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1
一直惊叹淘宝的这个“淘”字取得好,这淘东西之乐,最销魂莫过于去芜存菁,不期而遇。比如,最近,念念着要买条长裙,心里想好的样子是要有手插袋的,料作是要棉或麻的,不要太花哨,但也不喜欢纯色,寻寻觅觅比东看西一直没有称心满意的,便心灰意冷了。但昨夜,与“花田巷”里的长裙劈面撞上,丝毫没准备,刹那电光石火,爆发出无与伦比的惊喜。
顺便在QQ上把“花田巷”这家店铺介绍给几个朋友时,不料引发一阵购买狂潮,她们纷纷跑去都下了订单。亦因为如此,就决定写个关于花田巷的同题,以纪念这一场出人意料皆大欢喜的相遇。
记得在我用鼠标点开“花田巷”时,犹如点开一座春天的花园,一条条长裙的小图片分明是一朵朵春花,她们灿烂吐芳却又安然恬淡于这尘世角落之内。我的眼神,即刻迷离进这片明艳照人的胭脂相。
接着,看到花田巷主人一枚钢蹦的寄语:“有时候,对于一件美丽裙子的拥有,就象是去完成一个梦想,一个关于青春的梦想......这个梦想,会一直延续到我们韶华老去的时候,有那么一天,翻出旧照,微笑间淡淡得说,我未曾错过。”,我的心更是一倾,此等写照正是红尘大美,最最荡人心肠了。
然后,我沉迷于次第点开那些令我惊艳的长裙,它们在花田巷里都有自己的季节:春是绿野仙踪系列,夏是生如夏花系列,秋是醉了秋风系列,冬是冬之旅人系列。主人还精心为她们拍了良多意境极佳的照片。我一张不漏地看下来,每一条长裙似乎都有自己独特的神情气质,对人娓娓倾诉着,让人看了忍不住就心生欢喜。
我最喜欢的就是生如夏花里的那条牡丹蓝了,牡丹蓝以其料做的花色图案取的名,顾名思义即是蓝色底子上盛开着大朵大朵白牡丹。看它第一眼,我便觉得文雅且静美,犹如具备着天生的美感。我想象着,若把这条牡丹蓝穿上身,穿街过巷踏青赏花,那么在旁人眼里的我定然也是与牡丹蓝一样娟娟静美的,犹如一行诗句,缓缓随风行于水上,水面分明惊鸿照影来。
这样的想象确实夸张且缺乏对自身容貌的自知之明。无奈人世间原本就平淡琐碎,才需要精神上的丰盛盈美。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来,牡丹蓝在我眼里心里已不再是一条简单的插袋长裙,而是一个可以与我在花荫里共醉绿意新醅酒、同吟唐宋诗词句的知己,是一位能与我翩然轻扬一曲歌舞、婉转溯回一段传奇的佳人了。
真正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这裙竟在花田巷处住,怎不让我心里高兴得发酸,还是,还是,静等牡丹蓝与我有缘千里的一场相会吧!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2
凡事皆有因缘。
起先,为买插袋长裙,在淘宝的花田巷遇到了牡丹蓝。可人心是爱完美的,有了牡丹蓝便想添两件配得起这长裙的背心,如此,就有了在淘宝与光合作用的因缘际会。
光合作用是店铺名称,里面卖的多是店主精心手绘的衣物。
说实话,手绘衣铺在淘宝见的不少,惟独点开这光合作用时令我眼前不由一惊:何许样人,竟用如此精致的手笔在各款衣衫上画出了一片岁月不惊的好花胜景。所谓看画识情意,即便我不是懂画之人,也看得出画者是倾了心力的,幅幅皆是细活,丝毫不草草。心中不禁生出丝丝缕缕的欢喜,谁叫我也天生是个爱好古典之美的人,更何况世间女子大凡都带有植物气质的。
老树著花无丑枝,此地分明是衣衫著花添清艳。一件一件衣物翻过去,觉得这样的舒闲清美淡味薄俗,大致穿于身上,是有古人说的轻着红裳动则袅香的韵致罢,真是人世红尘里别样的一番好。于是,看了又看,看了又看,总好似看得意犹未尽。
这样的衣物,在淘宝里比较,价格亦算不上是高花,应是柴门贫家也可攀折的,就好似莲花是美的,却于寻常荷塘里映日,就有了人皆可采莲的那种意兴扬扬。
我买了两件心仪的背心,一黑一白,黑白画映。
黑衫店主取名为国色天香,顾名思义画的是牡丹了。是我第一眼看到就震撼的。一朵金色工笔牡丹,有不沾尘世的荣辱不惊,一瓣一瓣冷艳地开在黑底上,由始至终,那些线条或是花色都是层次分明玲珑有致的,美得令我有迷踪光阴的错觉,亦令我有词穷难言之感。到底,还是只能说一枝冷艳了,是冷香端凝的那种冷,是嫣然盛放的那种艳。
白衫取名为人间四月天,是一树水墨花枝,其上两朵红花。电脑里图片小,初以为那是两朵蔷薇,心想,这样寻常巷陌的花也是画得好的,有着人世悠闲里的一种“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蜒蛱蝶飞”的清平静气。到得今天收到衣物才知原来红花不是蔷薇,是什么花问了店主才知晓是木芙蓉。但实物确实是好看的,放在阳光潋滟里,两朵红似能听得开出来的声音,又似能闻得到香气,活色生香是最为妥帖的词语。
想想,这光合作用,端的是拦截住了红尘的浮光掠影,让其不再成为明日里的落花流水。只是,只是,有多少人是能真正懂得这些黑衣白衫上画映的一腔水墨情怀呢?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3
她说:浮躁与宁静里,乍看是阡墨蓝尘月暗西厢,其实是隐匿云端里的一场镜花缘,她的七月寓言绽放在夕阳的另一边。
她说:梦境无界,如同一个有故事的人,颜浅衣淡,于各式楼台漫步,默默无声里抵达另一种可能,且听风吟,拈花微笑。
她说:浮生的一花一景,是阑珊处见锦谜。不如欢悦孩子气的做一次色彩的旅行,临海凭风,天天天蓝。
她,是“狭路相逢”的掌柜,她的那些话语如同一颗颗珍珠订串于一款款衣裙上,柔软光芒浸透了过客的眼眸。
其实,“狭路相逢”是一家淘宝铺子,原创的个性设计,量身定做优雅美丽的布衣长裙。
也许有一天,我们在路途中会相逢。是的,我原本只是一路循着香云纱的痕迹,无心路过,结果随意的一个停顿,绽放般眼前一亮,在古典精致的小细节里心甘情愿成为一名频频流连的归人。
爱上香云纱,是因为和一位广东女友无意中谈起,我印象里香云纱的颜色款式是老太太穿的,她为改变我的观点,便从网上找来许多花色图片潮流款式给我看,又在视频里炫耀给我看她的一些香云纱衣裙。
真正勾起我想在淘宝买一件穿来看看心思的,是她说香云纱面料最最奇妙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洗涤和穿着,每年都会发生细微变化,比如颜色越来越浅、纹理越来越细,如同有生命一样,这是其它任何一种衣料不能比拟的。所以在过去的人们心中,香云纱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因为它会越洗越美、越穿越美。
于是开始在淘宝搜索,一比价格二比货的,比来比去就比到了“狭路相逢”,对其原创设计“楼台漫步”系列中的一款软缎香云纱中式改良上衣与裙裤一见钟情。
收到快递时,迫不及待拆封,细摸细看,这香云纱的花色确实是比其它衣料偏暗深沉一些,而真丝软缎的感觉却没变丝毫。穿上身后轻轻摆动裙裤,一低头的温柔里,有一种奇妙现象产生,近看衣衫上似带了股烟霞气,就象江南清晨的池塘,水上结了一层极薄的白膜,而对着镜子远看,则感觉是衣衫疑暗湿,出没翠微中,如画布里的水墨浓彩欲漾染未漾染的那份舒缓。
“狭路相逢”的中式改良设计也是极其妥帖合适的,如行云流水般飘逸在身上。它不似旗袍般隔了岁月古典到骨子里,却只能在现代里荒凉的繁华,成为一个与日常穿着有着距离的梦。它的古典只体现在整体里的一些小细节,是时尚里弥漫出一丝怀旧,款摆如风时似有几息暗香跟着浮动,别有一番风情。
所以,我说:世间女子,如玉如莲,温润微凉。
所以,我说:狭路相逢,请勿绕行。
所以,我说:因为懂,所以爱。
所以,我说:心喜,生欢。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4
最早知道网购是几年前儿子要求从网上买一个背包,开始我坚决不同意,但经不起儿子软磨硬泡,想想又不贵,上当就上当吧,算是给儿子买一个教训。不想背包还真的给寄来了,款式不错,价格也比商场上便宜。我松了口气,但并没怎么放心上,可能别人的经历总不比自身来的真切与震撼。
真正对网购动心,是在同事们网购风暴的席卷下也购得一件粉色披肩碎花短裙之时。人家网购一般是先从实体店里试穿好,然后进行有目的网购,赚个大差价。而我仅仅是看图选购,这其中的风险自然是大了很多。然而我是如此幸运,第一件网购裙竟如专们为我剪裁的一般,不但合体而且衬肤色显气质。挑剔的同事们无人不赞。我心花怒放,像个孩子似的逢人便要夸我的衣服,若是正穿在身上,会立刻捏起一角说,看,我网购的裙子,漂亮吧?
