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里提到了“另一颗石子”,与之对应的,好像应该是“这一颗石子”。
的确如此。并且,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一颗石子”指的是我们自己,而“另一颗石子”,则是指那些可以与我们相互琢磨、相互交流的人。
之所以提出这么一个命题,是受到一句西方谚语的启发。
谚曰:“一颗石子在磨光另一颗石子的同时,也磨光了自己。”
已经记不清是通过什么途径,接触到这么一条内涵丰富、又表述生动的西方谚语;但能够说清楚的是,几十年时间里,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虽缓慢、却不断扩大的进程,我对这句西方谚语的理解,逐步加深。
在这条谚语里,“磨光”二字告诉我们,“磨”,是两颗石子变光的重要途径;而以石子喻人,“磨”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确,人是需要交流的一种高等级的社会动物,这是因为,早期的人类,弱小而且混沌,他们要在敬畏和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为自身争取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以获取尽可能多的物质和精神利益——试想,倘若缺乏交流、缺乏通过充分交流所形成的密切配合,这样的生存和发展目标有实现的可能吗?当然,经过许多年的发展进化,随着科学的不断昌明,今天的人类已经变得空前强大、空前聪慧。不过,比起仍有众多未解之谜,并且可以随时展现自己巨大破坏力的大自然来说,人类依旧弱小并将继续弱小下去,而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又使得人类陷入了新的、更深重的焦虑之中,远远不曾达到可以随心所欲、能够自在无忧的境界。看来,为了能够继续前行,大到整个人类社会,小到每一个个体生命,交流、也就是“磨”,依旧是须臾不可或缺。
交流,也就是“磨”,贯穿着人类不断进化的全部过程。即就是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在那种由于科技发展水平低下,不得不处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存环境之时,把目光投向四面八方,把脚步迈向四面八方,在尽可能大的范围里寻找尽可能多的交流对象、进行尽可能充分的交流,也是人类强烈而坚定的生活追求。于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人类社会开始有了旅行这么一种生活形态。当然,旅行的最初目的,可能是开拓疆土,也可能是经商贸易,但随着人流、物流浩浩荡荡地来来往往,人与人的交流、文化与文化的交流则成为一种必然,最终的结果,诚如那句西方谚语之所云:“一颗石子在磨光另一颗石子的同时,也磨光了自己。”
旅游是旅行的一个分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更高水平以后出现的新的生活形态。作为中国人,比起前辈,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好几十年的时间,我能够生活在一个公共权力机关里有旅游局、社会三百六十行里有旅行社的的环境之中。当然,旅游是休闲、是放松身心的吃喝玩乐、是通过暂时改变生活环境去拥抱新的的生活感受。我敢说,没有谁是为了接受教育才去安排旅游的。但同样没有谁,在走出家门、开阔眼界以后,会不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比如,1998年我第一次去欧洲旅游、2000年第一次去朝鲜旅游、2003年第一次去台湾旅游,所见所闻对脑海中诸多偏见的校正甚或颠覆,真是让人刻骨铭心!至于在其它较近之处的旅游,收获更是数不胜数。汉语中有寓教于乐之说,同样,教也可以寓于游。所以,你的每一次向旅游目的地的出发,不管是否意识到了,事实上,都是去寻找能够在磨光自己的同时、也磨光别人的另一颗石子。
旅游,真好!
【出发,去寻找另一颗石子散文】相关文章:
一颗石子散文08-10
寻找生活的石子的哲理散文03-03
一颗闪光的石子03-26
学会放下,去寻找另一种幸福伤感散文07-12
去乡间寻找秋天散文06-22
石子的飞翔散文07-05
石子心散文04-14
石子报恩散文07-16
两颗相爱的石子诗歌06-28