流畅;诗仙李太白作赞,开头为:水中之月,了不可取;结尾则是:丹青圣容,何住何所。仿佛诗人在盛赞画圣高超技艺的同时,悄然询问,我们可爱的的济公和尚今在何处?再看书法大家颜真卿的书作,笔力遒劲!我想,这命运多舛的三绝碑留存至今,让盛唐时代的三位诗、书、画顶级大师,齐聚一石,浑然一体,真是一桩千古幸事啊!
【唐风古韵赏三绝的散文】相关文章:
唐风古韵作文08-19
古韵风的诗词三首12-22
赏风散文1000字12-26
浅夏的风散文赏读04-26
学赏龙灏百首古韵三十五散文04-18
国风·唐风08-25
湖州三绝的经典散文08-21
古韵新姿的散文04-26
人生不过是赏雨听风的散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