婆婆淡然地扫了一眼说,一百二十几元呢,不便宜了。我一听也不辩驳,知道她看不惯网购,等老公回来,立刻脱去家居服,换上让他猜价格。老公说挺好看,要好几百吧。我说算你有眼光,120几元能买到这么漂亮的裙子多值啊,妈还说它贵,不就是因为我网购的么。
老公说,网购的?好了吧,这次没上当,下次还是小心点。
我一听,不高兴了。网购怎么了,价廉物美,我喜欢,以后我还要买。
老公生气,推了我一把,别挡我的路,以后网购的东西别喊我看。
老封建!除了老公和公公婆婆我爸妈也是竭力反对我网购。不过我的姐姐们就很支持,因为她们也网购,二姐还好,大姐热情比我还高呢。她只要上网,第一件事就是拚命发衣服网址,将我的Q敲得不得安宁,如果我Q上来不及回,她会电话问我,这款好看吗?我说还不错吧,她便开始想入非非,笑咪咪地说要不我再买一件吧?我说打住,不准再买了,你已经不少了这样的衣服了。现在只准看。话虽这么说,但姐还是沉不住气,原来是看中一件打底毛衣的,结果连买两件(一件黑的一件咖啡的),最后索性将人家模特套在毛衣外的马甲也买了回来。我冲她嚷你真是个购物狂,有你这么网购的吗?
姐说,价廉物美,不买可惜。
网购的东西相对生活中商场的衣物确实便宜得多,这正是其迅速占领消费市场的主要原因。我以前常常会为给儿子买衣服头痛,因为自己本身不爱上街,搞不清男式衣服的流行趋势,每次给儿子挑衣服都会搞得双方不愉快。后来气极了,再也不管,随他老爸给他买。说实话,我很看不上老公的眼光,他哪是穿衣服啊,纯粹是在穿牌子。他自己这样穿也无所谓了,一看到他给儿子买这些即贵又难看的衣服,我就忍不住要冒火。不过也无法发作,毕竟是我要他去买的。现在知道了网购,可以足不出户,览尽天下服装。虽然只是图片,但我一眼望去便能挑出儿子适合的衣服(说也奇怪,我在商场里是没有这项功能的,通常是满眼衣物,却茫然不知所措)。先是给儿子买了件黑色红格领帽的风衣,接着又是一件中长款灰昵衣。每一件儿子都很满意,开始他还要我买前发网址他看,后来竟然让我挑好直接给他寄去就行了。可见对我眼光的认可。我不知道他心里会不会想,原来妈妈竟然是这么有眼光的人呢。
我为儿子买衣服的热情日益高涨,可是笨笨的我偏偏不会网购,每次选好衣服都要找朋友帮忙付款。11月11是光棍节,儿子电话,让我帮他选网购特价的衣服。我一听立刻前往银行办了一个网上银行,听人家教了半天,回家还是不会操作。每次都是买到衣服,就是不会付款。连抢几次后,不敢再轻举妄动,生怕淘宝拉黑我。
为了光棍节顺利给儿子抢到喜欢的衣服,我把周围的朋友找了个遍,终于找到一位可以为我坚守到半夜零点之后的好友,给儿子抢了一件79元的格子衫(原价200多)和150元丝棉棉衣(羽绒的有新的了,原价358)。结果180的棉衣还是小点,让聪明的儿子一转手卖给了同学。
儿子是很轻松地卖了出去,我可愁得要命,所有品牌丝棉袄都我都搜遍了,就是没有适合儿子的。我这三天光搜衣服,一上网就是四小时,直看得眼冒金眼,手臂酸痛。到最后累得连说话的劲也没有,姐一发网址让我看她喜欢的衣服,我就发脾气,没时间,你自己看吧,我在给儿子挑衣服呢。姐说,你儿子又不等着出嫁,你急什么。
儿子是不等出嫁,可是我一天找不到他想要的衣服,我就难受。我正冒火,谁知道老公比我还火。他沉着脸站在我一旁,冷冷地说,你一天到晚给儿子买衣服,你不无聊吗?
我吃惊地转向他,给儿子买衣服怎么啦了?
想买给你自己买,你以为给儿子买衣服就是疼他,你在害他。他在外面上学,你隔几天给他寄一件衣服,你说他还怎么学习?
我楞了,我还真没想到这点。一刹间,觉得自己再无力支撑下去,关了电脑指扒到床上去。头疼得要命,我这样做是不是真的对儿子影响不好呢?
自此,几天都不去淘宝网站,一个人蜷缩在沙发里,觉得电视太吵,但是关上又不知道如何是好。想了又想,给儿子电话,很婉转地问妈妈这样对他学习会不会有影响?
儿子说怎么会呢。
那就好,儿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全是我给你买衣服干扰的错。
儿子一听,半晌无语。挂断了电话,每次提到学习都这样。我更加手足无措起来。隔了两天还是悄悄网购一件黑羊绒中长外套和一件格子衫(上次是蓝白格,这次是黑白格,方便替换)寄去,他想要的我一定给,除了学习我什么都帮他做好,那么他也就无须分心了。
我不知道我的网购对儿子的学习有没有影响,但我能感觉到,它使我们母子关系明显的信任与亲近了。儿子小时候我都没有培养好他的学习兴趣,那么现在他已经大了,完全懂得学习对他今后的重要性,我这个做母亲的已没有必要再去重复那些令儿子耳磨成茧心生厌倦的话语,而应该在生活上多给他关心与帮助。
老公不喜欢我给儿子网购衣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对网购的不信任。有一天他问我,你没有看手机日报吗?电视购物全是骗人的。网购也一样。他强调后一句看着我。我说就算是骗又怎么样?我又不是买补品,药品。我买的是衣服。只要面料和它注明的一样,颜色款式和图片一样,穿上去和自己预期的效果一样,又有什么欺骗可言呢?
老公说,冒牌就是欺骗。
我说你怎么知道网购的东西就全是仿的?你又怎么知道专卖店里的就一定是真的?就算是仿,和我的关系也不大,我又不是买牌子,只要他的做工面料价格无话可说,我就不觉得上当。其实我倒觉得若真有仿品,完全可以真言相告。网购信的是质量与价格。否则就算是打着正品的牌子,质量不过关,买家拿到手依然会去退货的。
老公默然无语,去看他的电视去了。从此以后不再干涉我的网购行为。
网购最爱的还是给儿子买衣物,毕竟他刚离家在外,网购便捷的传递,似乎我们从未远离,回首的瞬间便见他穿着我精心挑选的衣服,脸上绽放着儿时温暖可爱的笑容向我扑来。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5
进入七月份,北京的气温骤然炎热了起来,最高气温达到了三十七度左右。星期天,我独自走出宿舍,阵阵热浪扑面而来。但静下心来,仍能感到少许的凉风。宿舍里装有空调,虽然凉爽,但毕竟不如外面的风清新宜人。
从颐和园路向南,经北京大学西门、电脑硅谷城,走向海淀图书城。这条路线,是我每个周末必走的。路两边的国槐树,枝叶浓密,树冠几乎连在了一起。整个街道成了一条绿色的长廊。
过了海淀桥,中关村图书大厦、中国书店、昊海楼、第三极书局等爱书人的天堂进入视线。靠微薄工资生存的我,到书店里也只是浏览一下,很少买书。而在海淀图书城的步行街上,却常常能淘到便宜的宝贝。
今天,我又习惯地走向图书城步行街。在特价书店门口,地面上凌乱地堆放着好多书。卖书人不顾天气炎热,用扩音器向行人喊着:“大甩卖,每本一元!机会难得,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我走到书堆旁,蹲下翻看了起来。突然,几本装订精美的书映入眼帘:《世界名人美文经典》。紫红色的压膜封面上,画着一支金色的羽毛笔。书的封面虽然有点脏,但擦拭一下尘土,仍是崭新的。我仔细找了一下,一套六本齐全。这套书共选录五十个国家的名人美文极品近四百篇,六本书共一千五百多页!
“这些书都是每本一元?”我小心地问卖书人。
“对,每本一元!买几本吧。”他热情地说。
我欣喜地付了六元钱,抱着那六本书,像捡到个宝贝似的。离开书摊,心里偷偷地乐。
再向南走,又看到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守着一大堆电子音像制品蹲在地上。他身旁放着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光盘软件,1—5元每张!”
我走向前去,一眼看到两个三十厘米见方的精制包装盒。一盒是《中华历史全集》,另一盒是《中华珍稀小说文库》。第一盒囊括了二十六史、中华野史、中华艳史等四百余部书,共十一张CD。第二盒收集了中国历代毁禁文学名著二百三十余部,共八张CD。每张CD都是近亿汉字的信息量!我看看定价,一盒是八百八十元,另一盒是一千三百元。
“这也是特价?两盒我都买,多少钱?”我拿着沉甸甸的光盘盒问。
“每盒十元,共二十元。”年轻人微笑着说。
“二十元?”我怀疑自己听错了,忍不住地反问道。
年轻人误解了我的意思,赶紧说:“最低十五元,不能再少了!”
我二话没说,赶紧付了钱。抱着书和光盘盒走出图书城,我心里激动得砰砰直跳,好像白捡了这么多宝贝。这两盒电子文库,就是一个图书馆啊。爱书的古人终生收集书籍,甚至集几代人的财力、整个国家的财力,终于出现几个汗牛充栋的图书楼。他们怎么能想到,科技发展到今天,十几张小小的光盘,就是图书楼的全部啊。且价格又如此低廉,一顿饭的银子足矣!
似火的骄阳,闷热的天气,喧闹的世界……这一切我都视而不见了,只有美滋滋的感觉洋溢在心里。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知识好像贬值了。但人类要前行,文明要发展,总是需要知识的传承。书籍正是知识最好的载体。所以,生活中不能没有书,无论是传统的纸质书,还是时髦的电子书。学术大师季羡林曾说过这样的话:“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人类保存智慧的手段主要是书籍,而“禽兽似乎没有发现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
大概谁也不愿意做蠢猪,不做蠢猪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要学习就离不开书籍,所以书籍是永远的宝贝。
得了宝贝不愿独享,以拙文记之。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6
近年来,每每听说,某地出土了什么文物,遭村民哄抢,就不由想起三十年前,我们下乡淘宝的一段趣事。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苏北水乡小城金湖文化主管部门任职。金湖虽建县于一九五九年,是个新建县,但历史文化底蕴却十分丰厚。据史书记载,中华先祖尧帝的故乡三阿即在今金湖境内塔集一带。尧帝故里的说法是否属实暂且不说,但高邮湖畔那片土地上,却散布着不少汉代墓葬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时,县里没有专设文物管理部门,文物工作便由我们代管,而文物征集工作自然也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记得,我们曾先后几次下乡去淘宝,淘宝的经历说来倒也十分有趣。
下乡前,我们先借一辆双排座工具车,然后开到县日杂商店,买上一大堆大小不等,各式各样的坛坛罐罐,装上车,这下乡淘宝的准备工作就算就绪了。
工具车载着这一车坛坛罐罐直向淘宝目的地塔集驶去。那时的金湖农村,已实现了庄台化,一个村子,几十户人家,沿着河边,一字排开,河边则有一条土路,直通各家各户。我们的车子,一边慢慢地开,车上的人,一边注意观察庄台农户家旁边的猪圈、茅厕,一旦有所发现,便停下车来,由乡里的文化站长带着我们推门入户。“大爷、大妈,你们家猪圈外的那只装猪食的大罐子,好像是文物,我们拿这新水缸跟你换,行吗?”我们笑着与大爷、大妈打招呼。“你们看吧,觉得有用,要拿走,就拿走,没事的。”见大爷、大妈欣然点头,我们便七手八脚,从车上搬下一个新水缸,放在猪圈旁,将猪食倒进缸内,那只旧罐子,则小心翼翼地装上车。稍懂文物考古的人其实一眼便可看出,那是只很珍贵的汉代陶罐啊!
就这样,车子沿着庄台,没花多半天,竟以几乎同样的方式,用车上新买的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换来了一批汉代的各式陶罐和更珍贵的汉代陶制井圈。
瞧,那个年代,民风多么淳朴,农村的大爷、大妈,都那么通情达理,你就是不用新的坛坛罐罐交换,他们也二话不说,看好就拿走,没话说,更不会借口是啥宝贝,与政府伸手要钱。如今,这些经我们手从乡下淘来的一件件汉代文物,都陈列在县图书馆的文物陈列室里,现在的人们,哪里能想到这些珍贵的宝贝,竟是用这种看似天方夜谭的方式,下乡一件件淘来的呀!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7
福建的朋友发来一组照片,说下午和孩子逛公园,孩子觉得假山上蹦跳闪躲的猴子有趣,她又劝又拉扯,可孩子就是舍不得走。后来,她忽然记起我提过家乡的猕猴风景区,就兴致勃勃地跟孩子承诺改天来玩,孩子才肯罢休。
我听了很是开心。一则期待久别的重逢,一则也欣喜更多的人来认识家乡的“猕猴淘”。
是的。“猕猴淘”。这是我们五龙口猴子们萌萌的别称。这里的猕猴们淘得出奇,淘得离谱,淘得难以描述。
说它们“淘”,是因为它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惯了,远不是公园里那一方小小的假山所逼仄着的、一根长长的铁链所牵累着的猴子们可比的。山巅上,山缝中,石阶上,石桥下,树林里,甚至人群中,都是它们悠游嬉耍的天地。每每才刚在一处闹腾,忽然便窜到另一处,你的眼睛都还来不及跟着捕捉它们的影子,它们又已经或在树上一跃而起,腾空凌跃,将长长的前臂伸出,在落下的一刹那间,稳稳地抓住另外一棵树上的树枝或树干,再将全身紧贴上去,再狡黠地回头冲你做个鬼脸;或瞄着某个游人抄在兜里的手,以为人家要掏食物,便迫不及待地扑到人家跟前,猝然伸出爪子,抢着去掏衣兜,掏到了就喜滋滋地作个揖,翻几个跟头逗个趣儿,没掏到的话,又往往摆出怒发冲冠或者捶胸顿足的样子,让人捧腹不已;也或去猴王跟前讨好,去母亲跟前撒娇,如此种种,率意而行,怡然自得,淘得很。
淘淘的猴子们是五龙口的宝,以至于提起五龙口,人们都要忘记了它还有沁河峡谷、古枋口、曹魏古栈道、司马懿藏兵洞、沁水公主园、香岩寺、袁公祠这些名胜古迹,忘记了它利丰、广济、永利、广惠四渠与沁水呈五龙分水之势的由来,忘记了游枋柳溪的孟郊、歌沁水秋风的段景文,而只记得这里有一群“猕猴淘”——
记得“猕猴淘”猴王争霸的故事。差不多每年冬季有一次激烈的猴王之争,魁伟健硕的公猴们扑打撕咬,舍命相争,胜出了就是猴王。猴王有着绝对的权威,吼一声,猴子们霎时就会从山坡、空地、树梢上,齐刷刷向它跟前集中,排好阵列好队,听从训示;猴王在猴阵中走时,头昂起,尾巴高翘着,一眼就能识别;猴王吃东西时,其它的猴子是不敢来争的,只有等猴王食饱以后,其它的猴子才敢进食。猴王也有着绝对的责任感,若要看见游人给小猴子的吃食,是以前没见过的稀罕玩意儿,准会轻轻把小猴子拍到一边,仔细瞅瞅,再仔细尝尝,确定没问题了,才把小猴子招过来,心满意足地看小猴子吃,活脱脱一个称职的“大家长”。
记得母猴葬子的故事。小猴子不在了,母亲会在地上挖个深坑,然后倒提着把它放进坑里,爪子却不丢,还要时刻保持注意,紧紧盯着它,万分希冀着头朝下的小猴子,若是还有一丝生机的话,觉得憋闷而后必定会有的挣扎,但凡有一丁点动静,母亲就会立刻把它拽起来,按进怀里好好地庆幸、好好地疼惜。若是真的很久没有动静,母亲才肯相信它是真的不在了,才会无限哀戚地将它安葬。“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凄怨哀伤,声声悲凉,这样醇烈的母子之情与人何异?
记得小猴子报恩的故事。小猴子不小心摔伤了腿,被山农抱回家,悉心照料直至痊愈。后来,小猴子常常跑到他家里去,给他的孩子摇摇篮。
更记得“猕猴淘”们淘淘的样子。那呼灵灵、滴溜溜,不停转动的眼珠,精灵活泼得不得了;那用嘴衔、怀里抱、手上拿,腾挪跳跃突出重围跳上树梢独自享用的得意劲儿,可爱讨喜得不得了,让人如何能不一见倾心?
这就是我们五龙口的“猕猴淘”,淘得灵动,淘得烂漫,淘得无与伦比!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8
俗话说:“惯使不在家豪富,风流并非贵衣多。”这话一点不假。过去,我经常出入大购物中心,在那些名牌专柜转来转去。我特别感觉的是第一眼看到的那件。在众多商品中,总是在恍恍惚惚中亮起了第一眼,再和其他的衣服比较一下,那就是我的最爱。当然,票子也用去不少,可是,衣柜里挂满的衣服,大约每件也就是穿一年。
有一次,我的老公从外地带回来一件衣服,我看看牌子:“嘿嘿,这是无名小辈啊!”老公说:“你先试试。”我拧不过他,穿在身上对着镜子左左右右照来照去,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那形象不亚于名牌在身。
老公笑笑着说出了上面那句诗,然后又说:“明天你出去走走。”
第二天我左思右想还是穿上走了。一帮姐妹们见我穿上新衣服都问:“哪里买的,问着什么牌子啊,这么好看……”
我美滋滋地回到家对老公说了,但是还补上一句:“没告诉人家什么牌子”。
老公隐隐一笑,说:“告诉你,早就想对你说,衣服架子,穿什么牌子都漂亮,反过来,没那个身材、长相、气质,穿上再贵的名牌子,人家也不会说你的衣服好看,更不相信是高档高价钱,还会怀疑是水货。”他又朗朗说上一句:“秀俏诗宜咏,肥仔照独难。”
到了夏季,我和他逛商场,他不让我上二楼女部。说:“身价千斤重,珍藏一掖轻。”我问他什么意思,他说:“家里给你准备了夏装了。”我高兴地拉着他打的回家,进门我就风风火火满柜子找,没有。
老公站在一边说:“我给你熨烫好了,挂在阳台衣架子上。”
我过去取下来,罩在身上试着看着,还真时髦,不过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问老公,他笑而不答,只是问着:“这三件衣服夏天可以出去风光了。”我说,你的眼光赶上我了,难怪似曾相识啊。他又笑笑,不过好像有一点诡异。
照样穿出去,照样受到姐妹们的赞扬:“好漂亮、年轻十岁……”
回到家里,老公在吟诗:“丽装日日晓,亮丽人人封。”我紧忙问他,这几件衣服什么时候买的,还都是名牌啊。老公这才泄露天机,说:“你说,你的身材变了没有?”我说:“没有啊。”“那好。”他又接着说:“这几件衣服似曾相识吧?”我说:“是的`。”他说:“当然,这服装的样式就是轮流转的。这几件衣服就是十年前你买的,买回来穿了一次,说老气,没想到吧,现在正当时。”
从那以后,我对这姐妹说的最多的,就是自己是衣服架子,穿什么都好看,不在牌子。现在,物价飞升,用上一句广告词——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人家还是那样,说什么都认为我穿的一定是名牌。我还背熟了老公念的一首诗:
参差境地尽难凭,贵贱穷通似转轮。
此日蓬枢穷户子,年年华丽玉堂人。
绨袍恋范犹邀福,一饭莫贪盛年青。
世上更谁持家业,独将慧眼入尘中。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9
平生第一次买书,是我十二岁那年的暑假。那年暑假,我跟着堂姐们顶着炎炎夏日去几里外的茶场采茶。烈日下,茶叶晒得发软,并迅速地老去,一天采不了多少茶叶。时间久了,手上起了血泡。老去的茶叶背面,还藏着一种鳞翅类的幼虫,不幸碰到它,刺得手疼痛难忍。但年少的我们,感觉不到什么叫做苦,不知疲倦地从一座山丘采到另一座山丘。一个暑假过去了,人晒成了黑炭,我换得了十一元七毛钱。母亲为了奖励我,把零头一元七毛钱给我做零用钱。
镇上赶集的日子到了,我攒着这么多钱,兴奋地雀跃在墟场的各类摊前。各式各样的发夹和橡皮筋吸引着女孩子们;水果糖包裹在五颜六色的薄纸膜中,令人馋涎欲滴;背着白色冰棍箱的卖者,穿行在人群中,一声“卖——冰棍——一根五分钱——”,诱惑着像我一样口渴的人们。面对这些,我没舍得花哪怕是一分钱。
走到镇上唯一的一家书店解放书店——严格来说,这不能算是书店。店里大部分的柜面摆放着文具和辅导书,只有东边的角落里,放了数十本文学作品。就是这个角落,吸引着每天放学后的我们,在书柜前流连忘返。书不能随便翻阅,又没钱购买,我们只能隔着玻璃望望诱人的封面解解眼馋。
现在,我攒着一元七毛钱,毫不犹豫地走近柜台,一元七毛钱买不到我心仪已久的书,只能买一本价值适宜的书《呼伦河畔的枪声》,但这已让我欢欣不已了。回到家,我一个字一个字地精心读完。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书中的一个情节,年少的主人公在楼上假装睡着了,楼下密谋的汉奸去楼上查看,小主人公呼吸均匀,睫毛一动也不动,竟然骗过了汉奸。这个情节令我佩服之至。
现在我一直在回想,当时,为什么我没有买女孩子们喜欢的发夹橡皮筋之类的东西呢,可一直想不出原因。当时完全凭的直觉,就像孩子满月时的抓阄。这只能说是一种宿命,注定了我今生一定与文字和书本有缘——的确,我成了一个与书本和文字打交道的人。
高中时代,我在犀城见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书店——新华书店。书店规模不大,各种书籍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书架上,每一本书的书脊和封面设计都独具匠心,每一本的内容就是一个个丰富的世界。一本一本地翻阅过去,仿佛飘游在两岸风光旖旎的河流中,那种喜悦与惊叹之情,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
那时,无钱购书,书店又没有桌椅,休息日,我跟同学们就蹲着或站在书店里读书。书店的各个角落里,散发着奇异的书香,像一种镇静剂,使得周围静谧祥和,我们沉醉在文字的世界里,忘记了腰酸背疼,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如今,我有了自己的书房,可以坐着读,也可以躺着读。有阳光的日子,打开窗户,放进一窗阳光,尽享负暄之乐。书柜里的书,五花八门,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书店、地摊、网上淘来的。而且,它们大都便宜。学校对面的小巷里,就有这样的一家书店。店里三间屋子摆满了书,主要用来租书,价格非常便宜,一毛钱一天。店主是一对夫妇,他们从不读书,营业柜前经常围一桌人打牌,非常热闹。隔一段时间,我趁着买菜的机会,进去看看新进的书,再带走几本。他们用书来赚我的钱,而我用微薄的钱买宝贵的书,可谓两厢情愿。像书柜里林语堂、丰子恺、梁实秋、周作人等人的散文集就是在那里淘来的。他们在赚钱的同时陶醉在打牌的趣味中,我在他们宝贵的书中畅游享受,各取所需,彼此开心。
书柜里还有一类很特别的书——命理相学风水之类的书。十几年前,很难在书店里找到。偏偏我是个命理学迷,只要见到这类的书,就要买下来,其中大多是在地摊上买的。陆陆续续地,这类书籍装满了一柜子。这些书读的很细很精,书大都翻烂了。
这个寒冷的冬天,拥着火炉,静坐书房,常常想起那个推着三轮车卖书的老头。只要是晴朗的日子,他就推着一车的书,早早地等在校门口。五十岁左右的他,个子不高但很魁梧,四方的脸膛上总是洋溢着笑容;他衣着朴素但很整洁,鬓边的白发在众多的人中显得格外耀眼。车里的书非常适合学生阅读,除了一些辅导用书外,还有很多书店里难以见到的文学作品。
面对围观的学生和老师,他拿起一本本书向大家自豪地介绍,“看这些书,是最新版本的呢”。他的书很便宜,有的打到三折,对那些特别喜欢读书的农村孩子,他还直接赠送过。
他谈张爱玲,谈三毛,也谈命理风水,让人对他刮目相看。他车里不断地有新书,他说,他家放了两仓库的书。我每次看到他的三轮车,都有惊喜,然后带回几本书。有时我想要的书,他车里没有,他记下了,下次就会带给我。渐渐的,我的书柜里放满了两层从他那里买来的书。
2008年的冬天,他对我说要回江西老家了。从此,我再也没见到过这个老头。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看看书柜里的书,想起这个卖书的老头,写下上述文字,内心倍觉温馨。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10
十一月初,有幸去了北京一趟。
说真的,最大的收获是淘了几本书,并逛了琉璃厂。同行的老徐、老牛也是爱书之人,他俩也分别弄了两本回来。
那天晚上吃过饭,我和老徐、老牛在前门大栅栏闲逛。暮秋的北京街头已有凉意,但街上行人不断。煤市街往南,在一条小街我们看到一家书店,门面普普通通,虽说如此,让喜欢书的我们眼前一亮,遂进去看了看。书店其实就一间房子,不甚大,书却不少,令我们大喜过望。更让我们开心的是书店里的书全部十五块钱一本,真是没想到。于是,我们各自寻找各自心仪的书。挑书时我在想,这里的书为什么这么便宜?看包装和内容不像是盗版的,有的还不是很旧,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库存的。挑来挑去,我选了四本,有《围城》《淮南子全译》《韩羽文集1》《韩羽文集2》,除了《围城》,其他三本都是厚厚的,份量十足。还有几本书,担心太沉,只好忍痛割爱了。老徐挑的是两本散文,老牛也为外孙买了幼儿读物。得,都有收获。我觉得这要比捎只北京全聚德烤鸭回去有意义。
第二天上午,我们前往久闻大名的琉璃厂。为了近距离感受古都北京的厚重历史,我们选择穿胡同前往。什么取灯胡同、北火扇胡同、茶儿胡同等等,名字看起来土得掉渣,却很亲切,接地气。在狭长的胡同行走,有点穿越的感觉。灰墙、小瓦、小红门,无不彰显着北京的独有地域特色。在正乙祠门前,我们驻足欣赏了片刻。正乙祠也称“银号会馆”,是京城不多的工商会馆之一。原为明代古寺庙,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浙江银号商人集资建立祠堂馆舍,供奉正乙玄坛老祖,即财神赵公明。该祠堂坐南朝北,祠堂内有一座二层戏楼,戏楼尺度不大,布局紧凑,装饰讲究,在会馆戏楼中别具特色。想当年,据说梅葆玖曾在此演绎梅派五部经典大戏:《天女散花》《穆柯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同行的老牛见多识广,跟我俩讲起“门当户对”的来历,让我俩受益匪浅。
我们边走边看,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琉璃厂。这里见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像:荣宝斋、一得阁、中国书店等等。一街两边都是古色古香仿古建筑,当然,这里也是书法的展示地,各种门头招牌,无不是大手笔。我们仨不约而同进了中国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又让我们大开眼界。碑帖、画册、线装书、名人自传、养生、佛教、茶艺、家具等等,可谓是品种繁多,有点目不暇接了。除了书,还有文房四宝之类。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还有单独的旧书展区,真是个好所在。接下来,我们分头寻找自己喜欢的书。左翻翻右看看,每本书都叫人爱不释手。在书的世界里,方显得自己是何等的渺小。由于时间关系,我挑了本邹汉明的《江南词典》,一本随笔集子,价格不菲。既然自己喜欢,就不能留有遗憾。毕竟,有的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其实,老徐刚开始也看中了范曾的《识得东风》一书,巧合的是书名与他的名字相同,看过价格后,他又放弃了。
到了宾馆,翻看散发着墨香的新书,心情也愉悦起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书的味道虽然清淡了些,但读后回味悠长。严冬的脚步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回来的路上,见到不少老北京人在忙着储藏过冬的大白菜。我想,这几本书就权作我过冬的精神食粮了。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呵呵。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11
汽车一入靖安境内,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两旁青山绵延,树木葱茏,层层叠叠的绿色,装满了人的眼。山花间杂在绿树竹林间,不染一丝尘埃,空气干净得不可思议。山风吹来,清新而甜美,似乎很久没呼吸到这么美好的气息了。潦河蜿蜒穿流于山林村落田野之间,时而是幽深的溪涧,时而是涓涓的细流,时而是湍急的河川。车轮撵着它欢快的步子,一直向前向前,去到白云的深处,大山里隐隐绰绰的人家。
同行的有我和妹妹,还有我的侄,名唤黄俊和他的朋友。叫侄,其实他才小我二十天,从小一块儿长大,小时候极亲。各自成家后,便联系少了。最近联系上了后,我们迅速又打得火热。意味相投,颇多共同语言。他人好,兴趣广泛,又有才华,交游广阔,跟他相处轻松又能学到很多东西。他的书画很好,我琴行的画是他画的,字也有他写的。自从恢复交往后,我的见识大大提高,朋友圈子扩大了很多。这次是因我的要求带我和妹妹来靖安淘石头的。他也是我们这儿奇石协会的。
靖安的潦河产一种奇石,石头经过干百年河水的冲刷表面形成各种美丽的花纹,像极了中国的水墨画,很有收藏赏玩的价值。我是在他那儿看过几块精品后,再也忘不了了,心心念念要去靖安捡石头。
说来神奇,潦河流经的三四个县里石头品种各不一样,而我喜欢的水墨潦河石只在靖安境内棠棣古楠汤家几个村方圆十里左右才有。这更撩起了我的好奇心。
天没下雨,但也没有大晴,多云,是个好天。六点半就出发了,车行一个半小时,有大半是在风景优美的山间徜徉,心情好极了。对这次的行动,两位行家是不报太多期望的,据说这段时间淘石头的人都疯了一样,把这一带有点特点的石头都买光了。不过我们这两只菜鸟倒是踌躇满志,乐观得很,安慰他们:新人的运气都很好的。他们对此不置可否,全当带我们去观光了。
转过一座古桥,便到了棠棣村,这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一看到古桥,再看到棠棣二字,我当时就惊艳了,只有这样的古韵才能孕育出如此古韵的石头呀。我似乎有些明白潦河石出在此处的缘由了。在棠棣村我收获了五枚石头,其他人各有所得,很有些出乎两位行家的意料,大呼运气不错。中间出了个小插曲,在常去的那个名唤老七的家里看中了块有竹的石头,两个老手也觉是难得的精品,管管竹竿苍劲有风骨,竹叶很有中国水墨的笔峰。后来是黄俊在手里摸了几摸,发觉不对,到光亮处再细看,竟是毛笔画上的。黄俊说:老七,你现在也做假呀。可见,在金钱面前,纯朴的石农们也开始把持不住了。哎!
第二站也有个古香古色的名字,叫做古楠村。古楠村环境清幽古朴,粉墙青瓦的院落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从远古流淌至今的潦河绕村而过,背后是广袤的大山。如此美景真令人留连忘返。在这里我遇上一块令我怦然心动的石头。是的,怦然心动,在万千石头里,我一眼就看上了它,拿到手里再舍不得放下了。尽管黄俊再三说这块石头并不是特别好,可要可不要。我还是决定买下它,把它带回来。就是现在看它,我依然心动不己,似乎它几百年的等待专为我,而我的这次到来也是专为遇上它。
自得了这块石头,我心满意足,对于后面的汤村之行就淡定多了。不过,最后竟然收获了块精品,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果然,新人运气好,四人均淘到石头若干,其中还有几块两位行家认定的精品。对于我自己的那些石头我也是很满意的,黄俊拿去给我洗,等洗出来,每块石头就是一幅美妙的水墨丹青。到时候给它们每块都取上个恰如其份的名字,又是美事一桩了。
天地山川孕育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在这些美丽的潦河石上更显出造化的神秀,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拥一双纯静的眼一颗纯静的心就能发现它。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12
前天晚上大概十点多,我的电脑右下角旺旺图标闪烁,我立刻加了她。头像是个漂亮女孩,烈焰红唇。我们聊了起来,她是北京女孩,看上了我的一双棉靴,非要跟我易货。我在跳蚤街本是想清清衣柜,找找乐趣,没有交换的打算。可是实在拗不过她,又不好意思拒绝,最后我还是妥协了。可是那件衣服我穿着确实不太合适。我左思右想,还是决定不跟她交换。没成想,第二天早晨打开电脑一看,她早已帮我做好了链接专供我拍,弄得我进退两难。考虑到还没成交,我给旺旺留言,表达了不想易货的意思,并跟她说抱歉。后来她回复说没关系,我的心稍稍释然。买卖不成仁义在,我跟旺旺聊了几句。没想到越聊心情越沉重,越聊越同情她。
从链接照片、聊天、旺旺头像综合来看,她的身段很美,1.66米的个头,96斤,长发披肩,容颜俏丽。让我没想到的是,她却是个有故事的女孩。她还不到十九岁,正是花季年龄,也是读书的好时光。遗憾的是她现在辍学在家。
以前她念的职高,课上老师带头打扑克,什么也不教,她就退学了,平时在网上卖点闲置。我说还是继续学习为好,她也想明年上个大专,我表示鼓励。我看她长相好,身材好,建议她考个空姐什么的。(我也不知空姐的招录标准,随便说说)她说当空姐不适合,虽然外在条件、身高什么的都够,但是身体不好。原来她有先天性心脏病,好多工作不能做。听到这里,我的心咯噔一下。因为没条件,她的病一直拖到现在。她无限伤感地对我说,如果小时候做手术的话,现在应该没啥危害。
她跟我谈到将来,她说:“如果我以后交个男朋友,他不嫌弃我的身体,但是他的父母不会同意,还有就是以后不能生小孩,手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谁的父母能同意不能生小孩的女人,能同意身体不好,还得自己掏钱给做手术的?”她接着假设:“这么说吧,阿姨如果您有一个儿子,您会希望您的孩子娶一个像我这样的人当儿媳妇吗?父母也许不会挑剔儿媳长相、身材甚至学历,但是身体健康不能不顾及到。”对于这个说法,我不敢否认,因为否认难逃虚伪之嫌。惟愿她的情况能有所转机。她补充道:“一般的父母都不能够接受。不是不开明,这个很在理,也能理解。谁都希望孩子健康,找一个健康的另一半。”
她究竟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父母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给孩子做手术?出于好奇,我继续询问。她告诉我她父母离异了,跟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无工作。“父亲不管吗?”“小时候因为这病要把我扔了,您说能管吗?”一句话问得我心里再一次发疼。
昨天一整天我都在纠结,为她惋惜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拒绝而后悔。自己能力有限,又能为她做点儿什么呢?回家跟儿子一说,儿子立刻表示要把所有的零花钱捐了,并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质问我为什么不跟她交换,我解释说当时并不知道这些。
今早,我给她旺旺留言,要把靴子送给她,她表示付快递费,我没有拒绝。我要了她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原来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小柠。她说:“我跟阿姨是有缘分的,您看您的头像就是柠檬。”您别说,还真是这样!
我精心包装了靴子,并附送一个红色的手机链,写了几句祝福的话,真心希望小柠今后的人生多一份希望,多一点光明……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13
偶然在武侠论坛上见到如此一片文章,倒很别致有趣,略作改动,转在这里,很可以看看的。作
阿飞自述:李寻欢先生(仿鲁迅《藤野先生》)
中原少林寺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剑谱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厢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武功。”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再往南边去。从中原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蛾眉山。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桃花岛了,这是宋的遗民黄药师先生寿终的地方。江南是一片莺燕,并不小;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关外的侠客。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边的乞丐到了南边,便用红头绳系住木棒,倒挂在手里,尊为“打狗棒”;大理生着的和尚,一到北京就请进皇室,且美其名曰“南帝”。我到中原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喝酒不收费,几个小二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大牢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小二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大牢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侠客,听到许多新鲜的传闻。有一天我来到一家酒馆。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高瘦的先生,无须,挟着几瓶大大小小的酒壶。一将酒壶放在桌子上,便用了缓慢而带有咳嗽的声调,向大家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李寻欢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飞刀在中原出现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酒壶,便是从最初到现今他讲解关于这一门学问所喝光的。起初有几壶是米酿的;还有关外葡萄酿的,他们的酿制和研究新的制酒,并不比关外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在中原江湖混得不好的,在武林已经几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客人讲演每个大侠的历史。这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银子;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马车去,致使赶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旁边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酒馆没有带银子。
过了一时辰,大约是卯时,他使助手铁传甲来叫我了。到得他的座位边,见他坐着——他其时正在研究着飞刀,后来有一个排名在江湖的兵器谱上发表出来,他排第三
“我请客,你能坐下来喝么?”他问。
“可以喝一点。”
“那来我这里喝!”
我不想欠他的,就交出所挣的银子给他,他收下了,但第二三天便还我,还给了我一封信,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陪他喝一回,还要指点我武功。我听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武功已经从头到末,都被他看透了,在信里,他不但增加了许多我的招式上脱漏的地方,连内力的不妥,也都一一指正。这样一直继续到他遇到林仙儿。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客店里去,翻出我那秘籍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穴位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姿势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武功不是表演,招式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秘籍上那样的练。”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姿势是我摆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那年武林大会之后,我便到关外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中原,兵器谱排名早已发表了,侠客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但这回李先生却担了罪名,他所担任的罪名,是梅花大盗。
他在少林寺关了大概七天,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带着咳嗽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名门正派是很龌龊的,所以很担心,怕他们不肯放我。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龙啸云和夫人是不和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办,还叹息道,“总要去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江湖的名侠到我客店里来了,要借我的剑看。我找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受死罢!”
这是《射雕英雄传》上的句子罢,但经很多武侠小说家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武侠小说风行,金老先生便写了一部给华人看的书,中间便是这一句。王朔很斥责他的不逊,武林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我能在江湖混的那么好,是靠李寻欢罩我,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武林大会,侠客便在木板上写告示,末一句是“请各位侠士照序进入”,而且在“照”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李寻欢“照”我,才出来混的。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大侠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江湖名侠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证据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名侠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金庸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关外是穷地方,所以关外人当然是低能儿,能在江湖有些名声,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屠杀关外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江湖上添加了一个金钱帮,帮会形式是全日在帮的,一天已完而还没有散会的时候,便讲些武林中发生的大事,自然都是讲金钱帮胜了别的帮派的情形。但偏有关外人夹在里边:给中原帮派做密探,被金钱帮捕获,要砍死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关外人;在旁边听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砍一次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关外来,我看见那些闲看砍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的冬天,天飘着雪,我便去寻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在中原呆了,并且离开这江南。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海上,先生教给我的武功,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去海上,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在陆地上的武功,怕于海上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把飞刀,后面刻着四个字道:“小李飞刀”,还说希望将我的剑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带剑;他便叮嘱我将来有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中原之后,就多年没有拿过剑,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和一把剑。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朋友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关外,就是希望关外人有好的武功;大而言之,是为武术,就是希望好的武术传到关外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性格并不为许多人所了解。
他所改正的秘籍,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秘籍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的人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飞刀至今还挂在我海外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冷冷的刀光中仿佛瞥见他清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带咳嗽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喝上一杯竹叶青,再继续练些为“名门正派”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武功。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14
再也,找不到洗淘我的记忆方式了。
早晨起来,经过一夜短暂失忆,我有了储藏的口袋。
衣服是N年前的,几张口述有上翻的舌盖;下方是标配的语言深泉。它们,过去很合体我的形象雕塑,损耗我淡红色的夏季记忆。今天,我端详衣服的肖像,除了消瘦略显臃肿,扭扣磨损了岁月内外的结解迷隐。
早晨起来,经过一夜短暂失忆。再也,找不到洗淘我的记忆方式了。
窗外,日子依旧。蔷薇花爬着矮墙,昨日的鲜红色,有点退去,萎缩在花蕊里。门前,从远处而来的石板小细碎,浮动着消隐尾符,叹息,又远去了。
我走在院子里。院子之外,是村子的桔作物。零落,整齐,堆砌了所有物的记忆。其形象,大致散落后,又拾起。我如浮沉在形象的记忆,隐隐约约地看到泥土咳出的日子。日子, 如我的衣服,几张口述有上翻的舌盖;下方是标配的语言深泉。
再也,找不到洗淘我的记忆方式了。
见到一棵半裸的古树,正开着蕴含内藏的花,一簇簇,如云霞华盖,独立于青黑怪石旁。远眺,如火焰之喷柱。
昨夜,夜色的休克记忆,渐明了。
青天的响雷
舌盖
语言深泉
直对怪兽的黑魔爪
你们深夜,刀光站着的身影,掳走我衣服的光明,青天的响雷啊。
注:邪恶的黑势力,砍伐诗的语言,深夜入室,刀割衣服,监控残害,何能以一件衣服血渍罪恶而绳之,松绑万恶之首而逃之。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15
五月廿五日。晴。多日未曾踏自行车,今日重拾,有试一试之念。
老腰不给力,老毛病又犯,坐骨神经之痛半月有余,腰箍治疗腰带,腰部之皮因温度上升而瘙痒不已。解开腰带则湿汗滑腻,憋闷之情为之气堵,心情不免反复无常。今略觉好受一些,便骑车而出门,非为锻炼,实为心中之痒——书之挠人也。
人民广场地下有春华书城,十几年前即办了会员卡。因距离和身体原因,很少光顾。偶尔于去年十一月,到场给予关切,人家很是热情,问及有无会员卡,犹豫半晌才说很久了不知可用?未随身携带,就让提供电话号码。于是记忆清晰地说出一串号码,竟然还能用。心下感叹:春华,够哥们!今日送宝们上学之后,思忖哪里可去?惟有此处可行。不能登山,不逛公园,更不去商场超市,行不用远,短途可也。住处距书城不过三两千米,缓可浏览,停可阅读。坐则不可,因臀部不允——隐隐者,痛也。其痛,能牵引左腿不能迈大步,只能一步一趋。
故,有近路不走电梯——电梯需绕弯于南侧——近路乃地下食堂之北门,西侧是厕所,上台阶可达广场。而下台阶,实难为我也。老腿踟蹰,缓缓而下,用时二分半。推门而入食堂,空无一人,不,仅有一人,清扫卫生者,疑惑看我说:才九点,不到时间,十一点才营业。是我疏忽,书城也要十点开业。人家以为我是吃货,清晰告知,我只好退出。这次是拾阶而上,兀自强忍痛感,勉力而登,用时三分半。倚栏略息,转身向中山路而去。广场伫立伟人站像,挥手于南向,南面正对市政府大门。此像乃具文物价值,印象中,原来此地乃工人俱乐部所在地,彼时伟人就已伫立于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神坛光环不再,他地捣毁者不计其数,而此独保留至今,幸也,不幸也?曾流传民谣“你向前看……你向后看……你向左看……你向右看……”等语,值下岗之潮时,民意汹汹,难免偏激。而今老虎苍蝇,一概捕捉,民心所向,或可稍平。市政府已敞开大门,墙体拆除,来往人车具成透明,然不知大楼内效率如何?
右转,是地铁北国站口。围挡已撤除,虽然密封,但初露端倪,透过玻璃可见,站口装饰一新,此为省城第一条地铁线路,施工三年,今秋即可通车营运,人已期待久矣。二线城市,堵车几超一线,谁不闹心?西行几步,乃图书大厦是也。想开张之时,何等辉煌,一楼书场,人流耸动,我也曾是其中一员。然时过境迁,书场节节升高,实体书店尴尬升级;一楼赫然是手机卖场;一楼左侧乃药房;右侧是是美食城。似乎精神物质混合于一身,若吃客吃了不舒服,就近可去买点药尝尝,有点闲钱,不妨去看看书。书,已是点缀之物,如今读书买书者,尚有几何?惟有精神不济者,去书中找点安慰吧。
精神饱餐,需要付出。上楼——有电梯,代价不是太过离谱。不是有古语可做激励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凡得知识者,无不从勤苦得来。何况,有现代化之电梯可借用?何苦之有?就算没有电梯,求得所需之秘,何妨付出勤苦些许?即使图书大厦,必有浩瀚图书。只是,二层、三层、四层图书看去不少,而来看书买书者太少。用一句话说就是,卖书的还比买书的多。寻寻觅觅,竟不得心意,眼光望去,冷冷清清,人迹寥寥,心犹戚戚焉。巡视一遭,下至一楼,见西南角有特价书,欲淘之,然多是无我可读之类,勉强挑两本绘本,每5元一本。遂出左转,回广场,此已十点过也。踏电梯而下,穿重重卖场,左转绕过食堂,悠悠然进入春华书城。
进入就见二折书架,此为我乐见之处。用有限之银子,买所值之书籍,花费少,得到多,何乐而不为?正着绕过去,选出《于丹·游园惊梦》,再倒着绕回,又选一本林语堂《武则天正传》,略有斩获,心欣欣然。捧之再至历史人物类书架前,细细翻阅,皆不忍释手,然囊中羞涩,不敢大把花差。只能慎之又慎,选之又选,只能多看一眼是一眼,心里计算价格,手不由摸摸兜中。终选得一本《文化名家读史录》,乃名家谭系列之一。三本拢在一起,心估约四十余元,兜中所有,用去还有余。遂目不旁视,一心去结账。取出会员卡递与,收费小姐读卡,用扫描器将书逐一扫了,又把书背面细细察看,还翻出书内页观看,遂于机上敲击一番,吐出一句话:一共16.4元。心里一惊一喜,才16元?这么便宜?大出我的意料之外!是算错了?不可能。我原以为,就那一本《文化名人读史录》定价32元,打七折也二十几元,另两本算10元,也要不到四十元。这才十几元,太让人惊喜莫名了。心里宽松,忙递上20元,找回3.6元。大喜过望地取书,始觉身轻臀不痛矣,只是步履小一些而已。
对于三本书的价值,读者可见仁见智,但对于我来说,无异于捡宝。爱书,读书的人本就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何况是千挑百选的书?既然淘来,就是钟情者。所以,满足感充溢着我心。接过书的时候,收费小姐指着《于丹·游园惊梦》说了一句:这个五元一本,不退不换。我说:这本定价多少?收费小姐翻过书看了说:定价30元。我一想两折都不到啊。就顺口说:哦,几块钱的事,还需要退还么?又带着遗憾的表情说:五元买了于丹,太便宜了。走出书城,看了小票,上面明白打印着:《文化名人读史录》定价32元,实价6.4元;《于丹·游园惊梦》定价30元,实价5元;《武则天正传》定价24.8元,实价4.96元。总计61.8元,折扣实价16.4元,让利45.44元。这种折扣,我认为越多越好,大喜过望并不过分,出乎意料也在其中。不过,实际算起来,应收16.36元,实收16.4元,书城还是多收了我四分钱。当然,对于这四分钱,我不会在意也不去计较,那算是芝麻和西瓜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就与书对比来说,四分几如无。书低价如此,还在乎区区四分?笑话!天大的笑话。真正在意的是,书的内容。
走在广场上,艳阳高照,人影子随身飘移,恍若鬼仙。要说飘飘若仙。肯定是自嘲,但此时,不是,非但不是,而且是真的似乎是。因为,喜欢的书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虽然没有手舞足蹈,但心情已经波澜起伏犹如起舞弄清影了。暂栖于一树荫下,忍不住打开新书,欲一先睹而快。虽然淘选时粗略浏览,但怎禁此时心痒难耐?书已是自己之物,当然随时随地可以翻阅。哦,三本在上者《文化名人读史录》,就是她了。先看目录,二十余名名家,列出一个个名字,足以让人肃然起敬:李国文,邵燕翔,余秋雨,林非,易中天,赵玫,梁衡,潘旭澜,汪曾祺,流沙河,吴小如,王充闾,陈忠实,祝勇,李元洛,熊召政等等,这名字,熠熠闪光。其大作集于一本书内,文字厚重,深邃,可引人不读不死心。时间、地点不允,那就粗读可也。随手翻出《历史的暗角落》,是余秋雨所作。其文中论述了小人种种,大概有八种之多,如剥皮般,将小人置于光天化日之下,晾晒一番。虽无解决小人之办法,但可让人心生警惕,关注小人,防止上当受骗。
由此让我忽然想到,网络小人未曾提及。如今网络已成又一世界,大咖、水军、粉丝往往兴风作浪。人人成记者,人人发言论,不管黑白,不论是非,不管真假,遑论事实,造谣生事,挑拨事端,唯恐天下不乱。其中不乏小人杂陈,冷不防就打出冷锤,或趁乱取利者,或提起裤子充好人者,比比皆是。若于现实世界,此等人尚可隐瞒内心龌龊,戴上面具当君子,然于网络,赤裸上阵,在所不辞。此等人不是坏人,也不算好人,只能是小人了。这篇《皇帝的嘴脸》是李国文所作。皇帝一旦做了皇帝,其嘴脸就难看起来。廷堂之上与廷堂之下,判若两人,“望之不似人君”也。此评价明指于当权者,如骂其不是东西同义。而不是东西的皇帝,在历史上的三百多位皇帝中,占据多数。不干正事的皇帝当政,这国家还能好起来吗?还有《千秋太史公》,《一个永恒的范仲淹》等篇什,角度不同,解读新颖,纵论历史或一瞬,或片段,或一人,或一事,总是出人意外,观点让人解惑。
换一本,就《于丹·游园惊梦》了。白纸为底,艳丽为主。这是我对封面的印象。似乎不让我满意。尤其是,于丹坐于正中,余者男女戏曲演员艳妆除一人坐着,大都站着。这倒没什么,于丹为他们做广告,站着立着都可。只是觉得这幅图若置于封二或扉页更合适,让封面更趋淡雅,显得书更高雅了。若没有看内文设计也就算了,但是,让我不但看到了,还惊艳于设计的美让人爱不释手。内文插图是著名戏剧画家高马得先生的戏曲画,淡描素写,寥寥几笔,就是戏曲中的一个片段,凝练,雅致,传神,若于封面放上那么一幅,足矣!胜过如今这一群人的尴尬。由是想,是否封面太过,影响了此书的销售?内文设计由不得你不喜欢。不喜欢是没有道理的。内三封,宋体竖排,淡雅牡丹一枚,至正文开始,每一页页边靠上,皆有高马得戏曲人物映衬,再加上十数幅插图,为书籍增色不少,仅仅是那么一挥洒,意境顿出,让人遐想连连,马上进入于丹描述的艺术之中了。对,这是一本不是美学的美学著作。她是用自己的体悟,讲授昆曲的艺术审美。我说,五元买了于丹,实在是有点亵渎于丹了。但是,五元能买什么?可买十个馒头,还得买菜炒制,就不是五元了。要是吃现成的,一碗盖浇面、盖浇饭也买不到,且吃完了就没了。但是这本书,可以让人反复品读体悟,那就不是五元的问题了。延伸了去,你能从这本书中,读到从昆曲中蕴含的大美。
就于丹所列的题目看可分为:梦幻、深情、悲壮、苍凉、诙谐、灵异、风雅等凡七种审美法,皆用优美语言叙述了《牡丹亭》等数种昆剧戏曲,让我们从中领略了艺术的大美,人物的鲜活,文化的传承,还有经典的式微。我好像看过昆曲,不是舞台,而是电影。一部是《十五贯》,一部是《三打白骨精》。而这本书中所列曲目,皆有耳闻,未曾看过。由是,得此书可窥豹之一斑。此书每一讲前为于丹所研究的美文,后附有昆剧折子段落。那优美的戏文不了解还好,就当没见过,但看了之后,由衷升起一种念头:买一本来哉!
林语堂先生的《武则天正传》不是传记,是传记小说。是另一种笔法的传记小说。看多了关于武则天的故事,真的假的,历史的,传说的,拨开迷雾,总有一个真的存在。就连武则天本人,也不得不用巨大的无字碑掩饰自己,让后人评说。只是粗粗翻阅一下,没有细读,只看了后面附录的武则天谋杀表一二三:近族的,李唐宗室,文武大臣,每一表列出数十人,血污让武则天蒙羞。不用美化,历史已经盖棺论定。当然,我们会继续演绎她的故事,那是娱乐至死的历史,不必当真,也不必生气。历史总会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行进的。
三本书,让我絮絮叨叨,说了这许多闲话。树荫移动,该接孩子了,忙将书放好,紧忙赶到存车处,开锁上车回家。闲晴说闲话,自然,本真。自然和本真的还有,坐骨神经痛,苦痛我一人,欢乐给大家。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一个人的痛苦,一个人扛,只是一个人痛苦;而一个人的欢乐分送大家,就会产生无数欢乐。我的痛,让我一人感觉吧,大家就当没有这回事。而我买的这三本书,可以与大家分享,朋友们以为如何?所谓晴闲,就为找点事,让自己忙一点,就写点读书闲话,也即忘记了痛。看来,忙可掩饰痛,秘方同样分享。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 篇16
但凡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在他或长或短的人生历程中,没有品尝过菠菜面这一美食的,怕是为数极少吧!老少皆宜,贫富都爱,制作简单,滋味悠长。尽管众口难调是一种无法抹煞的社会现实,但众多西安人对菠菜面条的深爱,却展现了另外一种社会现实,这就是亚圣孟轲孟夫子之所云:“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西安人钟爱的菠菜面,既不是下面条时同时扔进去一些菠菜做点缀,更不是像北京人吃炸酱面那样,把焯熟的菠菜切碎当菜码。西安的菠菜面,是一种绿色的面条,之所以绿,是因为它不是用水、而是直接用煮的烂熟的菠菜和面,经充分揉制,成为绿色的面团,然后再擀成或极薄、或稍厚的餅,切成或较细、或甚宽的条,至此,生的菠菜面条即告制成,可以等着赴汤蹈火了。
当然,也有人不用煮的烂熟的菠菜、而用没有固体物的菠菜汁和面。咋一看来,这么做堪称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事实上,被抛弃的菠菜纤维并不是糟粕,反倒大大有益于人的健康;另外,制成的菠菜面条中,菠菜纤维的身影隐约可见,其实是有着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原生态美,我们为什么要舍弃这种美呢?
把绿色的菠菜面条捞上一碗,可以先行过水,然后加上少许菜码和调料制成菠菜凉面;其中突出使用油泼辣子和醋的酸辣菠菜凉面,和突出使用芝麻酱的麻酱菠菜凉面,都是炎炎夏日里能让人食指大动的美食。
除过上述传统的经典食用方法,菠菜面条还可以按您能想得到的任何一款北方面条的制作程序来料理。有一次,我甚至按广东人干炒牛河的办法,来对付菠菜面条,结果口味还真的不错。不信吗?不妨动手试试看。
或有人问:再怎么说,菠菜凉面也就是一味家常饭食嘛,为何能冠以“传统、经典”之类的字眼?这您就不知道了吧!说起此面来头大,追根寻源,它的历史,已经有1300多年了呢!
唐大历二年(也就是公元767年),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杜甫,写下了一首题曰《槐叶冷淘》的诗。诗曰:“青青高槐叶,采掇赴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认真研读老杜的这首五言诗,有如下事实可以认定:第一,在唐大历年间,槐叶是一种食材;第二,在那个时候,槐叶冷淘是一种消暑的冷食,而且是可供皇帝享用的美食;第三,对槐叶的料理,是榨汁使用。至于具体如何使用,从诗中看不出究竟;但清代文人杨伦笺注的《杜诗镜诠》中有言:“槐叶味凉苦。冷淘,已熟面名。盖以槐叶汁和面为之。”足以让我们明白一二。
研读至此,我们不难想象,当年某个厨房(甚至是皇宫里的御厨)的案板上,已经有了一块用槐叶汁和就的色泽碧鲜的面团,至于对面团进一步加工使之成为怎样的形态,才是唐代大历年间的槐叶冷淘?据我所知,在唐代,对面团进一步加工的手段,已经有了蒸、烙、煮等多种,不过,从古到今,好像从来不曾有人把蒸饼(亦即馒头)、烙饼视为消暑美食;另外,在皇上纳凉休憩的夜晚,呈上冷蒸饼、冷烙饼作为夜宵,似乎也太有点儿荒腔走板,让人无法置信。说来道去,唯有把色泽碧鲜的槐叶汁面团擀薄、切细,尔后,如同今人料理菠菜凉面那样,给正在夜风轻拂下悠哉游哉的皇帝佬儿整上一碗绿莹莹、凉滋滋、滑溜溜、香喷喷的槐叶冷淘,才可以令他老人家龙心大悦吧!1300多年过去了,从槐叶冷淘到菠菜凉面,变化的只是菠菜取代了槐叶,不变的则是饮食理念和料理程序,所以,肯定二者之间的血缘关系,不能算是乱攀祖宗吧!
确认了这一点,西安人在享用菠菜凉面时,就完全可以有那种面对“皇家风味,至尊享受”的超级自豪!
或有人问:为什么唐代制作凉面要用槐叶?是那个时候还没有菠菜吗?书房中恰有已故的中国烹饪原料学大家聂凤桥先生所赠的《蔬食斋随笔》,其中说到,菠菜原产于西亚的波斯,可能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才传入我国。但在唐代以前,典籍中没有有关菠菜的文字记载,唐贞观以后,这样的记载则屡屡在史籍和文人笔记中出现。这说明,唐代不曾出现菠菜凉面而槐叶冷淘大行于市,只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口味选择。同样,后来槐叶冷淘逐渐被菠菜凉面取代,也是食客的选择,而且是更加科学的选择。因为,据聂凤桥先生研究,菠菜的胡萝卜素含量和胡萝卜差不多;菠菜分泌的激素,对人的胃肠和胰腺的分泌功能有较好的作用,能促进消化和吸收功能;菠菜所含的具止血功能的维生素k,是叶菜中最高的;菠菜比较软滑,适合老人、小孩、病人食用。抛开各种营养优势不谈,菠菜这“比较软滑”的长处,不是也特别适合用来加工绿色面团吗?西安人的选择,实在是智者之举。
【淘东淘西淘宝贝散文】相关文章:
蔫淘的散文04-15
淘书乐乐淘书作文04-11
在北京淘书散文06-23
淘石记散文07-12
淘黏米包饽饽散文04-16
淘书苦与乐散文07-26
淘书中与快乐结缘的散文07-25
淘书苦与乐的散文09-02
我的姐妹淘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